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CiteSpace的中国国家公园生态保护文献计量分析

2021-08-04朱创业

湖北农业科学 2021年13期
关键词:作者群保护地发文

付 潇,汪 琳,朱创业

(成都理工大学旅游与城乡规划学院,成都 610059)

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是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大举措,是十九大提出的重大改革任务[1]。《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明确提出坚持生态保护是建设国家公园的根本目的。坚持生态保护第一,就要保护其自然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原真性,在其管理上要始终突出自然生态系统的严格保护、整体保护和系统保护[2]。学者们分别从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对社区居民生态保护行为意向的影响[3]、实现国家公园最严格保护的途径[4]、处理国家公园生态保护与生态旅游的关系[5]和以三江源国家公园为具体案例[6-8]等方面对国家公园生态保护展开了研究。虽然学者们对国家公园生态保护各方面进行了研究,但是还未有对国家公园生态保护研究现状及成果进行全面总结和系统梳理。基于此,本研究以中国知网(CNKI)为数据库,采用CiteSpace文献计量分析工具,绘制可视化科学知识图谱,提取出中国国家公园生态保护的研究热点、前沿和合作网络,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1 研究方法及数据来源

1.1 研究方法

使用CiteSpace可视化软件,绘制国家公园生态保护的作者合作图谱、研究机构合作图谱、关键词图谱、突现词图谱等,直观地展示国家公园生态保护领域的发展现状及研究热点。

1.2 数据来源

以CNKI全文数据库为数据源,将检索主题定为“国家公园”且含“生态保护”,时间跨度指定为2000—2020年,共检索到542篇相关文献。为保证数据有效性,剔除工作通告、新闻报道、会议通知等非研究类文献,进一步采用COOC6.72(64-bit)软件对数据进行去重清洗,最终得到有效文献482篇,并以此为基础采用CiteSpace V 5.7.R1(64-bit)进行研究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研究数量的变化

2.1.1 发文量与时间关系分析 从发文量年度分布(图1)来看,2001—2020年有关国家公园生态保护的研究文献呈持续增长趋势,前10年增长缓慢,后10年增长迅速。2001—2009年增长缓慢,年发文量在10篇以下,9年的发文量仅占总发文量的7%;2010年,年发文量首次突破10篇,为14篇。此后有关国家公园生态保护的研究文献增长迅速,年发文量几乎都大于10篇,2010—2020年的发文量占总发文量的比例高达93%。并且2019年发文量增长至顶峰,该年发文量达155篇,占总发文量的32%。

文献数量的增长与国家相关政策的发布契合。2013年,中共中央发布《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第一次提出建立国家公园体制的构想,推动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而后,关于国家公园生态保护的研究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是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明确要求。2019年6月《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出台;截至2019年底,建立了三江源、大熊猫、神农架等10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因此,2017、2019年年发文量分别达到较高层次的峰值,且2019年的年发文量达到研究期内的最高值。

2.1.2 文献累积量呈指数增长 文献累积量指标可用于研究科技论文增长规律[9]。根据统计分析结果,用Excel进行回归分析,用检索文献累积量增长模型进行趋势分析,得到拟合方程:y=2.254e0.2812x,其中R2=0.953 2,模型拟合度好,由此可见,文献累积量增长符合普莱斯指数增长。根据普莱斯科技文献增长四阶段理论[10],文献累积量增长严格服从指数增长,国家公园生态保护研究正处于大发展阶段。

2.2 发文作者与团队分析

研究领域的发展需要作者持续的发文贡献,通过研究发文作者,特别是发文量较多的作者,以及关注他们所在学科领域中的作者合作网络结构,可以了解研究者们共同关注的热点领域及合作关系[11]。对核心作者进行划分时,根据普赖斯定律,利用公式进行统计计算,从而确定核心作者群。其公式为:,其中M为核心作者最少发文数,Nmax代表最高产作者发文量[12]。在研究期内,发文最多的是唐芳林,发文7篇,计算出M=2.8。即核心作者应该发表3篇或3篇以上的文章。据统计,核心作者有37人,占总人数的9%,核心作者发文量84篇,占总发文量的14%。根据普赖斯定律,核心作者发文量仅占总发文量的14%,小于50%,说明该领域还未形成具有高影响力的核心作者群。

