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遗舞蹈的传承路径研究

2021-08-04张婷

河北画报 2021年8期
关键词:舞蹈人才文化

张婷

四川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文化表现形式,这种形式的传承需要以人作为载体。对于非遗舞蹈来讲,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发展过程中积淀下来的宝贵财富。积极探索非遗舞蹈的传承路径,是对非遗舞蹈的保护和传承,同时也能为非遗舞蹈的发展奠定基础。

一、非遗舞蹈传承现状分析

目前,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重视程度较高,不仅从制度上进行了完善,而且还从法律上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同时也进一步加强的宣传力度,激发了人民群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视。但从非遗舞蹈的传承实际情况来看,依然存在不尽如人意之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缺乏完善的传承体系

传统舞蹈深受人们的喜爱,其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因此能够长期传承,但是在其传承的过程中,缺乏完善的传承体系。即使国家出台了相关的法律法规,但是法律法规更加注重对非遗舞蹈的保护,而缺乏对传承的关注。在这种情况下,仅能减缓人们遗忘非遗舞蹈的速度,而难以实现对非遗舞蹈的有效传承。例如,针对某些传统舞蹈的保护,虽然已经立项,并且通过保存相关资料的形式加以保护,但是仅局限于资料的保护,缺乏有效的传承,使得这些传统舞蹈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局面。

(二)传承人年龄结构不合理

非遗舞蹈的传承人普遍年龄较大,甚至有的非遗舞蹈已经没有传承人,根据我国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代表人名单来看,非遗舞蹈的传承人主要集中在65-70岁之间。由此可见,非遗舞蹈传承人的年龄较大,其无论在精力方面还是在体力方面,均存在明显的不足,这对非遗舞蹈的传承必然会带来不利影响。虽然随着年龄的增长,其经验和艺术造诣等均十分丰富,但是创造力不足,推广能力不强,进而会给非遗舞蹈的传承带来十分不利的影响。

(三)管理人才不足

非遗舞蹈的保护与传承,涉及到大量的管理工作,要由专业的管理人才负责,既要懂管理,也要懂舞蹈,同时还要掌握先进性信息技术,这样才能将非遗舞蹈相关的影像和文字资料进行归类保管。但是目前这种高素质的综合型管理人才比较缺乏,一方面是因为地区的工作条件差,薪资待遇不完善,难以吸引优秀人才,另一方面是管理人才储备不足。人才的不足,必然会对非遗舞蹈的保护与传承带来不利影响,甚至会导致一些珍贵的资料面临着失传的危险。

(四)宣传力度不足

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使其对精神文化生活有了更高的追求,因此应抓住这一契机,将非遗舞蹈融入到群众文化生活之中,这样既能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也有助于非遗舞蹈的传承与发扬,同时也能起到有效的宣传作用。但目前针对非遗舞蹈方面的活动开展的数量较少,难以产生有效的影响力,存在着宣传力度不足的问题。

(五)传承意识匮乏

非遗舞蹈传承需要较深厚的文化底蕴做支持,舞蹈文化的持续积累需要有强烈的传承意识做保障。因思想认识不足所导致的传承意识薄弱问题需要受到足够重视,非遗舞蹈传承具有很强的文化韵味,但在生活节奏日益加快和经济飞速发展的现代化社会里,人们很难主动意识到非遗舞蹈传承的重要性,主流文化已深深烙印在大众心底,忽视了传统文化在国家和民族发展过程中所处于的重要地位。事实上,非遗舞蹈对推动社会经济发展还是有着积极促进的,但需要我们能够将其置于经济发展地位之上。

(六)传承方式单一

非遗舞蹈是一个集文化、知识、表演于一体的、庞大的艺术体系,传承非遗舞蹈,需要均衡地渗透进体系的每一处环节。但在实际传承中却发现,各地区会有选择性地去发展和传承非遗舞蹈,并且会有意识地将其与地方经济联系在一起。比如那些选择艺术表演传承方式的地区,他们通常会在比较重要的商业活动中设置非遗舞蹈表演,意在刺激当地经济发展,对于表演质量不会提出过高要求。而对于从演者来说,只要在活动开始前一两个月,甚至更短时间精心准备一番,便可顺利完成演出任务。

二、非遗舞蹈的传承路径

(一)完善传承人保障机制

首先,为引起相关部门和人员对非遗舞蹈传承人保障制度建设的重视程度,可以将非遗舞蹈传承人支援事业内容绩效评价体系之中,并作为重要的考评依据。其次,要将代表传承人特别申请金纳入到行政部门财政预算之中,同时还要对非遗舞蹈传承人的表演以及其他方面的传承活动给予更多的财政支持,比如减免税收等。在传承人保障机制下,能够激发传承人的经济性,使其享有继承资金,并且享有相关活动的扶持和补助等。对传承人的扶持,可以扩大传承人群体,调整传承人群体的结构,为非遗舞蹈的传承奠定基础。

(二)加强非遗舞蹈的宣传力度

政府部门与民间团体是非遗舞蹈传承的主体,同时还要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到非遗舞蹈的传承中来。地方文化馆应大力开展非遗舞蹈的宣传,通过传统舞蹈进社区等形式,将非遗舞蹈融入到群众文化生活之中,使非遗舞蹈更多地进入到人们的视野之中,让群众更多地了解非遗舞蹈,并使其对非遗舞蹈产生兴趣。这是实现非遗舞蹈保护和有效传承的重要措施,同时也能将人民群众打造成非遗舞蹈保护和传承的主体。

