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效性的方法分析
2021-08-03吴美志
吴美志
摘 要:文章分析了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存在的问题,探究了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效性的方法。主要包括“转变滞后的教学观念”“注重知识的探究,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认知”“创设情境教学,让学生更好地激发思想道德情感”“加强法治教育,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激发学习的趣味性”“深化教学内容,拓展学习的广度和深度”“发挥榜样力量,坚定学生信念”。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时效性
一、 引言
初中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基础阶段,学生由于身心发展的特点,容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从而影响自身的思想观念,产生思想偏差,甚至误入歧途。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能够对学生的思想道德进行引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培养学生的法律素质,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当前,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当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课堂的教学效率,因此,探究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效性十分的有必要。
二、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足够的重视
当前部分学校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使得教学工作的重点更多地放在了语数外这样的主课上面,而道德与法治与这些科目相比,学校和教师都缺乏足够的重视,课时设置的较少,临近考试周课程容易受到影响,这样造成课程存在着赶进度的情况。
(二)相对单一的教学形式
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有着比较严重的理论化现象,教学内容过于枯燥,学生缺乏参与课堂学习的热情,有着比较低的学习兴趣。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内容有着过多的理论知识,有着大量的法律知识,讲起来比较的枯燥,再加上教学形式比较的单一,教师没有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增加教学的趣味性,这样过于理论化的讲解,使得学生学起来比较的乏味,没有体验感,比较的吃力,影响教学的实效性。
(三)师生地位存在着偏差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育教学当中越来越重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教师引导者作用的发挥,虽然在初中教育上频频提及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是在实际的教学环节当中,教师还是缺乏将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出来,没有做好教学的“引路人”,让学生更主动地参与到课堂的思考和探究,更多的时候还是教师讲,学生听课记笔记,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还是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教师缺乏对教学内容的拓展
道德与法治课程本身有着一定的枯燥性,需要教师丰富和美化教学内容。但是在实际教学当中,部分教师过于依赖教材,缺乏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度和广度的拓展,再加上学生对课程缺乏重视,使得学生只关注教材的基本内容,缺乏对教学内容的深度理解,这样难以给学生带来更深刻、更强烈的思想认识,不利于学生正确思想价值观念的塑造。
三、 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效性的方法
(一)转变滞后的教学观念
在初中思想道德与法治教学当中,教师作为主要的教学承担者,需要从实际出发,积极转变滞后的教学观念,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不能过于理论化的教学,教师要调整教学当中的主次地位,重视对学生学习方式、学习习惯的引领,让学生能够逐渐成为学习的主人,更积极主动地探索道德与法治知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认识,促进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在课堂上只有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配合教师开展各种教学活动,才能不断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实效性。比如,在学习“做更好的自己”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教师借助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对个体的重要性有更充分的认识,并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一起探讨怎样才能挖掘自身的潜能,更好地发挥自我的价值,让学生对自我有更全面的认识。
(二)注重知识的探究,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认知
初中生伴随着生活空间的扩大,需要处理的人际关系也更加的复杂,同时,随着其进入青春期,同伴关系也有了很大的改变,友情成为学生探索自我和支撑情感的重要场所,因此,需要学生从广度和深度上拓展思想道德认识。而对于学生来说,获得思想道德认识的提升并不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更应该是一个主动思考、探究知识的过程。在思想道德与法治教学当中,教师要依据教学的内容、目标、学生的实际情况,将教学的设计与学生探究欲进行结合,引导学生的质疑精神,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样能够逐渐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探究。比如,在学习“友谊与成长同行”的时候,教师需要让学生的思想道德认识得到深度和广度的提高。依据教学目标,教师要引导学生清楚的认识交往需求和人际状况,要合理的期待友情和对待友情,从而不断提升人际交往能力。在对教学环节进行设计的时候,教师要注重合理运用探索学习法,让学生一起探讨要怎样正确对待朋友,并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友谊观,使学生能够对同伴关系进行明辨,认识同伴接纳的不同,知道怎样处理朋友之间的忠诚和坚守原则。在这个探索的过程中,教师的引导和归纳是十分关键的,要注重有效的发挥,这样学生才能从深度和广度上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认识,并且结合贴近学生实际的案例,加强分析和探讨,这样更有助于帮助学生解决实际的交往问题,从而有助于學生形成正确的友情观,培养良好的品德。
(三)创设情境教学,让学生更好地激发思想道德情感
初中阶段,学生有着更为丰富的情绪,情绪更容易受到影响,情绪更容易受到感染。对此,在开展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为学生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进行情感体验,这样能够让学生对课本知识有更为准确的理解。在教师制订教学计划的时候,需要在分析环节和情境创设进行明确,并且需要与教学内容、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结合,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探究情境内容,从而获得更好地情感体验。比如,在学习“爱在家里”时,本课主要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正确地处理与家人间的关系,懂得珍惜亲情。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与实际生活的联系,由于很多学生的家长在外地工作,陪伴学生的时间比较的有限,尤其是一些留守儿童,他们与父母相处的时间更短,对此,教师可以创设出新年的情境,让学生能够感受到与家人相处的宝贵时间,引导学生珍惜亲情。此外,教师可以将中国传统文化当中有关家的文化内涵给学生进行补充,让学生对家文化有更多的了解,更深的体会。再让,在学习“美好集体有我在”这部分内容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情境演绎,将学生实际生活当中比较常见的典型集体生活问题引入到情境表演当中,从中给学生一定的启示,让学生能够正确合理地处理生活当中类似的问题。在进行情境演绎的时候,学生都有着比较出色的表现,能够充分展现出集体生活当中遇到的烦恼,这样生动具体的演绎,不但能够帮助学生解决实际生活当中的道德问题,还能加深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理解,提高教学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