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托班幼儿良好进餐习惯的探究

2021-08-03吕晶

黑河教育 2021年6期
关键词:习惯养成幼儿

吕晶

[摘 要]幼儿期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良好习惯的养成影响幼儿一生的发展。进餐是一日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环节,良好的进餐习惯不仅可以促进幼儿的身体发育,而且可以促进幼儿心理的发展。幼儿期是培养良好进餐习惯的最佳时期,托班幼儿年龄小,可塑性强,他们第一次离开家人来到一个陌生的、全新的环境,对一切都充满了好奇。教师要仔细观察幼儿进餐时的表现,并积极引导,为幼儿健康快乐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幼儿;进餐;习惯养成

幼儿阶段是儿童身体发育和机能发展极为迅速的时期。成人应为幼儿提供合理均衡的营养,满足幼儿生长发育的需要。合理均衡的营养是生长发育的前提,而良好的进餐习惯则在幼儿进餐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为健康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往往有重智力发展轻习惯养成的现象,就进餐而言,常常是家长“喂餐”,而不是幼儿主动“就餐”。幼儿入园后,这种不良进餐习惯也随之被带到了幼儿园。教师应积极分析问题背后的原因,从根本上帮助幼儿解决进餐难的问题,从而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

一、幼儿不良进餐习惯的表现和成因

幼儿来自不同的家庭,为了能够更好地了解每个幼儿的进餐习惯,教师可以提前做好调查工作。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关于幼儿饮食状况的表格让家长填写,以便更好地了解幼儿的进餐习惯。

1.不良进餐习惯的表现

第一,自控力差,过度依赖。一般表现在注意力不集中和好动上,有较强的依赖性。比如,进餐时总是东张西望,经常离开座位;爱唠嗑,吃饭时喜欢说话,与邻座小朋友打打闹闹;不愿意自己进餐,让老师喂着吃,老师若是不喂就一直坐在那里等着,习惯了饭来张口。

第二,存在挑食和偏食等现象。挑食表现在把不爱吃的食物挑出来扔在桌子上,或放到别的小朋友餐盘里。偏食表现在把喜欢吃的食物全部吃光,反复让老师添加,不爱吃的一口不动。有的幼儿不会用勺,直接用手抓着吃,有的幼儿把饭菜含在嘴里不咽下去,还有的幼儿喜欢汤泡饭等。

2.不良进餐习惯的成因

幼儿在家挑食和厌食现象普遍存在。很多家长明知不对,但是出于溺爱心理,也会任其发展。有些家长表示由于幼儿身体原因导致食欲不振,进餐困难,但这只是一小部分,绝大部分幼儿是由于家长教养方式不当,使幼儿养成了不良进餐习惯。

第一,饮食不当。现在的幼儿食品种类繁多、琳琅满目,深得幼儿的喜爱。出于对孩子的娇惯和溺爱,家长对他们有求必应,孩子想吃什么就给买什么,出门时也总是大包小包的零食,哭了、闹了就用零食堵住孩子的嘴。幼儿胃部总是被填得满满的,一直处于“工作”状态,没有排空的时间,自然没有饥饿感,对进餐也就没有兴趣。

第二,喂养不当。有的家长意识到幼儿的不良进餐行为,但由于方法不当,使幼儿产生抵触心理。经常听到家长催促幼儿快点吃饭,再磨蹭就不出去玩了等,以此来吓唬幼儿。这种方法无疑给幼儿带来一种逆反心理,从而产生厌食的情绪。还有的家长食物制作过于精细,影响幼儿咀嚼功能的发育,使得幼儿吃稍微大一点的食物就要呕吐,不懂得细嚼慢咽,这必然影响进食兴趣。

第三,作息时间不规律。幼儿的消化器官发育尚不完善,胃容量小,消化酶和胃酸比成年人分泌少,消化功能不稳定,致使消化能力弱,胃部适应性差,极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如果不定时定量吃饭,不按时休息,极易导致幼儿产生胃部不适,影响肠胃功能运转,幼儿身体不舒服,自然就会对进餐失去兴趣。

第四,活动量不够。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活动量的多少影响着幼儿的进餐量。有的幼儿活泼好动,运动量大,食物消化分解快,到了进餐时间胃口很好,为了满足自身需求,吃的食物就多一些。有的幼儿喜欢一些安静的活动,比如看书,玩桌面游戏,运动量少,耗费的体力也就少,这样的幼儿对食物需求量相对小一些,食欲也就没那么好。幼儿的活动量直接影响幼儿的食量和食欲。

