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6S”专业能力提升探究
2021-08-04李娟许晓霞
李娟 许晓霞
【摘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化是教师整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教师的专业成长是一个渐进学习和积累的过程,需要在工作中反复实践、不断思考、逐步提升。当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能力的现状不容乐观,针对现状本文提出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6S”能力(规划能力、教学能力、心理辅导能力、指导能力、培训能力、科研能力)的内涵和作用,在实践中探究“6S”能力的提升,进一步提出反思。
【关键词】中小学;心理教师;6S;专业能力提升
一、问题的提出
教师整体素质的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化问题。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提出了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的建设,要进一步科学地指导和规范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化包括两个方面,分别是专业化的心理健康教师队伍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逐步专业化。心理教师的专业化过程需要从事心理教学的教师在工作中反复实践,在实践中思考、总结,逐步提升。
目前,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主要体现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研究和部分学校地区组织的心理健康教师培训、心理健康教师的资格证审查认证。有调查显示,我国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有大部分是由思政类学科的教师兼任,其中,具有国家正规资质的心理健康教师数量还不足30%。这些教师缺乏系统的理论学习和接受正规的专业培训,这对心理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发展产生了很大的阻力。还有一些专业的心理教师在学校工作中担任多重角色,甚至有些心理教师扮演着“边缘人”的角色。这导致不少心理教师对自己的专业角色定位不清,怀着“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思想,对工作和自我成长没有规划,对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缺乏热情。这种现状在不同程度上也影响了心理健康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成长。
二、“6S”能力的内涵以及在实践中的运用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很强的系统工程,这要求心理教师不仅要有教育情怀,而且要有扎实的专业能力,即教师为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所必须具备的能力。心理教师专业能力的构成要素包括规划能力、教学能力、心理辅导能力、指导能力、培训能力、科研能力,我们把它统称为“6S”能力。
(一)科学规划心育工作,清晰认识自己的角色定位
教师的规划能力是指面对不同本质的东西能够看得更深,想得更远。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规划能力包括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规划、校本课程及开发、自我专业发展规划。为了提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学校都会制定符合本校实际的心理健康教育发展规划,让心理健康教育为学校素质教育服务。心理教师要围绕学校的办学目标,把开展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学校的德育工作总体规划,制定适合学生群体特点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规划。
心理教师的规划能力还包括校本课程的开发,校本课程的开发为学校提供了一个独立、自由和选择的空间,学校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办学理念和办学思路,确立学校独特的发展方向。心理教师要积极开发适合本校学生的校本课程,在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不断增强研究意识、合作意识以及主体意识,逐渐促进心理教师的专业成长。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句话告诉我们做事要有谋划意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是如此。每间学校的心理教师都很稀缺,部分心理教师需要身兼多职,有些是要从事学校管理工作,还有的担任其它的主科教学工作。面对这种状况,心理教师更要做好学校心育工作的规划和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规划引领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可以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却不能复制。因此,制定的工作计划要因校制宜,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拥有的资源制定适合本校发展的心育工作规划。很多学校没有统一的心理健康教育教材,而且心理教师在学校中往往只是一个人或两个人,不能像其他教研组的教师一样相互切磋、共同研究。基于反复教学不断总结的课例中形成心理教材。当我们能做好学校心育工作的规划和校本教材的开发时,我们对自己的角色定位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对自我的发展也就有了更长远的规划。
(二)向名师学习教学技能,形成独特的教育教学特色
教学能力是指对以班级或年级为单位的学生进行整体的指导和疏通的能力,包括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估等内容。具备教育教学能力是一个教师的基本能力,心理教师本质上还是教师,这个角色决定了他们不仅要为在校学生提供心理辅导,还应该具备教学能力。
心理健康教育与一般学科课程的区别在于心理健康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为目的。心理健康教育更强调学生的体验和感受,心理教学课堂注重互动与思想碰撞,因此,心理教师要把心理学知识融入到课堂,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使学生从中得到感悟、成长。而且心理课堂的趣味性很强,游戏、情景创设、角色扮演、讨论等方式带给了学生很多的乐趣,也容易让课堂出现“突发事件”打乱教学计划。因此,心理教师不仅要具备把控课堂局面的能力还应该具备随时处理学生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
心理健康教育课堂的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的同时,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心理课堂的教学评估可以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来考察。心理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同理学生的感受、对学生的积极和消极行为同等关注;同时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参与程度等也是评估一节心理课是否成功的要素。因此,心理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和共情能力,积极关注课堂中每一个学生的反应并对他们的活动进行积极反馈。
心理教师在提升教学能力方面可以多向其它学科的名师学习,多观察他们是怎么上课的,及时记录课堂的关键点和亮点。对于一个新手心理教师,大胆地將所学理念用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采取自我实践与同伴互助的方式,形成自己独特的教育教学特色。
(三)不断更新辅导理论和操作,积极提升辅导技能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指出:心理教师要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提供发展性的心理辅导及积极的心理帮助,帮助学生排解其面对学校生活中各种问题而产生的心理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