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度融合阶段地方纸媒的转型发展思考

2021-08-04崔颖

出版广角 2021年12期
关键词:转型融合内容

【摘要】 目前,我国媒体融合进入深度发展阶段。在此背景下,文章结合案例探讨地方纸媒的转型发展的良好态势与不足,从内容和运营两个角度有针对性地提出新时代地方纸媒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的思路,以期为地方纸媒的深度融合与长效发展提供有益启示。

【关  键  词】地方纸媒;转型发展;深度融合

【作者单位】崔颖,商丘学院传媒学院。

【中图分类号】G219.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21.12.022

2020年11月,《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发布,明确提出要“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实施全媒体传播工程,做强新型主流媒体,建强用好县级融媒体中心”。这也意味着在党中央和国家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政策引领下,我国的媒体融合经历摸索实践后,正式迈入发展新阶段。然而,媒体深度融合尽管对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融合创新、转型升级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但以地方纸媒为代表的传统媒体由于身处“腰部塌陷”位置,面临着用户数量锐减和运营能力下滑的现实难题[1]。媒体深度融合是不可逆的发展大势,转型升级也是地方纸媒的必然路径。媒体人应立足传媒业发展的新环境,为传统纸媒尤其是地方纸媒的持续转型提供可资借鉴的发展建议。

一、深度融合阶段地方纸媒转型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随着“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做强新型主流媒体”“实施全媒体传播工程”等成为当下及未来一段时间内传媒业发展的主要方向,如何明确定位、系统谋划是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发展的重中之重。客观來看,媒体深度融合为地方纸媒的转型升级提供了发展机遇,但也面临诸多现实挑战。

1.发展机遇层面

第一,政策引领为地方纸媒的转型发展提供了明确方向。随着党中央和相关部门的政策背书,各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依据中央政策指示制定并实施了自己的发展规划。与此同时,大量地方纸媒充分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了“十四五”融合发展规划,如荆州日报传媒集团将“结合5G技术推动媒体智能化转型”作为发展目标,着力建设“事业”和“产业”双格局。

第二,新兴技术赋能是地方纸媒转型发展的核心动力。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中明确提出“以内容建设为本、以先进技术为支撑”的发展意见,旨在加速推动5G、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与传统纸媒的融合发展。目前,以技术促转型在地方纸媒发展实践中已有诸多典型案例,如以贵阳日报为首的“贵州都市报5G融媒体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海南电信与海南日报携手打造5G融媒体业务,嘉兴日报基于5G智媒新时代推出“读嘉融盒”等。

第三,跨界协作和多渠道联合为地方纸媒转型发展提供了有效保障。由于自身实力单薄、辐射范围和市场影响力有限,通过横向联动和纵向协同发展模式加速共享共建已成为地方纸媒转型发展的常态化手段,如湖北广电协同本区域等传统媒体组建“长江云”平台、长兴传媒集团联合长三角县级媒体成立县域媒体协作平台等。此外,在短视频、直播、长音频风潮的影响下,地方纸媒积极入驻抖音、快手、喜马拉雅等社交平台,对自身的内容转型和运营转型发挥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2.挑战层面

第一,地方纸媒在自身实力、发展优势层面难以与中央级纸媒相提并论,缺乏新兴媒体的网络流量效力,因此在发展过程中处于“腰部”位置,转型缓慢,成效一般。

第二,地方纸媒的专业人才主要擅长传统编辑业务,对新媒体编辑业务和流程的掌控能力较弱,一定程度上对地方纸媒的融合创新和转型升级造成了现实挑战。

第三,差异化发展策略缺失。大多地方纸媒盲目照搬中央主流媒体的发展实践,缺乏对自身条件与现状的审视,因此在转型发展过程中出现理想与实践不相符的问题,并未充分体现地方服务、区域传播的窗口作用,融合发展“有名无实”。

二、地方纸媒转型发展的现状

在中央完善四级融合发展布局的政策推动下,地方纸媒大多迈上了融合转型之路。基于资源集约、结构合理、差异发展、协同高效的地方纸媒转型规划具有强大的发展指导效力,对完善我国现代传播格局和塑造地方新型主流媒体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目前地方纸媒在转型发展中仍存在不足之处,这也是亟须解决的现实问题。

