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针治疗带状疱疹临床观察
2021-08-05郑传艳尹社省敬樱
郑传艳 尹社省 敬樱
【摘要】目的:分析对于带状疱疹采用火针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带状疱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60例,按照对所有患者采用治疗方式不同进行分组,每组30例。常规治疗用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联合火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经不同方式治疗前后治疗疗效。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疗效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止疱、结痂、脱痂时间均偏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低、DQILS评分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疼痛缓解程度高、镇痛起效时间、镇痛持续时间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带状疱疹采用火针治疗,可有效地缓解患者的症状,减轻患者的疼痛感,具有较好的治疗疗效。
【关键词】火针;带状疱疹;常规治疗;疼痛程度
带状疱疹属于一种感染性疾病,主要因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主要由于皮疹呈现出带状分布特点,在患病后,对神经及皮肤会造成较严重的影响。通常带状疱疹主要会发生于身体一侧,包括头面部、胸、腹部、四肢等部位,若发生在腰部,则被俗称为缠腰火丹、缠腰龙等。按照流行病学研究显示,目前该疾病发生率不断地呈现出上升趋势,其病因尚未明确,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目前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时,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可有效地缓解患者的症状,因此需要选择更有效的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才能达到最佳治疗效果。本文就火针治疗疗效进行分析,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期间接诊的带状疱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60例,按照对所有患者采用治疗方式不同进行分组,每组30例。常规治疗用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联合火针治疗。观察组患者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18岁~78岁,平均年齡(48.21±1.46)岁;对照组患者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18岁~78岁,平均年龄(48.28±1.42)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在对本研究进行详细的了解后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②经诊断,患者符合《中西医结合皮肤病学》中带状疱疹诊断标准。
排除标准:①对本研究中药物存在过敏情况的患者;②存在严重认知异常且无法配合医护人员工作的患者;③存在皮肤癌患者;④存在严重脏器器官疾病患者;⑤哺乳期妇女或孕妇;⑥临床资料不完整者。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选择阿昔洛韦(规格:2mL:0.1g;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51111;生产厂家:亚宝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250mL生理盐水(0.9%)进行混合,2次/d,随后给予患者聚肌胞注射液(规格:2mL×2mg×10支;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03724;生产厂家:广东南国药业有限公司)维生素B1、维生素B12各100mg、0.5mg,肌注1次/d,若出现皮损情况,则给予阿昔洛韦软膏,2次/d,直到疱疹结痂后停止治疗。
1.2.2 观察组患者采用火针刀进行治疗,先进行选穴与消毒,火针、毫针选穴方式相同,主要按照患者的病症进行辨证选择,在确定穴位后指导患者行正确的体位,避免改变姿势而导致选穴不准确,在选穴时需要按照患者病情进行确定,选择穴位后对其进行严格地消毒处理;消毒时首先采用碘酒消毒,随后采用酒精棉球进行脱碘,避免出现感染情况。随后进行烧针处理,在进行针刺疱疹时,将烧红的针具刺入确定的穴位中,随后及时出针,针刺深度需要按照患者年龄、病情严重程度等情况进行确定,通常四肢、腰腹处针刺可略深,不超过5分深度,胸背部穴位针刺可稍浅,不超过2分,1次/d,保持皮肤呈现干燥状态,并且告知痂皮脱落时切忌揭痂,连续治疗10d。
1.3 效果判定
1.3.1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显效:疱疹基本结痂脱落且无疼痛感出现;有效:疱疹结痂脱落,疼痛感明显减轻;无效:疱疹结痂但存在剧烈疼痛感。
1.3.2 比较两组症状恢复时间,包括止疱、结痂、脱痂。
1.3.3 比较两组患者的VAS、DQILS评分,采用VAS视觉模拟评分表对患者的疼痛度进行评估,VAS评分越高则说明疼痛度越强烈;采用DQILS评分表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分,分数越高则说明生活质量越高。
1.3.4 比较两组首次治疗后疼痛缓解及镇痛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进行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治疗疗效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治疗疗效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比较两组症状恢复时间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止疱、结痂、脱痂时间均偏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比较两组VAS、DQILS评分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低,DQILS评分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比较两组首次治疗后疼痛缓解及镇痛时间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疼痛缓解程度高,镇痛起效时间、镇痛持续时间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论
在临床对不同疱疹进行分型时,包括普通带状疱疹,此类疱疹多发生于躯干、胸背部,会引起皮肤出现疼痛和皮疹情况,但不会出现其他症状,并且在治疗后不存在明显的后遗症情况。眼袋状排针则主要因病毒对三叉神经造成侵犯而引起,患者机体感受疼痛感较剧烈,更严重会导致结膜炎、角膜炎等症状出现。此外,还包括耳带状疱疹、无疹性带状疱疹、播散性带状疱疹等。由于水疱中的液体存在大量该病毒物质,若出现破溃情况,疱疹中液体具有较高的传染性,在健康者触碰后则会出现传染情况发生,因此禁止与患者共用毛巾等物品,从而降低感染发生率。
目前针对带状疱疹发病原因进行分析,主要包括曾患水痘的成年人机体中存在水痘-带状疱疹病毒,通常在病毒再次激活后便会引起带状疱疹出现;诱发因素包括年龄因素,在发病群体中,超过50岁以上群体发病率较高;其次为免疫系统疾病,若患者存在HIV感染、艾滋病等疾病,则会导致带状疱疹发病率升高;此外包括精神压力较大、过度劳累等因素会导致带状疱疹发生,尽早地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疗可减轻患者疼痛感,缓解患者症状。
现今在对患者采用治疗方式时,常规治疗方式主要包括抗病毒、消炎止痛、神经麻痹等,但是该治疗方式可能会导致治疗周期较长,病情出现反复发作情况,因此需要选择更有效、安全的治疗方式。祖国医学中对该疾病治疗,主要以针灸治疗为主,火针可达到以热引热的效果,让机体内邪气到达外肌表面,火热可自散,可达到化瘀、活血、镇痛、消炎的效果,能够有效地提高患者皮损部位的血液循环速度,同时还能对患者的自身免疫功能进行加强,同时火针治疗能够对机体表面传入纤维中的粗纤维进行刺激,对中枢神经进行调节,达到较好的止痛效果;并且火针治疗不会对患者的皮肤造成损伤,效果显著。
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治疗疗效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止疱、结痂、脱痂时间均偏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的VAS、DOILS评分有可比性(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低,DQILS评分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疼痛缓解程度高,镇痛起效时间、镇痛持续时间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在对患者采用火针治疗后,不仅可缓解患者的症状,并且还能减轻患者的疼痛感,达到较好的镇痛作用。
综上,对于带状疱疹患者采用火针进行治疗后,不仅有利于改善患者血液循环,同时还能达到止痛效果,对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效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