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力《语文作业本》不同类型习题提升复习效率
2021-08-04任啸
任啸
【摘 要】《语文作业本》中的习题可分成基础性习题、积累性习题、理解性习题和发展性习题。教师可根据习题类型,围绕学生的学习难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以此解决复习资料短缺的问题,提升复习效益。
【关键词】《语文作业本》;习题;复习
临近期末,部分一线教师会为复习资料短缺而犯愁。如果教师能用好与统编教材配套的《语文作业本》(以下简称作业本),围绕教学目标,结合学生认知,合理选取切入点,对作业本进行二次开发,就既能解决复习资料短缺的烦恼,又能减轻学生的期末课业负担。
通过梳理,作业本中的习题可分成基础性习题、积累性习题、理解性习题和发展性习题四类。不同类型的习题指向不同的语文要素。教师需要根据习题类型,围绕学生的学习难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以此提升复习效益。
一、借力基础性习题,在训练中夯实基础
所谓基础性习题,指以训练学生识字、写字等语文基础能力为目的的题目。一般包括“把下面的字写正确,写端正”“给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上‘√”“选字填空”等。
(一)思维导图,纠错整理
基础性习题对学生来说较为简单,但想全部答对也不容易。教师可让学生结合作业本中的习题进行纠错、归类,用思维导图展开梳理。以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为例,图1中学生整理了生字,并进行了注音,还收集了优美生动的句子。图2中学生梳理了生字词,总结了每课的写作手法。教师可由此抓住学生不理解、易出错的基础知识展开复习,让错题“升值”。
(二)开展竞赛,加深记忆
由于基础知识相对简单,很多学生懒于复习。教师可引入竞争机制,增加挑战性。如,借助挑战学习伙伴的形式,四人为一组,学生以“一”对“三”,开展知识竞赛。学生还对头脑风暴式的挑战感兴趣,在挑战过程中会尽力识记,完成习题。同伴互学的方式使他们能相互指出错误,加深记忆,共同进步。
二、借力积累性习题,在积累中深化理解
积累性习题是根据教材中需要背诵默写的诗文、精彩的语段或优美的词语而编写的题目,以检测学生的积累情况。一般包括“收藏屋”“背一背,默一默”“照样子,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日积月累”等。
(一)融情于诗,减少错误
复习古诗词的目的是让学生熟记诗词,理解大意,体会感情。学生在做默写题时,往往觉得题目太简单而敷衍了事。如果让背诵融入情感,就能提升学生的积极性。例如,三年级下册作业本中,《古诗三首》第三题要求学生默写《清明》一诗。笔者在整理学生的错题时,发现很多学生把“借问酒家何处有?”中的“?”默写成了“,”。复习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有感情地背诵古诗词,让男女生进行比赛。当学生在背诵中融入了情感,教师再组织默写时,标点的错误就会大大减少。
(二)主动积累,有效理解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在第二学段的阅读目标中提到:“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三年级上册作业本中,《大自然的声音》第五题提出:“摘抄喜欢的语句。”有的学生做题时会挑选字少的句子抄写。教師可对该题稍加改编,帮助学生理解。如,将题目改成“课文中有许多表现大自然美妙声音的语句,请选择一类你最喜欢的句子抄下来。(1)表现风声变化的句子。(2)反映小雨滴快乐的句子。(3)其他我喜欢的描写声音的句子”。这样,学生就会有意识地寻找相关句子,既得到积累,又加深理解。
教师还可以把这类题与课后练习结合起来。如,三年级下册作业本中,《荷花》第四题的第二小题“从哪些地方可以体会到这一池荷花是‘一大幅活的画?找到三处以上,摘录下来”与课后题“说说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了这一池荷花是‘一大幅活的画”有关联。又如,四年级上册作业本《观潮》第六题“课文中对钱塘江大潮的描写十分具体形象,请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与课后题“说说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钱塘江大潮的,你的脑海中浮现出怎样的画面,选择印象最深的和同学交流”类似。运用作业本上的积累性习题进行复习,可以帮助学生有效理解课文的重要内容。
三、借力理解性习题,在理解中学会运用
理解性习题一般指有关体会关键词句,把握主要内容或思想感情的习题。一般包括“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练习”“阅读短文,完成练习”等。
期末评测卷中,一般会出现两篇课外阅读材料。这是教师觉得最难指导的一部分,大多通过多练多讲的方式来复习,但收效甚微。该如何提升复习效果呢?笔者从以下两个方面做了尝试。
(一)把握关键,学习提炼
《课程标准》在第二学段阅读目标中提出:“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可见,要提升阅读正确率,就得学会提炼、把握关键词句。
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语文要素为“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是方法之一。作业本中,《秋天的雨》第四题的第一小题为:“圈出第①自然段中表示颜色的词语。‘五彩缤纷的意思是_________。”答题步骤分为两步:先圈出表示颜色的词语,再通过这些词理解“五彩缤纷”的意思。这道题初步教给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让学生感受到这一方法的重要作用。
