《红楼梦》中的“雅”文化
2021-08-06张云
张云
摘 要: 通俗小说《红楼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普遍的文化传统、文化背景及文化心理,形象地展现了中国文化中雅的特征。“雅”字强调正、规范、中心、美好,《红楼梦》主旨定于“雅正”,写的是世家大族的兴衰遭际,使用的是标准的北方官话,于雅人、雅事、雅景、雅物的书写中极尽俗雅之分化。了解《红楼梦》的“雅”,利于培养我们的“文化自觉”与文化智慧。
关键词: 红楼梦;雅;文化;雅俗转化
中图分类号:I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8634(2021)04-0047-(08)
DOI:10.13852/J.CNKI.JSHNU.2021.04.005
在大力提倡国学的今天,阅读《红楼梦》,仿佛就在习学古典,接受雅文化的洗礼。那么,《红楼梦》到底“雅”在哪里?本文试图从《红楼梦》对“雅”的诠释和曹雪芹对“雅文化”的描写来关照这一问题。而讨论这个问题的现实意义则见仁见智。现代中国的变化很大,从科技、制度以至一部分风俗习惯都与200多年前的《红楼梦》时代截然异趣,但事实上享受着社会主义制度和先进科技的我们,面对传统文化,也无法尽弃故我。今天,物质丰裕和精神贫乏的尖锐对照已到了该调节的时刻,我们通过研习先贤留下的精神文化产品——雅文化遗产,明白它的来历和具有的特色,应能找到我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从中汲取可以抚慰我们心灵的传统文化给养。
一、“雅”字释名
一个社会不同时期的文化创造,总是受到特定价值观的范式引导,文化本身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看作价值理想的外化或对象化,通过一些具有普遍性、客观性的问题的讨论是可以掌握中国文化的价值系统的。故此,在这里所说的“雅”字,当属中国文化认可了的“雅”。因语言文字是文化的根基,我们就从“雅”字之义追问下去。
翻开任何一种《汉语大辞典》,关于“雅”的词条,排在前头(即最常用的)的,无外乎以下几项:(1)正的,合乎规范的。比如“雅道”,指正道。我国第一部辞典叫《尔雅》,尔,近也;雅,正也。(2)通“夏”字,华夏为中心,是相对于边俗地区而言的。(3)普通话。子诗书礼皆雅言。俗,方俗,方言俗语。《尔雅》就是今释古,也以雅释俗。(4)美好的,高尚的,不粗俗的;高雅不俗;优美。如,雅兴、雅事、雅观、高雅、文雅,等等。
“雅”字强调正、合乎规范、中心、美好。具体到《红楼梦》,作者按照小说的标准给出了答案。1对于小说的雅正,作者在第一回中借石兄与空空道人的一段对话就特别指出了,“历来野史,或讪谤君相,或贬人妻女,奸淫凶恶,不可胜数。更有一种风月笔墨,其淫秽污臭,屠毒笔墨,坏人子弟,又不可胜数。至若佳人才子等书,则又千部共出一套,且其中终不能不涉于淫滥”,而《石头记》“虽有些指奸责佞贬恶诛邪之语,亦非伤时骂世之旨”,“虽其中大旨谈情,亦不过实录其事,又非假拟妄称,一味淫邀艳约、私订偷盟之可比”。这是就小说主旨而言的。
再来看小说的内容,《红楼梦》写的是京都的贵族生活,使用的是标准的北方官话。虽然作者曹雪芹有意识地使小说不著“朝代年纪”,有意让“地舆邦国无考”,但小说中的很多迹象表明,故事就发生在京都,而且是实写的。在曹雪芹的笔下,还存在着与贾府对应的甄府所在的金陵(即南京)这个虚写的中心。
京都指北京,小说最清楚明白的交代是荣府大小姐元妃“归省庆元宵”。元宵节当日戌初(晚上七八点钟),元妃从宫中起身,坐着八个小太监抬着的金顶金黄绣凤版舆从贾府仪门入府,至丑正三刻(下半夜近三点),小太监“请驾回銮”。元妃省亲整个过程不过六七个小时。这么短的时间皇宫和贾府之间打个来回,且一应烦琐的仪礼都一一行过,聊家常、逛园、作诗、夜宴、听戏,事事周全,说明贾府只能在京都。需要特别注上一笔的是,《红楼梦》采取了“以南写北”和“以北隐南”的写作策略,1 在小说中设置了实写的北京和虚写的南京两个中心。
