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中促教,让自然角“活”起来

2021-08-04张潇予

教育家 2021年19期
关键词:教研组教研创设

张潇予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教师应激发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发展认识能力。引导幼儿接触自然环境,使其感受自然界的美丽与奥妙,是激发认知兴趣的有效方式。北京市通州区永顺镇中心幼儿园确定“创设能够引发幼儿乐于探索的自然角”为教研主题,通过一系列教研活动帮助教师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季节特点合理创设自然角环境,开展易于提升幼儿探索能力的活动,同时培养幼儿乐于探究的习惯。

为了提高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兴趣,幼儿园通过多种方式引领教师学习。一是集中学理论。幼儿园通过带领教师学习《纲要》《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等书籍中有关自然角创设的内容,开展“好文章分享”活动、优秀自然角经验介绍活动等,丰富教师关于自然角的理论知识,帮助教师积累自然角创设经验。二是相互参观学习。教研初期,教师参观不同班级自然角基本环境与材料投放。教研中期,教师观摩各班开展的探究实验,观摩后集体交流研讨。这使教师能够发现实际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对本班的自然角创设进行反思与调整。三是总结提升。教研组相继开展了带领教师实地考察活动、优秀探究案例学习活动、幼儿探索自然角案例研讨活动等,基于学习所获,各位教师总结出引导幼儿参与自然角探究活动的良好策略,并进行分享。

教师在深入开展探究活动中发现,不同年龄段幼儿对于自然角探究活动的兴趣点不同。全体教研组教师根据幼儿不同的发展需求,总结出探究活动的六大方法策略、八种观察记录方法。

六大探究方法分别运用在不同类型的探究活动中。比如,在“不同环境中动植物生长变化”的探究活动中,运用对比实验法;在“鸡蛋泡在不同的液体里会有什么变化”的探究活动中,教师渗透健康知识,运用领域整合法;在“杏鲍菇的種植实验”活动中,需要有种植经验的家长提供帮助,运用家园合作法;在“观察多种多样的梨”探究活动中,需要创设一定的情境来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运用情景探究法;在“观察小蜗牛”的探究活动中,因为蜗牛一直躲在壳里,需要教师或幼儿提出或发现的问题引出活动,运用问题导入法;在“各种各样的萝卜”的探究活动中,为培养幼儿良好的探究习惯,需要灵活性较强的观察方式,运用多样观察法。

在大量的自然角活动实践中,教师通过不断的尝试和摸索,基本能够有意识地引导幼儿观察自然角、学习观察的基本方法,提高了幼儿的观察与分析能力。八种观察记录方法,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教师、幼儿的观察记录能力。

一是照片记录法,教师运用拍照的方式把幼儿观察的过程呈现在观察记录册上。二是符号表达法。教师用孩子喜欢的图案、符号来表示自己观察到的现象,比如笑脸、哭脸。三是表格记录法。教师将观察记录设计成表格样式,使观察结果一目了然。四是整体呈现法。教师将观察记录的内容集中展现在一块展板上,使观察记录过程清晰可见。五是艺术展现法。此方法共有四种运用方式:教师将植物的主体表现出来,幼儿直接用笔画出观察到的植物生长变化之处的局部添画法;教师将被观察事物的主体用剪贴的形式展现出来,幼儿将用立体粘贴的形式进行记录的立体粘贴法;幼儿将观察发现的结果用橡皮泥直接展现在记录本中的面泥制作法;   幼儿将自己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与变化,用彩笔画的方式进行完整记录的绘画表现法。

通过教研活动,教师深入理解了班级自然角创设的核心价值,通过开展实验探究活动,让幼儿与自然角真正互动起来,推动幼儿快乐成长。在今后的工作中,教研组将进一步提升教研质量,逐渐形成“在研中学习、在研中成长、在研中发展”的园所研究文化。

(作者单位:北京市通州区永顺镇中心幼儿园)

责任编辑:陈璠

猜你喜欢

教研组教研创设
创设未来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问题指向:学校教研品质提升的实践转向——以福建省尤溪县教研实践为例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简约数学”创设简约课堂
Factors of Influencing Middle School Students’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and Its Countermeasures
关注教研活动提升教研能力
一个充满活力的教研组
对教研组长的选拔与培养知识
浅议教研组功能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