到了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语文要素中第一次出现“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阅读时关注的重点由“关键词”上升到“关键句”。作业本中,《海滨小城》第五题的第一小题(如图3)与本单元的学习目标一致,学生只要找到段落中的第一句话,就能知道这段话的意思。学生掌握“总起句”的概念后,既能厘清段意,又能在习作时学习围绕一个意思写。
到了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关于“把握关键词句”的学习要求又提高了。作业本中,《纸的发明》第五题(如图4)及《赵州桥》第四题的第一小题(如图5)给出相关提示,要求学生完善思维导图。
这两题都会在授课时提到,学生的正确率较高。但类似的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就出现了问题。比如,三年级下册作业本第三单元语文园地中,课外阅读材料《莫高窟》的第二题要求学生写清楚文章介绍了莫高窟哪几方面的内容。这题其实告诉了学生如何围绕一个意思把内容写清楚。学生做题时出现的错误较多。原因主要有二:一是找不到关键句,把壁画内容误认为莫高窟的几个方面。二是虽然找到了关键句,但不会提煉信息,回答得很琐碎。为此,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找到关键句来厘清句子间的关系,还要帮助他们从关键句中提炼信息,借助图表建构起文本框架。由于这类题目的错误率较高,教师在复习相关内容时要让学生加强练习,明白关键句会出现在开头或结尾处,也会出现在段落的中间,有时还要找到关键句中的关键词,这样才能概括好段意。
此外,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第七单元的“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把事物写清楚的”,都需要学生通过画找关键句来落实。学生只有在三年级学会把握关键词句,才能在四年级综合运用相关方法,达到“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故事情节,简要复述课文”等目标。
(二)多种方法,理解词句
作业本中有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某一句话的意思的习题。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语文要素为“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相应的,作业本第六单元语文园地中,课外阅读材料《陀螺》的第三题为:“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写一写‘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的意思。”学生常遇到两种困难。第一种困难是不会联系上下文进行理解。教师要先引导学生在文中找到相关句子,再让学生根据故事情节了解“作者的陀螺虽然很小,但却战胜了大陀螺”,从而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是“不能单凭事物的外貌随随便便做出判断”。这类题是学生到了第二学段才遇到的,很多学生虽然知道句子的意思,但不知如何表达。这是他们遇到的第二种困难。对此,教师应教给学生正确的答题方式。若要求联系上下文,那么不仅要说清楚这句话的意思,还要结合文章的内容来回答。若要求联系生活,则要结合生活事例来回答。
四、借力发展性习题,在运用中提升表达
发展性习题通常指学习课文后,针对其中的优美语言进行仿写,或结合自身理解抒发感受、展开想象的习题。如“仿照课文第×自然段写一种你喜欢的植物”“小练笔”等。
(一)模仿迁移,写好片段
学习模仿,实现语言的迁移,对处于习作起步阶段的学生来说很有帮助。这也与《课程标准》中第二学段的习作目标“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相吻合。
以三年级上册作业本为例,《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中的小练笔“‘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多美的发现啊!你在上学或放学路上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色?用几句话写下来吧”,《金色的草地》中的小练笔“只要我们稍加留意,就会发现事物都变化着的。……你留意过哪些事物的变化?和同学交流,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都是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积累材料的习题,它们在为第五单元习作《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做铺垫。如果教师在复习时用好这类题,就能帮助学生降低习作难度,使其写得精彩。
(二)整合题目,学习表达
课文中的特色语言和表达方式能给学生带来许多启发。教师可以将一些理解性习题与发展性习题进行整合,让学生借助课文的语言特色,学习表达。如,三年级下册作业本中,《海底世界》第五题的第二、三小题(如图6)可以整合在一起。
学生由第二小题了解到课文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贝类前进方式的有趣性。通过拓展,又明白还可以运用比喻、动作描写等方式写出动物前进方式的有趣性。之后,教师将这题与第三小题“大龙虾在海底是怎么活动的”进行整合,引导学生看视频,运用拟人、比喻、动作描写等,写一写大龙虾的活动方式,或写写其他动物的活动方式,与第七单元习作《国宝大熊猫》关联起来,让大熊猫的活动方式也有趣起来。
综上,对作业本中的习题进行分类,为期末复习提供了新的方向。教师可以根据基础性习题、积累性习题、理解性习题和发展性习题的不同特征,把握学生的学习难点,展开有针对性的复习,真正达成轻负高质。
(浙江省杭州天地实验小学 310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