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教育”背景下幼儿园的值日生活动
2021-08-03周娇
周娇
值日生活动作为幼儿园常见的班级管理模式,来源于幼儿生活,对幼儿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但在实际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往往会忽视值日生活动包含的教育价值。本文对值日生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策略,以期发挥值日生活动的最大价值,促进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
一、值日生活动的问题诊断
(一)笼统、固化的工作内容
1.笼统的工作内容。在开展值日生活动的过程中,一些教师没有细化值日生的工作内容,导致值日生的工作内容不具体、不明确。这也造成了幼儿对于值日生工作内容的理解模糊、单一,认为值日生只是负责卫生管理工作。值日生活动的工作内容缺乏目标导向及规划,导致幼儿难以从值日生活动中获得有益经验。
2.固化的工作内容。《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的发展是一个持续、渐进的过程……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儿发展进程中的个别差异,支持和引导他们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目前,幼儿值日生工作内容是固定不变的,没有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经验的提升而增加难度,无法适应幼儿发展的需求。例如值日生整理玩具这项工作,小班的值日生需要将玩具放回原处,中班的值日生也是相同的工作内容。这不仅限制了幼儿获得有益经验,还阻碍了课程内容的发展。
(二)断层的参与方式
幼儿是值日生活动的主体,但是在活动开展前的筹划以及活动中的评价方面,幼儿的参与较少。这种断层式的参与,导致幼儿无法真正融入值日生活动,难以理解值日生活动的意义。
1.教师主导的筹划。值日生活动的开展,一般由教师主导筹划,幼儿参与较少。例如,教师会采用学号轮流制或指定的方式安排值日生,虽然这种方式面向全体幼儿,让全体幼儿都能参与值日生活动,却忽视了幼儿的个人意愿。此外,教师会规定好值日生活动的规则、工作内容等,幼儿只是活动的执行者,这导致幼儿难以真正理解值日生活动的规则和工作内容,无法发挥出值日生活动的真正价值。
2.教师主导的评价。值日生活动的评价环节多以教师为主,但是幼儿才是活动的主体,因此活动的评价主体不应是教师,而应是幼儿。此外,值日生活动评价的目的是促进幼儿的发展,但在幼儿值日生活动的评价环节中,教师的评价存在主观随意性的问题。教师通常会利用放学前的时间点评值日生的工作,并且评价多以口头语言及奖励的方式为主,导致值日生活动的评价工作不够完善,没有形成系统的评价策略。
(三)无值日生活动的课程环境
在创设值日生墙饰以及挂牌等物质环境上,我们几乎看不到幼儿的痕迹,看不到课程“生长”的过程。除了创设物质环境之外,精神环境的创设对于幼儿的发展也具有积极作用,而教师往往会忽视这一点。
1.缺乏动态性的物质环境。课程因环境而生,环境因课程而变,值日生墙饰作为值日生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隐性教育价值。但是,目前值日生墙饰上的内容相对固化,主要以值日生的插排为主,环境和材料并没有随着课程的推进而逐渐丰富、更替,也没有服务于课程。
2.缺乏榜样性的精神环境。教师在创设值日生活动环境时,存在重物质、轻精神的问题,我们在要求幼儿达到某种教育目标时,往往自己却没有落实。教师的榜样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值日生活动,营造良好的精神环境对于课程的建设也是至关重要的。
二、值日生活动的实施策略
为了真正发挥出“生活教育”的价值,让值日生活动富含课程内容,实现课程真正为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服务的目标,笔者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以下三点策略。
(一)明细工作内容,结合需要变更
教师需要细致地划分值日生活动的工作内容,实行分岗制度。首先笔者认为值日生的工作并不仅仅局限于生活方面,还可以渗透到区域活动、集体教学活动甚至户外活动中。例如在生活方面,可以将值日生的工作内容细化为:卫生管理员(班级卫生打扫、整理水杯毛巾等)、生活管理员(如厕、喝水等)、餐点协助员(餐点播报、清理餐桌、分发碗筷等);同样在区域活动方面,我们可以将值日生工作细分为:玩具整理员(整理、分类玩具等)、游戏协助员(讲解游戏规则、分享游戏经验等)。教师在细分值日生的工作内容时,还要考虑到幼儿的需求,并将值日生的工作内容渗透到幼儿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中,依据幼儿的需求增加或删减。
