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法治教育
2021-08-03江莉
江莉
[摘 要]法治教育是培养青少年自由和平等意识、权利与义务意识等法治意识的关键。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今天,法治教育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初中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加强对初中生的法治教育有助于减少青少年犯罪现象的发生,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只有提高法治教育教学的整体质量,才能促进初中法治教育的有效开展,有效提高初中生的法治意识。本文主要分析初中法制教育存在的问题,并给出解决措施。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法治教育;策略
全面深化教育改革的今天,提倡的是素质教育,要求学生能够全面发展。通过教育培养中学生的法治意识,自觉主动建构自身的法治知识体系,运用法治知识辨析生活中的法治现象,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从而做出符合法律规定的法治行为,这是一个人形成法治素养的基本表现。法治素质是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之一,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法治教育的教学效果,才能强化学生的法治素质,实现中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法治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初中生通过《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法治教育来学习法律知识,这门课是一门知识传授与价值引导相结合的人文课程。要想达到对初中生法治教育的目标,就应该与时俱进,结合时代要求,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推进初中生的法治教育。从初中《道德与法治》法治教学实际来看,一些教学方法还是教师说学生听的模式。单纯灌输式教学使学生在课堂上接受现成的知识,缺少必要的反思,无法将法治教育内容化为自身的法治意识,一旦在社会生活中遇到不符合教学内容的事情,就会对所学知识产生怀疑甚至背弃,不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法治教育的改进对策
1.引进专业化的法治教育人才
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影响最为直接的是教师进行的教学活动。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学习的认识很大程度上受教师的影响。有过硬专业素质和良好教学能力的教师往往能够和学生一起创造精彩的教学活动,取得优异的教学效果。要让法治教育在道德与法治课中凸显其应有的风采,这对道德与法治教师的专业背景提出较高的要求,因此,引进专业化的法治教育人才势在必行。国家可以在政策上支持和引导大学培养具有过硬法学知识体系并兼具师范技能的法治教育人才,也可以设置相关专业来培养。中小学可以引进此类人才,一是可以从源头上解决专业性不足的问题;二是可以通过以这部分人才为典型,来引领和带动原来从事道德与法治教师的专业素养,提高教师的整体水平。如在讲解人教版《法不可违》这节课程时,只是照搬讲解课本上的相关案例很难使学生真正了解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的差别,这个时候如果有法治专业的教师就可以轻松解决学生的疑问,防止问题的堆积。
2.加强道德与法治教师的继续教育培训
站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第一线的还是在岗任教的教师,他们是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进行法治教育的主体力量。学校要做好他们的工作,从思想观念到行为能力以及考核保障,都应该有相应的措施予以支持。解决一切问题的前提是解决思想观念上的问题。思想上引领,让道德与法治教师意识到法治教育的重要性,让他们内心认同道德与法治课是法治教育的主阵地,法治教育是道德与法治教师肩负的责任。
加强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增加更多的法治教育专业培训,要从数量和质量上对继续教育进行倾斜,在校本培训的基础上,参加多层次、多样化的培训。每一次培训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要让教师从培训中有所获,要避免培训就是折腾、培训就是聚会的情况。培训之后,要引导和指导教师将培训内容运用到实际教育教学中去,在实践中验证,在验证中反思。同时,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对继续教育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考核,以此保障继续教育落到实处,从而增强继续教育的实效性。
3.优化法治教育的课堂教学方式
