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教于“图”思维律动
2021-08-05任花花
任花花
◆摘 要:在历史教学中使用思维导图,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历史时空观念素养,同时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衡量教学有效性的标准是看学生是否获得了进步和发展,运用“思维导图”就是提高历史教学有效性的方式之一。本文从初中历史的学科特点出发,探讨思维导图在历史教学中合理应用的可能性。
◆关键词:思维导图;初中历史;应用
新课改下越来越重视对学生知识和能力的考査,然而历史知识纷繁复杂,要求掌握记忆的知识点很多,学生对历史爱恨交加。喜欢历史故事、历史之谜,却对记忆琐碎繁杂的知识点苦不堪言。我告诉学生:"知识千万条,运用第一条;答题不规范,落榜两行泪",学习不能死记硬背,关键要学会运用,灵活处理试卷中创设的新情境、新问题,为达到这一目标,我在教学中尝试着教会学生设计思维导图。
一、备课中,用“图”设计,把握课程结构
用“思维导图”备课,我常用方法是先看教材整本书的目录,再到具体每课所在的单元、课、本课的子目,分成各个主题,确定本单元本课思维导图的框架,把握住对全书的“感觉”。将最大的主题以发散性的形式体现出来,达到从整体把握课程结构。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窗体顶端
在布置学生设计思维导图中我们可以看到,构建历史知识构架,由总到分,由粗到细,由表及里,将中心主题的内涵和外延区分清楚,从而牢固掌握中心主题的含义及其演变,提高了归纳概括能力,也是琐粹的历史知识条理化、系统化。
二、预习中,览“图”记忆,进行自主学习
在课前预习中,我引导学生结合我们所用的历史辅导资料对本课文字内容进行梳理,让学生浏览课本提炼出各个段落的关键词,然后运用思维导图画出大体的框架结构。这样预习并绘制思维导图操作比较简单,学生就可轻而易举掌握本节课整体的知识网络。这个过程是学生思维动态生成的过程,可帮助学生梳理课本基本的脉络,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法宝。例如:我们班学生在预习七上《秦末农民大起义》时,学生自主构建的思维导图,知识结构清晰,色彩鲜艳,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主体性,学生学习历史的有效性也得到提高。
三、课堂中,看“图”学习,脉络一目了然
在教学过程中我运用希沃白板、PPT等工具,把提前备课中设计好的本课思维导图一步一步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它迅速提高了学生对本课知识结构的把握,教师的思维过程学生也得以把握,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学生能够掌握,也搞清了历史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和线索。比如我在讲授八上《太平天国运动》时,给学生展示出完整的“太平天国形势发展示意图”,从而使学生一目了然的整体上把握该运动的发展形势。
这一过程,首先是帮助学生整合了课本知识,也方便了学生用思维导图来做课堂笔记,有利于学生记忆和复习,提高了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
四、复习中,画“图”织网,进行回顾梳理
复习中,学生首先要整体的回顾和梳理学过的知识。为了使学生清清楚楚的了解究竟学了哪些知识,明确哪些是重点和难点,让学过的知识更加条理化、系统化。在我实际教学探索中发现的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让学生结合新课标的考点使用思维导图把學过的所有的知识进行系统的复习与知识梳理。这样能够让学生更加条理清晰的把握所学过的知识及其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同时这也是复习过程中最清晰、最有效又是最能提高记忆效率的方法。比如我在复习七上《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时,由于本阶段历史特点是政权更替比较频繁,学生容易混淆,所以我让学生尝试制作了该阶段的思维导图,一目了然,简单明了,学生轻松把握了该阶段政权的更替,同时提高了学习历史的兴趣。
另外针对历史学科知识点多,琐碎,易懂难记的特点,我们在进行历史的单元复习和初三的总复习中,使用思维导图可以使你头脑清晰,杂乱无章的历史知识也变得条理化、系统化,学生也能从宏观上整体来把握本单元本专题乃至本册书的历史知识。总之在历史复习中应用思维导图,能够快速的了解到自己的知识掌握状况,然后有针对性的根据自身的状况,制定相应的复习计划,有的放矢得进行高效复习。
总之,思维导图貌似很简单,但正是这种简单的线、关键词、箭头等却能将看不见的、复杂的思维过程以可视性的方式展现出来,从而达到帮助学生记忆、运用的目的。从两个学期的期末复习来看,思维导图在历史学科复习阶段的应用可以带来以下效果:
1.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历史复习阶段,往往是按照梳理基础知识、重点问题专题探究、讲练结合方式来进行,主要还是以教师"讲"为主,时间一长学生就会感到枯燥无聊,从而产生对学科复习的疲惫和厌倦,导致复习效率大大降低。如果采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学生能够进行思维的发散和自我表达的机会,同时也可以自主决定自己制作的思维导图的样式、色彩搭配、形状等等,对于很多学生来说这个过程可能就是创造一幅画的过程,在这种自由创造、轻松愉悦的过程中历史知识的复习已经渗透其中,学习兴趣、复习效率也会有所提升。
2.形成宏观性的知识框架
对于每个同学来说,各科的学习都要形成知识的层次性,先搭建宏观的知识框架,在框架之下再填入细节知识,如果仅仅掌握了细节知识却未能搭建起有效的知识框架,那么这些知识就是一堆散沙。课堂上,以课本和历史提纲为材料依托、以具体某个问题为驱动,让学生们根据自己的理解组织相应的答案,构建相应的思维导图,。
3.实现新旧知识有机整合
如果说运用思维导图构建基础知识的框架是将课本"变薄,那么利用思维导图进行联想,从主干知识一步步向外发散形成知识网络的过程就是"变厚"的过程,由此可见思维导图的关键词在不断补充和完善,同时把新旧知识有机整合的结合起来。思维导图这颗"大树",每一根树枝的长成都离不开树干、每片新叶的长出也需要对应相应的树枝,在这个过程中会反复不断的对原有内容进行回顾,在某种程度上能够实现知识的多次记忆,从而达到最终掌握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董英.思维导图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研究化[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杜芳,刘汝耽.中学历史教学设计与案例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
[3]沈建强.思维导图在教学中应用的理论基础[J].浙江教育科学,2009,(6).
[4]齐伟.系列1:概念图/思维导图导论[J].教育技术导刊,20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