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知识与实践:高校学生社团社员流失分析与提升路径

2021-08-04汪艳霞

河北画报 2021年8期
关键词:高校学生社团成员

汪艳霞

新疆师范大学

中共中央国务院《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中指出:“青年发展事业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要求…与广大青年的新期待相比,还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主要是……青年社会教育和实践教育需要加强,提高教育质量的任务仍十分艰巨。……要丰富学生创新实践平台,…支持培育学生科技创新社团……发展培育青年社团……推动理论学习与劳动实践相结合,突出个人实践与社会公益有机统一,学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提升,……强化社会交往能力和社会责任感”。[1]当前,乌鲁木齐高校的大学生社团活力明显不足,参加学生人数少,社团成员经常处于流动状态,面对这一现状,本文试图在高校大学生社团场域内,从社团成员的复杂性、活动开展的复杂性及管理体制运行的复杂性三个层面进行分析,通过阐释高校大学生社团成员对社团相关知识和实践的理解和认知,讨论知识和实践如何在社团成员中进行很好的转化和运用,如何在实践教育中发挥其重要作用,并提出提升高校大学生社团活力提升的路径策略和减少社团成员流失的策略。

一、大学生社团成员发展现状

目前,新疆高校的大学生社团面临着严重的人员流失现象,社团成员流失的主要原因源于高校大学生社团的复杂性。影响大学生社团复杂性的主要因素有:社团成员复杂、开展的社团活动复杂及其管理体制运行复杂。本文对乌鲁木齐市五所高校的500名社团社员进行问卷调查,对50名社团社员进行深度访谈,对目前新疆高校大学生社团成员现状进行调查。

(一)社团社员的复杂性

大学生作为高校社团的创办者、参与者和组织管理者,是高校学生社团的主体。大学生参加学生社团是为了满足自身的兴趣爱好,并在参与活动程中锻炼自身能力,实现自身价值;同时,高校学生社团是个存在差异的学生组织,社团成员来自不同的家庭环境、专业背景和年级,这种差异性和复杂性一方面会给社团注入新的血液,同时也为社团成员进行深入交流和活动开展带来许多障碍。大学生加入社团的目的有的是为了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在社团中学到相关感兴趣的知识;有的社团成员加入社团是为了将自身兴趣找到展示的平台,即得到更好的实践。当一个社团无法满足社团成员的目的,将致使社团成员不断流失,社团的活力得不到提升。

通过对相关社团成员的深度访谈得知,社团成员的教育背景和想法是多元的,他们参加社团的目的都是为了满足自身兴趣,如果社团成员可以在社团中获得相应的知识,有成就感,并能够参加相应的社会实践活动,并在活动中展示自身才华,让自身价值得以实现,他就会在社团中继续发展自身兴趣,同时带动身边人加入该社团,提升该社团的活力,从而防止社团成员。通过对社团成员问卷调查的数据整理分析,社团成员流失的原因中,从高到低分别是:课太多,与学习时间冲突,无聊,无趣,没意义,自身精力不足,面临毕业,学不到东西,不想去等等。

(二)活动开展的复杂性

高校学生社团开展活动的方式有“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两种,“自下而上”的方式充分体现了学生社团的自发性,而“自上而下”方式体现了学校相关管理部门的管理任务。这两种开展活动的方式充分体现出:高校学生社团不仅是一个自主开展活动的组织,还是一个执行性较强的组织,这两种体制运行导致了高校学生社团的复杂性。由于目前高校学生社团没有形成统一的评价标准和体系,加之相关管理部门缺乏对社团的管理,指导教师对社团发展所需要的知识学习不主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高校学生社团的发展方向,高校学生社团所起的作用也就大大减弱。