明成祖朱棣将明朝的首都从南京迁往北京,形成南北“两都并建”的格局。到了《红楼梦》产生的清代初、中期,南京依然是经济和文化的中心,特别是汉族文化的中心。在《红楼梦》中,金陵是文明之邦、时尚所在,是贾府上下人等言谈中屡有提及、感情上怀念有加的故乡,有着精神家园的象征意义。京都则是贾府的宦游之地,寄居之所。北京和南京一实一虚两个中心,两者的关系就是一而二的关系,既互相对应,又合二为一。这南、北两京都是华夏的中心区域,是与边缘相对立的政治或文化中心。
贾府是国公府,其宗祠是黑漆的五间大门(开间是有等级规制的),上悬之匾有“贾氏宗祠”四个字,乃“衍圣公孔继宗书”。院内月台上设着青绿古铜鼎彝等器。抱厦前上面悬一九龙金匾,写的是“星辉辅弼”,乃先皇御笔。两边对联亦是御笔。这些是贾府贵族身份的标识,是贾府门第的荣耀。这样显赫的簪缨世家,其物质和精神生活较之众多为生存而拼命劳作的平民百姓丰富,自然更有条件接受和继承传统文化。
雅正、高雅、文雅,这是阅读《红楼梦》带给我们的基本判断。对《红楼梦》中的人物,我们也是可以较为直观地做出雅与俗的简单判断的。比如贾琏,他的家世身份一如贾宝玉,是荣府嫡孙、贵胄公子,从他不认可贾雨村为了几把古扇弄得石呆子家破人亡可知,他秉性不失善良,但他“成日家偷鸡摸狗”,行止低俗。宝玉曾感叹平儿周旋于“贾琏之俗,凤姐之威”的不容易。再如,信佛这种行为,对一些人而言是一种信仰,而另一些人就是磕头、求助。刘姥姥不识字,见个牌坊像“玉皇宝殿”,就急忙趴下磕头。就是说,行为本身也可以帮助我们判断事件之雅俗。而文化产品的质量则是最终决定其雅俗的根本依据。群体的价值取向不一样,就会有所分野。同样是画画,文人画的梅兰竹菊也并非都是雅的,而齐白石画的虾因是精致的艺术品,就是雅的;老百姓貼张捉鬼的门神,就是民俗。
雅和俗,虽说是创造性和消费性的一种对立。但是,文化产品的创作和消费,现在已经没有根本性的矛盾冲突,仅仅是如何协调的问题了。所以说,分别雅俗,又有其时代性。现阶段虽然还有阶级区分,但阶级关系已趋于平衡,文化占有者的区分已不是那么绝对,文化产品和行为质量就成为主体。我们可以由《红楼梦》中的文化现象及其体现出的文化精神和文化智慧来领悟传统文化,以提升自己的人格品位,并选择自己对待生活的态度。
二、《红楼梦》中“雅”的书写
1.“雅”字的运用
《红楼梦》是一部精心创作出来的文化精品,无论是小说本身的质量还是小说反映的文化群体,应该都是一种值得探讨的雅文化代表。据粗略统计,全书用了60多次“雅”字,以语义和语用的不同分为两类:一类是客观运用,一类是主观故意。前者使用的是带“雅”的现成词语,后者则更加具有语用学的意义。
在“客观运用”一类中,用以評价人物的如“文雅”“娴雅”“清雅”“高雅”“端雅”“雅重”“雅致”等,用以评事说物的如“粗陋不雅”“新雅”“睢园雅迹”“大雅可观”“雅淡”“雅谑”“雅会”“药气比一切的花香、果子香都雅”“其格式配色皆从雅”等,用以评说表达的准确与否或观感的如“新雅”“措词不雅”“不雅观”,用以表行为的如“雅坐”“雅爱”。书中有三个回目用了“雅”字,分别是第42回“蘅芜君兰言解疑癖 潇湘子雅谑补余香”,第48回“滥情人情误思游艺 慕雅女雅集苦吟诗”,第50回“芦雪广争联即景诗 暖香坞雅制春灯谜”。此三处“雅”用都属字面上的客观运用,无须在语用上特别深解。
在“主观故意”一类中,雅的语义未变,但其语用意义大于语义。如第32回,宝玉厌恶贾雨村每来便要见他,湘云劝他说:“主雅客来勤,自然你有些警他的好处,他才只要会你。”宝玉道:“罢,罢,我也不敢称雅,俗中又俗的一个俗人,并不愿同这些人往来。”此处,贾宝玉情绪化的语言表达了他对趋炎附势的贾雨村的厌恶,宝玉以“俗人”自贬,实际是怕被“这些人”带累“俗”了。
归结起来,“雅”的语义和语用都可纳入以下三层意思之中:(1)雅正,正的,是政治正确的东西,指向社会核心或中心;(2)高雅,和低俗相对,标质量的;(3)文雅,指表现形式的,有文野之分。
2.雅人、雅事、雅景、雅物的书写
《红楼梦》关于雅的描写最直接的体现应是对雅人、雅事、雅景、雅物的书写,从这四雅的描写中我们是可以直接感受“雅”的内涵的。在人、事、景、物中认识“雅”,能见出作者以何而写,小说中的贵族精神、富贵生活、文化艺术乃至雅人高致都可以通过这种横截面似的剖析展现。
(1)雅人林黛玉
