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弘扬长征精神应对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

2021-08-04陈美岚

党史博采·理论版 2021年7期
关键词:艰苦奋斗社会主要矛盾长征精神

[摘要]长征精神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展示了红军为解决当时社会主要矛盾进行的艰苦卓越的斗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解决需要长征精神。弘扬长征精神应对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首先要实事求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其次要顾全大局,艰苦奋斗;最后要对党忠诚,提高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能力,包括严守党纪国法保持党的健康肌体和落实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相关政策。

[关键词]长征精神;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艰苦奋斗

[作者简介]陈美岚(1984-),女,广西梧州人,中共梧州市委党校科学社会主义教研室部,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党的理论政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 D64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6-8031(2021)07-0021-04

长征精神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无论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到什么程度都需要发扬长征精神。新时代党和全国人民要奋力解决社会主要矛盾,需要发挥长征精神。

一、长征精神内涵

1998年,江泽民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大会上对长征精神进行了概括,此后,胡锦涛、习近平都在其概括的基础上进行了阐述。弘扬长征精神首先要明确长征精神的内涵,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长征精神在当前的新时代背景下,可以简单概括为坚定信念、艰苦奋斗、顾全大局、实事求是、为民服务。

二、长征精神与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也具有反作用。长征精神在长征途中发挥了极大的意识反作用,促使了艰难卓绝的长征取得胜利。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解决同样需要发扬长征精神的作用。

(一)社会主要矛盾的解决需要信念坚定的精神

十九大报告指出,进入新时代,中国的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的美好生活的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间的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一对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也是一对矛盾。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反之,生产关系的调整和改变也可以对生产力产生作用。长征精神是在打破旧的生产关系旧的国家机器的过程中产生,产生于旧的国家制度的上层建筑制约了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时期,当时的反动势力和既得利益组织势力强大,如果红军将士没有钢铁般的意志,没有对革命理想信念坚定的信仰,就没有今天的中国。这样的长征精神不仅在革命时期发挥作用,也在新中国成立后为解决落后的社会生产力和人民群众的温饱矛盾上发挥了极大的作用。进入了新时代,面对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和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不仅要不断提高生产力还要努力促使发展促进共同富裕,面临的发展问题依然艰难复杂,党和全国人民依然要坚守长征精神中的坚持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坚定理想信念,攻坚克难,克服来自外界、党内和群众的各种危机挑战。

(二)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需要实事求是和顾全大局

长征精神的实事求是解决了党的走向问题,顾全大局解决了团结问题,同样的,在今天的社会主要矛盾的解决上,也要发挥实事求是和顾全大局的精神作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生产力水平取得了明显的进步,这个明显进步只是相对的,因为生产力发展水平是一个均数,不代表全国各个地区都达到目前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人均收入水平。邓小平指出,允许一部分人和一部分地区通过合法的手段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邓小平的改革理念是当时冲破了“两个凡是”的思想束缚后,打破了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根据国情而执行的,事实证明了这一决策的科学。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要实现民族复兴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发展理念,深化改革开放,直面发展中的领域不平衡、群体不平衡、区域不平衡的问题和发展总量不够丰富、程度不高、态势不稳固的不充分问题,实事求是逐步解决发展的问题。针对性的破解发展难题,重点抓好未曾达到全国平均发展水平的地区、领域和人群的工作。

(三)大力发展生产力需要弘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是既定的,具有客观的不可选择性。中国是一个从封建社会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国家,封建经济小农家庭作坊为主的生产方式不能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不利于提高社会生产力。新中国刚刚成立时的国民经济百废待兴,生产力发展水平十分落后。在人口大国上集中有限的资源集中发展生产力是新中国成立后的必然选择,在集中发展生产力的条件下,提前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化起步。在西方国家技术封锁的情况下,中国发扬独立自主艰苦奋斗的长征精神,自主研发了“两弹一星”。进入改革开放时期,面对落后的社会生产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长征精神依然激励着不甘落后的中国人民,发奋图强,用几十年的时间实现了工业化,走过了西方国家上百年发展生产力所要走过的路程,大大缩短了生产力发展的时间。进入新时代,面临的还是生产力的发展问题,不再是过去的追求经济发展的速度问题了,而是更多的要求发展水平整体提升。中国是个发展中的大国,发展的诸多问题,需要艰苦奋斗的长征精神。