高校学生社团开展活动具有多样性、复杂性。由于社团的种类较多,社团所开展的活动便丰富多彩,呈现出纷繁复杂的特点。主要表现在:有的社团每周举办一次活动,有的社团每月举办一次活动,有的社团每季度举办两次,有的每季度举办一次,甚至有的社团每学期只举办一次活动。通过调研发展,频繁举办活动的社团大都是每年荣获“十佳社团”称号,同时,此类社团的负责人会定期邀请专业人士为社团成员做相关主题的讲座和培训,社团成员主动积极参加活动,社团的传承性非常好,社团成员的成就感高,从而大大提升力社团活力。

(三)管理体制运行的复杂性

高校学生社团的质量如何,活力是否充足,既与学校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水平有关,也与社团自身的内部管理有关。一个优秀的社团的成立、发展和传承需要社团的外部和内部管理机制统一协调好才能健康发展。高校学生社团外部管理机制主要指高校学生社团成立和发展的相关制度。高校学生社团需要学校党委始终把握和引导着对学生社团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动权,从而建立起高校学生社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机制。目前高校学生社团在外部管理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一是指导单位不重视,缺乏沟通。二是指导教师对社团只挂名,不管理,缺乏指导。

通过调查问卷和深度访谈得知,目前高校学生社团在内部管理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一是社团没有制定明确的规章制度,管理太随意。内部管理随性而为,因人而异,没有长期坚持的规章制度;二是社团负责人管理经验不足。教师指导不具备获取管理经验的渠道,管理也是没有思路,或者在长时间探索,形成不了系统的管理方法;三是社团成员太少,活跃度不足。个别社团成员数一般都呈现逐年递减的趋势,特别是每年第二学期会有很大波动,新招录大一新生新鲜感随着活动开展和社团活跃度呈正比关系;四是社团组织性差、社员的纪律差,社员之间不团结等问题。没有系统的管理,不可能出现良好的团队协作。也成就不了个体的团结协作意识。

二、高校学生社团社员流失的提升路径

知识和实践的有效结合,是社团不断提升的有效途径。因此,从社团成员维度入手,引导社团管理部门、社团负责人在社团的指导服务中,学会将知识与实践有效结合,不断培养社团选人留人新机制,从社团成员上下功夫,不断提升社团成员自身发展力,是激发社团活力的可能策略和途径。

(一)尊重社员发展的自主性,提升社员的成就感和幸福感,激发学生社团发展的内在动力

高校学生社团作为高等教育重要载体,其建设必须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从而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通过构建动力机制满足社团成员的教育需求,使高校大学生尽可能多地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人文科学知识,最大程度地满足个人发展需要。具体地讲,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激发大学生社团发展的内在动力。

一方面,积极构建组织动力机制。对于高校学生社团而言,组织动力机制就是围绕学生社团设立的目标,学生社团成员之间进行合理分工、协调配合,各负其责、各司其职,并据此建立一种合理的职权结构形式,为实现社员共同的目标而努力。高校社团管理者和指导教师把社团理念、宗旨、权利义务、文化、功能等事关社团发展的主体内容向社团成员渗透和影响,增强社团成员认同感,满足他们多层次的需要。建立学生社团组织动力反馈机制,确保社团及其成员能够及时获取有用信息,确保社团活动更优化。同时,针对社会特点与环境因素,进一步全面提升高校学生社团的效能,使得学生在各类社团组织和社团活动中能通过充分利用资源满足其自身需求进而服务校园、回归社会。

另一方面,构建文化熏陶机制和良性竞争机制。文化是人类历史不断传承的遗传基因和前进动力。社团文化往往潜藏在每个成员的组织行为和组织制度的背后,并借助社团成员的具体行为来体现。就高校学生社团而言,文化自身包含高校学生社团的信息,它是历史性、生成性和时代性的有机结合。通过组织文化的塑造和维系,从而影响和引导社团成员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促进社团的健康发展。高校学生社团建设可采取竞争上岗、业绩评价、末位淘汰来形式来建构竞争机制,创设良好的竞争环境推进整个高校学生社团的发展。通过层层选拔社团负责人,或者业绩比选增强奋进意识,进一步提升社团成员的成就感和幸福感。

