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海绵城市在珠三角城市建筑与小区的设计应用

2021-08-03黄铸颖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1年20期
关键词:珠三角绿地海绵

黄铸颖

(广州城建开发设计院有限公司,广东 广州510000)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现代化进程导致的环境问题如积水、内涝等也随之增加。其不仅会对城市居住建筑、公共建筑等造成损害,还会对城市居民的正常出行造成影响,甚至会对居民的生命财产构成威胁。为了做好城市建筑与小区的建设工作,减少上述问题的发生,海绵城市建设在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推广。2014年,我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首次为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正式发布了《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用)的通知》[1]。次年,为了让海绵城市的建设成效得到科学且全面的评价,我国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印发了《海绵城市建设绩效评价和考核办法(试行)的通知》[2]。在上述政府文件的推动下,珠三角城市陆续出台海绵城市规划设计导则,提高海绵城市建设的科学性,指导海绵城市建筑与小区项目设计、施工、管理及评估,为实现海绵城市的建设目标添砖加瓦。

1 海绵城市的概念及内涵

1.1 海绵城市的概念

海绵城市是指通过加强城市的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充分地发挥城市建筑、道路、广场、绿地及河涌等生态系统对自然界雨水进行吸纳、调渗和缓释作用,对雨水径流进行有效控制,最终达到雨水储蓄、水体渗透、自然净化的目的[3]。海绵城市犹如海绵一样,能够适应外部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下雨时发挥吸水、蓄水、渗水和净水的作用,在需要时将蓄存的雨水释放并加以利用[4]。海绵城市涉及生态、环境、资源及安全等多个方面,海绵城市建设包含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城市雨水排水系统和雨水溢流排水系统。

1.2 海绵城市的内涵

海绵城市设计是指在海绵城市概念下,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对项目进行海绵城市方案设计。具体的海绵城市方案设计包括对项目整体的屋面绿化设计、室外绿地和铺装设计、雨水排水及收集系统设计、海绵城市设施设计等。通过一系列的海绵城市设计,形成对雨水进行收集、储蓄和循环利用的城市建设体系。

2 珠三角城市建筑与小区传统雨水系统常见问题分析

2.1 城市内涝风险大

珠三角城市建筑与小区传统雨水系统仅对项目范围内的降雨进行收集及排水设计。《广州市排水管理办法实施细则》中规定:新建项目、新建区域和成片改造区域设计重现期一般不小于5年,珠三角城市新建建筑与小区一般按5年一遇进行雨水系统设计。当发生持续强降雨时,传统雨水系统难以及时吸收、排放洪峰流量,导致建筑与小区内发生内涝灾害,进而产生城市内涝问题。一旦城市发生内涝问题,城市交通将会陷入瘫痪,严重时会出现“水泡车”现象,威胁人民群众出行安全[5]。

2.2 初期雨水污染严重

随着珠三角城市化发展,城市中出现大量的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而绿地面积却在迅速减少、硬化面积急剧上升,导致降雨入渗补给量降低、地表径流量增加。当发生暴雨时,附在建筑物及道路的污染物在初期雨水的冲刷下,随着地表径流通过市政排水管网,最后进入湖泊、河流等水体中,形成城市初期雨水污染,对城市水环境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2.3 雨水资源的浪费

珠三角城市传统的雨水系统,不重视雨水回用的设计及使用,缺乏对雨水资源进行有效的储存和利用。雨水是一种具有良好回用价值的水资源,其具有处理方法简便、处理成本低等特点。城市雨水回用是一个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领域,充分利用城市雨水资源能缓解城市用水矛盾问题,提高珠三角城市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为水资源可持续发展提供一条有效可行的道路[6]。

3 海绵城市在珠三角城市建筑与小区的设计应用

3.1 海绵城市在珠三角城市建筑与小区的设计原则

海绵城市系统的构建应根据项目的用地性质、用地规模及规划要求等实际情况合理布置相关技术设施,对建筑与小区项目的建筑物屋面、室外绿地、道路广场等区域的雨水进行有效吸纳、蓄渗和缓释,有效控制雨水径流,从而实现海绵建设总体控制目标[7]。经作者查阅珠三角城市的相关海绵城市文件,现整理归纳建筑与小区的设计原则为如下几点:

(1)项目区域内的绿地、广场及道路需要结合景观园林设计,在集中绿地里布置雨水花园或下沉式绿地。

(2)以控制雨水地表径流的方式,优化雨水系统,并将需要调蓄的雨水引至雨水花园或下沉式绿地。

(3)在室外公共空间和道路周边绿地内设置雨水花园或下沉式绿地,地块内的雨水先流入海绵城市设施,溢流部分雨水通过净化后流入雨水管网。下沉式绿地应低于周边铺砌地面或道路标高,同时需在下沉式绿地中设置溢流雨水口,保证暴雨时将地表径流顺利排放至周边的市政雨水管网。

