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例谈初中主题班会课开展的教学策略

2021-08-02王鑫

求学·教育研究 2021年10期
关键词:主题班会初中教学策略

王鑫

摘 要:主题班会课是开展班级德育的重要途径和有效形式,文章尝试在初中主题班会课中,通过认知理解、实践应用和迁移创新等教学策略开展德育活动,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的。

关键词:初中;主题班会;教学策略

一、引言

2016年《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正式发布,提出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3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六大素养。主題班会课是开展班级德育的重要途径和有效形式,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的教学策略开展德育活动,将六大素养有机融合,共同发展,能够有助于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的。

二、初中主题班会课中存在的问题

初中时期是学生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该年龄段学生的身体和心理面临显著的变化,此时初中主题班会课具有示范引领的典型意义。通过系统而全面的思想道德和思维品质的培养教育,主题班会课能对初中生身心健康的成长和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当前初中主题班会课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初中主题班会课流于形式,缺乏深度思考。初中阶段主题班会课的开展缺少针对性;思维层次较浅显;缺少活动设计。

2.初中主题班会课过多说教,缺乏情感体验。主题班会课中经常出现教师主讲的“一言堂”,学生被动接受,缺乏情境的代入感,缺少情感共鸣,参与积极性不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合作能力不能得到锻炼,主题班会课的教学效果不明显。

3.初中主题班会课内容单一,缺乏联系迁移。主题班会课教学设计应围绕一个中心展开,但在日常开展中时常就事论事,缺少发散和拓展,缺少与生活实际的联系,缺少知识内化的过程,联系迁移的能力较弱。

教学策略是指课程实施中科学设计和组织实施的方法和途径。有效的教学策略有助于主题班会课教育功能的实现,能够促进主题班会课德育目标的深化,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

三、初中主题班会课的教学策略——以“文化差异”主题班会课为例

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使学生在当前网络时代的背景下面对海量信息时能够进行基本的分析、判断,增强学生的信息素养,让学生在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方面有所收益,从而促进责任担当和实践创新的实现。笔者结合热点新闻,在班级开展了以“文化差异”为主题的班会课。

笔者将本次主题班会课的具体目标表述为:1.能够表述文化差异的内涵,通过活动进行文化差异的情感体验;2.在个人思考和小组合作的基础上,通过对文化产生原因和发展过程的分析正确看待文化差异;3.理性看待文化差异,利用审辩思维分析文化异同,形成文化自信。

班会开始,班主任播放一主题名为“文化差异”的演讲,演讲借助并列式、递进式、对比式的写作方法,通过语言、食物、学校三个方面介绍了自己经历的一次让人兴奋并富有教育意义的文化交流之旅。然后笔者针对“文化差异”主题进行了如下教学设计。

(一)认知理解,感知德育主题

展示演讲文本后,教师带领学生通过标题、引言和图片感知班会课的主题:“文化差异”。

班主任教师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快速浏览演讲内容,找出作者的主要观点,引发学生关注与思考。通过对观点和支撑细节进行梳理,引导学生从语言、食物和学校方面感知“文化差异”的主题。三个支撑观点通过并列式的形式进行呈现,逻辑结构为学生在“文化意识”下的深度思考提供了支架,为接下来德育活动的开展进行了思维铺垫。

(二)应用实践,加深德育体会

班主任选择“语言”的文化差异作为示范,借助图形组织器中的“鱼骨图”带领学生梳理逻辑。首先要求学生自主思考,同时教师提供图形组织器支架,通过因果关系的逻辑支架,按照时间顺序,学生可以厘清演讲作者在“语言”中面临的三大挑战:语速、习语、国内所学与日常英语的不同。鱼骨图的横向为时间轴,表明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鱼骨图的上方为问题与现象,下方为原因分析。通过“鱼骨图”,可以帮助学生清晰归纳出文化差异产生的过程和因果分析。

接着教师明确指令和分工,要求学生按照以下步骤进行三人小组活动:①个人选择主题,查找例证,支撑观点;②和小组伙伴相互评价、相互补充,加深理解;③小组完善后总结、呈现、全班展示,教师和学生进行评价反馈。通过层层递进的方式,应用实践,能够加深学生对在“文化差异”中遇到“语言”困难的体会。为德育主题的深化创设具体情境。

在讨论展示的基础上,再次进行小组活动,通过情景剧的形式再现作者遇到的“语言”困难,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寓教于乐,加深德育体会。

(三)迁移创新,德育情感升华

在“文化差异”主题班会课的迁移创新环节,学生在对“语言”“食物”和“学校”进行合作讨论的基础上,梳理出并列、对比、递进和因果逻辑,在深度思考的基础上加深了对“文化差异”主题的感知。

学生可以从食物、学校和教育等方面进行中外异同的对比,在此基础上,班主任借助头脑风暴和韦恩图,加深学生对中国文化的思考,并鼓励学生积极表述。

主题班会课的最后环节,教师创设具体情境。学校外籍教师刚来中国任教,遇到了文化差异,比如学校的会议通知、调课影响了时间规划、大班教学遇到了挑战、饮食的不适应等,希望得到建议和帮助。学生们在充分地讨论后,积极思考,结合班会中的体验,为在中国生活的外籍教师提供咨询和建议。在真实情景中,可以通过活动参与和意见讨论,增强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自信,理性对待中外差异并发出中国声音。

四、结语

本文以“文化差异”主题班会课为例,通过“认知理解,感知德育主题;应用实践,加深德育体会”,将小组合作和个人思考相结合,搭建思维支架,从并列、对比、递进和因果的逻辑关系入手,激发学生进行深度思考。迁移创新中,借助头脑风暴,激活学生思维,通过因果思考,推进德育主题的升华。在创设的具体情境中,通过为刚到中国遇到文化差异的外籍教师提供帮助,从学校、食物、文化等方面联系学生实际,借助思维可视图,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促进了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形成,增强了学生的中国文化自信,从而实现德育情感的升华。借助以上教学策略在主题班会课中开展德育活动,促进了 “立德树人”教育目的实现。

综上所述,借助有效的教学策略,主题班会课更能调动初中生参与班会活动的积极性,促进教育功能的实现。通过深化学生的思维,增强了学生的参与度和获得感,提高了学生的认知水平,促进学生审辩思维和创新思维的形成,有助于提升初中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水平和培养初中生的健全人格,从而有助于中国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与达成。

参考文献

[1]魏元珍.小学主题班会课中德育的实施策略[J].理论探索管理,2020(12):45.

[2]于岩涛.实·趣·参·悟·行——从一节班会课看主题班会有效开展的“五字策略”[J].教师通讯,2019(13).

[3]魏惠民.初中主题班会课程化设计与实施的策略[J].教师教育,2020(12).

猜你喜欢

主题班会初中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多元文化教育背景下的国际学校主题班会模式研究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学管理目标研究
怎样开展主题班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