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设“问题链”,掀起数学思维千层浪

2021-08-04李云

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 2021年6期
关键词:问题链小学数学设计

李云

[摘  要] “问题”是学生数学思维的源泉,也是学生数学探究的动力。设计、研发富有层次性、结构性、逻辑性、开放性的“问题链”,能够让学生深度思考、探究、研讨。对于学生来说,“问题链”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手段、策略,更是一种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范式、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问题链”,能掀起学生数学思维的千层浪,从而实现学生数学学习价值与学力生长的融合共生、融合创新、同生共长。

[关键词] 小学数学;“问题链”设计;思维激发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问题”是思维的源泉,“问题”是探究的动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以“问题”为中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但问题的设计、研发并不容易。一方面,问题要凝练数学学科知识本质,体现数学学科特质;另一方面,问题要能切入学生数学学习的最近发展区,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催生学生的数学想象。只有巧妙地设计、研发富有层次性、结构性、逻辑性、开放性的“问题链”,才能让学生的数学思维“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进而掀起学生数学思维的浪头。在学生的数学学习中,“问题链”是一个载体、一个桥梁、一根纽带、一条锁链,将学习目标与学生已有认知紧密相连,从而能让学生的数学思维发生飞跃、发生跃迁。

一、研发发现式“问题链”,引发学生深度思考

古人云:“善教者,必善问。”“问题链”是学生学力培养的“发动机”,能引导学生思维、强化学生思索。作为教师,要通过诸多手段、方式、策略对问题进行整体谋划,通过铺层巧设、多维解析,引发学生本质性、关联性地思考。“问题链”能帮助学生打开思维的闸门,从而让学生的数学思维喷涌开来。小小的问题往往能观照“大意图”,具有一种指向性、聚焦性。以问题为载体,不是要进行“告诉”,也不是要“和盘托出”,而是要进行启发,要进行旁敲侧击,进而让学生从已知到未知,催生数学发现。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不能将数学知识简单地“告诉”学生,将数学的结论“和盘托出”,而应当以问题为载体,进行旁敲侧击。比如教学“分数乘分数”(苏教版六年级上册),首先出示数学信息“一台拖拉机每小时耕地 公顷”,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比如“2小时耕地多少公顷”“ 小时耕地多少公顷”“ 小时耕地多少公顷”,等等。通过提炼,形成了三个“问题链”:分数乘分数表示什么?(意义)分数乘分数怎样算?(算法)分数乘分数为什么这样算?(算理)这样的“问题链”设计、研发,有助学生展开深度的数学思考。学生从“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类推出“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意义,根据“分数乘整数”“整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猜想“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根据“分数乘整数”“整数乘分数”的算法推导过程,通过画图、折纸等多种方法进行探究。“问题链”催生学生发现:“分数乘分数”的意义与“分数乘整数”“整数乘分数”的意义完全相同,法则也是一致的,算理也是一脉相通的。“问题链”激发学生思考的兴趣,开启学生数学思考的旅程。教学中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进行验证,进而引发了学生彼此之间的互动交流,让数学知识得到了深度的整合、融通。

研发发现式“问题链”,要求教师洞察知识精髓,进而把握问题的主脉,充分发挥问题提纲挈领的作用。“问题链”可以由教师精心设计,也可以由学生共同研发。相比较而言,学生自行研发的“问题链”更能激发学生思考的兴趣、研讨的兴趣。设置发现式“问题链”,要目的明确,难易适中,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跳一跳,摘得果实”;设置发现式“问题链”,能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导学,能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力,生成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二、研发阶梯式“问题链”,引发学生深度探究

“问题链”的“链”,是一种“连续体”,是将问题串接起来的连续体。“问题链”不仅仅是数学知识的载体,更是学生数学思维的抓手、桥梁和纽带。在“问题链”中,问题与问题之间应当具有一种层次性、阶梯性的关系,问题与问题之间应当是相互关联、相互衔接的关系。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设置“问题链”,正如《礼记·学记》中所云:“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研发阶梯性“问题链”,一方面要有助学生逐步深入数学知识本质深处,对数学知识本质形成理解;另一方面要求教师把握学生的具体学情,让学生借助“问题链”,逐步突破自我的迷思、相异构想。教师要善于将“大问题”分解成若干“小问题”,从而引导学生步步逼近探究,逐个击破。如此,不仅能疏通、化解、消除学生的数学学习心理障碍、困惑,更能增进学生的数学学习信心。