在CiteSpace中,选择Author节点,得到发文作者合作关系网络图(图2),图谱中的节点大小代表发文数量,连线代表合作关系,连线越粗,说明合作越强。从图2来看,国内国家公园生态保护研究中有六大稳定且有丰富研究成果的作者合作群。他们分别是以唐芳林、王梦君、孙鸿雁为核心的作者群,以苏杨为核心的作者群,以闵庆文、何思源为核心的作者群,以陈君帜、唐小平为核心的作者群,以朱彦鹏、刘伟玮、蔚东英为核心的作者群,以张玉钧、安童童、蒋亚芳为核心的作者群。从各个作者的关系来看,各作者群内的作者大多是同事、同学、师生关系,属于内部之间的合作,各团队之间的合作较少。其中仅有以闵庆文为核心的作者群与以苏杨为核心的作者群、以朱彦鹏为核心的作者群有合作关系。

从研究内容来看,唐芳林团队主要研究国家公园体制、建设及其管理[13-17];苏杨团队主要研究国家公园与区域之间的关系和对《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的解读[18-20];闵庆文团队主要关注国家公园管理体系的构建[21-23];朱彦鹏团队主要对国家公园体制进行研究,并以三江源国家公园为例,研究其功能分区[24-27];陈君帜团队主要致力于国家公园各体系的构建[28-30];张玉均团队的主要研究方向为大熊猫公园,其最新的研究为生态格局理念下的国家公园边界划定方法探讨[31-33]。

2.3 主要发文机构分析

在CiteSpace中,选择Institution节点,得出研究机构合作网络图谱(图3),整理后得到发文量排名前12的发文机构(表1)。

从发文数量(表1)来看,有关国家公园生态保护研究的主体主要集中于科研院所和高校,发文量排名前5的是北京林业大学、中科院地理资源所、《管理世界》杂志社、云南大学、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其中仅有云南大学是北京外的高校。发文量排名前12的机构(发文5篇及以上),其总发文量占全部发文量的17.4%,表明国家公园生态保护的研究相对集中,但是各机构的科研能力差异较大。

从发文机构地域分布(表1)来看,以北京、云南、陕西为主,其中北京是核心。北京集中了中国科学院地理资源所、中国科学院大学、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部等大批研究院所和高校。

表1 发文量排名前12的机构

从合作网络(图3)来看,北京林业大学、中国科学院地理资源所、云南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为核心机构。其中,云南大学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核心,无与其他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北京林业大学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工程院、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合作较多,属校外合作;中科院地理资源所主要与中国科学院大学、中科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中科院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与模拟重点实验室、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合作较多,其主要为中国科学院机构内部的合作;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与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和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合作较多。

2.4 研究热点与研究前沿分析

2.4.1 关键词共现分析 分别运用CiteSpace的关键词提取分析和关键词突变分析功能分析研究热点的变化,前者可提取出高频研究热词,后者能提取较短时间内快速变化的突变关键词[34]。通过关键词的频次和中介中心性来判断研究热点,其特点为出现频次高,中介中性大[9]。

在关键词知识图谱中,不同节点表示不同的关键词,节点越大表明该关键词出现的频次越多;关键词之间的连线代表相关性,连线越粗越多,表明共现频次越高,相关的关键词关联性也就越强[35]。由图4可知,频次排名前3分别为国家公园、生态保护、国家公园体制,表明国家公园、生态保护和国家公园体制是研究期内的三大热点。由表2可知,2010年前,高频关键词仅有国家公园、生态保护、生态旅游,且其中心性大都大于0.1,研究热点高度集中于与国家公园生态保护直接相关的方面。2010年之后,高频关键词数量增多,国家公园生态保护研究的热点逐渐分散和丰富。研究领域向自然保护地体系、生态文明等领域扩展;自从2013年国家开始进行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建设后,对具体案例的研究开始增多,如三江源国家公园。

表2 关键词频次和中心性信息

为了更好地研究和了解国家公园生态保护某一段时间内的研究热点集群,利用CiteSpace软件生成聚类时间线图。在关键词时间线图中,聚类前的编号越小表明聚类的规模越大,通过时间线图也可了解各聚类的研究进展。

由图5可知,排名前5位的代表性集群依次是生态空间、生态补偿、生态文明思想、生态旅游、自然保护地。生态空间集群主要研究的是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地体系;生态补偿、生态旅游集群的研究对象主要集中于三江源地区和三江源国家公园;生态文明思想主要体现在国家公园体制和体系建设之中;自然保护地集群则主要关注体制改革。从时间线来看,生态文明思想、生态旅游、自然保护地、管理模式研究的持续性强,受到的关注多;大熊猫国家公园、协调机制、功能分区、法律制度、环境教育、生态补偿标准成为各集群下的新兴研究热点。