在道德与法治课中的法治教育教学中,一些教师照搬原来灌输式、复制法律知识点的教育方式,让法治教育变得枯燥乏味。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调动学生发挥其主体性的教学方式和手段,采取活动教学、实践教学和体验式教学等教学方式进行法治教育。具体来说,可以通过设置主题,进行模拟法庭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如何运用所学的法律知识解决创设的模拟问题;或者在宪法日等与法治密切相关的节日进行宪法宣誓活动,感受宪法的庄严与权威,理解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教师通过不同的法治教育方式和手段,让教与学的过程成为一种师生享受、共同提高的过程。教学应该是一种高级的思维活动的锻炼,而非低级的讲授与记忆的活动。学校层面鼓励教师采用多样化教学,让教师动起来,重视和提倡多样化教学。学校领导层召开教职工大会收集多样化教学考评的建议,如常见的可以从教师的教案中得以体现,可以从学生中收集反馈信息,可以流动听课进行监控,将结果纳入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成绩中进行考核,并对优秀者加以表彰;让经常使用多样化教学的优秀教师进行校級课展示,以典型示范来促进全校教师模仿跟进。如教师可以以真实的法律实践为基础组织一场法律问题的分析和辩论,教师在给学生案例让学生进行辩论的时候,要提示学生辩论的两个主要方向以及国家相关这些案件的法律,然后设置模拟法庭,让学生在加深所学知识掌握的同时,体会法律工作人员的工作流程和环境。
4.创设法治教育实践基地
为填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学校可以利用课外实践基地进行法治教育活动,这些活动更能贴近学生生活和当下实际,体现学生法治意识鲜活的生命状态。如带领学生到当地的法院、检察院等国家机关进行参观学习,让学生调动多种感官去感受,亲身去参与,这种获得比在课堂上的收获往往更为深刻。同时,要争取相关部门和机构的支持和合作,如让社区法治教育场所、青少年活动基地、青少年法庭、法院检察院公开场所为学生提供社会实践基地,让学生有可能、尽可能方便地参加法治教育体验活动,在体验中学习法治知识,形成法治能力,树立法治思维和信仰。如2012年4月10日在中国政法大学成立的教育部法治教育基地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法治教育基地,这些法制教育基地的建设,无一不在说明青少年知法懂法的重要性,学校在给学生普及相关法制知识的时候也可以借鉴相关法治基地的教育方法。
5.挖掘课堂生成,拓展教材法治教育资源
在原来的教育体制下,教师在很大程度上扮演着道德与法治教材知识的“忠实传播者”,力求通过灌输记忆让学生复制各类法律知识,得到问题的“标准答案”。随着课改的深入推进,原有的这种把道德与法治教材当做唯一权威的课程资源已经被大众所摒弃。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知识水平和学生的需要,进行法治教育课程设计,挖掘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动态资源,形成法治教育校本课程资源。在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设置弹性空间,承认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留给他们充分的时间进行表达和生成。教师作为引导者和组织者,捕捉在每一课堂形成的稍纵即逝的法治教育资源生成,对“错误的法治教育资源”进行相应开发,形成法治教育校本课程资源的素材。如在平时的校园生活中要营造懂法守法的氛围,在校园内部可以组织相关的法治知识问答,学校可以找一些法治相关知识的题库,让学生在课下了解,问答活动可以从题库中抽出一部分题目,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熟悉法律知识。同时,学校可以张贴相关的法治宣传语,利用黑板报、手抄报等进行法律知识的传播,让学生养成知法守法的好习惯。
在依法治国的时代背景下,义务基础教育应当承担起法治启蒙的责任。法治是我们生活的底线,中学生要健康成长,必然离不开对法治的正确认识和掌握。公民是社会独立的个体,教育的目的是要把中学生培养为合格的公民。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培养中学生的法治意识刻不容缓,教师要加强对初中法治教育的研究,为早日实现全民知法、全民守法出一份力。
参考文献:
[1]郝艳芳.初中法治教育的价值与策略[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8,(18).
[2]梁芳.思想品德课进行法治教育的思考[J].思想政治课研究,2018,(01).
[3]葛道平.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西部素质教育,2018,(16).
[4]李成伟.我国法制教育现状及对策[J].法制博览,2019,(11).
[5]李彬,涂小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如何渗透生命教育[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03).
(责任编辑 史玉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