林黛玉对物质的享受需求非常少,其饮食起居淡雅简约。她能作诗,会弹琴,追求的是精神丰满和艺术境界,讲求人格独立。所以,读过小说或看过电视剧的人都会认为林黛玉是腹有诗书气自华的雅人。她以宝玉为性命相托的知己,却从不督促他追求功名利禄,从不谈论仕途经济的话题。而当宝玉萌生逃避现实的念头时,林黛玉便能机智地用高过宝玉的禅语挤对他,让宝玉羞于论道。林黛玉可以将作诗日常化,以诗纪事,谈情抒怀,也自视才高,但她从不以诗才追逐名利。可以说,林黛玉连生活常态都是艺术的,且艺术得自然单纯。
作者曹雪芹用“痩硬”来标识林黛玉的性格特征,突出的是她的雅正和真率,这恰合于雅之正道。因为她遭际堪怜,读者深深记住的是她的病弱之美。她病如西施的形象,在我们眼中也是“雅”的一种极致表现。不少读者说,林黛玉的雅与她的诗歌活动是紧密相连的。是的,林黛玉的人设就是雅到极致的“诗人”,她的诗词为心是贯穿其短短一生的。
“金陵十二钗”都在薄命司,而林黛玉一向被视为最薄命的女儿。其实,曹雪芹这样设计也有一个“诗人薄命”的传统命题在。“诗人薄命”的命题在唐朝就被明确提出来了。1这一命题在历代文人中都很流行,是一种集体认同,曹雪芹或受其启发。
(2)雅事举隅
一是诗会。《红楼梦》中贵族阶层的青年男女都有较高的文化修养,优裕的生活中养成了游玩、观赏、聚会和即景赋诗的闲情雅致。大家说起大观园的诗歌活动,如数家珍,由所作诗歌的类型来看,有应制题咏(如大观园题咏),应时写作(如贾宝玉的《四时即事》),制灯谜诗,即景抒怀(如林黛玉《葬花词》《秋窗风雨夕》),怀古咏史(薛宝琴《怀古诗》、林黛玉《五美吟》),结社咏物(咏白海棠、菊、螃蟹、桃花、柳絮),题物赠人(如林黛玉题帕诗),命题咏人(如《姽婳词》),联句(芦雪广联句,凹晶馆联句),杂题。
大观园共举办过四次诗会:第一次诗会,在第三十七回。贾探春提议成立诗社,得到贾宝玉及姐妹们积极响应,很快在大观园李纨居所稻香村成立了诗社,社名“海棠社”。李纨年龄最长,她毛遂自荐担任海棠社社长,定于每月初二、十六两日开社(后因各种原因实际上并未做到)。首批参加诗社之“诗翁”有七人,各有诗号:李纨——稻香老农; 探春——秋爽居士、蕉下客;薛宝钗——蘅芜君; 黛玉——潇湘妃子;迎春——菱洲;惜春——藕榭;宝玉——绛洞花王、怡红公子。第二天接来了史湘云,因听老太太讲史家先前有个亭子叫“枕霞阁”,探春提议湘云号“枕霞旧友”。诗社的成立,为大观园里的青少年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诗才和娱乐交流的活动平台。一时间,贾府呈现“钟鸣鼎食之家,翰墨诗书之族”的美好气象。诗社成立的当时当地,在贾探春居所秋爽斋开了第一次诗会,是以咏颂白海棠为题的同题诗会。
第二次诗会,在第三十八回。与第一次诗会相隔一天,也就是诗社成立的第三天。诗会地点在大观园中四面临水的藕香榭。由史湘云做东,薛宝钗资助。是以吟颂菊花为题的同题诗会。这次诗会的余韵是“赏桂尝蟹”。
第三次诗会,在第五十回。诗会地点在大观园芦雪广。众人围着地笼子取暖赏雪,即景联句。贾母闻讯也冒雪赶来凑热闹。这次诗会上,大家让赶来凑趣的凤姐起头,她说:“我想下雪必刮北风。昨夜听见了一夜的北风,我有了一句,就是‘一夜北风紧,可使得?”此次联句总共联了70句,参加争联的有12人:凤姐、李纨、香菱、探春、李绮、李纹、岫烟、湘云、宝琴、黛玉、宝玉和宝钗。其中湘云最有激情,一人争联11次。宝琴、黛玉各争得9次。其他各人分别争到一、二、三次不等。唯独迎春对诗无感,不争,连一句也没联上。这次诗会的余韵是贾宝玉踏雪访妙玉乞红梅,于是又引出几个人的《咏红梅》诗。宝玉因又落了第,被罚去栊翠庵折梅。此次芦雪广赏雪诗会,是《红楼梦》历次诗会中最为热闹的一次。
第四次诗会,在第七十回。暮春时节,地点在林黛玉居所潇湘馆。这是诗社由海棠社改名为桃花社、由林黛玉担任社长后的第一次诗会。以咏柳絮为题,限出几个调来填词。这也是大观园最后一次诗会,成为绝唱。
曹雪芹对诗歌活动的书写很形象地解说了中国文化中“诗可以群”的含义。“诗可以群”是儒学提出的一种文学观念,是指人们可以用诗歌来交流、沟通思想感情,起到协和集体的作用。诗歌唱和用于交际和交流;在公宴上赋诗;探题赋韵,同題共作或赋诗得某题;玩联句搞集体创作,我们从大观园的诗歌活动中都见识到了。事实上,“诗可以群”是诗歌创作走向普及与繁荣的巨大驱动力之一。曹雪芹用诗会写雅事,非常切合。
