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新形势下群众文化的建设和发展
2021-08-04王辉蒿
王辉蒿
广东省惠州市惠州科技馆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1]。在新形势下,我们要充分了解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加强群众文化的建设和发展,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一、发展群众文化的重要意义
(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加强群众文化的建设和发展,积极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不仅可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还可以提升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养、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进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二)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广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可以加强人民群众的沟通交流、增强人民群众的凝聚力,从而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人民群众参与文化活动,可以促进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起到睦邻友好关系的作用 ,有利于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群众文化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和谐文化建设的基础[2]。
(三)促使我国成为文化强国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我国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远景目标,强调在“十四五”时期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总书记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论述提出,深刻认识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文化是重要内容;推动高质量发展,文化是重要支点;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文化是重要因素;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风险挑战,文化是重要力量源泉,坚持把文化建设放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在更深层次推进文化繁荣发展。文化具有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群众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对经济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也有助于推动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在一定程度上更能促使我国成为文化强国[3]。
二、群众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城乡发展不平衡
因各地区发展状况不一,经济水平不同,城乡之间的群众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存在差距,部分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落实,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有待提质增速。城乡公共文化资源不均衡,城乡管理和公共服务内涵有待深化提升。
(二)文化人才较缺乏
基层文化人才队伍的不足,制约着群众文化的发展。开展丰富的群众文化活动,需要广大的基层文化工作者作为支撑。各地区要重视群众文化的建设和发展,加大公共文化人才的培养力度,不断发展壮大公共文化人才队伍。
(三)群众参与度不高
部分文化惠民活动的形式单一化、内容同质化,未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文化活动项目品牌,导致这些文化活动群众参与度不高。公共文化产品、服务供给需要与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相吻合,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才能吸引更多的群众参与到群众文化活动中来。
三、新形势下群众文化的建设
(一)文化设施建设
积极构建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不断完善各级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网络,实现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城乡公共文化资源均衡化。积极打造市区的文化龙头,继续完善乡镇文化站、村级文化服务中心功能,形成覆盖市(区)—镇(街)—行政村(社区)的三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同时,进一步完善基层文化设施,加强街道(乡镇)综合文化站、社区(行政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以及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等建设,确保基层社区均建有全民健身场地设施且设施状况良好,经常开展宣传文化、科技普及、普法教育、文体娱乐等群众文化活动。深化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提升行动,以提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效能为重点,加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增强文化服务能力,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二)文化人才建设
文化建设主体是人才队伍。群众文化的发展离不开公共文化人才队伍的建设。加强公共文化人才队伍的建设,进而推动公共文化事业的发展。一是实施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壮大工程,建立文化艺术类基层人才库,定期举办文化站长、文化管理员、基层文艺骨干培训班。二是开展专业人才进乡村活动,选派文化馆、图书馆等业务人员到基层担任文化指导员。三是组建文化志愿服务队伍,建立健全志愿者招募机制和扩宽招募渠道,根据文化志愿服务项目有针对性地招募志愿者,从而不断壮大公共文化人才队伍。同时,加强培训力度,通过举办多种形式的业务培训,提高公共文化人才队伍的文化素养和文化志愿服务水平,培养一批高素质、专业化的群众文化工作者人才队伍。加强文化志愿服务队伍建设,完善文化志愿服务注册登记、培训管理、褒奖激励、物资保障、技术支持等规章制度;集聚向上向善的社会风气,打造精准对接群众需求的文化志愿服务项目,加强理论和形势政策宣讲,文化文艺志愿服务,形成“订单式”相贯通的工作模式,提升群众幸福感。
(三)群众文化建设