(4)建筑物的屋面应采用对雨水径流污染小的材质,可以采取间接连接、雨水口溢流等方式将屋面雨水引至建筑周围的雨水花园或下沉式绿地。

(5)室外部分人行道、广场及停车场采用透水铺装。

(6)按现行规范标准复核室外雨水排水管道。

(7)在地下室边界线外绿地下设置雨水调蓄池,经雨水管网收集后,进入雨水调蓄池,同时设置雨水溢流管,保证暴雨时雨水能快速排入市政雨水管网。

(8)雨水径流排放路线:地块内屋面雨水通过雨水管道导入海绵城市设施进行消纳处理;道路采用生态排水的方式,雨水通过径流或雨水管引入道路周边的海绵城市设施进行消纳处理;绿地部分通过控制绿地径流直接流入生物滞留设施。

3.2 海绵城市在珠三角城市建筑与小区应用的技术措施

近年来,海绵城市在珠三角城市建筑与小区应用的技术措施得到大力发展,主要技术措施分为五大内容:渗滞技术措施、储存技术措施、调节技术措施、转输技术措施及净化技术措施。具体技术措施内容有以下几点:

(1)渗滞技术措施:绿色屋顶、植草沟、生物滞留技术、植草沟等。

(2)储存技术措施:雨水收集桶、雨水调蓄池等。

(3)调节技术措施:调节塘、调节池等。

(4)转输技术措施:渗管、渗渠、转输型植草沟等。

(5)净化技术措施:初期雨水弃流装置、植被缓冲带及人工湿地等。

海绵城市技术措施具有收集利用、雨水净化与削减洪峰流量等多个优点[8],可实现控制径流峰值及径流总量、减少径流污染物等多个目标。所以应根据珠三角各个城市的海绵城市政策指标,结合汇水分区特征及海绵城市技术措施的特点,灵活运用多种技术措施结合的方式进行海绵城市方案设计。

4 海绵城市在珠三角城市建筑与小区的设计指标对比分析

继深圳市发布《深圳市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及实施方案》不久之后,佛山市、东莞市及广州市先后公布《佛山市海绵城市规划导则(试行)》《东莞市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导则(试行)》和《广州市海绵城市规划设计导则(试行)》。结合广州市、东莞市、佛山市和深圳市对于海绵城市新建建筑与小区设计的要求,现整理归纳得出表1、表2。

由表1、表2可知,珠三角各个城市对海绵城市新建建筑与小区设计提出不同的指标要求。在三个一级指标和六个二级指标中,广州市的约束性指标最多,而且涵盖范围最广,多项指标为四个城市中的最高值,可见广州市非常重视海绵城市新建建筑与小区设计。其中,广州市的单位硬化面积调蓄容积需大于等于500m3/ha,此指标值为东莞市的2倍,是佛山市的1.8倍,说明在进行海绵城市设计时需要考虑设计更多的调蓄容积来满足此项指标要求,从而有效地减轻暴雨天气对城市建筑与小区的影响。东莞市的建筑与小区系统各项指标值与佛山市相近,但佛山市有四个鼓励性的二级指标和一个约束性的二级指标,说明在佛山市进行海绵城市设计时较为灵活,暂时没有过多的条文约束。深圳市在二级指标中只有两个鼓励性指标,分别为透水铺装率和下沉式绿地率,其余指标均没有提及,其海绵城市设计指标尚有待进一步加强。

表2 珠三角城市新建建筑与小区系统指标对比表二

由于社会各界对海绵城市日益重视,珠三角城市对海绵城市设计审查将越来越严格,如何才能做好海绵城市设计也逐渐成为设计师的首要思考问题。随着广州市对海绵城市规划、设计及建设的大力投入,并在借鉴其他城市实践的基础上对海绵城市设计进行多方面的规定及要求,形成一个较为完善的海绵城市设计指导体系,为珠三角其他城市进行海绵城市设计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珠江三角洲中不同城市对海绵城市建筑与小区系统指标产生了不同方面的要求及规定。为了不断提高珠三角海绵城市设计的有效作用,设计师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需要研读当地城市对于海绵城市的政策要求,在满足相关设计指标要求的基础上不断提高珠三角海绵城市建筑与小区设计水平。与此同时,设计师应关注海绵城市的设计原则,灵活运用多项海绵城市的技术措施,从建筑与小区项目实际出发,为人们提供更好的宜居环境。

猜你喜欢

珠三角绿地海绵
养殖面积逐年减少!珠三角这条鱼曾风靡一时,为何现在渔民都不愿养殖它?
2021年1—6月日本海绵钛产销数据统计
解读“海绵宝宝”
超级海绵在哪里?
浅谈林地绿地养护精细化管理
老城区绿地更新策略——以北京西城区绿地提升为例
海绵是植物吗?
走进绿地
制造业“逃离”珠三角?
珠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建设进入施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