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科目责任制度与电网企业集团财务管控
2021-08-04李宇哲郑建江胡大江黄雅倩
李宇哲 郑建江 胡大江 黄雅倩
【摘要】电力体制改革加强了政府对电网企业的财务监管, 尤其是对电价的监管, 直接压缩了电网企业的利润, 使电网企业经营压力陡增。 鉴于此, 探索电力体制改革背景下电网集团财务管控的问题, 提出会计科目责任制以帮助电网企业应对复杂的内外部环境变化。 结果表明, 会计科目责任制除了可以进一步加强电网企业内部管控, 还使企业具备一定的灵活性, 适应外部政府监管。
【关键词】电网企业;财务管控;会计科目责任制;外部监管;电力体制改革
【中图分类号】 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994(2021)08-0103-7
一、引言
电力产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 随着2015年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中发[2015]9号), 我国开始实行电力体制改革(简称“电改”), 电网企業利润空间受到严格限制。 为应对这一局面, 国网公司内部采取了多种管控手段, 从管控方式、经营模式、组织体系三个方面进行全面变革。 但由于处在战略突破期, 国网公司依然面临着企业规模大、层级复杂、业务种类繁多带来的财务管控难题。 而本文会计科目责任制的设计就是为了解决电网企业多会计主体下管控维度单一、账务复杂、权责难分的问题。
会计科目责任制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产生的数据从采集、加工到披露等多维度地记录下来, 以划分数据产生过程中各科目的“权责利”为基础, 根据不同管理者的管控目标重设会计科目表(简称“COA”), 并通过ERP系统对COA架构的预设实现智能管控。 这一模式不仅将原本经济活动中不被记录的非结构化数据用可识别的编码记录下来, 打破了原本建立在结构化数据基础上的单维财务管控模式的局限性, 还能更清晰、准确地描述企业经济活动过程中的动向, 以实现数据全过程责任的透明化。 考虑到会计科目责任制的以上特点, 本文将探究电网企业实施会计科目责任制的具体方法, 分析会计科目责任制在电网集团财务管控中的基本框架, 梳理与之相关的理论研究、制度特征和运作机制等内容, 以解决当下电网企业面临的实际问题, 加速电改背景下电网企业的转型。
二、相关理论分析
1. 会计目标理论。 该理论作为会计理论的起点, 解决了会计目标为谁提供什么信息的问题[1] 。 对于这个问题目前有两大理论, 即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 分别对应会计目标“为股东提供准确业绩信息”和“为利益相关者提供资源变动信息”两种结论[2] 。 但对于电力这一具有垄断性质的行业, 政府为避免其利用信息不对称获取超额利润, 采取了一系列监管措施, 特别是对电价和财务核算的监管。 因此, 以上两种理论均不能完全解释电力行业的会计目标, 其会计目标也承担着为政府提供与监管相关信息的要求, 由此产生了政府监管下的管制理论。
2. 管制理论。 该理论主要解释了政府为什么管制以及怎样管制的问题[3] 。 该理论的提出使人们意识到电信、水电、铁路等具有自然垄断性质企业的信息不对称问题需要得到重视, 以及政府该如何管制以有效激励垄断企业充分披露信息并主动提高经营效率和降低成本。
3. 管制会计理论。 该理论明确了政府对垄断行业管控的具体内容, 包括相关资产、成本费用、价格水平等一系列关键指标。 该理论建立在财务会计理论基础之上, 但与财务会计不同的是, 管制会计是由政府对特定行业进行强制实施的正式制度[4] 。 在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政府管制会计制度已实施多年, 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末。 我国目前尚未制定和出台专门针对自然垄断行业的管制会计制度, 但鉴于近年来政府监管力度加大、管制与国外趋同的背景下, 未来有一定的实施可能性。 部分学者已基于传统会计制度研究对管制会计目标、会计要素和会计报告等理论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定性探讨。