1.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总书记曾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中华民族有着深厚的文化传统,要坚定文化自信,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以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为重点,结合地方特色民俗节日,广泛开展传统节日主题活动,以优秀传统文化滋养人民群众。保护和传承本地文化遗产,合理利用本地文化遗产,加强本地重要文化和自然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例如,支持地方戏曲传承发展,推动地方戏曲进校园、进乡村。深入挖掘本地区景区、公园、历史文化建筑等丰富内涵,保持历史街区传统风貌,建设具有本地区特色的文旅融合示范点,修缮好红色文化历史遗址,打造更多“网红打卡地”,吸引更多的群众参与。
2.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
核心价值观是决定文化性质和方向的重要因素。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中加强宣传教育,贯彻落实《新时代公民道德实施纲要》和《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建设,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和全社会文明程度,培养新文明风尚的时代新人,弘扬共筑新时代美好生活梦想的时代新风,推动形成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文明风尚、行为规范。发挥网络自媒体、短视频的积极作用,拓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上传播渠道;依托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宣传文化阵地开展基层理论宣讲群众文化活动,开展市民公约、村规民约、学生守则等规范守则教育实践的群众文化活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凝聚人民群众的精神力量, 提高人民群众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推动形成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文明风尚、行为规范,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四、新形势下群众文化的发展
(一)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积极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城市功能定位相适应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让人民群众共享文化建设发展成果。加强文化服务供给,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的保障机制,公共图书馆、美术馆、博物馆、文化馆、科技馆、体育馆等免费开放,建立健全各项基本服务项目;可通过编写制定配套的公共文化场馆、文化志愿服务规范化、标准化文件,形成具体地方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务评价标准体系和工作机制。根据《全国志愿服务条例》,制定本地区文化志愿服务管理办法,建立和完善具有本地区特色的文化志愿服务制度体系。各地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结合本地区文化志愿服务的性质和特点,制订相关的管理办法。通过制度建设,保障公共文化服务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发展,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进而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化,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持续推动群众文化文艺精品下基层进行惠民巡演,制作和引进一批群众文化精品展览,不断推动展览向基层地区流动;逐步健全镇、村级公共文化设施的标准化配套制度,促进镇级综合文化站、村级文化服务中心等设施的提档升级,逐步形成具有本地区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务标准。
(三)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
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是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大举措,是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重要途径。着眼于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创新方式方法,开展形式多样、通俗易懂、内容丰富多彩,贴近群众生活,主题积极向上的群众文化活动,让人民群众享有更为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也让人民群众的思想境界和文化素质得到提升。加强群众文化文艺创作和展演,创作一批体现本地区精神、展现本地区风貌的群众文化文艺作品;积极探索“菜单式”“订单式”文化志愿服务,开展文化下乡进社区活动、送文艺演出下乡、戏曲进校园进农村等群众文化活动,积极打造重点文化活动项目的品牌影响力,提高文化惠民活动的群众参与度。实施本地乡土文化品牌战略,积极开发具有民族传统和地域特色的民间艺术、民俗表演等项目,逐步达到“一镇一特色、一村一品牌”的群众文化发展目标。
(四)积极发展文化事业产业
积极发展文化事业产业,提升文化事业发展水平,构建更加畅通循环的文化产业体系。加强文化建设和发展,建立以人民群众为根本、群众广泛参与、共建共享的机制。可通过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方式,引入优秀社会力量参与运营管理,为市民群众提供文化服务。创新技术方法,推动文化事业发展。丰富优秀公共文化产品供给,开展数字文化馆平台对接国家公共文化云、公共数字文化联盟平台工作,大力推广“线上慕课”、线上文化活动等服务项目和内容。例如,利用信息化技术,开发线上艺术文化慕课等群众文化课程项目,打破地域空间等限制,让人民群众足不出户也能参与其中。按照国家文化产业规划和政策,不断完善本地区文化产业发展政策环境,加强文化市场体系建设,扩大优质群众文化产品供给,发展新型文化企业、文化业态、文化消费模式,提高群众文化消费便利性。积极培育文化消费市场,让人民群众享受到更加丰富多彩的文化体验。各地可因地制宜举办特色鲜明的文化消费季活动带旺消费市场人气促进文化市场发展。文化事业产业的繁荣发展不仅可以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提高群众的文化素养,还可以带动就业,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形势下发展群众文化不仅可以促进个人全面发展,还有助于社会和谐稳定,在一定程度上更能促使我国成为文化强国。为更好地发展群众文化,要不断完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和群众文化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积极发展文化事业产业,不断丰富群众文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