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刺对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疼痛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2021-08-03张晓婷

光明中医 2021年14期
关键词:免疫抑制胃肠道根治术

张晓婷

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多发于中老年群体[1]。患者可出现腹痛、腹泻、便血等症状,随着疾病进展,可能伴随体质量减轻、贫血等全身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2]。外科手术是治疗结直肠癌的基础方案[3],传统开腹手术对机体损伤较大,不利于患者术后恢复。腹腔镜微创手术凭借自身手术创伤小、患者术后恢复快等优势,在临床中得到了推广与普及,现如今被广泛应用到腹部疾病治疗之中[4]。但结直肠癌患者年龄多数偏高,身体机能相对较差,自我修复能力相对较弱,患者容易出现术后疼痛、胃肠道反应等不良状况[5]。为了提高手术治疗效果,加快患者术后康复,山西省肿瘤医院对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实施针刺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将山西省肿瘤医院2017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70例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通过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针刺组,各35例。对照组中男23例,女12例;年龄45~74岁,平均(60.76±5.48)岁;肿瘤类型:直肠癌21例,结肠癌14例;病理组织学类型:管状腺癌22例,黏液腺癌9例,乳头状腺癌4例;肿瘤最大直径2.84~5.72 cm,平均(4.39±1.65)cm;Dukes分期:B期21例,C期8例,D期6例。针刺组中男21例,女14例;年龄43~76岁,平均(60.92±5.51)岁;肿瘤类型:直肠癌22例,结肠癌13例;病理组织学类型:管状腺癌19例,黏液腺癌11例,乳头状腺癌5例;肿瘤最大直径2.81~5.83 cm,平均(4.43±1.69)cm;Dukes分期:B期20例,C期10例,D期5例。本次研究经山西省肿瘤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进行,对2组患者一般资料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排除标准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经病理活检确诊为结直肠恶性肿瘤,且符合手术切除指征,均行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②肿瘤最大直径<6 cm,且未浸润周围组织;③基线KPS评分>60分;④自愿加入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恶性肿瘤者;②出血性疾病与凝血功能障碍者;③晕针、拒绝针刺治疗者;④合并精神疾病者。

1.3 方法①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术前患者进行机械性肠道准备,并与术前8 h禁食禁水。患者取截石位,常规消毒铺巾,插管并做好全身麻醉。于脐部下方约1 cm处作一手术切口作为观察孔,并建立CO2人工气腹,腹压维持在12~15 mm Hg(1 mm Hg=0.133 kPa)。将腹腔镜由观察孔置入,并在病灶腹部做4个操作孔。置入5 mm与12 mm Trocar,观察患者腹部病灶位置、形态与大小情况。采用超声刀处理肿瘤血管,并采用塑料肽夹于其根部进行夹闭。分离肠系膜,并对系膜根部静脉进行结扎。根据病灶位置,选择合适的腹壁切口将病灶组织拉出体外并切除。常规清扫淋巴结并吻合肠管,确认切除、清扫完毕后用生理盐水冲洗腹腔,并做好缝合、抗感染等工作。②干预治疗。对照组术后接受常规护理与对症治疗,包括病情观察,静脉营养补充等。待患者清醒后,需询问患者的感受,根据患者实际状况实施针对性心理疏导。同时做好并发症预防工作,结合患者实际情况酌情使用镇痛药物。针刺组在此基础上实施针刺治疗,患者取仰卧位,用医用酒精对局部皮肤进行消毒,采用0.25 mm×40 mm华佗牌无菌不锈钢毫针进行针刺。选穴:足三里、内关,采用指切进针法进针,后转为捻转补泻法,针刺强度结合患者实际情况而定,患者出现酸、麻、胀等感觉为得气,得气后留针30 min。术后6 h便可进行首次针刺治疗,之后每日早9时与晚9时进行1次针刺,待患者肠鸣音恢复、排气、排便均出现后,停止针刺治疗。

1.4 观察指标①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程度进行评估,使用一标有0~10刻度的标尺表示患者的疼痛程度,其中0表示无痛,10表示剧痛,根据患者选取与自身疼痛症状相符的标尺刻度,患者评分越高表示疼痛越严重;②记录2组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并进行分析比较;③术前及手术5 d后,抽取患者5 ml空腹静脉血置于无菌抗凝管内,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血浆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水平。

2 结果

2.1 2组患者VAS评分比较术后1、12 h,2组患者VAS评分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24、48 h,针刺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VAS评分比较 (例,

