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沉默的抗争

2021-08-05

读写月报(高中版) 2021年5期
关键词:夜莺奴隶笼子

【阅读导引】

《会唱歌的夜莺》是米什莱描写鸟类的散文作品之一。他的散文充满了浓浓的自然气息和对自然、对人类、对世界的爱。在我们看来,夜莺只是一只鸟,但是他在市场上看到的却是一个被束缚了翅膀的艺术家,因为被人类囚禁而失去了自由。人类不过是自然界中的一种生物,却一直用暴力的方式来与所处的世界相处,人类无情地剥夺其他物种的自由和生命。鸟儿天生就属于天空,它们不能没有阳光、飞行和爱情。人类总是歌颂并追求自己的自由,却毫不留情地控制自然界其他生物的自由和性命,多么讽刺啊!

会唱美妙歌曲的夜莺被束缚在一个个拥挤的破笼子里,它们始终保持平静和沉默。对于向往自由的夜鶯而言,失去自由和失去生命没有区别,它沉默地等待死亡的到来。无言的悲哀和必死的决心使它根本不在乎束缚它的笼子是崭新的还是破旧的,周围的一切喧闹也与它毫无关系。人类由于种种原因剥夺鸟的自由,或因为它们美丽的羽毛,或因为它们美妙的歌喉,或如鹦鹉能学舌能让人发笑解闷。可夜莺是会唱歌的艺术家,一旦被剥夺了自由创作的权利,艺术的生命便终止了。为什么人们总是赞美夜莺的歌喉?因为它们在黑暗的夜晚,用歌声呼唤、迎接黎明;因为它们的歌声虽未经千锤百炼,却从容不迫。就如同其他动物不幸的命运,夜莺也敌不过人类无尽的欲望。夜莺被剥夺自由,关在笼子里,如同被关进牢笼的艺术家,唯有用沉默和死亡去反抗这不自由的命运。

【作者简介】19世纪法国著名历史学家儒勒·米什莱(1798~1874)在近代历史研究领域成绩卓越,被学术界誉为“法国最早和最伟大的民族主义和浪漫主义历史学家”,还被誉为“法国史学之父”。他以文学风格的语言来撰写历史著作,令人读来兴趣盎然;他以历史学家的渊博来写作散文,情理交融,曲尽其妙。在米什莱的笔下,山川、森林、海洋、禽鸟、昆虫、一草一木,无不洋溢着深沉的诗意的凝思。

【附文】

会唱歌的夜莺

[法]米什莱

从前那个著名的克莱尔草地,就是今天的圣·日耳曼市场①,大家都知道,每逢星期日这里是巴黎的鸟市。这地方名目繁多,非常有趣。可以说这是一所占地辽阔、经常更新的动物园,堪称法国鸟类学方面的、活动的、饶有兴味的博物名苑。

此外,这么一个拍卖捕获动物的去处,许多飞禽不免总强烈地表现出一种被囚禁的味儿。这些鸟儿像奴隶似的被商人们陈列售卖,百般夸耀,令人想起东方的那些奴隶市场②。这些长着翅膀的奴隶,尽管不懂我们的语言,却也流露出奴隶的哀愁:其中有些固然天性温驯;但是也有些神气郁郁寡欢,总是在渴望自由。还有一些鸟儿看上去仿佛在跟你招呼,示意过客停步,好把它们买去。它们只求能有个好主人。不知有多少回我们看到一只聪明的金翅鸟,或是一只娇态可掬的红颈鸟儿,凄楚地凝望着我们,那眼神里分明在说:“请买下我,好吗?”

今年夏天,有个星期日,我们到那里参观。这是一次永远也忘记不了的参观。

这一天,在这个市场上的鸟儿中,最漂亮的要数一只黄莺了,人们把这位珍贵的鸟中艺术家像一颗无双的宝石似的特别给放在架子上其他所有鸟笼上方。它轻盈而妩媚地飞舞着,光艳动人。经过长期驯养之后,它好像已经习惯于幽禁生活了,毫无怨怼,处处给人以温馨愉悦之感。这显然是一个美丽尤物,轻歌曼舞,通体谐和。我看到它在跳跃,简直就像听见它在歌唱似的。

在它的下方,一只寒碜可怜、极其狭小的笼子里,杂沓凌乱地拥挤着6只体型大小不同的鸟儿。有人让我审视其中一个我简直分辨不清的囚徒,这就是今天早上刚刚捉到的夜莺。卖鸟儿的玩弄诡计,把新来的俘虏放在一群愉快的、久已习惯于幽禁的小小奴隶中间。这些小鹪鹩本来就是生在笼子里的,出生还没有多久呢。我想,那商贩总是仔细盘算过,当夜莺看到周围这份天真的欢乐情趣时,兴许会忘记它自身无数的烦忧吧。

