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人际关系对其亲社会行为的影响

2021-08-05曹嘉琦谢菲倪杨睿妍

探索科学(学术版) 2021年7期
关键词:情绪性和亲独生子女

曹嘉琦 谢菲倪 张 萌 周 鑫 杨睿妍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北京 100048

前言

心理学界对亲社会行为的研究始于20世纪20、30年代。一般人们把亲社会行为定义为对他人以及社会有益的行为。传统的亲社会研究比较强调亲社会行为的“利他性特征”,但是近几年来,许多研究者提出,除了“利他性”特征以外,我们还应该重视亲社会行为中蕴含的人际交往和人际互惠成分——即“社交性”特征,亲社会行为起源于个人对他人的关注,这种行为是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产生和发展的[1]。

1 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的被试均为在校大学生,采用区域性随机抽样方法,回收有效问卷169份

1.2 研究工具 亲社会行为量表采用的问卷是寇彧、洪慧芳等人本土化修订的《青少年亲社会行为倾向量表》(PTM―R)[1]

亲子关系和同伴关系量表采用了张迎黎、张亚林、张迎新等人于2011年翻译修订的《父母和同伴关系问卷》(IPPA―R)[2],分量表为:父亲关系、母亲关系和同伴关系

1.3 数据统计与分析 运用EXCEL2016录入数据,剔除部分空白和规律性作答等废卷后,然后进行反向题计分转换和各维度计分,运用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等完成数据分析工作。

2 结果分析

2.1 人际关系和大学生亲社会行为的差异性检验

2.1.1 性别差异与独生子女差异 不同的性别,样本对于利己性男生得分显著高于女生;而情绪性,匿名性,利他性,母子关系总均分,母子沟通女生得分显著高于男生。

是否为独生子女样本对于同伴关系不会表现出显著性差异,另外是否为独生子女样本对于亲社会行为,情绪性,同伴疏离,父子关系,父子沟通,父子信任,母子关系,母子沟通,母子信任中的得分可以显示出,独生子女都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

2.1.2 居住地差异、性格差异、父母亲教育水平差异 对不同居住地的大学生人际关系和亲社会行为倾向量表的得分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得出:家庭居住地对大学生人际关系和亲社会行为无相关。

不同的性格:样本对于亲社会行为总均分,情绪性,外向性格的得分都要高于内向性格。

对父母亲不同教育水平的大学生人际关系和亲社会行为倾向量表的得分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可以得出:母亲接受不同教育水平,样本对情绪性和紧急性有着差异性;父亲接受不同教育水平,样本对于情绪性有着差异性。

2.2 同伴关系与亲社会行为之间的关系

对于同伴关系和亲社会行为的相关做显著性检验,从表1中可以得出亲社会行为与同伴关系之间有显著的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305大于0

表1 同伴关系与亲社会行为的相关

2.3 亲子关系与亲社会行为之间的关系 对于亲子关系和亲社会行为的相关做显著性检验,可以得出亲社会行为与亲子关系之间有显著的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412大于0

3 讨论与建议

3.1 大学生亲子、同伴关系和亲社会行为的人口学特点 本研究检验了人口学变量与大学生亲子、同伴关系和亲社会行为的关系,从性别角度来说,女生对母亲更会出现亲子依恋。

从是否为独生子女角度来讲,亲社会行为、父子关系以及母子关系独生子女都要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

对于居住在农村还是城镇角度来说,亲社会行为、亲子关系和同伴关系都无明显相关。

对于性格是否外向来说,外向性人格的学生会更加倾向于亲社会行为。李丹[3]在影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因素的研究中得出外向性对同伴关系和亲社会行为有显著的正相关,与本次研究相一致。因此家庭层面要提供给子女更多与同伴互动的机会;学校层面要注重大学生团体教育实践与同伴关系的建立,正视同伴依恋,学会拒绝,同时还要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强调开放式教学。

从父母的受教育程度来讲,学历越高的父母,子女亲社会行为情绪性维度得分越低,也就是说学历比较低的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使得孩子在面对亲社会行为的过程中情绪性占比会更高一些,而学历高的父母,子女亲社会行为情绪性因素占比会更低一点。

3.2 亲子和同伴关系对亲社会行为呈显著正相关 本研究表明亲子、同伴关系对亲社会行为均呈显著正向预测大学生的亲社会行为,这与本研究的假设相一致。都说明良好的亲子、同伴关系对亲社会行为都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与假设相一致。

猜你喜欢

情绪性和亲独生子女
邓国精
酒店情绪性工作探讨
独生子女可以直接继承房产吗?
试析十六国北朝和亲的特点
丝绸之路上的和亲
王士禛《题秦淮水榭》的语言性评析
政协委员提议独生子女带薪休假照顾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