二是宴饮。古话说 “三世仕宦,才晓得穿衣吃饭”,联系“一夜可成暴发户,三代却难出贵族”的说法来看,三代人方能培养出一个懂得吃穿的贵族来。可知,“穿衣吃饭”绝非平常事,一个家庭的品位、富贵家气象也就体现在这些生活细节之中。《红楼梦》里宴饮描写非常之多。对吃食的描写,读者印象最深的就是凤姐向刘姥姥隆重推荐的“茄鲞”。听了这道小菜的做法,刘姥姥曾感慨说一味茄子得用十几只鸡来配它。《红楼梦》从第一回到第八十回,有名目的设宴庆贺近70次,其中重点描写宴席的场面仅从回目上就有多回,如“庆寿辰宁府排家宴”“荣国府归省庆元宵”“史太君两宴大观园”“荣国府元宵开夜宴”“寿怡红群芳开夜宴”“开夜宴异兆发悲音”等。吃喝是俗得不能再俗的日常,但曹雪芹对这种俗事进行了雅化的提升,非常耐人寻味。
第五十三回“荣国府元宵开夜宴”的描写,最为典型。在我们的想象中,贾府这样的皇亲国戚之家,元宵节夜宴一定是非常豪华的,但曹雪芹偏偏不给我们大饱眼福的机会。他并不写及菜肴,落笔只在对宴厅气氛的烘托上,特别是花厅陈设。写环境气氛,便宜彰显钟鸣鼎食之家的气派。
本次元宵夜宴,贾母花厅之上共摆了十来席。每一席旁边设一几,几上设炉瓶三事,焚着御赐百合宫香。又有八寸来长、四五寸宽、二三寸高,点着山石、布满青苔的小盆景,俱是新鲜花卉。又有小洋漆茶盘,内放着旧窑茶杯并什锦小茶吊,里面泡着上等名茶。一色皆是紫檀透雕,嵌着大红纱透绣花卉并草字诗词的璎珞。文中的“炉瓶三事”是那个时代北京的特定术语,指香炉、香盒、箸瓶。“璎珞”是一种特殊的装饰品,来自印度,是佛教的莲座之上用锦缎做的带流苏的装饰品。厅中摆设还有瓶插“岁寒三友”和“玉堂富贵”。“岁寒三友”指松枝、竹枝和折枝梅花; “玉堂富贵”一般指牡丹,亦有用芍药的。
三是赏乐。第七十六回,写中秋赏月,笔墨却着落在音乐之美的描述上。贾母带着家下人等月下赏桂,她要音乐配合。老太太兴之所至,发了一通议论,诸如“如此好月,不可不闻笛”“音乐多了,反失雅致,只用吹笛的远远的吹起来就够了”“越慢的吹来越好”。这些话语够得上“鉴赏家”水准的音乐批评。曹雪芹写贾母要隔着水听,又写她听着听着“禁不住堕下泪来”,这已写到了审美体验层面。赏月品乐,闻笛坠泪,将“中秋赏月”的雅事描写与小说的主题思想进行了非常和谐的关联。
(3)雅景举隅
说起《红楼梦》对雅景的书写,小说第十七、十八回最为突出。第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重点描绘了园中的几处院落,且标明了中国园林建筑中的文化意蕴。比如,宝玉为“有凤来仪”(后名“潇湘馆”)所题对联是“宝鼎茶闲烟尚绿,幽窗棋罢指犹凉”,点出“茶”和“棋”字,琴棋书画中的“棋”也称“指谈”。“稻香村”勾起了贾政的归农之意,可知它是取自山野田舍农家之趣的设计,文化志趣当在“耕读传家”上。这回书,写贾政带领一众人等相当于验收一般地逛园子,多以贾政为中心视角。这段书中写到贾政先是嫌“清凉瓦舍”的“蘅芷清芬”(后名“蘅芜苑”)“无味”;走进院中,满眼异草奇香,他又直言“有趣”,并赞曰“此轩中煮茶操琴,亦不必再焚名香矣”,一下子把茶、琴、香都囊括了。
作为颇具皇家气派的私家园林,书中特别交代大观园是经过园林专家山子野精心设计的。园子各区的大致轮廓是:五个院落风景区、三个自然风景区、两个庵庙风景区。院落风景区是小说人物的主要生活场所。两个庵庙风景区,书中只提及栊翠庵。三个自然风景区是贾府上下赏景娱乐的场所。院内建筑分群组和个体两类。群组的建筑有游廊与厅堂或楼阁、殿堂连成一个院落,自成一个区,且各有特色,如怡红院、潇湘馆、蘅芜苑、稻香村。各大主要院落都近水,离溪、河、池不远。园中那些溪流、桥梁、山石、亭台以及植物、动物,甚至为了点景而题写在建筑上的匾额,都让我们如赏名画。
大观园虽说是纸上园林,给我们的感觉却是实在的。贾母带领众人以玩乐为目的的游园,将亭、榭、馆、堂、廊、坞、花架和桥梁及植物风景区的功能与特色,借着她们的足迹与笑声展示给了我们。贾母游园的两三回书,写到了大观园秋冬两季的景色,加上贾政勘园和元春省亲看到的春景,已成三季。如果将这些绘制成行乐图,想来比明清士大夫文人喜欢的《四季行乐图》更能体现主人的价值取向和文人定位。
