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循环背景下宁波打造“两链”畅通制造枢纽研究

2021-08-06麻黎黎

关键词:双循环宁波

麻黎黎

【摘  要】在当前国内双循环的背景下,宁波需要持续性向内发力,打造产业链、供应链畅通型的制造城市。如何提供优质丰富的供给,如何活跃现阶段市场的消费,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和向往,是相关部门以及企业需要考虑的事情。论文针对双循环背景下宁波打造“两链”畅通制造枢纽进行了研究与讨论。

【Abstract】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current domestic double circulation, Ningbo needs to continuously make efforts to build a manufacturing city with smooth industrial chain and supply chain. How to provide high quality and abundant supply, how to activate consumption in the current market, and meet people's demand and yearning for a better life are the matters that relevant departments and enterprises need to consider. This paper studies and discusses how to build a "two-chain" unimpeded manufacturing hub in Ningbo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double circulation.

【关键词】宁波;双循环;制造枢纽

【Keywords】Ningbo; double circulation; manufacturing hub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21)05-0098-02

1 制造枢纽的地位

打造制造枢纽,是宁波市走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保障。从整个产业链的角度来看,制造枢纽需要必备的因素有很多,其在全球范围内都需要有比较大的产业规模,有比较强的全球布局能力还有对产业链的上下游进行整合和协调的能力。与此同时,商品的研发设计到后来的生产,以及下游的供应商管理和产品售后等服务,都是一个闭环的产业链体系。从现代化的产业体系来看,一个城市想要打造制造枢纽,就需要具备雄厚的产业基础,能够通过供应链来推进产业的高端发展,以实现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双现代化。制造枢纽是体现价值的关键,也是供应链的重要支撑,是创新链的核心。

2 “双链”的构成

“双链”是指产业链和供应链。产业链是一个包括了产品的研发、原料采购、产品生产、物流运输、消费的完整链条,它包含了一个产品从生产到消费服务的全过程。而供应链是一个网状的结构,它由原材料采购到中间半成品、最终产品流通,再由销售的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而构成的。供应链的主要承载体是原材料、半成品、产成品以及物流运输,它的组成结构是原材料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等,也是产业链物流的动态表现。

3 宁波市打造制造枢纽的长短板

3.1 宁波市的短板

宁波市当前处于一个非常重要的窗口期,整个国际市场都在洗牌,科技发展越来越快,产业变革也在进行中,一旦选错了方向,就可能步步滞后。

2019年,宁波市的常驻人口新增34万人,位于全国第四;民营企业从业的人数占到全国第七;快递业务量排在全国第十二。而新增加的注册企业数量却只有全国二十名,高新技术企业注册数量占全国的第二十一,视频平台的播放量只有全国第四十。如此看来,宁波市的互联网基础比较薄弱,科技创新的氛围也比较落后,年轻的人才还不足,产业数字化的转型也有待加快。

在当前的国际形式下,只有生产、分配、流通、消费更多地依托国内市场,提高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才能够形成更高形态的动态平衡,需要进行生产端的整合创新、消费端的下沉升级。

3.2 宁波市的长板

3.2.1 内需驱动强大

参照以往的经验,一个比较大的经济体当发展到一定阶段时,会转向内需驱动。那么反观整个国内的市场,我国有14亿人口、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这样强大的购买力,能够成为我国目前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和推动力。

宁波市处于“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上,也处于长三角金南翼,占据着非常黄金的地理位置。宁波市的工业基础十分良好,物流体系完善,消费人口也颇具规模,这样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也能为构建双循环发展格局、打造制造枢纽作出巨大贡献。

2020年前三个季度,宁波市的地区生产总值达到了8700多亿元,同比增长了1.91%。在这其中,规模上的工业增加值也同比增长了2.41%,社会消费品的零售总额降幅与上半年相比收窄了2%,供销两端都在飞速发展,带给市场主体以及群众们巨大的向好信心。

3.2.2 優质供给增多

2020年疫情发生后的几个月里,宁波市一些企业用积极的心态顺应了智能变革的趋势,坚持持续性的科研投入,提高产品的质量与科技含量。我国的制造业是国民经济供给中比较重要的一部分,能够提升供给对国内各种需求适配性的关键点,有效面对如今复杂的国际形式还有竞争激烈的市场,我国需要单点的爆发力,也需要三维结合,培养好由企业到核心关键技术到产业链再到产业集群的完整链条。

