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本里的那些父亲, 爱的另一种表达方式
2021-08-03张如意
张如意
父亲,总是以冷峻、不苟言笑的形象展现在我们眼前。父爱,表达起来也是或安静或急骤的,它不似母爱般温柔,不像母爱一样体贴入微,但父爱,也一样令我们难以忘却。那一幕幕关于父爱的镜头,虽然不总是和风细雨,但蕴含其中的深挚的爱,一样刻骨铭心。在课文中,也有很多关于父亲、体现父爱的文字,让我们一起去近距离感受吧!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节选自朱自清《背影》)
声临其境:
这段文字写的是父亲给“我”买橘子的镜头。父亲步履蹒跚,需爬上月台才能给“我”买到橘子。文中父亲的系列动作描写,细腻生动地刻画了一个不放心儿子独自北上求学,只能用买橘子来表达不舍之情的父亲的形象。父爱,体现在父亲的艰难的动作上,浓缩在父亲的一个背影上。还要注意的是,父亲当时的穿戴是极其寒酸的:“黑布小帽”“黑布大马褂”“布棉袍”,材质都是布的。但即使是在家境极其窘迫的情形下,父亲仍然给“我”置办了一件考究的“紫毛大衣”,目的就是让自己的儿子可以体面地去求学。这就是父爱!
“听我说。”爸爸继续说,“不要想有多远,有多困难,你需要想的是迈一小步。这个你能做到。看着手电光指的地方。看到那块石头没有?”光柱游走,指着岩脊下面的一块突出的石头。“看到了吗?”他大声问道。
(節选自莫顿·亨特《走一步,再走一步》)
声临其境:
这段文字中的父亲,面对儿子身处险境时的紧张无助,用语言鼓励并巧妙加以引导,终于让儿子凭借自己的力量成功脱险。应该说,这是一位有智慧、懂教育的父亲。面对儿子的害怕和无助,很多父亲的做法是直接包办,用成人的力量帮助儿子脱险。但那无疑让儿子失去了一次独立面对困境、成功自救的机会。而文中的这位父亲,就是巧妙地利用了这次特殊的经历,很好地给了孩子一次自我教育、自我成长的机会。父亲的鼓励很有艺术性:“不要想有多远,有多困难,你需要想的是迈一小步。”提醒孩子只关注眼前的一小步,给自己信心。这次经历,给了孩子今后战胜各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这里的父爱,是鼓励,是信任。
爸气极了,一把把我从床上拖起来,我的眼泪就流出来了。爸爸左看右看,结果从桌上抄起鸡毛掸子倒转来拿,藤鞭子在空中一抡,就发出咻咻的声音,我挨打了!
爸爸把我从床头打到床角,从床上打到床下,外面的雨声混合着我的哭声。我哭号,躲避,最后还是冒着大雨上学去了。
(节选自林海音《爸爸的花儿落了》)
声临其境:
这段文字中的父亲,是一个气急了的形象:“一把把我从床上拖起来”写出了父亲因为生气力气之大;“抄起鸡毛掸子”“抡”写出了父亲下手之重;“从床头打到床角”“从床上打到床下”则写出了父亲打“我”的激烈程度和持续时间之长。父亲因为“我”不想上学而惩罚“我”,他让“我”明白一个人必须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而父亲这次对“我”惩罚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自此,“我”是到学校最早的那个学生。父爱,有时就是一次非常及时的惩罚和教训。
杜雍和不再乱发脾气。他觉得自己将这么小小年纪的一个孩子,就拉进他这样一个计划里,未免有点残酷了。他觉得对不住儿子。但他现在除了用大手去抚慰儿子,也别无他法。他对杜小康说:“明年春天之前就回家,柳树还没有发芽时就回家……”他甚至向儿子保证,“我要让你读书,无忧无虑地读书……”
(节选自曹文轩《孤独之旅》)
声临其境:
这段文字中的父亲,是一个用心良苦的父亲。他为了让儿子体会到生活的艰难,明白学习的幸福,带领着孩子来了一次放鸭之旅。这次放鸭之旅,其实也是孩子的自我发现、自我成长之旅。儿子经历了风雨的洗礼和孤独的考验,终于蜕变成了一个坚强的孩子。文中父亲对儿子有愧疚、有承诺,当然,更有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