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密度城市边缘生态区的活化利用——龙华区环城绿道

2021-08-03魏伟张一康杨巧婉程冠华

风景园林 2021年7期
关键词:龙华区环城龙华

魏伟 张一康 杨巧婉 程冠华

1 高密度城市绿色开放空间不足的困境

深圳市作为高度城市化的新兴城市,城市化率已达100%,在用地紧缺的背景下,生态环境保护与城市建设的矛盾日益凸显,已成为政府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2005年,深圳在全市范围内划定了基本生态控制线,同时出台了《深圳市基本生态控制线管理规定》,将全市974 km2的区域划入基本生态控制线保护范围,占全市区域总面积的50%以上,对其实施最严格的保护措施,以保障城市生态安全,防止城市建设用地无序蔓延。

龙华区是深圳市下辖10个区之一,生态控制区占区域总面积约36%,且集中分布于边缘地带。尽管周边的生态用地被定性为郊野公园,但可达性不佳,利用率低,甚至成为违建屡禁不止、环境脏乱差的灰色地带[1]。在将郊野公园的面积纳入统计的情况下,龙华区的人均绿地面积可达14 m2/人以上;而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建城区内绿地碎片化、公园绿地总量不足,拥有155万常住人口(2016年)的龙华区,建成区的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不足3 m2/人。城市的公共绿色开放空间被严重挤压,与此同时,市民对亲近自然的期望值却特别高。

1 龙华区环城绿道规划总平面图Master plan of Longhua Green Ring

2 环城绿道的提出

2 城市与山水的融合Fusion of city and nature

龙华区拥有三面环山的生态格局,银湖山、梅林山、红木山、阳台山、观澜湿地公园、光明森林公园、樟坑径森林公园等山体及森林形成天然的环城生态区。城市建设用地主要集中在中间腹地,大量的环山生态用地自然资源优良,但彼此独立、不成体系。

3 渣土场及臭水塘的生态修复Ecological restoration of dregs and stinky ponds

4 轨道线下的绿道缝合了城市Greenway under track line stitches the city

项目借鉴波士顿公园体系——翡翠项链(Emerald Necklace)及新加坡公园连接道系统(Park Connector Network in Singapore)[2],提出建设一条环城绿道。对于城市外围,绿道能够盘活城区边缘地带,整治修复消极区域,提高城市的公平性;对于城市中心,在公园、广场等便民休闲设施缺乏的情况下,环城绿道的支线能够将市民活动引入自然之中,让市民更好地享受自然、热爱自然[3]。环城绿道构建了环城公园体系,重新连接人与自然。

3 规划策略

龙华环城绿道规划全长135 km,将位于边缘地区的57 km2生态郊野绿地联系起来,结合绿道沿线的城市区域。为强化城市功能和风貌形象,绿道分为“门户示范段、城市活力段、人文体验段、生态休闲段”四大主题段。环城绿道的规划设计主要包括链接、修复、缝合和激活4条策略。

3.1 链接

设计团队在对全区的山体、湿地、水库、公园、人文场所等进行了全盘摸查和实地勘察后认为,这些边缘生态斑块和绿色空间可以通过一条绿道串联起来,形成龙华绿环。同时,龙华绿环改变了传统的线性自行车道的单一功能,兼具慢行道、防火道、护林道、登山道的多重功能。它整合了沿线的公园、湿地、水塘、果林等自然资源,以及历史村落、文创园区、名胜古迹等文化资源,极大丰富了绿道的自然与人文内涵,多样的活动可以在不同的节点发生。龙华绿环串联了7个郊野公园、14个水库湿地,并通过支线连接15处文化景点、40处城市公园,将外围生态绿地和城内的公园绿地连为一体,形成一条连续的、环绕全城的活力风景带。