2.4.2 突变词共现分析 突变词(burstterm)是指在短时间内频次出现较大变化的词汇,也是正在兴起或突然出现的理论或研究主题,代表该领域的发展趋势。通过对研究前沿的探究,有助于掌握某一学科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36]。

由图6可知,国家公园生态保护的研究前沿由最开始的生态保护、可持续发展、生态旅游逐渐向管理模式、体制转变,再到目前的生态系统保护、生态保护红线和自然保护地。这说明由于受到各类生态环境问题的困扰,人们保护环境的意识开始觉醒。国家也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战略,把建立国家公园体制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为中国的生态保护和国家公园体制建设开辟了道路。此后,生态保护研究逐渐丰富和深入,生态保护研究更趋向于对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等具体内容。《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在2019年发布以后,自然保护地研究成为当下最前沿的研究点。

3 小结与讨论

1)从发文量时间分布来看,2001—2020年,有关国家公园生态保护的研究发文量呈持续增长趋势,前10年增长缓慢,后10年增长迅速,发文累积量符合指数增长;2017年和2019年年发文量分别达到较高层次的峰值,且2019年的年发文量达到研究期内的最高值,占总发文量的32%。这与国家相关政策的发布契合。2013年,第一次提出建立国家公园体制的构想,推动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是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明确要求。2019年6月印发《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截至2019年底,建立了三江源、大熊猫、神农架等10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

2)从合作网络来看,作者之间的合作主要基于学缘关系,即合作者之间多是师生、同学、同事关系,外部的合作较少;发文机构之间,以北京林业大学、中科院地理资源所、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为主要的核心,其中北京林业大学主要与外校进行合作,而中国科学院地理资源所侧重于机构内的合作。可见,学者们的合作属于内部的合作,各团队间的合作较少,说明各研究机构相对独立,机构之间尚未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联系不够紧密。

3)从研究热点和前沿来看,整个研究期内的热点为国家公园、生态保护和国家公园体制;生态系统保护、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地成为了目前的研究前沿。从时间线图来看,排名前五位的代表性集群依次是:生态空间、生态补偿、生态文明思想、生态旅游、自然保护地。大熊猫国家公园、协调机制、功能分区、法律制度、环境教育、生态补偿标准成为了各集群下的新兴研究热点。国家公园生态保护研究日趋多样化,近年来对国家公园生态保护理论、制度讨论已告一段落,关注方向更加广泛、更加多样。

4 建议

通过近几年的努力,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功,国家林草局将于年底提出正式设立国家公园的建议名单,中国国家公园生态保护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然而如何更好地坚持与落实国家公园生态保护,仍需要更具体、深入地研究。

1)法律保护是最具效力的保护,应继续加强对《国家公园法》立法的研究。在国家林草局不断推进《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公园法(草案)》的研究论证和起草工作的同时,各省市也应积极响应,制定相应的国家公园管理条例。

2)规划保护是落到实处的保护,应将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规划融入国土空间规划,形成完善的功能分区体系,并依据国土空间规划提出更加详尽的生态保护管控指标。

3)保护与发展相平衡的保护才是最健康、长久的保护。在保护的前提下,帮助居民从事环境友好型的经营活动,增加居民的收入。积极增加居民保护生态环境的参与感,设立生态岗位,优先吸纳当地居民,激励居民参与国家公园生态保护,提高其生态保护意识。

4)在坚持生态保护第一的原则上,充分发挥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积极开展环境教育,以期让人们能够亲近自然、体验自然、了解自然,而后尊重自然、保护自然。

5)积极培养国家公园生态保护领域的专业人才,建立高素质的管理团队和技术人才团队,并对当地管理机构和社区居民开展教育培训。加强科技支撑,建立重大科研课题,对国家公园生态保护的专业性、关键性领域进行系统研究。

猜你喜欢

作者群保护地发文
10条具体举措! 山东发文做好返乡留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
《档案管理》论文作者群计量分析
全国自然保护地大检查6月启动
校园拾趣
爷孙趣事
以牙还牙
《灾害医学与救援(电子版)》核心作者群统计分析
赤峰市保护地黄瓜主要病害的无公害治理
保护地栽培及存在问题
提 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