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漂族:他乡何时变故乡?

2021-08-06本刊编辑张嘉楠

人人健康 2021年14期
关键词:漂族代际子女

■本刊编辑 张嘉楠

“老漂族”是指为了照顾子女及其第三代离开故土到子女的陌生城市生活的老年人。这一群体的到来为其作为城市建设主力军的子女在生活上提供了更多的帮助,解决了子女的一部分后顾之忧,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隐性生力军”。但由于环境的变化,“老漂族”不可避免地面临着生活、沟通等方面的种种问题,对他们的心理健康造成了一定的消极影响。

如下几个典型场景代表了“老漂族”的生活——

场景一:早上9点的小区广场,老人们抱着一两岁的孙子孙女在晒太阳。

场景二:下午4点,小学校门口来接孩子的,不少是驾驶着电动代步车的白发老人。他们退休之后再为子女“上岗”,不外乎做家务,接送孩子上下学。

场景三:来自河北邯郸59岁的刘阿姨则经历了另一番周折。她唯一的儿子在北京买房结婚生子,孙子出生前,她从老家赶来照顾儿媳,伺候月子。不曾想,来自南方的儿媳对她的照顾总不满意,不是嫌她做的饭菜不合口味,就是嫌她家务做不好。孙子4个月时,儿媳带着回娘家住了一段时间,回来时当她的面说,姥姥比奶奶照顾得好,回娘家住了几天,她和孩子都胖了。这让刘阿姨心里特别憋屈,一气之下回老家了。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现有随迁老人近1800万,占全国2.47亿流动人口的7.2%,其中专程来照顾晚辈的比例高达43%。随迁老人跟随子女到大城市生活,帮忙照看年幼的孙辈,却因环境陌生、语言不通、习惯差异等原因找不到归属感,身心健康也面临着巨大威胁。

老漂族会遇到什么问题

1.孤独与思乡情绪较为普遍

调查显示,54.5%的老年人在城市中生活感觉孤单寂寞。除语言障碍导致交际范围变窄的原因之外,中国人传统的落叶归根心理,使得老年人感觉他们在城市只是一个过客,缺少归属感。随着全面二孩政策的放开,部分老漂族“漂”在异地的时间较以往有所增加。

2.居住空间相对紧张,缺少私人空间

大多数随迁老人与子女处于一种合住型居住状态。居住人数在4人及以上的老年人占比达到87.5%,并且其中子女以儿子为主,只有12.6%的老年人是一人或者夫妻两个一起居住。这种居住状态是由于他们的随迁目的不同而导致的,前者大多是照顾孙辈,而后者则是为了方便子女探望。

3.家庭关系成坎,代际矛盾多数选择隐忍

随迁老人与在城市生活多年的子女及子女配偶之间往往观念并不一致,这导致家庭关系成了一道坎。大多数老人随子女进城主要是为了照料晚辈,在经济上主要依赖子女,语言交流障碍较大,交际范围变窄,思乡情绪比较普遍,代际矛盾当中多数选择隐忍,自我效能感有所下降。老年人受自身生活阅历和文化水平的影响,价值观念很难在随迁以后短时间内有所改变。在与晚辈的相处过程当中,大都感觉到教育、消费等价值观念存在冲突。

4.融入社区比较难

随迁老人由于生活背景不同,有时很难融入新的社区,被本地老人所接纳。文化和教育程度差异,让来自城乡不同的老年人群体出现隔阂,也使得随迁老人社会关系出现断裂。

如何让“老漂族”真正快乐起来

如何让“老漂族”们快乐起来?北京城市学院公共管理学部副教授、中级社会工作师苗艳梅的观点是:我心安处是故乡。对于随迁老人来说,最怕的是心不安、在他乡的感觉,所以,培养社区归属感很重要,一方面可以让他们住得安心、开心,另一方面,很多老人将来可能留下来养老,越早融入问题越少。

专家表示,漂泊的老年一族要做到老有所安,既要内安其心又要外安其身,这需要家庭支持和社会支持,前者强调孝亲敬老的代际反哺,后者重在破除医养分离的制度藩篱。

随迁老人要努力让自己快乐起来。从他们自身来说,要学会5种快乐:

一是学会享受天伦之乐,因为与儿孙团聚,本身也是一种快乐。

二是学会交友之乐,要在社区多交友,通过谈天说地、倾诉心中不快来减少烦恼。

三是学会运动之乐,可以根据自身身体条件,适当做些运动。

四是学会学习之乐,学习能增长知识,提升境界。境界高了,万事想得开,快乐自然就多了。

五是学会享受兴趣之乐,要培养书法、绘画、唱歌、跳舞等兴趣,比如,做出一道好菜也是一种快乐。

“老漂族”的精神现状就是心理空巢或是精神空巢。如果子女对他们关注不够,就会产生很多心理问题,失落感、孤独感、衰老感、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会影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长期下去,还会导致身体上的疾病。

所以,子女要对随迁老人多一些包容、忍让、陪伴、理解;多挤出一些时间,和父母多谈心;多带着孩子和老人外出逛逛。子女是父母在他乡最亲近的人,应做好老人在陌生城市的向导、翻译,家庭层面需要子女给随迁父母更多的陪伴和精神关爱。在家庭成员的理解和支持下,快速融入城市社区生活的子女应该更多地关注父母的精神生活,认同老人的付出,在产生代际矛盾时,能够主动地加强沟通,缓解老人的紧张心理。在日常生活中多多陪伴,了解他们的需求,帮助他们走出家门,引导新的社会关系。活到老学到老,在新的时代,老人也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继续社会化。子女可以教父母如何使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借助新媒体的力量寻找和构建老乡社交群,或与老家原有社会关系建立联系等,利用现代科技缩短父母与家乡亲朋之间的距离,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其在陌生城市的孤独感。

猜你喜欢

漂族代际子女
为子女无限付出,为何还受累不讨好?
与子女同住如何相处?
UNDER ONE ROOF
农民工子女互助托管能走多远?
“这里为什么叫1933?”——铜川“红色基因”代际传承
“老漂族”我们如何安放你们的生活
论人权的代际划分
家族企业代际传承中的权力过渡与绩效影响
“老漂族”
她为“破烂王”子女办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