比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这一部分内容,基于学生数学学习经验的整体性关照视角,我们首先提出了一个具有统领性、包摄性的“主问题”:怎样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个问题具有发散学生思维的作用。比如有学生认为,可以和长方形、正方形一样,首先测量平行四边形的底、斜边,然后进行计算;有学生认为,可以先测量平行四边形的底、高,然后进行计算。那么,这两种数学猜想,哪一种数学猜想可行呢?据此,学生将展开深度猜想。有学生认为,因为平行四边形可以推拉成长方形,所以第一种方法可行;有学生认为,因为平行四边形可以通过剪拼,转化成长方形,所以第二种方法可行。一个基本的共识就是,学生都认为平行四边形可以转化为长方形。基于学生的数学猜想,笔者呈现了这样的“问题链”:运用怎样的方法转化?在转化的过程中面积发生了变化吗?转化前后的图形有怎样的关系?“问题链”助推学生展开主动探究,学生运用方格纸、剪刀、平行四边形框架等材料工具进行深度探索。在这里,“问题链”成为学生探究的主脉,成為学生探究的潜在平台,也成为学生探究的内在灵魂,发挥了提纲挈领的作用。

阶梯性“问题链”的设计,是一种有层次、有序列的设计,而不是“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在设计“问题链”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把握住“主问题”,搭建出问题的主要框架,在此基础上再设计层层相关、环环相扣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既体现出“问题链”的主旨,又体现出“问题链”的内在脉络、层次性以及逻辑性。“问题链”要有明晰、明确的指向。通过阶梯性“问题链”,学生的数学学习能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此及彼,进而思考、探究数学知识的本质。

三、研发辨析式“问题链”,引发学生深度研讨

学生的数学学习不仅仅是深度思考、深度探究的过程,也是一个深度研讨的过程。研讨需要学生展开深度的思辨,去對相关的问题进行深度剖析。辨析式“问题链”,能让学生的数学思维处于一种恒久的活跃状态,进而能让学生的数学思考、探究不断进阶。教学中教师要引发学生进行主动的研讨、协商,进而催生学生的辨析,让学生彼此的思维进行碰撞,积极互动,产生多向思维;让学生以问促思、层层深入、步步逼近。辨析是学生学习力发展的“发动机”。实施“问题链”教学,教师应为学生营造一个心理安全、心理自由的深度研讨氛围。

以教学“百分数的认识”(苏教版六年级上册)为例,在出示了三个人的投篮次数、投中次数之后,笔者设计出了这样的“问题链”:怎样比较三人投中的次数?怎样比较三人的投中水平?怎样将两种量结合在一起进行研究?这样的“问题链”,有助学生展开积极的思辨。通过思辨,学生从研究投中次数与总次数的差、商关系中,渐渐达成共识,即应该比较投中率,也就是投中的次数占总次数的百分比。在引导学生建构出百分数的意义之后,笔者再次研发出这样的“问题链”去助推学生思辨:百分数可以带上计量单位吗?分数可以带上计量单位吗?为什么?百分数和分数有怎样的区别?既然有了分数,为什么还需要学习百分数?以这样的“问题链”承接第一阶段的问题思辨,将学生的深度研讨推向深入。在研讨之中,学生振振有词:因为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从这个定义可以看出,百分数就是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倍比关系,因而百分数“只表示率”“不表示量”,百分数后面自然不能带计量单位;因为百分数是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关系,因而便于两个量之间进行比较,所以学习了分数之后还要学习百分数,等等。通过思辨,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他们从被动的、盲目的学习转向主动的、灵动的学习。

“问题链”是激活思维的“起搏器”,也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动力引擎,能发挥“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教学功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问题链”“问题块”“问题群”等,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进行有效导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链”是学生学研的框架(脚手架),也是学生展开数学思维、绽放数学想象的载体。研发辨析式“问题链”,有助于引发学生的深度对话、深度研讨,有助于实现数学价值与学生学习力生长的有效融合、同生共长。

美国数学教育家哈尔莫斯指出,“理论、定理、定义、证明、概念、公式、方法中的任何一个都不是数学的心脏,只有问题才是数学的心脏”。“问题链”教学是一种可操作的教学模式。当教师在课堂学习中拥有了“问题链”,数学教学就不再是“满堂灌”“满堂问”“琐碎问”,而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引、以“问题”为载体的有序、有向、有度的数学学习。运用“问题链”教学,犹如将一颗颗石子投向平静湖面,必将掀起学生数学思维的“千层浪”。

猜你喜欢

问题链小学数学设计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设计秀
有种设计叫而专
基于微视频与问题链相融合的高三一轮复习教学设计
“问题链”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巧设问题链预约精彩课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