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寻自己的精神支柱
2021-08-05陈振林
陈振林
[阅读导引]
泰戈尔说:“自然是物质的,而人,却具有精神。”
人生活在这个世界,可以有对物质的需求,但更多的时候,更重要的事是对精神的需要。不管高贵如王公贵族,还是卑微如“柴主人”阿庆,都应该找寻恰当的方式,强大自己的精神,构建自己的精神王国。
小镇石门湾村落里的小人物阿庆,做着帮人卖柴的“柴主人”的工作,能够获得些许钱财来糊口。这低贱的工作没有让他沉沦,这微薄的佣金没有让他自卑,因为,他手中有他的胡琴。胡琴的世界就是阿庆的精神世界。在商场,他旁听留声机播放的音乐,听了几遍,居然就能在手中的胡琴上演奏了。夜晚,他坐在河沿上拉奏自己的胡琴,让美妙婉转的乐声流入人们的耳中。在年轻人面前,他教授自己的琴艺,不料年轻人拿着他的胡琴却不能演奏。原来,于胡琴,阿庆有着自己的天赋,更有着自己不停的追求。
一点佣金,只是阿庆的一点物质收获;一把胡琴,却成为阿庆浩大无边的精神世界。正如法国大作家雨果所说:“人类的心灵需要理想甚于需要物质。”精神追求是胜过物质需求的。物质生活需求是有限度的,而精神生活追求是无限的。追求精神生活的人,他的品位就会更高,他的思想境界也就更高。我们可以读万卷书,也可以行万里路;我们可以研习琴棋书画,也可以练习吹拉弹唱;我们可以拿起相机摄影,也可以拿起笔来写作。我们要强大自己的精神。强大自己的精神,就会充实自己的生活,让自己在生活中迸发出无穷的力量。
我们总是抱怨生活有些累,其实应该想一想自己的精神追求是什么。物质生活匮乏,可能让体力跟不上;没有了精神追求,却可能难以“活下去”。有了精神追求,你的生活就“活”了,你就有了无穷的生活动力。如果眼睛只是盯着如“大房子”“好车子”之类的物质需求,这个人是难以有自己的精神追求的。我们可以在满足物质生活的基本需求之后,大胆追求自己的精神生活。一个普通的快递小哥,居然站在了央视《中国诗词大会》的领奖台上。他,日常就喜欢诗词,在忙碌工作之余不停地学习诗词;就是在等待红绿灯或是等待取餐的时候,也在背诵诗词。诗词,成为了一名快递小哥的精神支柱,丰富着他的美好生活,成就了他心中的人生理想。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颜回正是有着自己心中的精神追求,才能安贫乐道、淡泊自守,得到孔子最真诚的赞美。
陶铸曾说:“一个精神生活很充实的人,一定是一个很有理想的人,一定是一个很高尚的人,一定是一个只做物质的主人而不做物质的奴隶的人。”找寻自己的精神支柱,我们会让自己更快乐更幸福。
附:原作:
阿庆
丰子恺
我的故乡石门湾虽然是一个人口不满一万的小镇,但是附近村落甚多。每日上午,农民出街做买卖,非常热闹,两条大街上肩摩踵接,推一步走一步,真是一个商贾辐辏的市场。我家住在后河,是农民出入的大道之一。多数农民都是航海来的,只有卖柴的人,不便乘船,挑着一担柴步行入市。
卖柴,要称斤两,要找买主。农民自己不带秤,又不熟悉哪家要买柴,于是必须有一个“柴主人”。他肩上扛着一只打秤,给每担柴称好分量,然后介绍他去卖给哪一家。柴主人熟悉情况,知道哪家要硬柴,哪家要软柴,分配各得其所。卖得的钱,农民九五扣到手,其余百分之五是柴主人的佣钱。农民情愿九五扣到手,因为方便得多,他得了钱,就好扛着空扁担入市去买物或喝酒了。
我家一带的柴主人,名叫阿庆。此人姓什么,一向不传,人都叫他阿庆。阿庆是一个独身汉,住在大井头的一间小屋里,上午忙着称柴,所得佣钱,足够一人衣食,下午空下来,就拉胡琴。他不喝酒,不吸煙,唯一的嗜好是拉胡琴。他拉胡琴手法纯熟,各种京戏他都会拉。当时留声机还不普遍流行,就有一种人背一架有喇叭的留声机来卖唱,听一出戏,收几个钱。商店里的人下午空闲,出几个钱买些精神享乐,都不吝惜。这是不能独享的,许多人旁听,在出钱的人并无损失。阿庆便是旁听者之一。但他的旁听,不仅是享乐,竟是学习。他听了几遍之后,就会在胡琴上拉出来,足见他在音乐方面天赋独厚。
夏天晚上,许多人坐在河沿上乘凉。皓月当空,万籁无声。阿庆就在此时大显身手。琴声婉转悠扬,引人入胜。浔阳江头的琵琶,恐怕不及阿庆的胡琴。因为琵琶是弹弦乐器,胡琴是摩擦弦乐器。摩擦弦乐器接近于内声,容易动人。钢琴不及小提琴好听,就是为此。中国的胡琴,构造比小提琴简单得多。但阿庆演奏起来,效果不亚于小提琴,这完全是心灵手巧之故。有一个青年羡慕阿庆的演奏,请他教授。阿庆只能把内外两弦上的字眼——上尺工凡六五乙仩①——教给他。此人按字眼拉奏乐曲,生硬乖异,不成腔调。他怪怨胡琴不好,拿阿庆的胡琴来拉奏,依旧不成腔调,只得废然而罢。记得西洋音乐史上有一段插话:有一个非常高明的小提琴家,在一只皮鞋底上装四根弦线,照样会奏出美妙的音乐。阿庆的胡琴并非特制,他的心手是特制的。
笔者曰:阿庆孑然一身,无家庭之乐。他的生活乐趣完全寄托在胡琴上。可见音乐感人至深,又可见精神生活有时可以代替物质生活。
(原载1983年2月9日《文汇报》,略有删减)
注①:中国传统记谱方法“工尺谱”的记音符号。
(作者单位:广州市西关外国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