5 低线公园成为最受欢迎的纳凉场所Low Line Park becomes the most popular place

6 水库激活为开放的自然空间Activating reservoir as open natural space

7 随山就势的绿道选线Greenway following the mountain

8 利用地形修建的蝴蝶谷栈道Butterfly valley pathway built by topography

3.2 修复

通过不同因子的生态评价,对龙华区边缘的林地、水系、村落以及相关的生态空间进行了系统全面的勘察,以环城绿道建设为契机,对破碎化的生态斑块进行空间缝补;对不同绿地进行分级分类修复;同时以政府部门为实施主体,对基本生态控制线范围内的棕地进行系统的整理,清理排查生态控制线内的违法占地。由于违法占地已进行一定建设,一般地势相对平坦,因此将其转化为绿道上的节点区域,修复后加以利用;适度对山林进行林相改造,对黄土裸露的边坡进行整治,通过覆绿等一系列措施,消除地质灾害隐患,增强山地韧性:例如将垃圾堆场转变为环保花园,将废弃的采石场提升为露营基地,将裸露的渣土场及臭水塘改造为可游览的生态湿地,利用场地遗留的拖拉机及轮胎形成儿童趣味花园。巧妙地采用生态修复和功能修补相结合的措施,改造利用以往被遗弃或被侵占的生态空间,并使其成为大众尤其是儿童、青年最喜欢的游憩目的地。

3.3 缝合

龙华区的深圳北站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广深港高速铁路、杭深铁路、轨道4~6号线在此汇聚,虽带来了便捷的换乘体验,但多条轨道线路的聚集形成了屏障式阻隔,一定程度切断了慢行交通及自然交换。环城绿道的一个重要功能是通过慢行系统缝合割裂的城市与自然,通过创建更多的生态廊桥和优化城市步行系统弥合隔离的关系,使市民有更多的机会到达游憩目的地。城市中高架轨道下的灰色空间,被打造为带状的“低线公园”,利用上方桥体的遮阴环境布置自行车道、步行道、线性绿地及活动场地,创造宜人的慢行及休闲空间,低线公园已成为最受欢迎的纳凉场所。灰色基础设施在转化为绿色基础设施的同时,也缝合了轨道沿线两侧的居住区、学校、写字楼、商场彼此之间的割裂关系。高架轨道下的绿道,提升了公共交通出行与步行转换的通勤感受,成为解决“最后1 km”的安全路径。

3.4 激活

整个项目采用大环套小环的空间结构,除了设计一条大环线串联主要郊野公园、湿地、水库之外,在局部设计了24处小环线,满足从不同入口进入和不同年龄段人群的使用需求,形成了可游憩1~3 h的各种环线。为了提高绿道的可进入性,规划团队借助于大数据技术,分析了龙华区居民一周内的日常出行及活动分布规律,提取了一系列能让市民更好进入绿道的衔接节点,包括35处出入口、20处衔接点。大环线激活了过去封闭管理的山林、水库等自然资源,小环线渗透入城市内部最有人气的区域,形成连接到大环线的“毛细血管”,它们共同构成了完整的龙华绿环。

4 设计及实施

4.1 科学选线

10 登高望远的揽胜台Platform for scenery viewing

11 穿梭于树冠的森林栈道Forest pathway through woods

12 低维护的锈板构架Low-maintenance corten steel pavilion

13 循环利用台风毁坏的枯枝Recycling typhoon-damaged dead branches

14 自然教育活动及科普读本Nature education activities and popular science reading

秉承“尊重自然”的建设原则,在绿道的实施过程中,未对自然地貌进行大的改造,同时弱化绿道的存在感,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山林的破坏为原则,选取坡度较缓、植被较疏的路径。在调查研究山地的坡度、坡向、植被、视野等因素后,初步确定选线。结合图纸进行人工试线,验证沿线的坡度舒适度、视野良好性、植物疏密度、拟设计场地的条件等,通过校核,现场优化选线,最终确定线路。绿道修建后,使用糖蜜草(Melinis minutiflora)对施工边坡进行韧性修复。由于选线的科学性,边坡面积控制在较小范围,因此在种植后2个月内,可以基本达到覆绿效果。