从宏观层面看,目前地方纸媒整体转型态势良好,在自身融合创新的同时,积极通过跨界协作扩大自身的传播辐射力和社会影响力。如2021年3月,广西日报联合南方日报推出《共话大保护  共图新发展》跨区域横向联动版面,地方纸媒融合发展逐渐从“输血”转变为“造血”,在构建现代生态传播体系方面发挥了基础性作用。不仅如此,伴随着省级纸媒集团化转型和县级纸媒融媒体建设的显著成效,都市报在多中心协同作用下也开始进入发展快车道,不仅自身作用日益突出,对基层社会治理深化也产生了诸多益处。如四川日报重磅打造、承载华西都市报融合转型使命的封面传媒公司在2020年10月正式发布智媒云4.0版本,这也意味着地方纸媒转型发展进入全新阶段,为产业拓展、社会治理注入了新的动力。

从微观层面看,经过6年的融合转型实践和中央级纸媒、新兴媒体的发展启示,地方纸媒在自身转型发展过程中也取得了显著成绩,具体表现在内容与形式、技术与平台、渠道与用户层面。(1)内容与形式层面。地方纸媒传承互联网基因,坚守以“内容为王”的发展规律,在原创内容生产和表达形式上有效对接市场用户,成效显著。《2020全国党报融合传播指数报告》统计显示,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全国党报及其网站报道的内容原创力度显著提升,占比达到45%,创历年新高[2]。此外,随着“纸媒+短视频”“纸媒+音频”的融合趋势强化,除传统的新闻报道外,H5、漫画新闻、短视频直播等内容形式层出不穷,极大地提升了内容传播力,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如赣南日报原创的《看看吧,口罩是怎么保护你的!》短视频全网播放量超过了1亿次,点赞量也高达140多万。(2)技术与平台层面。在技术赋能作用下,地方纸媒的平台化创新成效显著:一方面,5G、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在地方纸媒转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贵阳日报、嘉兴日报等纷纷开启“5G+VR”新闻报道时代;另一方面,在技术、数据、内容等资源的驱动下,地方纸媒的平台创新取得了巨大进步,如封面传媒的智媒云4.0平台、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的“南方+”2.0平台等相继问世,为地方纸媒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有益启示。(3)渠道与用户层面。随着社交新媒体的发展与普及,地方纸媒在传统的“两微一端”渠道建设基础上,积极入驻各大社交媒体平台,如今日头条、抖音、快手、B站、喜马拉雅等,“报、网、端、微、新”等新型传播矩阵逐渐完善,影响力和传播力显著提升,且具备直达市场、精准传播等特征,为广大受众提供了个性、权威、多元的传播选择和体验。如湖北日报目前拥有报、网、微等多种传播渠道,全网注册用户超过4600万人,并与“长江云平台”融为一体,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全媒体传播矩阵,极大地提升了受众黏性。

总之,随着各系统要素不断优化升级,地方纸媒在融合转型层面收获了诸多成果, “新闻+政务服务商务”的发展模式逐渐成形。

三、地方纸媒转型发展存在问题

1.内容定位有偏差

随着社交媒体的快速发展和传统商业模式的不断更新,地方纸媒的区域影响力不断下降。为谋求生存发展,大多数地方纸媒只是通过融合转型将内容搬运到网上。过于追求新媒体化转型的发展定位导致地方纸媒出现了两个偏差,一是内容同质化与新闻权威下降,二是地方新闻荒漠化问题逐渐加剧。

社交媒体时代,大多纸媒在社交媒体平台通过转发保障内容产量,由此内容同质化现象突出,且随着“反转新闻”的频繁出现,不实消息、虚假宣传等不断挑战纸媒权威,影响了地方媒体的公信力。同时,随着大量地方纸媒向新媒体聚合平台转型,其受众定位逐渐从传统的地方受众扩大至全网受众,导致地方新闻的报道力度、数量和可靠程度不断下降,地方性“新闻荒漠”的扩张速度不断提升,限制地方新闻业的发展 [3]。

2.运营现状有待提高

除了早先入局谋求转型发展的一批“特长生”,如封面新闻、南方日报等地方纸媒初步实现了融合转型目标,大部分地方纸媒的转型之路并不通畅,融合传播力有待提升。《2020全国党报融合传播指数报告》调查结果显示,2020年地方党报在微博、客户端、新型聚合平台的发展差异较大,“空壳化”“口号化”现象普遍。从运营现状看,大多地方纸媒的融合转型主要以社会效益为主,经营模式相对单一,市场效益的提升幅度有限,因此在转型过程中自身投入的资金、人才、设备也相对不足,尽管跨界协作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这一问题,但对转型造成了一定影响。此外,相比中央级纸媒和新兴媒体平台,地方纸媒的竞争实力和基础优势不足,因此在市场运营中难以找到突破口,高效运营难以实现。

