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本细读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探究

2021-08-03岳会丽

考试周刊 2021年45期
关键词:文本细读教学应用古诗词

岳会丽

摘 要: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古往今来中国的文坛之上从未缺少优秀的诗歌作品,数不胜数的文人墨客在历史的岁月长河中留下了一片片华美的篇章。在中国初中教育阶段,语文古诗词的教学非常重要,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古汉语素养,增强学生的道德情操,语文教师要深入研究古诗词的教学方法,通过文本细读的方式加强学生对古诗词内容与思想感情的理解,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文章从文本细读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教学模型构建进行分析,并对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如何应用文本细读方法进行详细的研究,旨在为当代教育者提供具体的教学方案。

关键词:文本细读;古诗词;初中语文;教学应用

一、 引言

在新课程改革工作不断深入的背景中,初中语文的古诗词教学要更加注重对文本深意的品读。古诗词中的一字一句都体现出古人的高尚情操,古人通过古诗词的语言来表达自我,一方面是由于局势限制,文人墨客无法直抒胸臆地表达心声;一方面是古代文人的特殊表达方式,人们习惯于含蓄、委婉地抒发自己的情感,种种特殊原因造就了古诗词的文学特色。在初中的语文学习中,教师要重视古诗词教学的方法应用,采用文本细读的方法,对每一个字进行理解和表达,让学生能够精读诗词,“越读越多”,才能了解古诗词文化背后的深刻情感,促使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得以有效提升。

二、 文本细读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模型

(一)探究文本内容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注重文本阅读,需要教师带领学生深入探究古诗词的文本内容,教师要先引导学生对古诗词的语言理解,将古诗词文本中的凝练语言作为文学载体来抒发情感,其中的任意字词都具有深意,所以文本细读的教学方式非常必要。然而文本细读并不等于“咬文嚼字”,或是拘泥于某一个字,而是要注重研究的深意,以学生真正理解古诗词含义为目标即可。如在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的学习中,教师先让学生对本首故事进行通篇阅读,之后引导学生对本诗中的一些用字进行研究,如“争”“没”等,诗人白居易的用字非常考究,通过仔细探究文本以后可以发现,诗人笔下描写的春日美景是具有动态的,而并非平静的一幅画,所以教师可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对学生的理解能力加以有效培养,从而使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能力得以增强。

(二)探究文本内涵

与文本内容相比,“文本内涵”则更具有深意。文本细读之所以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要得到有效的应用,就是在于教师对学生的引导要深入,不能仅停留在古诗词中字词的表面含义,而是要读懂诗词,了解诗词的深层含义。在中国古诗词文化中,通常可以分为几类诗词,如思乡、怀人、咏史、爱国等,每一首诗词都可以对应某一类情感,教师在讲解古诗词含义时,并不仅仅是将古诗词翻译成现代汉语,或是引导学生背诵、记忆诗词的内涵,而是要让学生真正地理解古诗词的思想感情。如在苏轼的《水调歌头》的教学中,为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本诗的思想感情,教师让学生想象自己就是诗人,在月圆中秋之夜吟诵这首诗,应是怎样的思想感情,学生马上回答是“思乡”,也有人说是“怀人”,教师让学生各自阐明自己的观点,学生在探究文本内涵的过程中完成了细读和品味的过程。

(三)探究阅读方式

阅读古诗词文本的方式也分为多种,文本细读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阅读的要求,而阅读的方式则包括诵读法、还原法及比较法多种。在初中语文古诗词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大声地朗诵来感受诗词的文字情感,如在哪个字需要加重语气,在哪个字需要稍作停顿等,教师都可以对学生加以示范和指导。如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的学习中,学生感受到本首词的豪迈壮阔之感,在朗读时语气高昂、胸怀壮志,这时教师指出,诗人辛弃疾在创作这首词时,其实还有“壮志未酬”的伤感,如词中有些“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以及末尾的一句“可怜白发生”的感慨,都是诗人的惆怅所在,所以在朗读本首词时,应当注意一个情感的过渡,要通过语气来表现出情绪的变化来。

三、 文本细读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朗读为基础,解诗词之基调

朗读诗词是解析诗词情感基调最为有效的方式之一,诗歌之所以被定义为一种文学体裁,是由于其独特的表达情感的方式,使之可以被单独成为文学形式,它并非歌谣,却有比歌谣更朗朗上口的语言优势。追溯中国的诗词历史,上至先秦两汉的乐府诗,后至现代人创作的仿古格律诗,中国历史长河中有数不尽的诗词作品,但所呈现出的优美格律却是其他文学形式难以替代的。如三国时期曹操所作的《短歌行》,便是古诗词中的歌行体,曹操创作的这首诗文一直流传至今,其中表达了自己对建功立业的渴望,鼓舞了士兵征战四方的士气。曹操作为一个军事家,诗文中也体现出求贤若渴的心情。在曹操的其他诗篇中也有浓烈情感的体现,如《龟虽寿》的歌行体诗文中就有表达“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感慨,写《龟虽寿》时,曹操已经时值暮年,他渴望自己还有征战天下的时间,但无奈岁月不留人,可曹操在诗文中虽然表达时间逝去的惋惜,但也抒发了豪情壮志,表达自己并不会向年龄屈服的决心。在《观沧海》中,曹操登上东海碣石,迎着海风呼啸,感慨“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在战争纷乱的三国中,曹操作为时代的枭雄,从每一篇诗文中皆可以看出这为军事家的不凡咏叹,而诗文流传后世,世人也能够“跨时代”的感受诗人的情感,这就是诗词的魅力所在。所以在学习古诗词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朗读古诗词,通过朗读学生会与诗文之间产生共情,学会感受诗文中蕴含的深厚情感,并为诗词的主要情感线索奠定基调,便于后续对诗词内容的分析和理解。

(二)挖掘为动力,析诗词之内涵

在初中语文的古诗词教学中,教师重点培养学生对古诗词含义的剖析能力与鉴赏能力,学生要先从文字入手,分析表层含义,再过度到深层含义,由浅入深地分析诗词的内涵。在古诗词的学习中,学生要回顾历史,找到对本民族文化的认知,对于古诗词的学习,学生要深入研究诗词的内容,将挖掘诗词内涵作为学习的动力,当学生能够真正深入地研究诗词内涵时,学生对于古诗词部分的学习也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此背景下,教师只需对学生做出方向的指引即可,学生自身的知识研究能力将会得到显著的提升。其中需要教师注意的是,古诗词的创作年代与现代已差距多年,古汉语的思维与现代汉语的思维有所不同,一些词语的用法及含义也存在差异,这些部分的知识属于基本的文学常识,教师要在教学中补足学生的这些方面知识,再为学生提供有价值的研究课题。如在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学习中,本诗中蕴含了两个典故,分别是“闻笛”和“烂柯”,诗中有一经典的名句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但诗人在本诗中究竟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呢,这就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对诗中的各项重要部分进行深入的解读,如“闻笛”和“烂柯”所指代的两个典故皆是表达时间陡然逝去的感慨,诗中的前一句也指出“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说明诗人刘禹锡在被贬二十三年以后才重新回到京城见到老友,诗人的心中必定是无限的感慨与惆怅的,而这两个用典也刚好表明了诗人对已逝岁月的感慨。在逐字逐句的研究中,学生與诗词内涵越来越接近,这一段探索的历程将带给学生奇妙的学习体验。

猜你喜欢

文本细读教学应用古诗词
踏青古诗词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
小学语文文本细读教学研究
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对于文本细读的运用探讨
小说文本细读的策略
古诗词中的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