此外,值日生的工作内容还要适应不同幼儿的能力发展水平。活动前幼儿对于值日生活动的经验较少,但随着经验水平的积累,幼儿发现自己能做的事情变多了,那么也就需要衍生出更多、更难的工作内容。例如玩具整理员的工作,小班值日生需要将玩具放回原处,而中班值日生要能分类整理玩具。因此,教师要明确值日生工作内容的可变性,要根据幼儿的经验水平不断调整值日生的工作内容,让幼儿不断获得新的经验。
(二)引导幼儿全程参与,完善评价策略
全程参与意味着教师需要充分挖掘资源的价值,引导幼儿参与值日生活动的全部流程。“行是知之始”是陶行知先生的哲学思想,他认为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因此,教师应把值日生活动的主导权还给幼儿。例如,活动开展前,教师可以和幼儿共同商量值日生活动的方案,方案中可以包括值日生人员安排、值日生工作内容、值日生工作规则等。在笔者班级开展值日生活动时,笔者也和孩子商量过值日生人员的安排,刚开始孩子们决定采用竞选的方式,得票数高的幼儿当选。但这种方式会导致平常表现较差的幼儿参与的机会较少,最终还是决定采用学号轮流制,以保证全体幼儿都拥有参与值日生活动的机会。幼儿通过决策—实施—反思—再决策的过程,获得了多方面的经验,从发现问题到开阔思维到实践行动,最终生成课程,为幼儿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了无限可能。
此外,评价可以起到强化的作用,可以帮助幼儿提炼活动经验,让幼儿获得成就感,增强幼儿的自信心,让幼儿能保持对值日生活动的积极性,增强他们后续参与活动的自主性。在值日生活动的评价环节中,教师要注重幼儿的自评和互评。自评除了口头评价,还可以采用书面绘画的形式,让幼儿分享自己在值日生活动中的经验、优点及不足等,通过自评实现反思。在互评的过程中幼儿会有意识地观察别人的活动,会进行比较,通过互评吸取经验。同时,教师在评价幼儿值日生活动时还需要完善评价策略。例如,教师不能单一地以幼儿值日生活动的结果为评价标准,评价的内容还可以包括劳动意识、协作能力等。对于活动中表现不同的幼儿,教师也要采取不同的评价方式。例如,对于在值日生活动中产生挫败感的幼儿,教师可以采取激励性的评价,帮助幼儿调整心态;对于活动中能力较强的幼儿,教师可以进行集体性评价,起到正面示范的作用;对于个别表现较差的幼儿,教师可以与他们进行单独交流,采用否定性评价剖析问题,帮助幼儿调整和改正不足。
(三)创设富有课程内容的值日生活动环境
环境和材料等因素应随着课程的推进不断更替、充实和组合。例如,教师可以在班级值日生墙饰创设上,呈现出值日生活动的整个脉络:①我们的意愿;②我们的计划;③我们的约定;④我们的故事;⑤我们的展示。在“我们的意愿”这一板块,教师可以针对即将开展的值日生活动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幼儿以图画的形式表达想法和意愿。比如,你想在值日生活动中做什么工作,你想用什么方式来安排值日生人员。诸如此类的问题,既尊重了幼儿的意愿,又增强了幼儿的主人翁意识。在“我们的计划”这一板块,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参与值日生活动的前期规划,如制订值日生人员的安排表、规划值日生的工作内容以及奖励方式等,还可以将幼儿参与计划的过程通过照片、绘图、表格等各种形式呈现在值日生墙饰上。在“我们的约定”这一板块,教师可以围绕幼儿活动时自身行为上的问题制订相应的规则。约定的规则需要结合幼儿在活动开展过程中的反思,以幼儿可理解的方式呈现,进而指导幼儿的行为。制订约定的主体是幼儿,教师作为支持者,需要引导幼儿发现问题。在“我们的故事”这一板块,教师可以鼓励幼儿将参加的值日生活动绘制成绘本小故事,并进行分享。幼儿在分享的过程中,不仅可以锻炼绘画与语言表达能力,还能相互学习对方的经验。最后在“我们的展示”这一板块,教师可以展示一些幼儿的劳动成果,让幼儿体会到劳动的快乐。
对于每个幼儿个体而言,生活世界是第一位的,知识世界是从生活世界中分化出来的,是服务于生活的。作为教师,我们要善于从幼儿的生活细节中捕捉可以利用的教育资源,发挥出教育资源的最大价值,要成为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支持者和引导者,并以幼儿的兴趣与需求为课程落實的基点,让环境成为“不说话的老师”,让幼儿在与环境的互动中得到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震泽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