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沈从文的报刊编辑思想研究

2021-08-05刘江波

新阅读 2021年7期
关键词:沈从文

刘江波

摘要:作为一位伟大的文学家和杰出的文学编辑,沈从文创办和主编过多种报纸的文艺副刊以及文学刊物,并最终形成了他的报刊编辑思想。这些思想经过提炼和加工,已经成为中国现代报刊编辑思想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现代报刊编辑工作的影响极其深远。本文以此为视角,对沈从文关于报刊编辑应具备的社会功能进行了阐述,分析了沈从文报刊编辑思想中的观点和主张,最后对现代报刊编辑工作应该注意的问题展开了讨论。

关键词:沈从文 报刊编辑 编辑思想 文学编辑

在人们关于沈从文的记忆中,“写作为先,编辑在后”。其中的原因多半是由于其文学作品在被人提及时总会让人脱口而出。但是,作为一位伟大的文学家和杰出的文学编辑,沈从文创办和主编过多种报纸的文艺副刊以及文学刊物,在其所从事的编辑活动中,生成了他丰富的报刊编辑经验,并且在大量实践基础上,最终形成了他的报刊编辑思想。这些思想经过提炼和加工,已经成为中国现代报刊编辑思想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现代报刊编辑工作的影响极其深远。

沈从文编辑思想中报刊的社会功能

通过知识的传播开阔民众的视野。沈从文认为,报刊的社会功能之一便是传播知识、开阔人们的视野,知识不在多,在于实用。这是因为作为一种信息传播载体,报刊在传播手段上的迅速性和广泛性,使其成为传播知识的有效工具之一,在这一过程中,受众能够从中获取知识、汲取养分。而对于获得了知识的民众,必将对其世界观产生重要的影响,这将使其人生逐渐地通向光明,并实现自身的理想。当他接触《新青年》等报刊之后,他的观点发生了新的变化,认为报刊的社会功能还应当包括对当前社会的检讨与批判,对未来社会标准和轮廓的构思与构建。

规范和引导受众的行为方向。他认为,报刊在对社会现实进行描述和表述时,要想做到纯粹的客观不是不可能的,但是现实情况却并不如此,即便能够做到这一点,也没有太大的必要。也就是说,报刊的存在和对信息的传播总会加入人的意志,总会表现出某种特殊的目的。因此,有必要在报刊编辑工作中有意的表达、传播相应的观点和主张,体现和反映某种特定的立场和倾向,以此来对受众施加必要的影响。究其原因在于,报刊作为读者获取信息和知识的主要来源之一,往往会在相应的知识和信息的指引下决定行动的方向,这恰恰使报刊的规范和控制功能有了施展的空间。

激发民众获得进步的热情。沈从文认为报刊的编辑工作应注重品位的树立,较高的文化品位对提升国民的素质具有直接的影响。在沈从文的报刊编辑思想中,报刊编辑的主要责任之一,是通过作品的发表激发民众的热情,燃起整个民族的积极情感,增强民众的忧患意识,使其在社会变革中能够较好地体现出顽强的抵抗力和鲜明的生命活力。“报刊能够煽起人类对于进步的憧憬,能够增加民众追求进步的勇气,是推动受众社会建设热情的鼓风机。”在这一点上,沈从文是始终坚持的,当发现有些报刊的行为方式与此相悖时,他便直言不要将“读者养成欢喜看戏不欢喜看书的习气”,这必将影响到报刊的实际业绩。

实现对社会不同群体的教育。沈从文关于报刊编辑工作对社会的教育功能的观点较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要更进一步。他指出,报刊(包括类似的出版物)在中国如同一个学校,在这所学校中,校方应向读者(受众)提供他们所必需的东西。其认为报刊对社会的教育功能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理解:一是对普通读者思想的教育和影响,当读者的视线接触到刊物时,往往会被其中所宣扬的理论和观点所征服,这样,他极有可能因此转变行为方向,转向报刊的主张上来,报刊的教育功效也就就此显现;二是报刊对作者和编辑能力、素质的培养和训练,很明显,任何一个作者和编辑的成长都与刊物直接相关。因此报刊应该通过范例的提供,对相关主体的发展方向进行必要的引导。

通过舆论引导和反映民意。在沈从文看来,报刊编辑工作本身就是与传播媒介打交道,而传播媒介不但可以看作是舆论的载体,同时还具有释放舆论、强化舆论、突出舆论、引导舆论走向等无法替代的作用。报刊编辑通过对稿件的选择和对版面的“优化”,凝固公众的注意力于某个特定方向,通过舆论引导和反映民意,让舆论朝着既定方向发展。

沈从文报刊编辑思想中的重要观点和主张

重视报刊的经营环境。沈从文认为,报刊能否办得成功,其中的一个关键因素是对地理环境的选择和利用,这是报刊得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维度。原因在于,不同的环境下读者的数量和读者的文化层次与接受水平是不同的,这将直接决定报刊能否得到社会公众的认可。在这一思想指引下,沈從文认为,报刊的定位策略和办报模式都应充分考虑经营环境的异同,以此为基础制定出编辑方针和办报宗旨。其中,编辑方针是关键,它决定着刊物的未来走向,要做到胸中有数,从报刊问世到发展都不应脱离这一轨道。除此之外,沈从文还认识到,为了实现报刊编辑工作的可持续性,要将编辑到设计、出版等环节有机连接起来,全面统筹、上下兼顾。