而且,大观园里的院、馆是作者为人物“私人订制”的,如:
林黛玉是《红楼梦》中最本真的人,潇湘馆有千百竿翠竹,竹之“瘦劲孤高,枝枝傲雪,节节干霄,有似君子豪气凌云,不为俗屈”,正是黛玉性情的写照。
薛宝钗的蘅芜苑,不种花只有草,就如它的主人一样不爱花儿朵儿的。然而那里的异草,牵藤引蔓,或垂山巅,或穿石隙;甚至垂檐绕柱,萦砌盘阶。藤蔓的善于攀缘,象征着宝钗对贾府的依附。那些奇草仙藤愈冷愈苍翠,都结了实,似珊瑚豆子一般。及进了房屋,雪洞一般,一色玩器全无,案上只插着数枝菊花,并两部书、茶奁茶杯而已。蘅芜苑的特色与薛宝钗的冷艳,很协调。在古典诗歌中,蘼芜亦用来喻指弃妇,预示了宝钗最终的被弃结局。
稻香村是寡妇李纨的住所,她平时的生活是按部就班,只要尽职尽责即可,一如古井无波。然而,当环境允许,她也会光彩照人。大观园就为李纨提供了表现自我的场所。在这个女儿国里,她可以张扬热情,可以暂时不用顾及“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训条,适时展示自己的才华。她不仅带领着众小姑做针线,也带着她们成立诗社。她自号“稻香老农”,以社长的身份品评诗作。住进大观园宛如回归其少女时代,她选择稻香村居住又使她区别于真正的女儿身。稻香村赋予李纨的文化含义可以做以下解读:避世、退隐、无争、自然、经济、农为本、耕读传家等。
大观园是曹雪芹创作的纸上园林,是太虚幻境在人间的投影,是为小说人物特别设计的背景和地点,是作家寄托理想的乌托邦。曹雪芹把他见过、听过、书本上看过的,加上他天才的想象,或模拟山水画,或取意田园诗文,或借鉴自然景物,虚实糅合,为我们描绘出了“天上人间诸景备”的园林奇观。我们在小说里逛园、赏园,而真正让我们爱上大观园的,却还是住在那里的人和发生在那里的事。没有大观园的雅景展现就没有精雅的《红楼梦》。
(4)雅物举隅
一是酒具、茶具。《红楼梦》中的雅物,当是数不胜数的。读者记忆最深的是在第四十一回“栊翠庵茶品梅花雪 怡红院劫遇母蝗虫”,先写到凤姐用来捉弄灌刘姥姥酒的木质套杯:黄杨根整抠的十个大套杯,一连十个,挨次大小分下来,那大的足似个小盆子,第十个极小的也比正常杯子的两个还大,都是雕镂奇绝,一色山水树木人物,并有草字以及图印。但这还罢了。看在我们眼中的则是之后写到在栊翠庵茶事活动中出现的茶具。妙玉待客用到的各色珍品茶具件件都是极品:妙玉亲自捧了一个海棠花式雕漆填金云龙献寿的小茶盘,里面放一个成窑五彩小盖钟,捧与贾母。众人都是一色官窑脱胎填白盖碗。贾母用的这个成窑五彩小盖钟,因为被刘姥姥沾了,妙玉嫌脏,弃而不要,宝玉说情送给了刘姥姥,使她卖了好度日。妙玉在耳房里请黛玉、宝钗、宝玉三人吃体己茶时,更是大手笔:给宝钗用的是瓠瓟斝,给黛玉用的是点犀盉,给宝玉用的是妙玉自己日常用的绿玉斗。宝玉以为绿玉斗不如钗、黛的“古玩奇珍”名贵,跟妙玉玩笑说给自己用的是“俗器”,结果被妙玉狠狠地笑话了一通,接着给宝玉寻出一只九曲十环一百二十节蟠虬整雕竹根的大盇来用。
二是软烟罗。第四十回,在黛玉的潇湘馆,贾母见窗上纱的颜色旧了,便说院子里头没有桃杏树,竹子已是绿的,再拿这绿纱糊上反不配。接着就讲起被凤姐错认作蝉翼纱的“软烟罗”,说有雨过天晴、秋香色、松绿、银红四样颜色,“若是做了帐子,糊了窗屉,远远的看着,就似烟雾一样”。薛姨妈听了感慨,“连我也没听见过”。当看到薛宝钗屋里雪洞一般时,贾母感觉女孩子不该也不能这样素静,叫过鸳鸯:“你把那石头盆景儿和那架纱桌屏,还有个墨烟冻石鼎,这三样摆在这案上就够了。再把那水墨字画白绫帐子拿来,把这帐子也换了。”
贾母是史侯家的小姐,嫁入国公府近六十年,生活在四大家族的昌盛时代,她是真正享过福、见过大世面的。这段关于“软烟罗”的描写,足见贾母老牌贵族的不凡见识。
三是慧纹。第五十三回写“荣国府元宵开夜宴”,写到花厅的陈设时提及一件带穗子的刺绣陈列品“嵌着大红纱透绣花卉并草字诗词的璎珞”。下文接着用四五百字对这璎珞进行了详细解说。“原来绣这璎珞的也是个姑苏女子,名唤慧娘”,这慧娘出身书香宦门,精于书画,偶然绣一两件针线作耍,所绣之花卉皆仿的是唐、宋、元、明各名家的折枝花卉,格式配色皆从雅;每一枝花侧皆用古人题此花之旧句,或诗词歌赋不一;皆用黑绒绣出草字来,且字迹勾踢、转折、轻重、连断皆与笔草无异。慧娘早逝,留下的绣品极少,被誉为“慧纹”。“若有一件真‘慧纹之物,价则无限。贾府之荣,也只有两三件,上年将那两件已进了上,目下只剩这一副璎珞,一共十六扇,贾母爱如珍宝,不入在请客各色陈设之内,只留在自己这边,高兴摆酒时赏玩。”
