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提质增效作用彰显
2021-08-05
水之兴在于建,利之效在于管。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水利工程运行管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为水利工程兴利除害提供坚强支撑和保障。
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便在解放区的水利建设实践中逐步建立水利管理机构,探索发展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方式。从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山林水利局恢复发展苏区水利事业,到1938年党领导下抗日民主政权的第一个治水机构——冀中河务局成立,再到1949年华北、中原、华东三大解放区成立统一的治河机构——黄河水利委员会,这一时期的水利实践与探索,为新中国成立后开展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积累了重要的思想和制度条件。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水利建设大规模开展,水利工程管理工作全面推进。2002年,党和国家决定启动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从根本上解决“重建轻管”问题,初步建立符合我国国情、水情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2011年中央1号文件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进一步强调坚持建管并重,推进水管体制改革深入开展。党的十八大以来,水利部联合财政部印发深化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在全国开展深化小型水库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县、样板县创建活动,推进水利工程运行管理补齐短板、提质增效,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理念得到进一步转变和提升。
运管体系在实践中不断建立健全,运管制度日趋完善。国有大中型水管单位管理体制改革成效显著,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形成了以水法、防洪法、水库大坝安全管理条例、河道管理条例为核心的法律法规体系,建立了安全管理制度和技术标准体系,标准化管理有序推进,运管队伍建设不断加强。
水利工程运行总体安全,安全管理显著加强。“十三五”期间,我国年均溃坝率0.03‰,为历史最低,远远优于0.1‰的世界公认低溃坝率国家水平。水库大坝、水闸安全鉴定工作加快推进,2020年全国实施水库大坝安全鉴定2.3万多座,排查出堤防险工险段7900多km,对18097座小型水库开展了安全运行专项检查,安全管理意识增强。
运管效能充分彰显,水利工程效益充分发挥。目前,全国近10万座各类水库、10万多座规模以上水闸、5级以上堤防35万km及一大批供水工程、水源工程,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着有力支撑和重要保障,成为护佑江河安澜、浇灌千里沃野、守护民生福祉、呵护河湖健康的“生命线”。
宁波市积极探索水库智慧化、标准化、专业化管理新路子,以周公宅水库为试点,构建大中型水库综合管理平台,全面推进水库现代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