2.2 2组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比较针刺组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比较 (例,

2.3 2组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比较治疗后,2组患者CD3+、CD4+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所下降,CD8+水平相对升高,提示患者术后出现免疫应激反应,免疫功能发生一定波动。手术5 d后,针刺组CD3+、CD4+、CD4+/CD8+比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CD8+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针刺治疗有助于缓解患者术后免疫应激反应,对免疫功能影响较小。见表3。

表3 2组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比较 (例,

3 讨论

手术创伤可引起患者出现剧烈的应激反应,导致免疫功能抑制,继而影响患者术后恢复情况[6]。血浆T淋巴细胞亚群可以介导、参与一系列免疫反应,是反映机体免疫功能的有效指标。CD3+是成熟T淋巴细胞表面标志,可直观反映机体的免疫状态;CD4+是辅助性T淋巴细胞,其主要功能是增强吞噬细胞介导的抗感染作用和增强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CD8+细胞是抑制/杀伤性T淋巴细胞,主要功能是特异性直接杀伤靶细胞。通常情况下,CD4+、CD8+相互制约、相互协调,二者间比值保持着动态平衡。一旦CD4+/CD8+比值被破坏,提示机体处于免疫抑制状态。结直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多数患者体内存在明显的免疫抑制[7]。当前主要采取外科手术治疗的方式消除肿瘤负荷,改善患者机体免疫抑制状态。但腹腔镜手术中,手术创伤、手术麻醉、CO2气腹等因素均可对患者免疫功能造成一定影响,导致机体出现应激反应,加重患者免疫抑制状态。故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减轻患者的应激反应,改善免疫抑制状态对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具有重大意义。

针刺治疗可以给予机体一定的良性刺激,起到调气血、通经脉的作用。宋宇龙等[8]在研究中指出,针刺治疗在腹腔镜手术后镇痛、调节胃肠道及分泌功能等方面具有突出疗效。胃肠道反应是腹腔镜手术的常见并发症,受到药物麻醉、手术操作、CO2气腹等影响,加之患者年龄偏高,身体机能较差,患者在术后容易出现腹胀、排气时间延长、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严重者甚至出现水电解质紊乱、肠梗阻等症状。中医学认为,胃肠道功能紊乱的主要原因在于经气不畅、经络受损,通过针刺治疗可以起到行气止痛、通经活络的功效。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主要穴位之一,可生发胃气、燥化脾湿,针刺足三里可调节胃肠平滑肌收缩功能,当胃肠蠕动缓慢时,针刺可刺激其进行收缩;胃肠平滑肌痉挛时,针刺有助于胃肠平滑肌松弛。内关乃手厥阴心包经常用穴位之一,可理气止痛、宁心安神,针刺内关可松弛幽门平滑肌,增强胃动力,促进胃排空。针刺足三里、内关有助于消胀行气、通腑健脾,有助于减轻患者胃肠道不适,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

经皮穴位电刺激可以减轻腹腔镜直肠癌手术患者免疫抑制状态,并减轻手术引起的胃肠功能紊乱,促进患者术后机体康复[9]。结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接受针刺治疗有助于减轻患者术后胃肠道症状,缩短患者术后输液及住院时间[10]。以上研究均表明,针刺治疗有助于改善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胃肠道功能,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本次研究表明,针刺组患者术后24、48 h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针刺组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提示针刺治疗可以有效减轻患者术后疼痛程度,促进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手术5 d后,针刺组CD3+、CD4+、CD4+/CD8+比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CD8+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针刺治疗可以减轻患者应激反应,改善患者免疫抑制状态,有助于患者恢复免疫功能。

综上所述,针刺治疗在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的应用效果显著,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的术后疼痛,促进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减轻患者应激反应,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其具有较高的实际应用价值,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免疫抑制胃肠道根治术
体外仿生胃肠道模型的开发与应用
近端胃切除双通道重建及全胃切除术用于胃上部癌根治术的疗效
胃肠道间质瘤的CT诊断价值
防控猪群免疫抑制的技术措施
全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11例治疗体会
H形吻合在腹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丹参总酚酸对大鼠缺血性脑卒中后免疫抑制现象的改善作用
VMAT和IMRT技术在乳腺癌根治术后放疗中的剂量学比较?
36例胃肠道间质瘤临床探析
连花清瘟胶囊致胃肠道不良反应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