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下“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新授课的教学策略探究

2021-08-04吴荣燕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1年19期
关键词:新授课抛物线教学策略

吴荣燕

【摘要】本文基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视角,对“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新授课提出了以下教学策略:精心设计基础知识回顾,为新课学习打好基础;合理创设问题解决活动,推进新课的学习进程;通过信息技术融合课程学习活动,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搭建“说数学”的交流平台,让学生在新授课的探究中品尝数学学习的成功感.

【关键词】核心素养;抛物线;新授课;教学策略

【基金项目】本文为广州教育学会2019年教育科研课题《“说数学”运用于普通高中艺术特色学校新授课的实践研究》(课题批准号KTLX120193001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一、引言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标准”)将数学核心素养定义为: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以下以人教A版数学选修2-1(简称“教材”)的“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的新授课为例探究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二、抛物线教学内容分析

抛物线是紧跟在学生学习完椭圆、双曲线之后的第三类圆锥曲线.学生在学习椭圆、双曲线的过程中已对轨迹的概念、求轨迹方程的方法与步骤、标准方程的推导过程等有了较好的认识和理解.因此,椭圆、双曲线的相关学习对抛物线的学习起着重要的基础作用.高考中抛物线内容的考查较多出现在选择题或解答题上,主要考查抛物线的定义、标准方程和数形结合思想,对学生的数学抽象、数学运算能力有较高的要求.

三、“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的新授课教学策略探究

以下作者就抛物线新授课中的数学知识、教学过程、数学思维、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几个方面,结合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提出一些教学建议.

(一)精心设计基础知识回顾,为新课学习打好基础

维果茨基认为,教师在确定儿童发展水平及其教学时,必须考虑儿童的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的帮助可以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或是借助于他人的启发、帮助可以达到的较高水平.这两者之间的差距,即儿童的现有水平与经过他人帮助可以达到的较高水平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

在组织抛物线的新课学习之前,教师需要了解学生对椭圆、双曲线的知识掌握情况,例如,是否了解椭圆、双曲线的定义的文字描述,是否懂得推导轨迹方程或椭圆、双曲线的标准方程,能否熟练运用待定系数法求标准方程,能否掌握求轨迹方程的基本步骤,学生在初中学过的一元二次函数的图像也是抛物线,它和即将要研究的抛物线有什么异同等,即教师要了解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只有了解了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教师才能更好地设计、引导学生达到“可以达到的较高水平”.教师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的较好方式是精心设计回顾性练习题,让学生进行限时解答,教师再及时讲评,从而在复习“旧知识”的同时为学习“新知识”打好基础.为了提高抛物线的新课学习效果,教师可用以下习题作为回顾性练习,引发学生对旧知识的复习:

1.到定点F(5,0)与到定直线l:x=95的距离之比为53的点M的轨迹方程为.

2.求适合下列条件的椭圆的标准方程:①焦点在x轴上,a=6,e=13;②长轴长等于20,离心率等于35.

3.求适合下列条件的双曲线的标准方程:①焦点为(0,6),(0,-6),且经过点(2,-5);②离心率e=2,经过点M(-5,3).

以上三道习题的难度不大,分别考查学生运用双曲线的定义、待定系数法求椭圆和双曲线标准方程的能力水平.

(二)合理创设问题解决活动,推进新课的学习进程

根据学习结果和学习过程这两个维度,知识的学习分为三个阶段:知识的习得阶段;知识的巩固和转化阶段;知识的迁移和应用阶段.在知识学习的三个阶段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在课堂上的启发引导作用,打破学生的“心理平衡”,激發学生弥补“心理缺口”的动力.

1.创设问题情境,引出定义

教师可以创设以下情境:用几何画板软件画图,点F是定点,l是不经过点F的定直线.H是l上的任意一点,过点H作MH⊥l,线段FH的垂直平分线m交MH于点M.拖动点H,观察点M的轨迹.点M的轨迹是什么曲线?你能发现点M满足的几何条件吗?

几何画板软件操作可先由教师演示,学生观察动点M生成的轨迹.教师应让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进行小组讨论.最后学生小组合作使用几何画板展开操作探究.学生对于点M所满足的几何条件进行猜想,并运用几何画板的“度量”等工具进行验证.接着教师请学生说出自己对这个问题的思考结果.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这个情境所反映的数学事实,慢慢地启发学生得出抛物线的定义.紧接着,教师再抛出问题:当点F在直线l上时,轨迹又是什么图形?学生通过思考和交流,进一步理解定点和定直线所必须满足的位置条件.

上述得出抛物线定义的过程是一个数学抽象的过程,学生需要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积极参与、动手操作,充分感受“水平数学化”的过程,即现实问题到数学问题的转化,是把情境问题表述为数学问题的过程,从而发展数学抽象素养.

2.通过信息技术融合数学课程学习,感受几何图形的特征

核心素养是人成功应对或完成某种实际活动所需要的“胜任力或竞争力”.因此上述探究过程不能简单处理,例如,不能让学生看看老师在电脑屏幕上的操作就代替了学生的动手操作,也不能让学生直接看教材或者PPT演示就算了.信息技术融合抛物线的新授课教学,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质量.利用信息技术工具,学生可以直观地发现动点运动时所满足的几何条件、形成动点运动的原因、动点所形成的轨迹的形状等.这将有助于学生学会运用信息技术工具探究数学问题,感受数学思想方法,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若硬件条件允许,教师应让学生亲自使用电脑作图,起码是小组合作作图,运用几何画板软件绘制出符合条件的定点和定直线,观察动点的轨迹.学生可绘制多组不同的抛物线:开口向上、向下、向左、向右,甚至开口是倾斜的.同时,学生也可以观察到:定点与定直线之间的距离不同,得出的抛物线开口的大小也不同.在得出了抛物线的几何图形之后,教师需引导学生将抛物线与椭圆、双曲线进行对比,将三种圆锥曲线有机地联系起来.如此对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发展学生的直观想象素养.

猜你喜欢

新授课抛物线教学策略
巧求抛物线解析式
赏析抛物线中的定比分点问题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抛物线变换出来的精彩
玩转抛物线
基于降低学习难度的初中化学新授课教学策略研究
浅议高中数学新授课的多样化课堂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