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借信息技术2.0应用能力点提高小学生学习兴趣

2021-08-04陈艳媚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65期
关键词:学情教学法创设

陈艳媚

【摘要】在信息时代,小学生接触的电子产品很多,各种的学习软件,教师的教学平台,加上小学生好奇心强、爱玩、爱看,在学生眼里,世界的万事万物都充满着好奇,对所有事物都有自己的兴趣,再加上小学统编语文教材的浅显化、口语化、形象化,贴近他们的生活,教法灵活多变。整个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的基础,而学习的兴趣又是学习的基础。巧借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就是让学生在感兴趣的气氛中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知识,吸收知识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为了减轻学生学业负担,使用信息技术软件在课堂上就能解决学生课后作业,利用好各种资源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使课堂更有效,让学生更好地、更牢固地掌握所学的知识。

【关键词】信息技术2.0;应用能力点;课堂教学;学习兴趣

小学生好表现、好奇心很强,在他们眼里,世界的万事万物都充满着好奇,对所有新事物都有自己的兴趣,如果在语文课堂中能恰当地培养好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能在有效教学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结合我校开展的信息2.0教研学习,在语文方面,笔者选取了三个能力应用点,分别是基于数据分析的学情诊断、智慧教学的方法与环境和创造真实学习情境。巧用能力应用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感兴趣的气氛中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知识、吸收知识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为了减轻学生学业负担,使用信息技术软件在课堂上就能解决学生课后作业,利用好各种资源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使课堂更有效,让学生更好地、更牢固地掌握所学的知识,使学生全面发展。

一、基于数据分析的学情诊断

学情诊断就是利用数据多角度分析与解读学生学习偏好、学习进度、学习努力程度、学习掌握情况、学习成绩在班级所处的位置。专家指出,学情应该是指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方法、心理状态、理解能力、学习兴趣等。传统的学情分析方法主要有调查法、观察法、测试法、实验法、材料分析法、个案分析法、经验梳理法及访谈法等。随着科技的发展,现在我们在了解学生的学情时,不需要像以前那样耗时耗力。例如,笔者要了解某一堂课学生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备课时就可以制作一份试卷,在课堂中,让学生用智慧课堂平板完成并提交,通过平台完成数据分析,了解本堂课的学情,及时发现问题,根据学情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能够当堂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这种通过具体数据反映的学情,真实可靠,速度快,发现问题后马上解决问题,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滞留的问题减少,学习效率就会提高。课前可以布置前置性阅读任务、生字预习检测单,从平台生成的数据中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从而明确课堂的教学目标,预设课堂的生成可能。在课堂上,通过发布检测题、画思维导图等形式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效果、学习品质。课后教师可以在“广州智慧阅读”APP上发布拓展阅读任务,通过学生打卡情况了解学生学习情况。

二、智慧教学的方法与环境

智慧教學的教学方法有很多,比如,个性化教学法、探究教学法、混合教学法、生成性教学法等。在智慧教育环境下,笔者合理利用智慧教学设备,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教学,做好个性化教学设计;根据不同学生特点,推送个性化的学习资料,提供个性化的指导;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合理调整教学内容,推动学生认知发展。在《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主张还学生“学习的主人”的角色定位,让学生在整个学习活动中自主参与、主动实践、积极思考、大胆探索和勇于创新。因此,在实施真正的有效教学,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时必须做到以下两点:学生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学生是学习活动的真正参与者;教师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和课程的建设者、教学行为的研究者。笔者在信息技术2.0平台学习时观看的课例《文言文——铁杵成针》,在教学中教师就采用了个性化教学法。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学什么、怎么学,基本上由学生把握,教师只是根据学生学习的数据,及时推送学习资源,并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开展个性化辅导。在笔者自己的课堂上,笔者也采用了个性化教学法,在课前通过前置性学习任务的布置、组织学前自测,开展个性化学情分析;课中根据学情分析结果,组织个性化学习活动,进行个性化巩固拓展,并实施多元发展性评价。在课例《两小儿辩日》中,教师采用了探究教学法,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设计方案,进行探究实践,最终得出结论,让学生懂得辩日的理由和解决问题的智慧。其实,在科普类文章的教学中,我们就可以采用探究教学法,将科学领域的探究引入课堂,使学生通过类似科学家提出科学问题的探究过程,理解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的本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因为每个学生都会有不同的兴趣,这样灵活多变的引题方法都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兴趣,让“兴趣”帮助学生进入课文。这样有了贴近他们的主题,学生才对学习内容建立兴趣,更好地掌握课文内容,真正实行有效教学。如,《北京的春节》一文时,笔者利用学生的年龄特点,对中国的传统文化的调查研究。在文中描写春节在家里应该怎样准备,笔者将语言文字变为绘画,要求他们读懂后,展开丰富的想象,用简笔画画出准备的春节用品、各种食品摆设的位置,在家里应该做的事情。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极高,非常认真地画起来。画完可以使用智慧课堂平板将作品发到班级圈进行交流。以下是《北京的春天》智慧教学的活动设计:

这样,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印象也很深刻。课后还可以分小组搜集中国其它的传统文化进行汇报交流。

三、创造真实学习情境

利用技术创造真实学习情境,就是将学习内容与现实环境进行有意义的关联和互动,促进知识的深层次理解;突破时空限制,整合多种资源,丰富学生学习体验,促进意义建构;为学生经历和完成复杂的、挑战性的任务提供情境;增强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习投入,促进学生自我导向的学习;扩大学习交流范围和交流对象,帮助学生发展社会基本技能。创造真实学习环境可以推动学生的自我导向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及其探究学习的水平。通过学习,笔者了解到创设教学情境有5种类型:通过语言描述创设情境;通过多媒体辅助创设情境;通过问题设疑创设情境;通过实验创设情境;通过社会生产活动实践创设情境。以下是根据能力点设计的计划:

笔者重视培养学生的各种兴趣。有的学生喜欢表演,笔者就通过多媒体辅助创设情境让学生演一演,这样能活跃学生思维,调动情感投入,锻炼学生的表演能力。如,教课文《那个星期天》,课文内容浅显,贴近生活实际。在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以后,笔者让学生谈自己的经历,提前播放“我的星期天”的照片或者简短视频,用心情思维导图的方式分析主人公的心理变化。整堂课,学生不知不觉中理解了课文,学得轻松扎实。有的学生喜欢说,笔者就让他们读,让他们说。如,在教学《鲁滨逊漂流记》《骑鹅旅行记》时,在课堂上创设情境,然后学生介绍故事情节,理解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故事和道理。我们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各种兴趣,让课堂更有效。又如,学习《寒食》和《十五夜望月》时,学生从视觉、听觉上直观地感受到了寒食日和中秋节不同的民俗,并能进一步结合自身经历,体会诗人的情感,加深对诗词的理解。

总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笔者通过使用信息技术软件在课堂上就能解决学生课堂练习、课后作业,利用好各种资源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使课堂更有效,让学生更好地、更牢固地掌握所学的知识。多种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才能更好地实施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1]郑桂华.语文有效教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责任编辑  李  源

猜你喜欢

学情教学法创设
习作教学,依“规定”还是据“学情”?
初中英语“三段四部式”写作教学法的实践探索
异步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思考
基于学情调研的鲁迅单元教学研究
创设未来
立足学情以点带面
高中英语单词象形教学法
学情分析有效服务教学的实践探究
高中英语单词象形教学法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