(四)人民美好生活的追求需要遵守党纪的精神

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指出,弘扬伟大长征精神,走好今天的长征路,必须加强党的领导,坚持全面从严治党。长征的路线,是从群众基础好的地区转向党影响薄弱的地方,在战乱和闭塞的情况下,广大红军战士纪律上稍有差池就有可能引发致命的危险。在长征途中,红军严格遵守“所到之处,秋毫无犯”的规定,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一瓢一碗,实在买不到粮食,摘梨子时也要求写明数量,按价把应交的钱捆在树枝上;红军到达贵州茅台镇,无论首长还是战士去买酒,都按时价给钱,没有一丝一毫特殊。因此,发扬长征精神,必须发扬长征中广大红军战士们严格遵守党的纪律和对党忠诚。进入新时代,面对党内问题,影响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的问题上,必须肃清党内贪腐现象,还老百姓一个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只有严守党纪,对党忠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才能落实到位,也只有落实为民服务,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的追求才有了盼头。无论何时,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变,都应该坚持与人民群众血肉相连,只有与民相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有不断发展进步的根基。

三、弘扬长征精神应对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

(一)实事求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恩格斯曾说过,没有任何一种社会形态,是一成不变的。换言之,没有任何一种理论能直接指导所有的社会实践。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髓在于与时俱进,实事求是。坚定的信念支撑着长征的红军战士无惧任何的艰难险阻,而如果没有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理论的指导,再坚强的信念也支撑不住错误的思想指导下的战略失败。因此,长征的胜利是党独立自主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身重大问题的新路径。进入新时代,国情党情复杂,更需要弘扬长征精神的实事求是和坚定信念。

1、不拘泥于已有经验,绝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长征的导火线是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而失败的根源在于当时党内的主导思想脱离了中国革命实际。终止教条主义错误思想的指导,长征途中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实际问题,是党逐步走向成熟的标志。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的解决必须要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道路上继续前进,不拘泥于已有的经验,绝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改革开放以无可辩驳的事实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符合中国的国情的。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展到今天形成的,正因为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生产力水平才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才让中国13亿人口解决了温饱问题,才有了全面奔小康的经济实力。发扬长征精神,为人民群众谋福祉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

2、不困顿于外界干扰,绝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长征途中遵义会议是中国历史上生死攸关的一次重要会议,遵义会议上重新确立了毛泽东为主要领导,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自己的革命战略问题,不再接受国际教条主义错误思想的指导,不照搬大国的战斗经验,从而挽救了党挽救了中国革命,今天的社会主义道路才成为现实。因此,弘扬长征精神应对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决不能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当前,人民群众的需求多样化还不能得到很好的满足,社会上出现的不公平不公正的现象,尤其是贫富差距,容易引发不良社会心理问题。在这种情形下,需要警惕西方敌对意识形态的入侵,势必要打压住民粹主义的苗头。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不是满足所有人的所有需求,因为不是所有需求都是理性的。要抵制民众中的攀比心理导致的一些庸俗的价值观念,比如汽车洋房等物质上的攀比需求。而民粹主义错误思潮迎合了所有人的所有需求的心理,容易被西方敌对势力操控从而引起社会不稳定。历史告诉人们,找到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道路不易,正确的道路坚持走不容易,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必须在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弘扬长征精神,逐步解决。

(二)顾全大局,艰苦奋斗

长征挑战了人类的生存极限,没有艰苦奋斗的精神是难以坚持的。坚定的信念和符合实际的战略指导思想支撑长征红军战士克服了来自自然的极端挑战和来自敌人的围追堵截,而顾全大局则克服了党内个人的分裂主义危机,对张国焘从民族大义上一再进行争取,维护党内团结。新时代,实现均衡发展已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习近平强调:“在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上,无论是实际情况还是制度设计,都还有不完善的地方。为此,我们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绝不能出现‘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的现象。”

1、顾全大局,全面小康路上不让困难群众掉队。进入新时代,虽然中国整体上进入了小康社会,但目前还是低水平的小康社会,在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的情形下,在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的历史改革进程中,有不少地方不少民众面临着贫困的威胁。中国地域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了群体发展的不平衡,直接表现就是收入的不平衡,比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的多层面的需要,是应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发展而产生的,需求产生于自身的生活状况,也可能产生于对比。在信息高速传播的21世纪,发展落后地区的低收入人群也有着向往高收入人群的生活需要,排除不合理的攀比观念,贫困人群也有着向往更好的教育、更满意的收入、更多的社会保障服务的需要。习近平强调,在全面实现小康的路上,绝不让一个人掉队。加快共同富裕是解决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需要的重点工作。