实施电改之前, 胡淳[5] 就对我国电网企业管制会计理论进行了初步研究, 并构建了管制会计目标、管制会计要素和会计报告在内的管制会计理论框架。 她认为管制会计目标是使管制机构通过管制会计核算方法获取真实会计信息, 以实现对垄断企业的有效管制。 在她之后的大多数学者基本沿用了这种思路。 官潇、任娟[6] 在此基础上对管制会计要素进行了明确, 包括有效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准许收入、准许费用、准许收益六大要素。 潘春燕[7] 建议受管制企业设立“电力市场平衡账户”, 由政府对该账户进行单独监管。 在2015年实施“准许成本加合理收益”的电价管制政策后, 徐帅等[8] 认为该政策的颁布让原本建立在会计信息基础之上的财务管控模式无法帮助企业向监管机构提供高质量的与电价相关的信息, 电网企业亟待从监管角度构建新的财务管控模式并将其应用到日常会计核算中。 同时, 他们提出了“双分录”核算模式, 设计了多维记账凭证, 依托XBRL技术降低信息成本, 推动了管制会计制度在实践中的应用。 魏岑琛[9] 提出, 目前政策在有效资产的界定、估值、折旧方面还存在缺陷; 同时, 电网企业应当考虑引入其他折旧方法, 采取多种成本法同时进行, 针对不同资产的特性使用合适的折旧方法。
总的来说, 我国政府对电网企业的财务管控将逐步扩大到企业经营活动的方方面面。 因此, 新形势下电网企业财务管控应该站在监管层角度从管制会计理论出发, 以实现政府监管和企业管控的融合, 让财务管控不仅满足企业需求, 还满足政府监管需求, 而会计科目责任制下的财务管控正好满足这一要求。
三、会计科目责任制概述
1. 会计科目责任制概念的调整。 会计科目责任制原指会计机构内部规定的各项会计工作岗位的职责和权限, 即把有关规定、要求等具体落实到每一个会计工作岗位的制度, 内容包括不相容职务的分离、系统管理、印鉴管理、工资核算、票据管理、收据管理、稽核检查和会计档案管理等。 而在如今环境下, 会计科目责任制是指建立在多维会计科目的基础上, 根据企业各利益相关者的管控需求重设COA架构, 并将架构中各科目的“权责利”划分到各层级, 按照规定的工作标准进行考核及奖惩的制度。 这样调整的原因主要基于以下几点:
(1)会计科目作为财务工作的基础, 其数据种类和应用价值尚未被完全发掘。 会计科目本质上是对经济业务活动进行的再分类, 便于为企业的经营管理以及投资决策提供具体核算指标, 但通常用来服务财务报表。 作为反映经济业务活动的最初信息载体, 会计科目的种类和应用价值远不仅于此。 因此, 会计科目责任制充分挖掘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产生的数据并进行多维度再分类, 增加多维度的会计科目, 以便更精准地记录企业生产经营活动, 为后续全流程管控打下基础。
(2)财务信息的制造和需求主体增多, 需要考虑企业利益相关者的需求。 由于财务数据的产生源于企业的方方面面, 企业管理者、各部门人员甚至政府都是会计科目的制造者并对财务信息产生需求。 利益相关者理论认为, 企业在整个生产经营过程中应注重全部利益者的利益和需求。 因此, 会计科目责任制需要考虑这些企业利益相关者的需求, 从而为企业多重监管提供条件。
(3)财务信息需求主体增加, 使原本建立在财务部门需求之上的COA架构的局限性凸显。 由于不同主体面对其管控目标所需的COA架构不同, 傳统建立在财务三大报表基础上的COA架构不能满足所有主体的需求。 因此, 会计科目责任制通过整合企业其他利益相关者的管控目标, 重设COA架构, 使管控工作落实到企业经营活动全过程, 跨部门协同管理, 以贴合企业管理的真实需求。 这种建立在企业生产、经营、技术和财务相互关联、相互制约上的管控模式, 不仅可以明确各级单位的决策机构、管理机构和执行机构, 还可以从制度上完善企业财务活动控制和监督机制。
2. 会计科目责任制的制定。 会计科目责任制的制定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首先, 分析管控需求, 获取关键数据。 会计科目责任制通过分析管理者和会计人员等企业利益相关者的真实管控需求, 在海量的财务数据中进行分辨、提取、转换、整理, 挖掘出对使用者有用的数据, 以避免或减少财务信息噪音产生的影响。 其次, 对关键数据进行分类和编码。 把各种性质不同的关键数据进行科学的归类, 给每个数据设置符合现行《企业会计准则》要求的科目编码。 对于复杂的经济信息, 将其转变为有规律的、易于识别的结构化数据记录下来。 之后, 设置COA架构的关键结构元素并进行各子科目的执行、管理和维护。 在对关键数据进行分类和编码后, 结合关键数据的多维信息重新设置COA架构的关键结构元素, 并根据需求适当增加相应的子科目。 然后, 下放COA架构各科目和子科目的“权责利”到生产经营各部门, 最终划分到个人以便管理和考核。 最后, 根据使用者的管控需求重设COA架构, 并将其与现有的ERP软件结合起来以便进行实时智能管控。 例如, 为满足会计人员出具财务报告的需求, 按照财务报告披露的格式设置COA架构, 由系统进行相关会计科目提取和分析并组成可披露的财务报告。
