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管理下肠内超早期干预对食管癌同步放化疗干预的效果
2021-08-05孟广清郭霖
孟广清 郭霖
扬州大学附属医院肿瘤内科 225002
食管癌在消化道临床上属于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当前临床治疗中除去较早分期的食管胃交界位置癌、中下段食管癌之外都需接受根治手术治疗,其余的胸上段食管癌、余颈段食管癌及癌症晚期情况不适合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则要接受放化疗干预〔1〕。相关研究显示,食管癌患者同步放化疗期间营养状况普遍不理想,而不理想的营养状态会导致患者预后恶化速度加快〔2〕。鉴于此,食管癌同步放化疗患者放化疗干预期间,要给以其系统有效的营养支持,以增强患者体质,改善营养状况,避免相关并发症的发生〔3〕。以往研究提示,食管癌患者放化疗干预期间在营养管理下行肠内超早期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免疫功能,增强体质,改善预后质量〔4〕。本研究对部分食管癌同步放化疗干预患者行营养管理下肠内超早期干预,探讨其干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扬州大学附属医院接受同步放化疗干预的食管癌患者80例,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40例。纳入标准:①确诊为食管癌,需同步放化疗干预〔5〕,②非根治手术治疗的Ⅱ到Ⅳ初始患者,无其他恶性肿瘤病史〔6〕,③心肝肾等器官相关功能正常,④无放化疗禁忌。排除标准。①精神智力存在异常,无正常交流能力;②消化道梗阻已不能经口进食;③呕吐、消化道出血等症状严重,病情恶化,符合手术指征;④拒绝治疗者。对照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50~79岁,平均(63.1±1.4)岁;鳞癌28例,腺癌12例;TNM分期:Ⅰ期9例,Ⅱ期10例,Ⅲ期12例及Ⅳ期9例;胸部上段17例,胸部中段16例,胸部下段7例。研究组男25例,女15例;年龄50~80岁,平均(63.5±1.4)岁;鳞癌27例,腺癌13例;TNM分期:Ⅰ期10例,Ⅱ期10例,Ⅲ期11例及Ⅳ期9例;胸部上段16例,胸部中段15例,胸部下段9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批准。
1.2 方法
1.2.1对照组在营养管理下行自主口服肠内营养剂与常规护理。责任护士向患者发放营养健康教育资料,口头进行营养健康知识宣教,及时解答患者或亲属相关问题。患者饮食要多餐少食,结合患者饮食喜好给予其使用自主口服肠内营养剂,给予必要的临床照护服务。
1.2.2研究组在营养管理下行肠内超早期干预 ①给予患者在经鼻腔置入喂养管,肠内营养管置于患者十二指肠悬韧带远端处20~30 cm处,妥善进行固定。每次放化疗前将250 ml生理盐水经其滴入,并在第2天通过鼻喂养管泵入肠内营养液500 ml。而后在放化疗后的第3天到第4天,每天营养液泵入1 000 ml。放化疗后第5天到第8天,每天营养液泵入1 500 ml。②每次泵入营养前,责任护送要保证营养液已经给保温处理,避免过冷的营养液泵入患者体内后出现痉挛性腹痛、腹泻情况。鼻饲管每4 h冲洗异常。患者接受肠内营养干预的同时,护士还要注意患者生理舒适度,注意是否出现不适情况,肠内营养液输注速度要妥善调整,保证患者机体始终处于最佳生理状态。此外,护士还要根据患者肠内营养干预的实际情况,指导其做好相关配合工作。十二指肠置管固定时,要选择蝶形胶布妥善进行固定,避免出现医源性感染。护士要密切注意引流液颜色与流量,肠内营养速率要根据引流液性质来妥善调整。护士要抬高患者床头30°,防止食管反流而诱发的误吸。做好患者口腔护理干预,避免口腔发生移行性感染。叮嘱患者进行适当运动锻炼,加速胃肠管功能恢复速度。
1.3 观察指标
1.3.1护理前后对两组患者营养状况从体重指数、血红蛋白及清蛋白三方面进行评价。
1.3.2护理前后对两组患者使用流式细胞仪分析方法检测患者血液中CD4+、CD8+、CD4+/CD8+T淋巴细胞数值。
1.3.3患者康复情况由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肛门排便时间三方面进行评价。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比较护理前后营养状况比较
护理前组间患者营养状况评价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不同时间段研究组营养状况评价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比较护理前后营养状况比较
2.2 两组患者比较护理前后免疫功能指标比较
护理前组间患者免疫功能指标评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不同时间段研究组免疫功能指标评价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比较护理前后免疫功能指标比较
2.3 两组患者比较疾病康复情况比较
研究组疾病康复情况评价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比较疾病康复情况比较
3 讨论
中国是在全球中是食管癌疾病的高发地区之一,该疾病的发病率在国内恶性肿瘤中居于第5位,每年死于该疾病的患者人数约为15万例左右〔7〕。食管癌疾病早期时相关临床症状不明显,约有80%左右患者在疾病确诊时已经错过手术治疗的最佳时间〔8〕。而同步放化疗干预则是无法接受手术治疗的食管癌患者主要治疗方案〔9〕。食管癌患者受到多种因素影响,机体极易发生营养不良,相关临床研究提示,食管癌患者中超过70%的存在营养不良问题。基于此,要对患者实施营养干预,以保证同步放化疗工作的顺利完成〔10-11〕。
食管癌患者接受同步放化疗干预期间,其机体正处于应激状态中,消化道则是应激反应中心环节,对缓解应激状态具有极为重要作用,本研究中对照组患者接受的自主口服肠内营养剂方法提高患者一定的营养摄入量,但是因为肿瘤梗阻、射性黏膜炎的影响,每位患者体质差异及吸收营养情况的不同,摄入营养素的目标难以达到,从而对其营养状态造成影响。本研究显示,护理前组间患者营养状况、免疫功能指标评价差异比较不显著,护理后不同时间段研究组营养状况、免疫功能指标评价均优于对照组。提示该模式在改善患者免疫功能,增强体质方面效果显著。分析认为,研究组患者应用的肠内超早期干预是一种将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相互结合的一种营养方式,该模式可有效加速患者胃肠道的蠕动,对胃肠道黏膜屏障进行有效保护,改善患者机体营养情况与免疫功能,对于疾病的康复有较好促进作用〔12〕。此外,肠内超早期干预可有效保护患者肠胃结构与功能,加速肠蠕动,提高患者食欲,符合其生理需求〔13〕。
部分食管癌患者因为对疾病及放化疗干预相关知识缺乏认识,其心理上会出现程度不同的压力,对疾病康复会造成严重影响。鉴于此,患者接受营养管理下肠内超早期干预的同时还要给予必要的护理干预,以加速疾病康复速度。本研究显示,研究组疾病康复情况评价高于对照组。提示营养管理下肠内超早期干预辅助以加强护理干预,在促进疾病早日康复方面效果显著。分析认为,护士在为患者提供肠内超早期干预期间,要对其生命体征、临床症状等进行密切监测,定向检查导管固定情况,要遵照无菌操作要求进行肠内干预与护理服务,避免出现导管堵塞、感染等问题〔14〕。同时,护士要及时清洁患者口腔与鼻腔,注意观察患者是否发生腹胀、腹痛、腹泻等情况,如果发现不良症状,立即联系医生,并从旁协助进行处理。保证护理工作全面无死角,加速疾病康复速度〔15〕。
综上所述,食管癌同步放化疗患者在营养管理下行肠内超早期干预,可有效增强机体营养状况,改善免疫功能,促进疾病康复速度。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