4.2 在地设计

山地高差地形多变,设计充分结合自然,跟随山形特点,布局了简洁的栈道和眺望平台。如蝴蝶谷,充分利用原有地形营造了一处山谷风景,保留原生的禾雀花(Mucuna birdwoodiana),种植姜花(Hedychium coronarium)等蜜源植物,引来无数蝴蝶和小鸟。在避开敏感地带的基础上,栈道蜿蜒而过,满足人进入山谷的需求。结合遗存的山石及溪流,设置一处包含厕所、茶室以及管理服务功能的驿站。设计以自然围合的谷地草坪为中心,建筑偏于一侧,外立面用天然的竹材建造,形式上尽量保证可以消隐于环境之中。

4.2.1 揽胜台

巧妙利用地形的高差在绿道转弯处建造了一处玻璃观景台——揽胜台,游客可以在此远眺水库风景,满足登高望远的需求。玻璃平台倒映天空,成为网红打卡的知名景点。

4.2.2 森林栈道

在保留原有乔木的基础上,结合谷地在树林中设计了一条架空栈道。走入栈道,人们可以在空中体验自然、亲近树冠。透空的格栅让下层的植被也可以享受阳光,不影响植物的生长。

4.3 生态环保

绿道建设过程中,设计团队充分考虑场地特征,采用低维护、生态环保材料,注重成本节约。在“山竹”台风后,加大枯枝的循环利用力度,经过防腐处理后对大型树干进行再利用,作为沿线坐凳、护栏等,利用小型树干实现立面挡墙生物廊道,采用截断的树干作为自然铺装及立面饰面材料,打造具有示范意义的生态绿道。同时,智能无水生态厕所的设置,实现了粪便的无害化、资源化处理。生态厕所能达到零排放的要求,对环境不造成污染,解决了山体区域市政管网修建难度大、成本高的问题。

4.4 活动策划

进入龙华绿环后,儿童、青年、老人都可以找到自己的活动方式,享受亲近自然带来的乐趣,或骑自行车、或跑步、或远足,龙华绿环也是户外教学和科普的“露天博物馆”。

设计团队在阳台山打造了蝴蝶谷与云溪谷2个自然教育中心,并与公益组织“公园之友”合作,多次组织了自然课堂、夜间动植物认知、共建花园等多样的自然教育活动。公园之友也在调查了区域的动植物资源后,出版了自然教育读本,成为大众了解、认知自然的科普材料。

龙华绿环启动段建成后受到市民广泛的关注,已举办了首届环城绿道自行车赛、国际青年背包跑等城市赛事。环城绿道的建成极大提升了城区的环境品质,鼓励了慢行出行,推广了龙华特色品牌,激发了沿线的城市活力。

5 结语

龙华区环城绿道在高密度城市的边缘片区,设计团队在考虑自然生态修复的同时,适当引入人类的活动,这样既能保护和恢复生物多样性,又能兼顾人类利益,也给城市发展带来了益处,驱动了周边土地的增值,具有综合效益,从而推动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实现长期的可持续发展。

项目名称:龙华区环城绿道建设项目

项目地点:深圳市

项目规模:135 km

设计时间:2016—2020年

业主单位:龙华区政府、龙华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

规划、设计单位:深圳市蕾奥规划设计咨询股份有限公司

合作单位: 深圳翰博设计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瑞林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深圳市造源景观旅游规划设计有限公司等

所获奖项: 2020年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IFLA AAPME Awards经济效益类杰出奖Outstanding Award;2020年大湾区城市设计大奖实体建成类最高奖Grand Award;2020年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图片来源: 图14由公园之友提供,其他图片由深圳市蕾奥规划设计咨询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猜你喜欢

龙华区环城龙华
深圳市龙华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附属小学
谈论季节
浙江省金华市环城小学教育集团第二小学
清晨 我从环城公园路过
环城旅行
中天楼
An Analysis of Mobile Equipment on Merits and Demerits and Development
转笔刀
How to raise students’ cultural awareness in primary school English cla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