2、艰苦奋斗,持续加大脱贫攻坚力度。长征后期,革命军队到了延安,党和延安人民继承和发扬了长征途中的艰苦奋斗的精神,自力更生,把延安改造成了革命的摇篮。相对于长征时期看得见的敌人,贫穷是看不见的无形的却如影相随的,同样制约着人的生存生活环境。要依靠艰苦奋斗的精神,久久为功,打赢脱贫攻坚这场战争。近几年来的脱贫攻坚战,在应对贫困问题上,党和人民并肩作战,取得了不俗的成绩,积累了不少经验。坚持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持大扶贫格局,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深入实施东西部扶贫协作,重点攻克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任务。顶层设计,筹划部署,协调推进,狠抓落实: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国务院印发“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细化落实中央决策部署;中办、国办出台11个配套文件;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门出台118个政策文件或实施方案;全国各地相继出台和完善“1+N”的脱贫攻坚系列举措,包括产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劳务输出扶贫、交通扶贫、水利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金融扶贫、农村危房改造、土地增减挂钩、水电矿产资源开发资产收益扶贫等等,脱贫攻坚方法不断推出,很多“老大难”问题有了针对性解决方案。贫困地区农村居民收入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群众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三)对党忠诚,提高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能力

1、严守党纪国法,保持党的健康肌体。习近平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长征时期党员干部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中国的革命胜利离不开党员干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党是用革命理想和铁的纪律组织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组织严密、纪律严明是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十八大以来,一系列党内基础性法规如《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进一步明确了党内政治生活的规范和要求,推进党内监督制度化,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党内法规的颁布实施,旨在以制度的刚性建设性力量实现党员领导干部从“不敢腐”到“不能腐”“不愿腐”的转变,从而真正推动全面从严治党由外而内、从现象到本质,从“治标”向“治本”的实质性飞跃。在全党上下形成一种整顿党的作风和队伍、管党治党的强大震撼力、威慑力。十九大报告中提到,全党要更加自觉地坚定党性原则,勇于直面问题,敢于刮骨疗毒,消除一切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因素,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確保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

2、落实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相关政策。长征中红军官兵与老百姓患难与共成就了历史性的胜利,今天党依然与人民群众紧密相连,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就是对解决社会主要矛盾提供帮助。优先发展教育,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鼓励创业带动就业。提供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促進多渠道就业创业。破除妨碍劳动力、人才社会性流动的体制机制弊端;坚持按劳分配原则,完善按要素分配的体制机制。鼓励勤劳守法致富,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大病保险制度、失业工伤保险制度。统筹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完善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优抚安置等制度。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政府兜底提供基本住房保障,促进住房消费市场良性发展。抑制投资投机性需求,从根本上平衡住房供需,抑制过高房价,实现全民“住有所居”。全面建立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医疗保障制度和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全科医生队伍建设。全面取消以药养医,支持社会办医,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加强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机制建设,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加快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

[参考文献]

[1]李单晶.长征精神及其当代价值研究[D].四川:电子科技大学,2017.

[2]宁颜锐.长征精神及时代价值研究[D].吉林大学,2017.

[3]任培秦,石榴.长征精神的历史意义与当代价值[J].红色文化资源研究,2016(2).

[4]卢致苑.从传承长征文化中重塑文化自信[J].党史博采(下),2018(04).

[5]王磊.近20年长征精神研究述评[J].胜利油田党校学报,2016(29).

[6]冯军成,刘钊.近30年来长征精神的研究述评[J].胜利油田党校学报,2017(30).

[7]张磊.近十年来长征精神研究述评[J].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2016(18).

[8]张春琴.近五年来长征精神研究综述[J].学理论,2018(1).

猜你喜欢

艰苦奋斗社会主要矛盾长征精神
我国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体现在何处
正确认识中国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
“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三重价值
认识新时代 创造新辉煌
浅议艰苦奋斗对于企业发展的意义
艰苦奋斗思想对于当代大学生的作用
浅谈长征精神的当代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