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数学全息预习习惯养成策略研究

2021-08-04陈穆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1年19期
关键词:数学学习初中生

陈穆

【摘要】初中生的全息预习习惯养成包括预习的意义、方法、内容、时间和评价五个要素.本文通过分析这五个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指明了初中生有效养成数学预习习惯的方法和策略,从而帮助教师和学生提高教与学的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 初中生;全息预习;数学学习

“全息预习”是指在全息观点下全方位、多角度地指导课前预习,从而使学生养成预习习惯.它由预习的意义、方法、内容、时间和评价五个不可分割的要素构成.综观国内外关于预习的研究,均是针对预习的方式、方法以及如何培养学生预习能力等方面进行,而没有对“预习”进行较全面的研究,尤其缺少对初中生进行数学全息预习研究.因此,在全息观点下研究初中生数学预习习惯的养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的“全息观”是从部分出发去观察整体的一种思维方法.学生能否有效养成预习习惯取决于教师对全息预习的把握程度.

一、理解预习的意义

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人类的大部分行为是通过观察、借鉴和模仿他人的行为来完成的,而榜样正是模仿行为发生的关键力量.教师可以运用榜样激励法激起学生“别人行,我也行”的求胜心,进而使他们产生模仿心理,让他们通过积极尝试达到目标,获得成功的喜悦.久而久之,这份喜悦就会变成一种自信推动着学生向更高的目标不断迈进,并持续完善自我.

(一)预习心得,榜样激励

教师可以有意识地整理并收集学生每学期完成的关于数学学习的得与失的材料,并在每届学生毕业前指导他们结合这些材料完成一篇数学学习的心得体会.下学期开学初,教师根据需要选出有关课前自学篇让新生学习,新生通过学习往届学生的预习心得,吸取学长的经验教训,明确超前预习的内容和方法,培养数学自学能力,从而让学生的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实践证明,榜样的激励作用不仅可以让新生感受到“超前预习”的妙处,而且可以缩短师生的磨合期,增强师生沟通的实效,使新生愉快地投入到新的学习中.

(二)观摩学习,明确方向

学生学习了往届学生的预习心得后,教师可以进一步指导学生观摩往届学生的预习笔记.关于数学预习笔记有以下要求:笔记要用16开或A4纸大小的带封面的本子或装订本记录,约100页(够一学期使用)即可.本子正面用于写教材中需解答的内容,反面用于课堂练习,凡做错或需补充的内容均用红色笔写,以便日后复习时引起注意.学生的数学预习笔记不只是完成课后的随堂练习和习题,还包括教材中设置的每个问题都得解答.实践证明,这样一本记录学生一学期以来的数学学习情况的预习笔记,不仅方便学生复习巩固,而且有利用和收藏的价值.随着预习的内容积累得越来越多,学生就越有成就感,学习的劲头也就越大,而且这样一本内容翔实、针对性强的预习笔记也方便老师和家长监督和指导.

二、 讲究预习的方法

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说过,“最有價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不但可以学好知识,还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学生认识了预习的意义,借鉴了别人的做法,有了正确的观念和想做的愿望,还需讲究预习的方法,这是预习习惯养成的保障.预习和课堂学习一样,有着一般的步骤和方法.笔者经过研究,提炼出了“一读、二做、三比、四疑、五议、六练”这一预习模式.

一读——读懂教材:让学生把教材读通、读懂.读通是指了解教材内容的概况,理清教材内容的逻辑思路;读懂是指弄清教材的每句话、每个术语、每个公式,乃至每个符号,理解例题解、证的各个步骤.这样能够让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

二做——试解例题:让学生在不看例题解法的情况下,按自己的思路试解例题.倘若学生经过尝试确定无法解答,再根据教材提示试解例题.

三比——比较解法:让学生把自己的解法与例题解法进行比较,若做法、结果完全一致,则说明学生已基本掌握新知识;若解法一致、答案不同,则要让学生重新查找原因;若答案一致、解法不同,说明学生的解题思路与教材不同,可在课堂上发表看法;若解法和答案都与教材不同,说明学生对知识还不理解,可再研究或在学习小组中请教其他同学.

四疑——查找疑问:让学生把课前预习中碰到的疑难问题,包括仿照例题解题时不理解的地方,标注在教材相应的位置,以备课堂上向老师或同学提出质疑.

五议——合作交流:让学生在学习小组里质疑、释疑或交流学习心得,和组员共同领悟对新知识的理解.

六练——解答练习:让学生用学到的知识解答教材上的随堂练习、课后习题等.

三、 明确预习的内容

学生掌握了方法,教师还要根据学科内容和特点以及具体学情指导和布置预习内容.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学生只有全面了解所需预习的内容,才能制订好适合自己的预习战略战术,让预习内容和预习方法和谐统一,从而保证预习习惯的养成.

(一)定义法则,阅读推敲

概念性强是数学学科的一个基本特征.初中数学的定义和法则大都从生活实际或具体例子中抽象概括而来,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预习时,要注意从实例中抽象、概括出数学模型,尝试用简练语言表述,之后再与教材中的定义、法则进行比较学习.教师要强调让学生逐字逐词逐句地阅读定义、法则,尝试找出关键词,看能否把它所包含的意义列出来,多问问自己:为什么要学这个概念?这个概念有什么意义?它的使用范围如何?能否用其他数学语言表示?

(二)公式定理,推导证明

定理和公式是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预习时,教师可让学生尝试运用之前学过的知识推导公式、证明定理,即把新学转化为已学或者通过已学得出新学.学生在推导过程中要努力做到步步有据,想办法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分析公式的结构特征,指出定理(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写出已知、求证和证明,并且在公式、定理的推导过程中要注意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的转化.

(三)重点难点,归纳核实

猜你喜欢

数学学习初中生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初中生代数学习探究
初中生培养英语自学能力的几种有效途径
初中生作文易犯的“十大病”
汉语授课对维吾尔族学生数学学习影响的案例分析
数学文化价值观对中学生学习数学的影响
在游戏中经历, 在探索中提升
激发初中学生数学学习热情的小妙招
如何通过作业帮助小学生进行数学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