编辑的素质决定着报刊的质量。沈从文在对现代著名报刊编辑工作者的研究中发现,知识水平、经历经验和文笔风格是获得该项工作成功必不可少的三要素,同时也是评判报刊编辑工作者素质高低的主要标准。在沈从文看来,优秀的特写作者应具备广泛的认识和人类的温情;而理想的叙事高手还应同时具备学者的知识和诗人的才情,甚至还应将宗教徒的热情和人世悲悯加入其中,这样“组建”起来的报刊编辑工作者便极有可能在从事这项工作的过程中,逐渐的获取新的成功。此外,沈从文认为,报刊编辑工作的实践性极强,单纯的舞文弄墨、皓首穷经是不够的,需要在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基础之后,长期地深入社会、深入生活、深入到人民的内部,不断历练自己、充实自己、升华自己。这一过程可能是枯燥的、长期的,但必须要将其作为分内事,耐得住寂寞。

服务读者,面向读者,尊重读者。在沈从文看来,报刊等读物的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条件之一便是对“读者”二字的看重,如果报刊的出版发行只表现在印刷数量而不是发行数量方面,那么报刊存在的价值就值得怀疑了。因此,需要为报刊建立起特定的、长期稳定的读者群体,使读者能够从中获取所需的知识和信息。从这个角度讲,“服务读者,面向读者,尊重读者”就成了沈从文报刊编辑思想中的强烈主张,他进一步认为,报刊质量的优劣应从“读者”的视角出发,应该面对现在和未来的一切读者,并在为读者服务的过程中,充分考虑读者的判断能力、接受能力和审美能力,使报刊的内容能够贴近大众、地气十足、通俗易懂,只有这样,编辑出版的作品才有可能成为时代的精品,才能够最大限度地靠近报刊的出版和发行初衷。

沈从文报刊编辑思想的现实启示

以现代编辑思想办报。在现代的报刊编辑行业之中,各种利益主体都对报刊的走向起着重要的作用,除了兴趣不一、文化层次迥异的普通读者外,报刊的編辑和出版业务是否能够稳定的发展,为此,需要建立一支具有较高素质的编辑队伍和作者队伍,以此来服务于办刊的“伟大设计”;还需要根据作者和编辑的水平与状况,设计稿件和版面,以此来为受众服务;此外,重视副刊的作用和存在的价值,这是因为,副刊虽然篇幅小,但往往能够培养出出色的作家,这对办刊而言至关重要。

体现报刊的时代性、文学性和个性。对报刊而言,强烈的时代性是其最基本的特征之一,这也是现代报刊能够获得竞争优势的一个基本原因。在报刊编辑工作中,要尽量做到时代特色鲜明,密切关注人民群众长期关注的重点难点问题。从这个角度讲,报刊理所当然应成为人民的喉舌和“代言人”,通过它来表达群众的心声,唯有如此才能获得读者的长期信任,才能获得长久的发展。此外,虽然报刊与纯文学作品不同,不能直接比对,但是,报刊上刊登的新闻类作品并不排斥其具有文学性的特征,因为,如果新闻作品增加了艺术的美学体验,往往能够为其保持恒久的魅力提供必要的养分。与此同时,报刊的编辑特色也十分重要,应该具有真知灼见,而不是人云亦云的赶时髦、追风尚,要在内容和形式上追求同步创新,体现出自身的特色,才能产生出奇制胜的效果。

通过对报刊的准确定位获得读者群。对现代报刊的编辑工作而言,进行准确定位仍然是其中的关键所在。这涉及对报刊未来前景的宏观把握,对读者对象的精准捕捉,对办刊宗旨的全面推行,对报刊名称和栏目的适时设定,等等。此外,还应对报刊所服务的地理环境进行准确的选择,对服务区域的发行量和受众进行充分估计,细分用户群体。

即便到了今天,沈从文的报刊编辑思想仍具有很强的理论价值、实践价值和参考价值。笔者对沈从文的报刊编辑思想进行了梳理和分析验证,并进一步给出了这一思想体系对现代报刊编辑工作的启示。这一思想体系极为庞大,如果能够将其文学和文化思想中的道德美学和道家哲学综合起来进行分析,应该能够得出更有价值的结论。

作者单位:人民出版社

参考文献

[1] 沈从文. 沈从文选集第二卷[M].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1983.

[2] 凌宇. 沈从文传[M]. 北京: 十月文艺出版社, 1999.

[3] 沈从文. 沈从文文集[M]. 广州: 花城出版社, 1984.

[4] 李天福. 沈从文的报刊编辑理念及当代价值[J]. 新闻界, 2011(3):158-160.

[5] 毛攀云. 沈从文的副刊编辑思想[J].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10(11):128-130.

[6] 叶向东. 沈从文的文学编辑思想[J]. 文坛回眸·当代文坛, 2008(6):119-122.

[7] 沈从文. 沈从文全集(第18卷)[C]. 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 2002.

[8] 金介甫. 凤凰之子·沈从文传[M]. 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2002.

[9] 沈从文. 沈从文全集(第2卷)[C]. 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 2002.

[10] 谭文鑫. 论沈从文与道家思想[J]. 长沙大学学报, 2006(5):82-84.

[11] 胡正强. 沈从文报刊编辑思想论略[J].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10):144-148.

[12] 巨文教. 张兆和、汪曾祺谈沈从文——访张兆和、汪曾祺两位先生谈话笔录[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1994(2):275-283.

[13] 凌宇. 沈从文谈自己的创作——对一些有关问题的回答[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1980(4):315-320.

[14] 李天程. 美在生命——论沈从文的美学思想[J]. 东岳论丛, 2002(1):96-100.

猜你喜欢

沈从文
沈从文不把小事放心上
体谅
沈从文:不要把小事放在心上
沈从文曾言必自称“老子”,后因见到一“宝书”,才知道了自己的肤浅
沈从文接“火”传温暖
民国才子沈从文的高调学术,低调为人
沈从文是一颗“星星”
沈从文的尴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