(三)加强保护人才的培养

针对非遗舞蹈的保护与传承,要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构建高素质的人才队伍。这是推进非遗舞蹈传承工作效果的重要举措。可以将民间艺人、传承人以及相关的专家等引入到非遗舞蹈保护人才队伍之中,只有更多的人才参与其中,才能对非遗舞蹈起到更加有效地保护作用,才能促进非遗舞蹈的传承。除此之外,还要注重理论研究人才以及表演人才的培养,并积极开展非遗舞蹈表演活动,以活动的形式起到锻炼人才以及加强宣传的作用。例如,组织非遗舞蹈比赛,鼓励相关人才积极参与,在参与过程中锻炼自身的能力,并实现对非遗舞蹈的宣传,起到一举两得的作用。

(四)发挥校园渠道优势

传承非遗舞蹈文化需要得到青年学生的支持,借助校园途径传播非遗舞蹈文化,以及培养优秀和有责任感的传承者,被视为一种高效的传承方式。各地方高校应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发挥传播基地的作用,将非遗舞蹈列进教育大纲,开设相应内容的课程,并定期举办非遗舞蹈活动,从而实现文化传承目的。

(五)利用数字化新媒体传播

数字化新媒体的发展不仅帮助不同地区的人交流不受限制,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上,也不会受到地区的限制,在非现实的空间也能感受到当地的文化和特色。建立数字化数据库最基本的功能就是保护和管理不同地区的非遗舞蹈和其衍生的相关文化创意产品,其次是用这种方式让不同民族的人感受文化的力量,同时也让从不了解该地区的人民可以更多的了解和欣赏到其他地区的民族文化,也方便世界各地的学者交流、学习舞蹈,保证了非遗舞蹈传承的同时增强国家认同感和自豪感。最后是可以售卖独特的有关非遗舞蹈的文化创意设计给有兴趣的观众,推动非遗舞蹈文化创意经济方面发展。

(六)发挥政府职能

传承非遗舞蹈文化,发扬非遗舞蹈传承精神,需要各地方政府给予大力支持。走访非遗舞蹈传承人,收集传承人们的传承事迹,并借助电视、广播、网络等渠道传播出去,是宣传非遗舞蹈的有效手段。地方电视台可考虑成立非遗舞蹈文化专栏,打造专业性节目品牌,并在每日黄金时段进行播放,让更多年轻人有机会了解我国非遗舞蹈文化,增强他们的传承意识。

(七)加强非遗舞蹈传习场所建设

非遗舞蹈的传承不仅仅是政府相关部门的责任和义务,同时相关的民间团体也要承担相应的责任,积极构建政府与民间团体相结合的社会形势,为非遗舞蹈的传承奠定基础。以往主要通过民间自发开展非遗舞蹈的传习活动,并由文化部门进行指导,但是这种传习活动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效果并不理想。针对这种情况,应积极引导更加广泛的社会参与,加强文化馆、区域文化活动中心等非遗舞蹈传习场所的建设,充分发挥传习场所的优势和作用,推广和普及非遗舞蹈,让非遗舞蹈真正进入广大人民群众的视野之中,增强人民群众参与的热情,这样才能使非遗舞蹈焕发出更加旺盛的生命力,实现非遗舞蹈的传承与保护。除此之外,还要充分发挥非遗舞蹈团体的作用,大力开展非遗舞蹈宣传表演活动,积极打造政府主导、社会广泛参与的非遗舞蹈保护与传承体系。

(八)借助新媒体实现非遗舞蹈的传承

相较于文字以及图片信息,数字化信息的储存更加便利,并且信息更具保真性,能够为学习者的学习提供更好的方便条件。借助数字化信息的这些优势,可以实现非遗舞蹈的有效传承。以往非遗舞蹈的传承方式多为“口传身授”,但是这种方式过于传统,很容易导致优秀的非遗舞蹈艺术失传。而借助新媒体,则可以完整的记录下非遗舞蹈的相关动作,同时也能将舞蹈的配乐一同记录下来,学习者可以借助新媒体观看舞蹈动作,并结合配乐进行学习,进而取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因此,应不断提升非遗舞蹈传承的数字化水平,将非遗舞蹈的表演转变为数字化影响资料,将非遗舞蹈方面的文字记录转换为电子书,并借助新媒体进行更加广泛的传播。借助新媒体可以使非遗舞蹈文化的传播摆脱地域的限制,实现更大范围的推广宣传,这样一来,身处不同地区的人们均可以感受到非遗舞蹈的魅力。为此,可以构建非遗舞蹈数字化数据库,借助数据库可以让非遗舞蹈文化的影响力得到巨大的提升,不仅国内各地区、各民族的人们均可以欣赏到非遗舞蹈,而且还可以为世界范围内的文化交流提供支持。除此之外,还要借助微信、微博等新媒体用户群体广泛以及信息传播速度快的特点和优势,大力推广和宣传非遗舞蹈文化,向受众推送相关内容,提升非遗舞蹈文化宣传的针对性和时效性。例如,可以借助微信群,将对非遗舞蹈感兴趣的人们集中在一起,通过微信群宣传相关知识,以及人们进行相互交流等,这些都能为非遗舞蹈的传承提供有力的支持。新媒体是非遗舞蹈传承的重要路径,因此要认识到新媒体的作用,加强对新媒体的应用,提升非遗舞蹈传承的效果。

三、结语

非遗舞蹈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财富,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代表,同时也是彰显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形式。因此要高度重视非遗舞蹈的传承,要结合非遗舞蹈传承的现状,积极探索更加有效的传承路径,解决传承过程中遇到困难与挑战,加强对非遗舞蹈的保护与宣传,将人民群众打造成为非遗舞蹈保护与传承的主体。

猜你喜欢

舞蹈人才文化
人才云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学舞蹈的男孩子
舞蹈课
谁远谁近?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校园舞蹈 多姿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