二、良好的进餐习惯

1.按时定量进餐

每顿饭都要给幼儿充足的时间,但也不能没有限制,绝对不可以边吃边玩。每日除了三餐外,根据幼儿的需求适当增添一到两次点心。三餐要吃好,避免因贪吃零食而消化不良。

2.不偏食挑食

偏食和挑食会导致营养摄入不均衡,会影响幼儿的身体健康,幼儿的口味一旦形成很难改变,膳食多样化才会更好地帮助幼儿健康成长。

3.注重进餐卫生和礼貌

讲究进餐卫生,饭前洗手,饭后漱口,掉在桌上的东西放在公用盘里,不捡地上的东西吃。使用自己的餐具,不用手抓菜,不吃别人的饭菜。咀嚼时不“吧唧”嘴,喝汤时不发出“滋溜滋溜”的声音,夹菜时不翻来翻去等。

三、培养幼儿良好进餐习惯的策略

1.餐前准备

第一,餐前活动。餐前应尽量避免剧烈运动,可组织幼儿开展安静的活动,使比较兴奋的幼儿平静下来。通过背诵《吃饭儿歌》让幼儿了解用餐时的礼仪,也可在餐前让幼儿猜一猜今天吃什么菜,教师可以给幼儿一些提示,说出食物的主要特征和营养价值等,让幼儿充满期待,等到饭菜发下去后答案揭晓了,他们会迫不及待地亲自证实一下,马上尝一尝。

第二,餐前洗手。幼儿年龄小,好奇心强,什么东西都想摸一摸,碰一碰,小手极易沾染细菌,餐前洗手是十分必要的。教师可以教幼儿几首朗朗上口的儿歌,告诉幼儿正确的洗手方法,幼儿通过听和模仿可养成餐前洗手的好习惯。

2.餐中引导

第一,营造轻松、愉快的用餐氛围。进餐质量的高低与幼儿的情绪紧密相关。进餐前,教师应尽量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幼儿年龄小,协调能力和动手能力需要慢慢提高,教师要理解包容幼儿。对吃饭好的幼儿,教师要投去赞赏的目光,鼓励其继续好好吃饭,宽松和谐的氛围有利于增进幼儿的食欲。

第二,根据个体差异,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改掉不良进餐习惯。首先,可以少盛多添。教师给幼儿盛饭时,可以采取少盛多添的方法。当幼儿吃完饭后,又去主动添饭时会充满自豪感,这时教师适当进行鼓励,不仅对主动添饭的幼儿有激励作用,而且对其他幼儿也能起到激励作用。幼儿会争着吃完自己的饭菜,然后找老师添饭,不仅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而且有效地避免了浪费。其次,对于幼儿不喜欢的食物,可以逐渐加量。餐盘中有不愿意吃的食物對幼儿来说是一种压力,情绪会受到影响,食欲也会下降。这时,教师可以先少盛一些,让幼儿少吃一小口,若能接受,再吃一口,这样逐渐加量。在进餐时,教师可以把进餐慢、喜欢边玩边吃的幼儿安排到自己身边,让其感受到教师的关心,以此来激励其认真吃饭。最后,要善于运用表扬和奖励的方法。表扬对幼儿来说是心理上的极大认同。当发现幼儿尝试吃了一口以前从来不吃的蔬菜时,一句及时的表扬会使幼儿信心倍增。

3.餐后整理

餐后漱口是保护幼儿牙齿的有效方法。教师可以亲自示范,起到榜样作用,也可以用生动形象的故事告诉幼儿爱护自己的牙齿多么重要,幼儿会更乐于接受。由于个体差异,幼儿的进餐速度不一。教师可以组织先吃完饭的幼儿漱口、洗脸和擦手,回来后看图书或进行一些安静的活动,不要打扰没有吃完饭的小伙伴,更不要乱跑。

四、家园联手共同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

幼儿园的教育需要家长的紧密配合,良好进餐习惯的培养需要家园共同努力。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是家长的责任,也是教师的义务。家庭教育对幼儿的影响是巨大的,幼儿最先接受的教育是家庭教育,包括言行举止和生活习惯等,在幼儿进餐习惯这方面也是如此。想要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父母首先要了解科学的喂养常识,家庭食品多样化,掌握基本的烹调技术,并尽可能地烹饪出色香味俱全的饭菜,激起幼儿的食欲。进餐前要引导幼儿先洗手,洗好手后不要到处乱摸,避免再接触到细菌。进餐时懂得餐桌礼仪,同时要引导幼儿吃各种食物。父母应学习幼儿教育学、心理学的相关知识,掌握教育孩子的基本方法,针对幼儿特点对症下药,积极配合幼儿园的相关工作,共同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进餐习惯。

幼儿的身心发育尚未成熟,需要成人的精心呵护和照顾,但不宜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以免剥夺幼儿自主学习的机会,养成过于依赖的不良习惯。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要用科学的方法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为幼儿的身心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唐华.幼儿的进餐环境及其创设[J].学前教育,1995,(05).

[2]余霞.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J].早期教育,2008,(03).

[3]刘晶.小班午餐活动组织现状及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5.

(责任编辑 冯 璐)

猜你喜欢

习惯养成幼儿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养成教育之我见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几点做法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高中物理的“举一反三”学习法
论小学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
让“量化”更加的“亮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