在会计科目责任制中, 每一关键结构元素和下属子科目都有指定的责任团队, 以COA架构及分工为基础, 依据每一个科目所核算的主要业务内容, 划分应归属的责任组。 如果COA架构变更或会计科目的核算内容发生变化, 所涉及的会计科目及所归属的责任组也将随之进行调整。 这么做, 一来能够使COA的提取在信息自动化的加持下更灵活、便捷, 二来也让数据从产生、传递、加工再到披露全过程透明, 使信息追溯脉络清晰、责任明确, 任意会计科目或字段的问题均可得到快速反应。 这种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企业流程再造、提升管控能力、获得比较优势和核心竞争力的做法已成为管理者的共识。
3. 会计科目责任制的优势。
(1)数据的优势:多维度挖掘数据资产, 提高会计科目质量。 传统建立在结构化数据基础上的单维财务管控模式, 并不能全面地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 致使管控存在信息不对称。 会计科目责任制将原本经济活动中不被记录的非结构化数据用可识别的编码记录下来, 通过信息化手段将会计数据从生产、采集、传输、加工到披露各环节呈现出来, 并赋予各环节相应人员的职责和权限, 保证了数据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很好地解决了上述难题。
(2)架构的优势:标准统一、架构灵活、权责分明。 由于大型企业集团核算主体规模大、跨区域、公司层级多、业务范围广, 会计处理需要适应不同地区的会计编码。 对于跨地区企业, 不同会计准则下的COA架构要求不同, 因此账务处理十分复杂。 而且, 传统的集团管控模式在实践过程中多是制度层面上的宣传及参考, 责任模糊, 管控往往依靠事后对结果进行复盘, 缺乏对事中的把控和对进度的强制性要求。 面对以上问题, 会计科目责任制通过重新划分关键结构元素和其子科目, 赋予各科目统一编码, 从数据生产到流通的各个阶段匹配相应的责任团队并追溯到个人。 使信息使用者均可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按照其管控需求进行科目的维护和COA架构的搭建, 以实现即时管控。 这种模式很好地避免了责任划分模糊所产生的各种问题, 实操性强、模式标准统一、架构灵活。
(3)效率的优势: 与信息化结合, 管控效率大大提高。 会计科目责任制通过与现代ERP软件相结合, 将企业经营过程中产生的数据转变为计算机可识别的语言, 并依据这些编码的属性来识别信息, 从而方便使用者检索、比较和分析信息。 在使用过程中, 管控者可根据其目标对COA架构进行预设, 由系统依据该架构自动进行相关数据的提取、加工并呈现最终结果。 这种做法充分发挥了财务信息化建设对财务管控模式变革的支撑作用, 实现了财务的事前、事中管控, 大大提高了财务管控的执行效率。 除此之外, 面对日益趋严的政府监管及政策变动, 会计科目责任制具备相当的灵活性, 可以根据政府需求预设COA架构, 很快适应监管下的新要求, 减缓企业政策“阵痛期”。
(4)协同的优势:有效促进管理协同。 传统的财务管控由财务部门承担大部分工作, 这样一来, 会有以下问题:其一, 由于并不了解业务端数据产生、采集和传递的情况, 使数据产生一定偏差; 其二, 加重了财务部门的工作压力, 必然降低工作效率; 其三, 促使财务部门进行跨部门管控, 而同级之间会产生阻力。 财务管控工作由于缺乏部门间的相互协作、监督, 导致财务与业务相分离、与生产相分离, 管控工作得不到有效实施。 而会计科目责任制通过划分相应的结构元素和其子科目, 从数据生产到流通的各个阶段匹配相应的责任人, 即生产数据的人对数据采集的准确性负责, 加工数据的人对加工结果的准确性负责, 大大提高了数据的准确性。 除此之外, 会计科目责任制考虑到各部门、管理者及监管机构的管控需求, 可申请跨部门数据权限, 将对管控有助的科目应用到自身COA架构中, 在打破部门间信息孤岛的同时形成交叉协作及监督。 不仅如此, 会计科目责任制的灵活性和追溯性, 使任何字段的任何科目在任何时间都能进行进度把控和异常数据责任追溯。
