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承载着400多年中国美的历史

2021-08-03

中国化妆品 2021年7期
关键词:传人扬州文化

明朝末年,戴春林运用中医炮制理论衍生出的“三染”“三法”美妆工艺,以米粉、豆粉、珍珠粉、茯苓粉、益母草粉、花粉,蛋清等天然药食为原料进行研磨加工,赋予了传统香粉更多的美容、护肤、芳香功能。粉的形态除了传统散粉以外,开始出现了块状香粉饼、香件。明崇祯年间(公元1628年),戴春林以自己的名字为店号,始立“戴春林”,开在扬州最繁华的埂子街。其中,“戴”含涂敷之意,抹上香妆可以护颜:“春”為四季之首,佩带香件可葆春色;“林”喻琳琅满目,所产香件可任遴选。

“戴春林”的故事中,最为著名的产品就是明崇祯年间(公元1629年),崇祯皇帝的爱妃田秀英贵妃回扬州省亲,“戴春林”为其专门定制的被称为世界上第一块粉饼的“鸭蛋香粉”(亦称“鹅蛋香粉”)。

随着时间的流逝,“戴春林”的产品成为皇室贵族阶层的奢侈品。《扬州画舫录》《水窗春呓》《片玉山房花笺录》《风月梦》等古代笔记小说有大量关于“戴春林”的记载,北京、上海等地方史料亦多有推许。李斗《扬州画肪录》载:“天下香料,莫如扬州。戴春林为上,张元书次之……水土所宜,迁地遂不能为良,人力莫能强也。”毫无疑问,戴春林用“三染”“三法”工艺开创了“千金五香”美妆文化,是扬州香粉文化的奠基者。

清朝的众多古典小说中都对香货进行了描述与记载。1784年《红楼梦》成书时,“戴春林”已经是跨越明清两个朝代有着近两百年历史的美妆老店,以特有的汉方美妆文化引领着中华美妆的潮流。《红楼梦》中的香件描述就是以“戴春林”香粉香件为原型的。曹雪芹在书中描述,“平儿倒在掌上看时,果见这粉轻、白、红、香四样俱佳,拍在面上也容易匀净、润泽,不象别的粉那样涩滞”“北静王手腕上的18粒如莲香珠”“宝钗玉膊上的香串”“袭人荷包里的两个梅花香饼儿”。清嘉庆年间成书的《补红楼梦》第22回中明确写道:“花花公子薛蟠这一次路过扬州时又赶到埂子街戴春林家买了一大堆香货带回去以备送人之用……”

据记载,康熙6次南巡(1684—1707年),及乾隆6次南巡(1751—1784年)期间,扬州地方官员屡屡进贡的贡品中必有“戴春林”香粉、香件,随从们将‘戴春林”香货带入宫中以后,深得后宫嫔妃喜爱。到了清末民初,随着皇室贵族的落没,“戴春林”香货开始走向民间市场。

新中国成立初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时代的变迁,戴春林的后人从规模化生产进入自产自销模式,仅制作润肤油、雪花膏、首乌桂花头油、刨花水等最基本的品类,悄然传承着先人的技艺。

直到2005年,政府开始启动民间老字号的复兴及非遗保护工作。不久,—次家庭闲聊,穆鸿骏年近九旬的母亲不经意从自己的老衣柜里翻出几个用衣物裹得严严实实的老“戴春林”铁盒说:“别小看这几只锈迹斑斑的铁盒,这里面饱含我们祖上的荣光。”说来是闲聊,却在穆鸿骏心中深深地埋下了_一颗复兴“戴春林”老字号的种子。

在那之后的四年里,穆鸿骏除了通过母亲收集整理了大量“戴春林”家传的相关资料,还四处奔走扬州档案馆、图书馆、网上线下,翻阅古书古籍无数,不明白的地方再请教文史专家。整整四年的时间里他都沉浸在“戴春林”的文化中不可自拔,深感这历经四百年洗礼的三个字似乎和他有着前世今生的因缘。

自穆鸿骏正式向国家商标局提交了商标注册申请后,他于2009年得到了正式批复,捧着这金光闪闪的三个字,他似乎看到了那封尘已久的“戴春林”招牌终于等到了重见光日的那一天。戴春林家族第十七代传人穆鸿骏携女儿穆青,带着祖先的家训,带着祖先的文化,带着一份振兴中华文化的赤子之心,以独创的“三染…‘三法”美妆工艺与“千金五香”文化为根基,成立扬州戴春林化妆品有限公司,走上了振兴“戴春林”美妆文化之路。

“戴春林”第十六代传人曾说:“戴春林品牌是祖上的荣光,你应继承好……”第十七代传人穆鸿骏表示:“‘戴春林是传世的经典、民族的骄傲,我们未来的目标是:经典,传承。”在祖、父两代人的熏陶下,第十八代传人穆青表示:“我们要用智慧和生命去守护这份祖先的文化,将我中华的美妆精髓永久地屹立于世界美妆之林。”

在国际进口品牌垄断国内美妆市场的当今,扬州戴春林化妆品有限公司已经在中国、欧洲等多个区域开设了共五十余家分店。“戴春林”精益求精的产品质量加上古典的包装设计,很快得到了市场的认可,来自五湖四海的消费者在试用“戴春林”的产品后赞誉“质量不输国际大牌”,纷纷对“戴春林”品牌表示充满信心。这些消费者中有从商者将“戴春林”的品牌店铺带去了世界各地。

在欧洲,“戴春林”欧洲总部应邀接受了《ELLE》《VOGUE》两本世界著名时尚杂志的记者采访,其产品也被两本杂志披露。此后,“戴春林”化妆品不仅遍布大陆,而且走向了世界,向世界展示了四百年中华美妆的魅力和中国制造的品质!

猜你喜欢

传人扬州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宝宝所患的细菌性肺炎“传人”吗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蹉跎至暮年的初见
一曲《扬州慢》,尽道《黍离》之悲
谁远谁近?
“非遣”传人的行业担当
“扬州绒花”
融入文化教“犹豫”等
是“上扬州”还是“下扬州”?
环球简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