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叙事教育的基础护理学课程思政的设计与实践
2021-08-03张丽娟刘静茹刘晨冰宋艳丽
张丽娟,刘静茹,刘晨冰,孙 茜,宋艳丽,孙 迪
(辽宁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2)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1],为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和加强课堂思政教育提供了行动指南。现代高等教育观已将单纯的知识性目标转变为多元化目标,高校要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不仅要求学生具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及技能,还要具备良好的德育素质。长期以来,医学高等院校学生的德育素质培养主要依靠思政课教师或辅导员,但值得注意的是,专业课教师是影响学生思想言行和成长的重要因素之一。此外,教育部长陈宝生明确提出,本科生的培养直接关系到我国高层次人才的培养,要促进专业知识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以知识体系教、价值体系育、创新体系做,倾心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然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仅要依靠专业思政教师队伍,还要依托专业课教师队伍。教师在传授知识和培养技能的同时,还要注意对学生的价值引领,实现专业课教学与思政课教学有机结合。而如何在护理本科教育教学中建设和推进课程思政仍然处于初级探索阶段。本研究旨在叙事教育理念下开展本科基础护理学课程思政,探讨基础护理学教学中思政元素的融入、实践路径及效果评价,以期为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提供借鉴与思路。
1 基础护理学实施课程思政的重要性
1.1 基础护理学地位与作用
基础护理学[3]是护理学科的基础,是护理学专业课程体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课程,是护生学习各临床专科护理的前期课程。该课程教学旨在帮助护生有效掌握并灵活运用护理学基础理论与技术,以便为全面开展“以服务对象为中心”的高质量的整体护理服务打下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同时,帮助护生明确作为一名合格护士的自身价值,培养护生良好的职业道德与职业情感。认识自身价值是做好护理工作的原动力,护理的服务对象是人,其特殊性决定了护理人员必须具备人道主义精神和人文情怀,使服务对象获得身心上的舒适并促进其疾病的康复。
1.2 基础护理学课程思政的价值
课程思政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理念,以专业知识为载体,以思政为主题,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的格局,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4]。我国高等护理教育重视专业知识及技能的培养,专业人文课程较少,使护生的人文素质培养欠缺,虽然思政课程学时充足,但多为理论知识,且很少结合护理背景讲授,与护生的人文素质培养及职业素养要求相距较远,导致护生学习动力不足,发挥作用比较有限[5]。基础护理学是护生在学习期间的必修课程,学时数较多,护生将会在大学二年级用一学年的时间学习,该课程在丰富护生专业知识、培养实践能力、提升人文素质和职业素养等方面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因此,在基础护理学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不仅能将思政教育落到实处,而且让专业课堂更有温度,与思政课程形成协同效应,培养一批集知识、能力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于一体的护理人才,是人才教育和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2 思政元素在基础护理学教学中的有机融入与实践路径
护理专业课教师应结合课程特点进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渗透,挖掘德育资源,自觉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构建全范围、全覆盖、全面渗透的立体化思政育人体系。课程思政不只是加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味道”,而是在培养护生专业能力的同时,引导护生的价值追求,构建护生思想上层建筑,让护生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
2.1 挖掘提炼各章节思政元素
基础护理学共计18章,170学时,护生将在大学二年级一学年完成此课程的学习,根据授课章节内容,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最终确定爱国主义、职业价值、职业规范、职业素养、科学精神、传统文化、人文情怀和人道主义8个课程思政教育教学主题(见表1)。
表1 思政元素与教学内容融合实践
2.2 思政元素融入教学实践的路径
选取2019级全日制护理学专业5个教学行政班本科生141人为教学对象,其中女生117名,男生24名,年龄18~20岁。本研究采用叙事教育教学法将思政元素融入基础护理学教学实践,使思想政治教育落到实处,搭建并维护好价值塑造、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于一体的课堂教育教学主渠道。叙事教育是一种解释性的教学方法,将主人公事例重构,以诠释及对话的形式使护生共情,感受更为直观,实现护生对自身的检视、探究及解构,培养护生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6]。
基础护理学授课教师与思想政治教育授课教师组成“基础护理学课程思政教育教学团队”,并基于叙事教育教学法的4步骤,即创设情境、激发情感、躬行实践和引导感悟,利用丰富便捷的网络信息资源及身边的所闻所见事(案)例,挖掘恰当的思政内容,以文字、视频和音频等方式构建基础护理学课程思政叙事素材库,借助电子故事的形式创设情境,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爱国主义、职业价值、职业规范、职业素养、科学精神、传统文化、人文情怀和人道主义8个课程思政教育教学主题为指导,与护理专业知识进行融合,激发护生情感,引导护生躬身实践,实现以文化人、以情感人、以行导人、以德育人、以理服人、以法束人、以纪律人和以善教人的课程思政教育教学目的。
3 基础护理学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效果评价
目前,关于课程思政教育教学的评价体系尚无明确的指导标准,且评价的内容本身属于哲学社会范畴;与此同时,大部分叙事教育研究主要采用质性方法进行评价。因此,本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遵循过程导向性原则和价值导向性原则,采用以质性评价为主、量化评价为辅的评价方法。
课程思政教育对护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不可能一蹴而就,遵循过程导向性原则,注重对过程的反馈、动态的观察与记录。质性评价主要通过访谈、观察和文字的形式来了解教师与护生在课程中的收获,包括课堂教学记录、课堂氛围观察、课堂行为记录、心得体会、交流记录等,见证教师与护生双方的共同成长及动态变化。师生的德育本身和程度不适宜被量化,但是可以对个体或群体被影响的程度进行量化,通过问卷调查法,遵循价值导向性原则,对师生的爱国主义情怀、职业价值观、人文主义情怀和社会公德等方面以自评或他评的方式来检验课程思政的教育教学效果;同时,对护生的结局性评价,不仅要对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进行考核,还要将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的考核纳入考试的总成绩。课程思政教育教学的评价,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与护生评价相结合,以保证反馈结果的真实性和全面性。
4 结语
立德教育,自古厚之,实乃保证人才培养质量之基石。护理从业者具有思想品德及人文素养诉求高的特点,在培养护生专业知识及专业技能的同时,应有意识地将“育德”目标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中。目前,本科护生是护理从业者的主力军,且基础护理学是护理学科的基础,是学习各临床专科护理的前期课程。因此,在本科护生基础护理学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教育,有利于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专业知识融合,最终实现入眼、入耳、入脑和入心,提升护理水平和职业素养,增强护生对护理事业的认同感与使命感,将护生培养成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护理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