四、电网企业集团的财务管控
电能的生产、输送、分配和使用与企业商品相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独特性,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 电力最大的特点在于其生产、传输、消费的同时性。 由于其无法进行规模化存储的属性, 因此电力的需求和供给需保持平衡。 其二, 电力传输环节具有显著的自然垄断性, 一直以来都是政府监管的主要对象。 其三, 由于电力生产和运输条件存在一定的差异, 不同区域之间的电价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经济发达的地区较经济落后地区对电能的需求更大。 并且, 电力需求和价格具有一定的周期性, 与季节、天气、时间等因素密切相关, 需要通过实行峰谷电来调节电价。 以上特性意味着电网企业财务管控不能按照一般集团管控模式进行, 而要根据电网企业自身特点, 创新集团财务管控模式, 既要满足内部管控的需求, 也要满足政府的监管需要。
1. 电网企业财务管控难点。 我国在2002年颁布《国务院关于印发电力体制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发[2002]5号)之后, 开始实行电改。 改革的方向从最初的“打破垄断、厂网分离”到如今“管住中间、放开两头”经历了多个阶段, 对电网公司营业收入、成本费用结构、现金流量、盈利能力四个方面产生了深刻影响。 在这种环境下, 政府还进一步放开了售电侧和增量配网业务的管制, 使得售电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入。 截至2018年年末, 纯售电公司已注册达12000家, 市场竞争主体数量陡增。 与此同时, 伴随着人口红利逐步达到峰值, 社会用电量增速也趋于平稳。 2019年全社会用电量与2018年同比增速相比近乎“腰斩”。
面对政府限价、市场激烈竞争以及用电增速放缓的三重压力, 国网公司2018 ~ 2019年度完成了新形势下政府提出的降低电价要求, 降低了10%的一般工商业电价, 两个年度分别损失了640亿元、300余亿元的利润, 约11个省公司因为电价下调产生亏损。 由于目前国网公司仍然依靠售电收入, 多压力下使得目前的经营形式较为严峻。 虽然集团内部实施了一系列措施来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 例如统一会计准则和财务报表、成立全面风险管理委员会、开展内控流程合规性评价等, 对集团账务、预算管理、电价管理、资金管理等多个方面都进行了优化, 但依然面临较大的财务管控压力。 主要难点分析如下:
(1)财务管控较为复杂。 电网公司作为一个集团化企业, 基于财务管控的需要, 集团上下要做到理想化状态下的“一本账”, 实现难度很大。 以省电力公司为例, 旗下拥有下属单位几百家, 这些单位业务范围涵盖电力、施工、制造等多个领域。 而在国家电网公司, 这样规模的省级电力公司有26个。 整个公司业务形态多元化、层级单位链条多、业务数据庞大[10] 。 在会计基础方面: 首先, 监管与非监管业务混合核算, 并没有进行分类管控; 其次, 管理对象数据标准并未统一, 数据实时更新联动机制尚未形成; 最后, 权责理念并未下沉至组织末梢, 基层一线活力有待激发。 在电价管控方面: 对外, 市场竞价结算规则尚处于探索阶段, 存在一定的垫付风险; 对内, 从投资、资产、成本、收入到运营五个与电价直接相关因素之间的自动同步和融合共享并未实现, 使企业由政府定价向市场竞价转变出现“阵痛期”。 在资金管控方面, 集团账户体系复杂, 省级集中收付款占比较低, 资金调度、平衡与预算机制尚未统一。 在投资管控方面, 电改后公司收入规模难以匹配以往的资本开支, 投资策略亟待调整。 在资产管控方面, 无法计入准许成本的非有效资产数量多、种类复杂, 盘点和转资效率较低。 在财税管控方面, 缺乏税收提前筹划, 相关风险责任未落实到个人。 在风险管控层面, 风险管控工作未形成常态化, 不同地区不同层级风险指标未形成标准。
(2)权责利划分不清, 财务管控工作执行不够高效。 现有管理制度和控制措施落地实施性不强, 同时缺乏完善的奖惩机制、监督方案、管控措施等, 使财务内部控制虽然渗透在财务管理的各个方面, 但在实际工作中, 由于权责划分不清, 且并未强制落实到个人, 使控制工作可能流于形式[11] 。 由于集团财务管控制度的编制不够精细化, 尚未形成针对具体项目明细层级的编制模式, 让管控工作较为滞后, 很难提前到事前和事中。 制度编制层面和控制层面的信息技术支持能力与管理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 权限控制方面尚未实现全面的权限控制功能, 项目编制岗与项目建设岗业务交错混乱[12] 。
