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学对话,让数学课堂充盈张力

2021-08-04王韵

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 2021年6期
关键词:对话活力小学

王韵

[摘  要] 对话是课堂教学的灵魂,是调剂课堂的润滑剂,更是孩子们学习的启迪之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根据课堂教学的生成状态,灵动地设计教学对话,使得课堂教学更为顺畅,使得孩子们的数学学习愈发精彩。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采取温故而知新的策略,让学生学习有底气。教师应给予必要的学习引导和拓展学习设计,让学生的学习视角得以扩张,让他们的学习更加有目的、有方向,最终能让学习学出精彩,也让数学课堂活力四射。

[关键词] 对话;教学;活力;小学;数学

教学是什么?是学生学?是老师教?这样的争论由来已久,好像也没有什么终极定论。《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中明确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由此不难看出,教学需要師生之间的知识交互,需要思维碰撞,也只有碰撞才能生发智慧的火花,最终实现学习的快速突破,从而让数学课堂充满活力,充满魅力。经过多年的实践反思,笔者认为完善教学对话是达成这一愿景的有效举措,也正是有效的教学对话,它能促进我们数学教学过程内在品质的进一步凝练和升华。

教学对话需要师生的互动,也正是这样的交互,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让教师蜕变为引领者、参与者和合作者。教学对话,能够促使学生更科学地把握数学内容的本质,因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畅所欲言,开阔了眼界,激活了思维,更诱发了学习竞争。有效的学习竞争还能激发创新求异的活力,从而助推教学的顺利推进,也使得我们的数学课堂活力四射。以“和的奇偶性”一课的教学片段为例,让我们在师生的对话中感受教学对话的实际价值。

师:这是一个影剧院的礼堂。你知道它的座位的秘密吗?

生:一边是奇数号,另一边是偶数号。

师:那还记得什么是奇数,什么是偶数吗?与你的同桌说说看。

生:一个自然数,是2 的倍数就是偶数,不是2的倍数是奇数。

生:个位上是0、2、4、6、8的数是偶数,不是的则是奇数。

……

师:那我们换个问题,你能一眼瞧出这个算式67+122+39的和是奇数,还是偶数吗?

生:偶数。

师:怎么会这么快啊?你没有计算吧!

生:没有全部计算,我只把个位上的数加起来,7+2+9=18,个位上是8,所以它是偶数。

师:听着有那么点意思。我还是有点把握不准,大家还是认真地算一算吧!

学生按照要求,列出竖式,计算出结果228。

师:和果然是偶数!那刚才的同学只看个位的方法看来还是有道理的哦!你能用这样的方法再去试试其他的算式吗?小组中写一组两个数相加的算式试试。

小组合作,写出3-5个加法算式,不计算,进行判断。

生:我们验证了这样的三道算式,832+42,324+14,302+125,发现直接加个位上的数能够快速地做出判断。

师:你们也是这样的结论,对吧!那有没有想过,这样的思考到底隐含着什么样的规律呢?

生:我认为,奇偶数是可以直接从一个自然数的个位上的数去判定的。如果是0、2、4、6、8,就是偶数,不是的就是奇数。比如832+42,2+2=4,所以结果是偶数。我想,偶数+偶数的和是偶数。

生:对的,324是偶数,14是偶数,结果是338,它也是偶数,我也认为偶数+偶数=偶数。

生:还有其他情况的,像你的第三道题目,就不是刚才的结论,而是偶数+奇数,它们的和是奇数。

生:噢!我终于知道了,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偶数=奇数。

生:不对啊!还应有奇数+奇数的可能啊?那结果又是什么呢?

师:你的思考真了不起,这样我们才算把各种可能性都考虑完了。下面就思考一下这个问题吧!

学生小组互动,一边写出算式,一边总结方法。

生:奇数+奇数=偶数。

师:很棒的总结,那我们继续研究下去吧!832+42+78,324+14+469,302+125+777,97+228+608它们的和又是什么呢?

生:第1个加上偶数78,还是偶数;第2个加上奇数469,和是奇数;第3个加上奇数777,和是偶数;第4个加上偶数608,和是奇数。

师:怎么会这么快就有结论哪?

生:我们先看前面两个加数的奇偶情况,判断出和是奇数或偶数,再加上第三个数,再用刚才的三个结论,很容易推出三个数连加和是什么数了。

师:如果变成是5个数、6个数等连加呢?你又会怎样思考呢?