这种悲怆肯定远远比用眼泪表达出来的任何忧愁更加动人。无言的悲哀深深地藏在心中,但愿永远是黑暗一片。它缩在笼子深处的阴影里,一只小食槽半掩住身子,双目紧闭。那群得宠的、喧腾的小家伙在调皮又鲁莽地嬉闹,推推搡搡,碰撞着它,可是它总是一动不动,连眼睛也不睁开。显然,它不想看,也不想听,不肯吃食也不自慰。我感觉到这种自愿与世隔绝的状态正是它在极度痛苦中的一种“力求解脱”,它仿佛蓄意自戕。它在精神上迎接死亡,尽可能地闭目塞听,屏气静息地死去。

你该注意到在这种状态中,它却毫无怨恨、心酸或愤怒之情,一点也不像它的邻居,那位暴躁的燕雀挣扎得那样猛烈、那样难过。甚至那些幼稚无知的小鸟儿,对它既不关心也不尊敬,往往冲压到它身上,但这并不会使它表现出任何不耐烦的容色。它显然在说:“对于已经死去的,这又是什么呢?”尽管它双目紧闭,我仍然看得出它的心思。我感觉到一位艺术家的洋溢着温馨和光辉的灵魂,对于世俗的野蛮、命运的坎坷,它既不恼恨,也不峻拒。

怎么不能称它为艺术家呢?它具有人类所罕见的高雅风格,一切艺术家的品质和优点缺点在它身上都十分丰富。它既孤僻又惧怕、多疑,然而并不狡猾。它不顾自身安全,老爱单独外出,到处遨游。它嫉妒得要命,在这方面堪与燕雀比拟。从前有一个历史学家在描写它时写道:“它纵声高唱。它挺得意地百啭娇啼,它最爱定居在有回声的地方,以聆听并时时予以应答。人们看到它在囚禁中烦躁不堪,时而白天久久睡眠,做着激动的梦,时而又挣扎,力求摆脱。它的神经痛,还有癫痫老是发作,纠缠不已。”

它仁慈,但也很凶猛。我来说明。对于弱小,它的心是温柔的:如果你把一些孤儿交付给它,它会负责关怀,时刻放在心上,它即使是雄性又已年迈,却会像妇女那样,哺育并仔细照料幼雏,无微不至。可另一方面它对猎获物却极其凶残,贪婪而狼吞虎咽地吃下去。在它心中燃起的火一般的热情几乎总是使它保持消瘦,并使它感到需要新奇——这也是人们容易捕捉到它的原因之一。一清早,特别是四五月间的早上,当它唱了一夜的歌之后,猎人只装上个套子就能捉到它。黎明时分,它精疲力竭,既虚弱又贪食,常常盲目地扑向诱饵。它很好奇。这样,为了想看到一些新的东西,它自己反倒上了钩。

一旦捉住,若是你不注意把它的翅膀扎起,或者不把笼子蒙好,外面护上厚棉垫,它准会惊悸得乱蹦乱跳而死。

这种剧烈行动不过是表面现象。它的内心却特别柔和驯良:正是如此才使它高尚其志,成为真正的艺术家。它不但最富灵感,而且还最有教养、最文明,也最勤劳。

你瞧,这些幼雏团团围住它们的父亲,注意听它说话,求长进,练嗓音,一点一点地纠正错误,改掉开蒙时刺耳的腔调,使自己的声音变得柔和起来,这个场面多么动人!

你看到它在自学中成长起来,慢慢提高自己,慢慢地怪得意地讲述新的题目,何等有趣!这份毅力、这份认真,出于对艺术的崇敬和一种内心的虔诚,这正是艺术家的品德,它神圣的加冕礼,这使它卓尔不群,不屑与那班虚伪的率尔操觚者为伍。那些无意识的呓语,絮絮叨叨,不过是大自然的回声罢了。

那么,爱情和阳光大概都是它的起点吧。艺术本身以及爱美,虽然仅仅隐约可见,却强烈地令人感到,都是滋润它心灵的第二甘泉,并予它以清新的气息。一旦向无穷开放之后,其发展是无限的。

艺术家的真正伟大之处,乃是超越他的对象,乃是做出比自己所想做的更多的东西,那完全是另外的东西,超过了原来的目标,超过了可能,并看到更加遥远的彼岸。

伟大的悲哀、无尽的烦忧之源就在这里,为它从来不曾有的不幸而哭泣的可笑的崇高也来自这里。别的禽鸟不禁为之震惊,有时会询问它心里揣想着什么、有何愁思。它快乐而自由地待在树林里,只是在岑寂中歌唱以回答它们:

Lascia chio pianga!③

徐知免译

注释:①此文作于1855年,当时这个市场已不存在。②影射当时某些国家还有奴隶市场。③意为:任我悲吟!

(附文来源:《纯品散文·清新典藏版》,长江文艺出版社,2011年10月1日)

猜你喜欢

夜莺奴隶笼子
夜莺
大象和我
蚂蚁奴隶的反抗
My First Sea Journey
夜莺
逃出牢笼的袋鼠
手机奴隶
夜莺
爱不会变
替鸭宝宝造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