(二)以相关政策为导向,构建符合社团可持续发展要求的目标评价机制,促进知识与实践有效结合

高校学生社团的良性发展离不开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通过对高校学生社团知识、活动质量和成效、社会影响度和社会评价度、组织协调性和机制完善性等内容进行综合评价,有利于规范引导高校学生社团健康发展,实现学生社团的“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2]功能,使社团真正成为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阵地。

一方面,构建合理的评估指标的基本原则。构建大学生社团评估指标要体现党长期坚持的指导体系,体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方向的要求,需注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行为规范,体现社会主义核心观的要求。“在设计高校学生社团评价指标时,可以设计多级指标,评估指标要考虑到是对高校学生社团全方位的测评”[3],系统地反映社团整体运行情况,要综合体现出社团在培养高校学生的实践技能、团队合作精神、自我管理能力、遵纪守法意识等方面所起到的具体作用,综合反映出社团成员的社会交往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社会竞争能力和社会成长能力的发展状况。

另一方面,建设评估指标体系建设。可分为一级评估指标和二级评估指标。其中一级评估指标包括社团成员满意度评价、承载能力认可度评价、可持续的发展能力评价、各种特色活动评价等指标。二级评估指标包括社团成员参与度、活动满意度、组织的秩序度、活动的公开度等,评估社团活动是否做到全程公开,以什么样的方式进行宣传、告知社团成员。

(三)强化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的相关服务保障机制,大力提升社团自身建设水平

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的保障机制是指各种对学生社团发展起作用的各种外在影响力量的有机统一及作用机理。我国关于高等教育发展的方针政策、高校教育理念、高校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管理风格、高校形成的校园文化,社会对高校人才培养要求等,所有这些要素对于鼓励、扶助、规范、引导与管理高校学生社团都起到不同程度的保障作用。

一方面,建立正向激励保障机制和约束机制。激励高校学生社团运行的核心在于把握和满足高校学生社团的内在需要,其正常运行主要依赖社团成员的积极参与,所以激励的力量要运用到社团成员身上。激励的方法可以包括分权与授权机制、生涯发展途径和定期嘉奖等。

由于社团成员的成长背景、教育背景、兴趣爱好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因此每个社团成员的需要也各异。社团组织要尽可能尊重和满足社团成员的合理需要,但每个社团成员也必须在必要时服从社团需要。社团成员由于担任某一职务而自然产生的一定权利义务就是约束的尺度,可以参照社团规章制度中对某职位职能界定去评价任职者的成效是否达到了社团组织提出的期望,以量化的标准衡量社团骨干成员的领导力和胜任程度,并以此为动力支撑社团组织的战略目标,提高社团活动的绩效水平。

另一方面,建立制度规范保障机制。通过健全完善各种规章制度来规范和调整社团成员的行为,使社团成员行为符合高校教育管理的期望和要求,满足高校学生社团生存和发展需要,实现高校学生社团设立的宗旨。其关键在于向社团成员清晰地表达社团组织对社团成员工作态度和工作绩效的期望。高校学生社团的制度规范机制让每位成员通过成文的条例都能明晰自身职责,特别是作为社团骨干应该具备相应条件。在制度建立后,将制度贯彻实施非常重要。实际操作中“公平公正”推行制度是核心,而其又需由“民主”的推选和选举制度得以保障。因此,高校管理者和社团负责部门要积极培育社团成员的民主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社团成员处理社会关系和公共事务的能力,帮助社团成员更好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完善、自我发展”。

猜你喜欢

高校学生社团成员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疫情防控对高校学生管理体系完善的启示
提高东北高校学生冬季运动兴趣的路径研究
“多彩”书法社团展示
缤纷社团,绽放精彩
高校学生体育组织社会化及路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