三、“雅”的写作方法及其作用
在我们的认知中,浸润在中国人生活中的八雅文化乃是琴、棋、书、画、诗、酒、花、茶。此为中国古代文人必备的根本素养,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今天的我们,说起雅来,愿能:抚琴听流水,闲坐观春秋,品“琴、棋、书、画、诗、酒、花、茶”人生之八雅,悟“雅、静、宁、和、安、逸、儒、清”生命之大道。《红楼梦》中不仅琴、棋、书、画、诗、酒、花、茶,连点、肴这些日常琐物都被用来托物寄情,赋予性灵与情感。其雅化的运用和鉴赏超过了实用价值。所以,阅读《红楼梦》,读者往往是超越了日常烦琐描写,而能享受美好、体悟生命,进而安抚心灵的。
曹雪芹继承了传统文化中美好的东西,比如他很善于运用诗词之意,使读者犹如浸润在古典诗词构建的意境之中,观看小说情节的推进,体悟人物的思想感情,完成自己的审美体验。
化用诗词之情、之景,如第二十三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 牡丹亭艳曲警芳心”,写到宝、黛“共读西厢”。他二人在落英缤纷的桃花树下并肩而坐,品评才子佳人的名篇名句,小儿女情窦初开,朦胧娇憨。小說此处的描写充满着诗情画意:宝玉坐在沁芳闸桥桃花树下的一块石头上展读《会真记》(即《西厢记》)。正看到“落红成阵”句,一阵风过,把桃花吹下大半来,落他满身满书。宝玉不忍踩踏,便兜了落花抖入池中。他正踟蹰于地上落红之时,黛玉肩上担着花锄,锄上挂着纱囊,拿着花帚,来至身边。接下来,二人不仅共读《西厢》,还自觉、不自觉地自比张生、崔莺莺。贾宝玉说:“我就是个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貌。”林黛玉说宝玉:“原来苗而不秀,银样镴枪头。”
宝、黛对落花的爱惜之情都是自发的,堪称知音。葬花后,宝玉被袭人唤回,黛玉闷闷而行,至梨香院外,不意间被“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的唱词吸引了,这是贾府的家养戏班正在排演《游园惊梦》。及听至“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她不觉得已是“心动神摇”。到“你在幽闺自怜”句,她益发“如痴如醉,站立不住”。这几句曲文,是杜丽娘“思春之梦”中柳梦梅的唱词,实又是出于杜丽娘的幻想。
少女林黛玉被《会真记》中才子佳人的描写诱发了春心,恰在此时又听到《牡丹亭》中小生柳梦梅这样情意绵绵的唱词,自是如痴如醉。当然,引得读者遐想的不单是曲词的文字之美,因为那折戏文接下来就有:“转过这芍药栏前,紧靠着湖山石边,和你把领扣松、衣带宽,袖梢儿揾著牙儿苫也,则待你忍耐温存一晌眠。是那处曾相见,相看俨然,早难道好处相逢无一言。”呈现的是才子佳人两情相许的情景。曹雪芹如此这般的不写而写,是一种戏中戏的处理。《红楼梦》文本中并未写出解衣宽带、男女温存那几句唱词,但这并不代表家班排戏就没唱出来。作者若清楚明白地将这几句直白的唱词写出来,庸俗也还罢了,怕是会让读者感觉唐突了黛玉。
曹雪芹不直接书写林黛玉情痴的表现,而是借助林黛玉对《游园惊梦》一段唱词的审美体验来表现她情爱的萌动。更值得我们关注的是,林黛玉由唱词“如花美眷,似水流年”联想到古人诗中的“水流花谢两无情”(唐崔涂《旅怀》)和词中的“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南唐李煜《浪淘沙》),兼及方才所见《西厢记》中“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之句,不觉心痛神痴,眼中落泪。林黛玉于刹那间领悟到了青春易逝、生命不永,故而伤痛不已。美学上说,审美的经验可分感性的、结构的、境界的,分别对应为快感、美感、悟感。黛玉对这段唱词的审美,因为有古人诗、词、曲与之互文,恰好完成了从快感、美感到悟感的全过程体验。