在纵向供应链、产业链的延续之余,吉利汽车也在关注着横向的多企业合作。吉利正在计划能够联合起上游的供应商以及科研的院校,成立起一个国际零部件汽车工业研发协同创新孵化园,还有一个高端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制造产业园,让汽车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再上新台阶,提高我国整体的竞争力。

当上游的企业协同好下游的企业,宁波市的龙头企业也发挥好作用,带动中小企业的發展。在2019年年底,宁波有80家上市公司的营业收入已经达到地区生产总值的35%,营业的收入增速达到18.8%,总体上呈现出良好的成长性和投资的价值。企业成长的同时,各个龙头企业也呼吁更多的大企业能够参与创建创新服务的综合体系,帮助中小企业度过难关,如此一来,各个领域企业小巨人的打造便提上了日程。宁波市还将重点对炼化一体化与化工新材料、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伺服电机及数控机床等一批标志性产业链进行升级和投资,打造20个功能布局合理、主导产业明晰、资源集约高效、特色错位竞争的开发区。

宁波市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沿海城市,也可以充分发挥出其人文优势,丰富供给的内涵。宁波市将具有文化特色的产品与科技推向了全国,抓住了各个要素流通的机会。

4 新消费模式下的宁波如何打造制造枢纽

2020年,疫情催发了一系列的新兴产业,其中直播带货的爆发速度令人咂舌,而宁波是制造业的龙头大哥,全国皆知,更是有许多可以去带货的好商品,但尽管如此,宁波却没有成为直播模式爆发情况下的直播带货聚集地。从视频播放量、网红打卡数量还有直播带货的总销售额来看,宁波却只能排到三线的位置。一个问题油然而生,如何能够在新消费的模式下,将宁波打造成制造枢纽呢?

4.1 经营理念调整

在疫情的影响下,就算创立了50余年的企业,也难以抗住压力,关门倒闭,销售业绩几乎为零,这样的重压几乎摧残了许多实体门店。因此,新路子就产生了,直播带货成了新的消费模式。许多知名的服装企业如太平鸟、波司登、李宁等,纷纷尝试了直播带货。前不久举办了宁波市时尚节,就出现了许多的云销售、云对接等云上模式。宁波市跨境电商直播研究中心、宁波国际直播人才精英库运营中心等一批直播产业载体签约揭牌,宁波高校首个直播学院正式创立。疫情期间的“无奈之举”,已逐渐演变成企业对接消费者、开拓市场的“常规武器”。这便是传统经营理念的转变,也许转变过后就是新的天地。

4.2 接纳数字经济

2020年5月,宁波和阿里巴巴企业签署了全面进行合作的框架协议,提出了要共同搭建数字生活的新型服务体系,打造出数字经济的新形态。在5个月之后,海曙区又和阿里巴巴(宁波)有限公司签署协议,计划在餐饮、商超、便利等20余个传统生活场景打造线下数智街区、数字MALL、数字社区,开辟线上品牌馆、老字号馆、非遗馆等,提升宁波生活娱乐文化质量水平。

阿里巴巴集团的董事会主席张勇说过,将在宁波数字制造、数字港航、数字贸易、数字商业、数字生活、数字城市等领域打造一批全国样板,努力做出新意,做出高水准、高质量。这样的承诺,正在逐步变成现实。

宁波市商务局表示,在下一个阶段,宁波将会继续推进数字经济,制定好相关的方案,加快推进数字生活新的服务模式在商务贸易方面的涉足,推动网上餐厅、网上商城、网上市场等云企业的建设,扩大电商平台的模式,构建新业态、新模式,为宁波市的建设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高嵩.争当先锋!宁波要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枢纽城市[EB/OL].https://www.sohu.com/a/450759910_349109,2021-02-14.

【2】尤畅,续大治,孙勇.瞄准“痛点”引项目 畅通两链促循环 海曙引进外资稳中提质[N].浙江日报,2020-10-08(001).

【3】中国水运网.畅通物流供应链 有力支撑“双循环”[EB/OL].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569327558066271,2020-11-09.

猜你喜欢

双循环宁波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深化中俄经贸合作的新内涵
宁波第二激素厂
打造内外“双循环”安全生态系统
玩具产业如何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
张明:如何系统地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李奇霖:“双循环”下的宏观调控政策取向
双循环战略下我国化肥业发展的思考
一图读懂宁波
拖起明天的希望
聚焦·宁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