四、深度融合阶段地方纸媒的转型发展路径

结合地方纸媒在深度融合时期的转型发展现状和不足来看,比较可行的方案是保持发展优势,尽量规避发展劣势,通过边发展边实践、边扬长避短的科学策略实现自身融合转型的最大化目标。

1.“扬优”:精准内容定位,加快高质量、高水平融合转型

第一,地方纸媒应精准自身优势定位,深挖地方内容资源,以区域性产品和服务增强地方受众黏性,通过地方特色促进高质量融合转型。具体来看,地方纸媒应在线上深耕区域内容资源,积极参与地方建设,通过形式多样的线下活动为本地受众提供交往对话的机会,以此精准定位受众,为自身的内容生产提供助益,实现深度连接目标,重塑地方纸媒的公信力和权威性。在转型过程中,地方纸媒既要要树立全媒体发展信念,又要坚持以纸媒为基的发展原则,以专业权威的生产机制增强内容原创力,尽可能地避免同质化问题的出现。在转发过程中,地方纸媒要仔细审核内容来源,确保信息的真实性,不能为完成指标任务而盲目跟风,要将纸媒的专业思维移植到新媒体传播工作中。

第二,地方纸媒应充分利用新技术、新平台、新市场等转型要素,拥抱新媒体,以开放思维实现自身高水平转型目标。一方面,地方纸媒需要转变的是方式和策略,不需转变的是初衷和目标,即顺应时代发展之需,以全媒传播体系为地方和全网受众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在服务好地方发展建设的基础上迈向全域服务,解决地方新闻荒漠化带来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积极运用新技术赋能内容创新表达,从“内容提供商”转变为“智能服务供应商”,以技术优化体验,以平台增强受众黏性,以更多优质产品促使自身与新媒体相互借力,实现自身功能延展和社会共享共治目标。

2.“避劣”:解决运营短板,实现多元化、产业化融合转型

第一,地方纸媒要合理配置各项资源,加大专业人才和专项资金的投入力度,确保运营实效,杜绝“空壳化”“口号化”现象的发生,实现融合转型过程中各渠道运营效果最大化,加速自身流量变现。具体来看,地方纸媒可充分利用自身在“报、网、端、微、新”等渠道中积累的私域流量,通过精心运营和科学管理,增强各运营渠道的垂直触达力和全面服务力,加速商业变现。地方纸媒还可通过高品质内容供应和多渠道实效运营加强用户场景创新、垂直模式布局和经营范围拓展,同时借助短视频、直播等形式提升用户黏性和自身营销力,通过满足个性化用户需求和强化自身与用户的高效连接,最终实现自身多元化融合转型目标。抓住新风口,获取发展红利也是地方纸媒融合转型过程中的发展机遇。当前,以中视频和长音频为新风口的发展趋势逐渐形成,地方纸媒应积极布局、全面筹划,以优质内容为突破口,实现多渠道、多平台运营目的,提高自身双效。

第二,进一步强化跨界、协同、联动、共享的多元发展效力,以“媒体+产业”的发展机制增强自身运营实力,实现利润增长目标。近年来,四川日报在原有的产品运营基础上,开创了“纸媒+文创”“纸媒+文旅”等产业化转型新路径,旨在围绕IP构建为核心,加强文化价值和产业价值的双向赋能,深度拓展内容、科技、数字、文博等运营新生态,从而告別单一的经营模式,以特色化、产业化跨界运营增强市场竞争力,这为地方纸媒的融合转型和创新发展提供了有益启示。

|参考文献|

[1]黄楚新,许可. 2021:破局突围 智慧发展[N].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21-01-05.

[2]郭定岗. 坚守融合传播阵地,加速党报转型升级:基于《2020全国党报融合传播指数报告》的统计分析[J]. 出版广角,2021(8):74-76.

[3]王天定,黎明. 区域影响力、地方认同与地方媒体重建[J]. 青年记者,2021(1):18-20.

猜你喜欢

转型融合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转型
主要内容
沣芝转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