(3)缺乏管理协同。 虽然目前正在实施的集团财务管控工作打破了各部门间的信息孤岛, 但依旧存在大量的数据资源和闲置资产等待盘活。 财务与业务、预算与支出、成本与支出、税务与监管之间没有建立协同管理机制, 还无法实现在横向上追溯查询到最前端的经济业务, 只有在纵向上穿透至最底层的会计主体, 才能实现全方位、全过程的财务信息共享并还原经济业务各阶段的数据状况。 此外, 跨单位、跨业务获取数据还有一定的障碍, 不仅无法形成企业内部管理与财务预算管理之间的有效配合, 更使得各项决策由于缺少财务信息的支持而缺乏说服力、脱离实际。
2. 电网企业会计科目责任制的具体内容。
(1)会计基础核算方面包括对会计规范、会计核算、财务报表及其披露的管控。 一是深挖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产生的各项数据, 完善包括客户、供应商在内的各管理对象数据标准, 将数据的权责理念下沉至组织末梢, 激发基层一线活力; 二是在现行财务会计制度的基础上, 建立统一的数据编码标准, 将数据记录下来, 并制定包括检修、运营等多项业务的跨部门融合管理规范; 三是与ERP系统结合, 形成数据实时更新联动机制, 确保内部预算、支出、成本、电价之间传导合理; 四是把监管与非监管业务分开核算, 分析各企业利益相关者使用报表情况, 并在ERP系统中进行COA架构预设, 以实现数据的自动同步和共享。
(2)经济业务方面包括對电价、资金、资产、管控、资本、税金的管控。 在电价管控上:一是对内规范有效资产、准许成本的界定及管理, 建立市场竞价结算规则和独立的输配电价机制, 避免垫付风险; 二是对外加强与政府的沟通, 设立专门管控监管指标的COA架构, 缓解监管双方对输配电成本理解的信息不对称。 在资金管控上:一是线下建立收付款“一省一行一户”的资金管控制度, 对资金进行集中管理。 集中清理市县级闲置账户, 精简集团账户体系。 二是线上建立资金管理制度, 实现资金的“日调度、周平衡、月预算”常态机制, 充分利用资金收付事中监控功能, 及时反馈资金进度。 在资产管控上: 一是线下提高资产利用效率, 加快处置闲置房产、土地、设备、工程物资等存量, 同时压控超期挂账工程数量, 促进转资决算常态化; 二是线上利用实物ID、财务机器人等开展高电压等级和配网、技改工程自动竣工决算, 规范法人管理费列支和资本化利息计提分摊, 确保资产价值真实公允。 在资本管控上:一是线下引入社会资本, 协同发展以创造新的盈利增长点; 二是线上建立投资管理机制和评审标准即项目遴选机制, 突出投资回报率、现金流回收时限和资产负债管控率, 推动出资人代表履职财务工作机制常态化运作。 在财税管控上, 前置税收筹划功能, 建立分税种、分业态、分特殊业务事项涉税风险点及规则, 以及涉税监控指标, 常态化涉税风险监控报告并分级推送到相关岗位。
(3)非经济业务方面包括管理协同、输配电量管控、信息系统管控。 在管理协同上:一是围绕有效资产、定价成本、关联交易等跨部门核心要素, 将信息质量、处理规范和管理改善落实到各业务部门并追踪到个人, 以促进业财协同; 二是推进经营协同, 强化业务纵向完善可追踪, 加强各经营模式的灵活性、协调性; 三是推进资源协同, 建立资源配置机制, 盘活存量资源; 四是推进电价与监管协同, 主动适应监管要求, 在规范的前提下用好用足优惠政策。 输配电量管控包括建立平衡指标体系、确保统筹兼顾好地区平衡、加大对落后单位的指导及支持。 在信息系统管控上:一是提高数据采集效率, 借助资产“实物ID”、发票池等信息载体实现对业务的数字化感知。 加快电子合同、电子签章等数字技术应用, 实现规则自动匹配、数据自动采集、信息自动生成。 二是提升智慧决策能力, 划小内部模拟市场考核单元, 纵深到供电所、检修运维一线班组, 面向最小单位开展精准评价资源消耗与效益贡献, 给人工管控提供参考, 并为将来实现智能管控建立数据基础。 三是加强智能管控, 建立业务管控和财务管控两级稽核管理模式, 推出风险信息共享平台, 实现在线监控预警。
(4)风险管控方面包括对成本、预算、风险的管控。 在成本管控上, 以基层一线作业工单为核心, 深入测算电网企业作业支出的料工费, 建立标准成本库并嵌入业务管理模型。 在预算管控上, 构建公司经营多维联动测算模型, 加强对核心业务指标和经营考核指标的联动测算分析, 对于不符合成本及预算的支出不予批复, 确保公司年度经营目标。 在风险管控上, 以不同层级业务的特点和管理需求为原则, 建立省、市、县三级风险管控标准, 形成差异化风险防控体系。 分类制定风险管控措施, 按季发布全面风险预警提示报告, 提升风险管控实效性和准确性。 使风险预警预控能力常态化, 开展风险动态识别与评估。