生:不需要一个个地去思考,我们可以写出每个数的奇偶情况,再作出判断。如,奇数+偶数+奇数+奇数,因为三个奇数和是奇数,再加上一个偶数,所以和一定是奇数。

……

教学对话不是师问生答的范式,尽管这个片段中有这样的模样,但其实质是迥然而异的。一问一答是刻板地引导,是一种围绕着教学预设不走样的教学行为。教学对话是一种生生思维交互、师生思想碰撞的教学行为,也是一种充满不确定性的教学生成行为,更是一种充满学习活力、充满学习创新的学习探究行为。从上述教学片段中我们不难发现,其中的教师就是一个引领者,引导学生去做、去思、去争辩,进而在互议互评中感受知识的形成,感悟知识的真谛。

1. 温故知新,让学习有根

数学学习本身就是一个积累的过程,也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漫长历程。教学中善于采用温故知新策略,能够营造一种和谐的学习氛围,也能让孩子们拥有挑战新知识的勇气与信心。

案例中教者从日常影剧院的座位号为话题,打开话匣子,唤醒学生已有的经验,让学生在单双号的启迪下回忆起奇偶数的定义,并联系起座位号,让数学复习变得更具生活味。有效的复习铺垫,能有效地唤醒学生的学习思维,也利于学生更好地去思考、分析相关的数学问题,进一步凸显数学理性精神,也让课堂教学充盈着理性的光辉。

2. 引导有方,让学习有力

课堂学习的主人是学生,这是毋庸置疑的定律。但孩子们的学习历程还需要教师的辛勤呵护,更需要教师精准地引领与指导,这样他们才能在探索中有方向,有方法。

案例中,当孩子们还沉醉于奇偶数的知识回顾时,教师果断切换,用问题引起学生新学习的关注。一句“那我们换个问题,你能一眼瞧出这个算式67+122+39的和是奇数,还是偶数吗?”把孩子们的学习精力聚焦到问题探究之中,问题看似还是奇偶数的问题,但它变化了、发展了。所以教师的果断切换,给学生一种挑战,也是一种思维的跳跃。灵活地追问,让学生盯住既有的复习成果,又促使他们去深入思考。“怎么会这么快啊?你没有计算吧!”不太相信的语气,不是对学习的否定,而是一种有意识的唤醒,让学生不自觉地联想到:是啊!这样的过程老师能够看出来,为什么?疑问促进思考,推动学习深入。真如古语所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教师的提示,实质是一种对话唤醒,是一种学习启迪。一方面它有利于引导学生更加清楚地说明反思学习过程,反思思考过程;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全体学生对学习的关注,对同伴问题的审视,也诱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到相应的判断、验证和交流活动之中,让学习更富活力,更富智慧。当学生通过实际计算确认了其他学生的判断之后,学习就会被引导到这个神奇的数学世界之中。猜想、验证、总结,这样的学习策略就逐步被孩子们所接受,也会被他们在后续的学习研究中加以应用。

师生层层递进的对话,既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让课堂充满温馨;又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思考活力,让他们学会针对问题去分析、去思考。同时,有效的对话,也正助力于学生展开合乎逻辑的推理活动,通过具体的学习体验,学生的理性精神也正被逐渐的萌发。

3. 延伸拓展,让学习有源

基于学生的视角,是现代数学课堂的基本立场。让学习真正发生,让孩子们学有所获,是有效教学根本写照。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就得学会以学生既有的知识积累、经验积淀为起点,以学生知识建构、思维发展、素养提升为依归,努力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之中,这样我们的教学势必会活力四射,魅力无限。

当然,这一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教者稳步推进,适度拓展。案例中教者以判断三个数连加为引子,然后导入一组两個相加的例子,再增加第三个加数,让原先的研究华丽变身,最后扩散到n个自然数相加。教学走向层层递进,又环环相扣,始终以奇偶数的学习经验为纽带,让学生在练习中思考,在思考中拓展,让学习真正有了源泉,也为孩子们的终身学习提供了坚实的知识、方法、思维与经验的保障。

学会对话学生,对话数学知识,能够让我们拥有更浓重的对话的资本,也让我们具备教学对话的底气。学会教学对话,能够让我们走进孩子的世界,能够真正蹲下身来看孩子,学会用儿童的视角去教好数学知识,引导学生好学数学,从而帮助他们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善用教学对话,必定能让课堂变得更温暖,更开放,更富有活力。

猜你喜欢

对话活力小学
活力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改制增添活力
收回编制 激发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