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河书店:14天卖了1500个“书的盲盒”是一种什么体验?
2021-08-05南风
南风
书店,一直是许多阅读者心中向往的天堂。就算整个城市大雨磅礴,书店依然是人们心灵的避难所。一家小小的书店,可以在很长时间里成为某个少年的魔法森林,给予他/她未来成长的无限可能。
遗憾的是,从2020年到2021年,受疫情影响,全国大大小小的书店的经营都受到了打击。
面对危机,离河书店尝试了各种线上卖书的“玩法”,受到了图书行业的关注。在时代的洪流中,一家书店该如何经营?离河书店的主理人孙晓迪和高明意识到,只有不断改变,才能打开新的局面——书的盲盒,成为了洪流中的一丝生机。
本期,让我们一起倾听离河书店的主理人孙晓迪为我们讲述的,书店的故事。
Q1 网络平台在销售盲盒过程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孙晓迪:2020年12月25号,我们准备卖盲盒时,高老师(高明)跟我说,卖够100个,就请我吃披萨。我问,总共100个吗?高老师说,每种100个。
我有点泄气,我们这次做了4种盲盒,按照高老师说的,要卖400个呢,太难了。但我们没想到,网络平台的力量如此惊人。
第一天晚上,我在網络平台“小红书”发了置顶笔记,里边放上了高老师的微信号,不到两个小时,高老师添加了500个人。到第二天早上,高老师已经加了800多人。
我发起的“购买接龙”小程序,2小时之后就到了200多个。很多人一次性买4个。高老师承诺我的披萨,马上就要兑现了。
但我们早就没有吃披萨的工夫。
这是离河书店创立以来接到的最大一笔订单,1000个盲盒,从制作到打包发货,只有我和高老师两个人。
最可怕的是,除了书,什么都缺。缺纸盒子,缺贴纸,要赶紧跟工厂订。订单有300个的时候,我还比较矜持,只跟工厂加订了200个纸盒子,贴纸也很保守地订了100个。
但是这个订货的过程,在三天内重复了3次。
最后一次,是订单已经飙升到近900个,总销量有1500个的时候。我跟工厂说,再给我来500个纸盒子,贴纸来300个,封口贴1000个!我们从早干到晚,一天只吃一顿饭。那段时间,赶上疫情,我和高明不接待散客,老顾客和老会员全部自助购书,偶尔他们还得帮我们看会儿店。我们每天在书店唯一要做的,就是疯狂制作和打包盲盒。
Q2 这么多盲盒,快递发件也是个大工程吧?
孙晓迪:我们每天都要发100件以上的包裹。快递小哥是个很难有笑容的青年,合作快3年了,每次来都一声不吭,眉头紧皱,说话也不客气,好像我欠他很多钱。至今也没听他自我介绍过,去年夏天他烫了头,我就索性叫他“烫头”。烫头话少人凶,但从来不出错,我虽然怕他,但还是很愿意看到是他来取件,靠谱。
这次爆单,又是烫头来。得知接下来每天都会发一百件,他露出了疑惑的表情:“卖的啥品牌啊?”
“盲盒,书的盲盒,我们自己做的。”我有点不安地回答。
烫头看着摞得高高的盒子,笑了:“跟你们合作这么久,总算爆单了。我开车来给你收。”
烫头把我们亲手打包的盲盒拉走了。我心里想,这小伙多笑笑就好了,笑起来很帅啊。
“烫头……是在为我们高兴吗?”我小心翼翼地问高老师。
“肯定的啊!”高老师高兴地说,“还有什么比看到书店挣着钱,更让人高兴的呢!”
Q3 盲盒制作的过程中,您负责的是哪一个环节?
孙晓迪:我是负责放书的,这是一个很光荣的任务,至今我也不知道做得好不好。因为有人满意,也有人失望。最早收到盲盒的肯定开心,因为那时我有点控制不住自己,什么都往里塞。标价39块的限量自动铅笔都放进去,再搭一本39块的书,高兴了还要再放点贴纸、便签本什么的,售价49块钱的盲盒开起来绝对超值。
后来东西不够了,尤其是文创产品。我赶紧跟工厂订了一批,可惜他们发货太慢,这期间我们又发出去100多个订单。这100多个人里,会不会有不满意的呢?
我惴惴不安地担心了很久,很怕打开小红书就看到投诉的视频。高老师说,线上环境凶险,要好好打包,好好配书,可不敢叫顾客们不高兴,如果得个差评就“完犊子”了。
但几乎没人说不好。大家都兴高采烈地晒自己开出的盲盒,有人甚至特意做了视频发在网络平台,“书的盲盒”一度成为热门的话题标签。
第一次发起接龙,订单到1000个就截止了,但问的人很多。有的说还要复购,有的说还要送礼,有的干脆说我们不卖他们就过不好日子了。高老师说,材料不是还够吗?咱再进一批书,再卖500个吧。
我说,好吧,这是春节前最后一次卖了。不是不愿意挣这个钱,是真的干不动了,高老师欠我的披萨一直没兑现呢。
Q4 销售“书的盲盒”的经历带给您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孙晓迪:从2020年12月25日到2021年1月12日,我们马不停蹄地做了1500个盲盒,并把它们全部卖了出去,发向了全国各地。
我们离河书店经过一年的摸索,成功转型为以线上服务为主的社区型书店,在不依赖游客的前提下,疫情并没有让我们遭受太大的损失。原本,我们的目标不过是“活下去”而已,但来自线上平台如此强劲的购买力,让我们萌生出“好好活下去”的强烈愿望。
盲盒爆单的第一个夜晚,沈阳的气温低到零下26度,我们11点离开文创园,哈着气往家里赶。高老师激动地对我说:“迪仔,不能犟了,拥抱互联网吧。以前是我们太傲慢了。”
感谢网络平台给离河书店带来的6万粉丝,让离河书店在这个极寒之冬再一次绝地重生。
卖掉1500个盲盒对于很多大型书店来说不算什么,但对于离河书店,却是一笔可观的财富,一笔可观到我们能够自豪地宣布,离河书店以后可以好好活下去的财富。
离河书店,本体在沈阳铁西区1905文创园,灵魂散落在地球的每个角落。我们通过网络发出声音,努力寻找喜欢我们的人。
你们在哪里,书店就在哪里。
·采访后记·
答案
未来的我们,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孙晓迪说,在她很小的时候,就有预感,未来的某一天,她会开一家书店。
接受我们采访时,孙晓迪总是用一种自嘲的口吻,讲述自己的书店。但我们明白,看起来大大咧咧的她,有一颗柔软的心。柔软是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里不可多得的品质。柔软比坚强更有力量,关怀比宣言更有启发。
从少年时代起,孙晓迪就热爱阅读。她说,在少年时代阅读,能让她保持一种好奇心。到现在,她对这个世界也一直保持着好奇。
孙晓迪从小就很喜欢阅读和写作,喜欢表达自己。她想告诉每一位《少年博览·阅读与写作》的小读者:对写作这件事,要有信心,写东西的时候,要相信,你就是世界之王。
在这个快时代,选择开书店,是一件逆流而上的事情。而当那些书店主理人逆流而上时,他们唯一能做的,就是不要放弃。
如果你对未来感到迷茫,不妨带着关于未来的问题,走进书店吧。每一本书的背后,兴许都有答案。
人生海海,各有解答。当你选择,那就是答案。
出发吧,为梦寻找出口的少年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