3. 电网企业会计科目责任制的实践。
(1)明确管控方及其目标和会计科目责任制拟实现功能。 在以会计科目责任制进行电网公司集团财务管控之前需先确定几个关键问题, 即谁是管控方, 管控方的目标、任务以及想实现的功能是什么。 通过结合前文可以明确, 管控方包括政府和企业, 其目标包括纳税监管、电价监管及财务管控。 需在会计科目责任中设置计算税金、合理电价以及执行相关管控的功能。 具体如表1所示。
(2)提取财务管控的关键科目。 明确会计科目责任制拟实现的功能之后, 对关键科目进行提取。 电网企业集团财务管控最为关键的科目是输配电价。 根据定价基本原理, 与电价强相关的会计科目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成本、收益、收入、税金、电量、电价等9项。 因此, 以该9项会计科目为起点, 确定各项管控是通过哪些科目的何种联系建立起来的, 以此形成管控机制。
(3)设置COA结构元素并进行编码。 确定关键科目后, 需根据关键科目多维信息设计COA关键元素并进行编码。 由于关键科目中包含了非结构化数据信息, 因此在以会计科目为代表的结构化数据基础上, 建立包括机构段、组织段、资金段、支出段、总账、明细账、收入来源、支出用途、业务段、项目段和其他段等11大结构元素, 以完善对企业经济活动的记录。 COA结构元素如表2所示。
在传统报表中, 只记录结构化数据这一个维度的信息, 是无法做到全方位管控的。 例如查询某个交易方历史交易资金, 传统单维报表下需要大量翻阅过往财务报表附注。 但增加组织段这一维度后, 可以交易方这一维度快速提取数据并进行管控。
组织段如图1所示, 用以记录经济活动中的主体, 其字段下可追溯到公司管理者、员工, 或者外部的供应商、客户、合作伙伴等。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 可根据需要划分下属字段, 如分部门或地区等。
资金段如图2所示, 用以记录资金账户的收支, 反映集团及下属公司在生产经营、投融资中的资金账户的变动, 用以识别传统财务报表中的现金流量表。 由于现有省网公司的结构复杂, 在集团层面实现对每笔交易的监管并不容易, 而现金流量的变动是反映分公司经营情况的最佳角度, 可以为未来实现全省上下“一本账”奠定基础。
支出段如图3所示, 用于支出审批, 通过识别支出来源以捕捉影响资产负债表、经营报表和其他财务报表的所有交易。 下属字段的维度包括支出的审批意见、方式以及相关责任人等。 由于传统财务管控是基于报表数据的单维分析, 而报表往往反映的是已经发生的事情, 因此无法进行事前、事中管控。 而支出段的设立把管控提前, 并明确支出发起、审批、执行各个阶段的责任人, 对于不符合预算或者成本的支出可提前终止, 给集团预算、成本管控的执行提供有力地支持。
总账如图4所示, 用于识别传统标准财务报表中的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 通常该字段次级分类为资产、负债、权益、收入、费用等。 业务段主要识别电网公司服务及产品类型, 用以跟踪与其相关的收入和费用。 增加这一维度可很好地反映公司各项业务的开展情况。 项目段主要用于集团以项目为单位的财务管控。 例如, 企业若要进行某项基础设施的管控, 则可从该字段编制COA架构, 提取与项目有关科目进行组合和分析, 从而为使用者提供决策参考。
其他段, 给集团财务管控提供备选字段, 可以是地区或者客户满意度的度量字段。
上述COA结构将传统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和利润表囊括到资金、总账两个字段中, 并增加了9个维度来度量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 把原本非结构性的经济事项转化为计算机可识别的会计语言, 丰富了数据种类, 使经济活动记录得更为准确。 因此, 对结构元素及子科目的编码可在现有财务会计编码的基础之上进行设计。
(4)对COA结构元素进行权责利的分配。 设置完COA結构元素后, 成立相应结构元素的管控小组, 分字段进行会计科目的录入、加工、编制、披露。 若相应字段出现异常, 则相应字段的负责人应迅速进行调整。