《红楼梦》对与“雅正”背道而驰的东西进行了严肃的批判。比如小说设计了一个重要道具“风月宝鉴”。道人将它交给病危的贾瑞时说道:“这物出自太虚幻境空灵殿上,警幻仙子所制,专治邪思妄动之症,有济世保生之功。所以带他到世上,单与那些聪明杰俊,风雅王孙等看照。千万不可照正面,只照他的背面。”可是,贾瑞冥顽不灵,只照正面,贪图镜中凤姐的美色以致精竭而亡,贾代儒命人架火来烧,只听镜内哭道:“谁叫你们瞧正面了!你们自己以假为真,何苦来烧我?” 小说以贾瑞之死批判俗恶之人的“邪思妄动”、违背人伦,作者故意用“宝鉴”的正反、真假来警醒世人。
《红楼梦》既然是文学描写,就不完全是真实的样子,它是文化的加工,是作者的创作。曹雪芹可以把俗的写雅,也可以把雅的写俗。化俗为雅,把一些俗的东西剔除其粗糙的成分,把文化的创造性和文化特色的东西提炼出来,它也就变成雅的了。比如对宴饮的描写,基本不实写吃喝,而多在环境的渲染和对助兴活动的聚焦上。还有就是它的避俗就雅。《红楼梦》避免一些正面的描写,比如,宝玉与秦钟的关系描写就是用隐笔写出。有读者从中解出宝玉与秦钟是基友,还说宝玉的同性恋对象有好几个,北静王、柳湘莲、蒋玉菡都在其列。这是一些人的趣味解读,此处不评说。这柳湘莲,虽是破落户,串戏走台,看起来不那么正经,但他有气节,并非俗人。也就是说,雅更重要的是精神状态的东西,说谁是雅人,肯定要考察他(她)的精神境界。
《红楼梦》写雅,大体可以总结出四种基本方法:
1.对比之法
如钗、黛对举。两人在《金陵十二钗》正册中同列一页,一赞两人。宝钗擅做人而黛玉在作诗。黛玉物质层面的要求极简,吃、睡都极少,针黹女红也做得不多,半年里不过做上一个、半个香囊,而作诗却是她的一种生存方式。其精神世界极为丰富,对人生、命运的思考颇多。她形象上是下凡的神仙妹妹一般,语言灵慧,聪明异常。宝钗则为进宫待选而入京,追求现实生活中的实际位置,善于营造有利于自己的气场。作为皇商家大小姐,她极会用物质笼络人心,精神层面上的追求不如黛玉强烈和必需。
2.推类至尽
金陵十二钗各个不同,宝钗“娴雅”,迎春柔美,探春“文彩精华,见之忘俗”,李纨雅重,凤姐是“辣子”,妙玉雅得俗。黛玉是极雅之人,整部书中却有一人当面说她是俗人。此人就是妙玉。第四十一回,妙玉请宝、黛、钗三人吃体己茶,她拿出的杯子个个是稀世珍品,黛玉问妙玉烹茶用水可是“旧年的雨水”,妙玉冷笑道:“你这么个人,竟是大俗人,连水也尝不出。”妙玉是个极讲究生活细节且极清高自许的人,她身为带发修行的方外之人,却无平等心,嫌弃刘姥姥脏,又不能杜绝情丝,与宝玉有一种不僧不俗的情感互动,六根并未清净。寡居的李纨公开说自己讨厌妙玉。这个欲洁何曾洁的妙玉,“雅得那么俗”,矫揉造作、雕饰过分,实则是一个失去了“雅”之本质的俗人。
3.雅俗转化
一是以俗为雅。上文在论及《红楼梦》雅事的书写时,特别列举了第五十三回“荣国府元宵开夜宴”,为以俗为雅的显例。这里再举一例以强化印象。第四十九回的回目是“琉璃世界白雪红梅 脂粉香娃割腥啖膻”,前一句中,“白雪红梅”,只看文字就是美好的、雅致的;而后一句中的“割腥啖膻”,指向的应是俗事俗物。然而,带头烤鹿肉的湘云自许“是真名士自风流”,“这会子腥膻大吃大嚼,回来却是锦心绣口”,并且在之后的联句大赛中果然诗兴大发,独占鳌头。因为“琉璃世界”和作诗联句,此乃雅景雅事,把“割腥啖膻”给雅化了。
二是以不文为文、避俗就雅、化俗为雅。由俗转雅者,都需着意于对俗事、俗物的修饰、改造与提升。《紅楼梦》乃世情小说,描写的是大家族的日常生活,弥漫着柴米油盐酱醋茶的世俗气息,作者要雅化所写,革故鼎新,化腐朽为神奇,创新提升当为首要。小说中对宴饮、“雅谑”等场景的描写都是实例。
4.雅化情深
雅是对俗的肯定。俗有娱乐作用,但缺乏陶冶、净化、冲击、提升作用。所以,古代文人特别喜欢作诗画来美化、雅化他们的日常。如唐寅的《事茗图》描绘了当时明朝人品茗的景象:读一本书,饮一杯茶,再得一知己,真是快哉!在这样的环境中,以饮茶为事,怡情惬意,怡然自得。本来是俗之不能再俗的“柴米油盐酱醋茶”之“茶”,被他丹青雅化作“琴、棋、书、画、诗、酒、花、茶”中的“茶”。所以,唐寅写下“日长何所事,茗碗自赏持。料得南窗下,清风满鬓丝”这般美好的诗句。大观园的小姐们,琴、棋、书、画、诗、酒、花、茶八雅俱备,黛玉葬花,宝钗扑蝶,湘云醉卧,惜春作画,探春邀社,李纨课子,宝琴立雪,历代画家都愿取作创作题材。这些形象的挺立,首先得益于曹雪芹避俗就雅的生花妙笔。