(5)根据管控目标设计COA管控架构。 在完成关键结构元素的选取、编码和相关责任人的分配后, 即可进行COA架构的设置。 集团财务管控架构需从业绩、预算、支出、成本及期间财务变动几个方面, 通过要素之间的勾稽关系交叉验证, 形成跨部门财务管控报告来指导财务控制和规划工作。 例如, 对预算与支出的管控需建立在资金拨付检测报告、现金流量报告、应付合同报告基础之上, 财务部门、业务部门可实时了解资金动向以采取相应措施。 其中需要用到的结构元素包括机构段、组织段、资金段、支出段、总账、明细账、业务段、项目段及其他段。 具体报告呈现流程即首先由项目段录入财务管控架构, 之后系统在接到管控指令时自动提取相关字段并加工。 若字段异常, 则追溯到出现问题的字段和相应负责人, 并呈现在报告中。
此外, 由于各字段的生产、维护涉及多部门的协作, 会计科目责任制也解决了原本集团财务管控中各部门协作的问题。 任何管控方都可根据自身需求制定COA管控架构。 由于各字段数据从采集、加工到披露全流程自动化运行, 且安排明确的责任人进行维护, 因此实时性和准确性大大提高。
五、总结
在当前巩固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改革促发展的大背景下, 电网企业依然面临较大的财务管控压力。 面对市场的瞬息万变, 电力企业要做到不被市场淘汰, 既要不断适应时代发展, 对内进行管控模式创新以提高内部管控效率, 又要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以应对外在监管。 由于会计科目责任制职责划分明晰、管控架构灵活, 适用于大型集团。 与现代ERP管理工具相结合, 其制度下的COA架构具备自动化分析和预控能力, 能大大提高财务管控效率、促进业务协同, 因此适合电网公司进行集团化财务管控。
【 主 要 参 考 文 献 】
[1] Donaldson T., Dunfee T. W.. Toward a Unified Conception of Business Ethics: Integrative Social Contracts Theory[ J].Acade-
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94(2):252 ~ 284.
[2] Coase R. H.. Accounting and the Theory of the Firm[ 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1990(1-3):3 ~ 13.
[3] Donaldson T., Dunfee T. W.. Integrative Social Contracts Theory: A Communitarian Conception of Economic Ethics[ J].Economics and Philosophy,1995(11):85 ~ 112.
[4] Alfred E. Kahn. The Economics of Regulation:Principles and Instituitions[M].New York:Wiley,1971:1 ~ 336.
[5] 胡淳.管制會计的目标、要素与报告分析[ 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9(5):87 ~ 89.
[6] 官潇,任娟.构建电网企业管制会计理论体系[ J].企业家天地,2011(2):61 ~ 62.
[7] 潘春燕.适用于电网企业管制会计架构的探讨[ J].现代经济信息,2013(17):210.
[8] 徐帅,孙媛媛,叶泽,柳宇燕.管制会计制度设计与应用探讨——以输配电价改革为例[ J].会计之友,2017(19):43 ~ 47.
[9] 魏岑琛.输配电价改革下的会计管制制度设想[ J].商业经济,2019(8):144 ~ 145.
[10] 姜姝.远光软件:集团管控下的行业智慧[N].中国信息化周报,2013-09-16.
[11] 王轶群.电力体制改革形势下的电网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研究[ J].中外企业家,2020(15):6 ~ 7.
[12] 肖靖峰,董俊伶,陈淑婷等.电力公司SAP财务模块中预算管理的部署与实施[ 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8(5):171 ~ 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