从《红楼梦》“雅”的书写中,我们还可以发现有关文学与生活关系的见解。上文列举过宝、黛共读《西厢》及黛玉被《牡丹亭》唱词陶醉的桥段。其实,从中我们还可以得出生活和自然模仿文学的结论。宝黛身处落英缤纷的花园之中,他们有意无意地念起张生和崔莺莺的台词,作为环境的花园也恰是《游园惊梦》设定的场景,小说中的人物设置模仿着戏剧。再如,晴雯病死,宝玉选择性地相信明显在讨好他的小丫头随口编出的晴雯做了芙蓉花神的谎话,并且有意识地模仿屈原的《离骚》,作了一篇孩子气十足的《芙蓉女儿诔》。如此用自然和生活去模仿文学,是雅化情深的最好方式。
四、结语
“文化”是一种不必特意传授就会获得的精神气质,它相对固守不变,又与“传统”有关。古代的人们虽然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渠道没有我们现代多,但一般民众,除了借助一些刻印的书本之外,还可以通过道听途说的见闻及乡亲父老的经验传授来获取“文化”。比如身边不断发生的婚、丧、嫁、娶,加上年、节以及宗教类活动,都是人们自幼便熟悉的获取“文化”的途径。如今,书籍之外,不仅广播、电视、互联网,连手机都成了阅读工具,获取文化的渠道更是无所不在。人们对雅文化的需求也水涨船高。在衣食无忧的情况之下,读书自娱、自养、自悟,培养“文化自觉”与文化品格,追求精雅生活,都成为可能乃至刚需。《红楼梦》虽是通俗小说,但它的雅的因素充盈着整部书,足以陪伴我们,陶冶情操,净化感情,雅化我们的平凡生活。
Abstract: The popular novel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to a certain extent, reflects the universal cultural traditions, cultural background, and cultural psychology of the late feudal society, and vividly shows the elegant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culture. The word “elegance” emphasizes uprightness, standardization, centrality, and beauty. The theme of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is set at “elegance and uprightness”. It writes about the rise and fall of aristocratic families and uses the standard northern Mandarin. The extreme vulgarity and elegance are differentiated in the writing of elegant persons, elegant things, elegant scenery, and elegant objects. Understanding the “elegance” of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is conducive to cultivating our “cultural consciousness” and cultural wisdom.
Key words: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elegance, culture, transformation of elegance and vulgarity
(責任编辑:中 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