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视域下高校音乐教育专业课程课堂教学方法与策略研究

2021-08-02胡雅珂

艺术评鉴 2021年11期
关键词:融合策略课程思政教学方法

胡雅珂

摘要:在高校的音乐教育专业课中融入思政元素,是当前新的教育教学观念下提出的新型教改思路。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探究其重要性,并通过提出一些改革策略来提升当前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课程教学质量,进而推动我国教育教学事业的发展。本文采用的是文献研究法,通过查找相关文献为本文的分析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课程思政  音乐教育专业  教学方法  融合策略

中图分类号:J6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1)11-0121-04

音乐教育专业相关艺术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能在不断提升学生审美能力水平的同时,达到净化学生心灵、帮助其树立科学、正确三观的双重教学效果。音乐教育专业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有利于通过音乐艺术的力量激发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当前,高校音乐教育专业中艺术类课程思政元素挖掘不够,本文的研究内容和提出的策略能够提升完善高校音乐教育专业课程的教学方法,将课程思政的理念融入教学中,能够使学生在提升音乐教学技能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对美的感受力、表现力和创造力,提升自己作为一名基层音乐教师的思想觉悟。

一、当前课程思政融入高校音乐教育专业课程课堂教学中的困境

音乐教育专业的定位,就是培养出既具备良好音乐素养,又具备过硬教学能力的专门人才,既要通过课程学习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也要适应教学事业的发展需要。在音乐教育专业教学中融合课程思政,有利于培养高素质的音乐教学人才。在当前,我国音乐教育专业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困难,以至于无法顺利地开展课程思政,阻碍了音乐教育专业的教学创新。

(一)音乐专业教师课程思政教学意识薄弱

高校音乐教育专业中的教师,往往都毕业于综合性大学或者专业性音乐院校,虽然教师队伍都具有很高的音乐造诣与艺术水平,但是大多都并未认识到在音乐技术技巧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的重要性。很多教师会错误的认为如果将思政元素内容渗透到艺术教学中,会影响到音乐本身艺术价值的表达和诠释。故此,大多教师都只单纯注重对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却不注重对学生未来师德师风的引导,他们往往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在人数较多的公共课,例如和声曲式、视唱练耳、音乐课程与教学论等课堂上,或在一对一、一对二的声乐、钢琴技巧课上,将精力放到音乐的基础理论、指导学生进行技巧练习、组织学生进行表演竞技等专业训练上,无暇顾及对课程内涵思政元素的挖掘。对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尤其是一些专业基础知识薄弱的学生,他们往往更需要在教师的帮助引导下更多地学习基础理论知识,学生也就单方面缺失了对思政知识学习的动机和需求。

(二)音乐技能学习商业化趋势凸显

快节奏、高生活压力时代给当下学生带来了日趋激烈的社会竞争,在一些高校中,学生学习音乐技术带有较明显的功利色彩,目的就是为了通过学习音乐艺术谋得一定的社会财富和社会地位。这样的学生往往在校期间学习动机会掺杂较复杂的商业利益,他们希望通过参加一些社会性质的技能等级考试获得一定的名次,再凭借证书获得一定的财富收益。从出发点来看,姑且说学生们是在追求上进,努力提升自己,但从专业出口和人才培养规格要求来看,部分学生的做法显然是片面的。在这样的心理作用下,学生在学校“学本领”,反而成了“明星”养成训练营,学生毕业后试图到艺术培训学校当代课老师、自己开音乐培训班作为自己的谋生手段,显然违背了音乐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初衷,在这样的环境下,也会导致专业教师教学功利性变强、审美功能化等问题的出现,在工作中本末倒置,不能很好地为学生树立正确科学的教育教学观。

二、课程思政融入高校音乐教育专业课程课堂教学方法的对策

在高校音乐教育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政理念极为重要,能够从根本上提升学生思想政治觉悟,净化学生的心灵,使其能够不断严格要求自己,树立崇高的教育教学理念;将美育与德育相结合,也是当下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具体要求。因此,教学工作者在总结经验的同时,也要探索出正确的专业融合思政的教改道路,明确思政融入教学的有效途径。

(一)深挖音乐教育专业课程思政元素,合理安排教學内容

由于音乐教育专业的特殊性,需要对学生的专业能力与教学能力进行多个层次的培养和把握。首先,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应当明确本专业的教学目的:培养具有音乐专业知识与教学能力的人才。在音乐教育专业课程教学中,教师应该有针对性的选择一些符合当下社会主流的价值观、审美观,且能宣传弘扬社会正能量的代表性音乐作品作为课堂教学案例进行教学,教师引导学生对经典中国音乐作品歌词、旋律、调式、创作背景等元素的分析,有针对性的解读、感受作品中蕴含的思政音乐情怀,从而增强学生对中国经典音乐作品以及民族文化的自信感和认同感。

例如,在《视唱练耳》课程教学中,教师在视唱素材内容的选择上,可增加爱国革命歌曲的视唱教学,教师在选取大型管弦乐合奏曲《我的祖国》的视唱训练过程中,当激动人心、耳熟能详的主题旋律响起,一种强烈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瞬间就会荡涤着学生的身心。学生在理解作品背后的德育及艺术审美价值之后,再对音高、节奏、速度、力度等音乐要素进行训练,此时,学生才能够更好地把握音乐要素背后所蕴含的对作品情感的表达,以此培养学生对祖国的认同感与归属感。又如,在《音乐课程与教学论》课程教学中,教师选取《沂蒙山小调》这个教学案例进行“音乐说课”指导,教师可在“说教材”的引导下,借助对教材的分析,从而让学生深层次的感受歌曲背后的抗战历史及音乐文化知识,引导学生对教材分析,既要有对音乐语言的分析,也要有对乐曲音乐文化的挖掘,从而达到音乐专业教学与课程思政的巧妙融合。除此之外,在《世界民族音乐》《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声乐基础》《钢琴基础》等课程中,教师都应多依托历史文化背景知识丰富音乐教学内容,这样可以有效地增加课程思政在音乐教学中的比重,促进二者相互融合发展。

(二)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增强课程思政育人的活力

首先,丰富课堂教学方法,变传统的填鸭式音乐理论教学模式为新型的合作探究式教学模式。故此,在教学过程中,应适度增加学生合作训练或小组探究式学习的时间,提升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让他们懂得音乐专业学习并不单单是一个人的“炫技”,还应该综合考虑诸多要素,在合作探究式的音乐技能学习过程中,不仅大大提升了学生个人的专业技能水平,还培养了学生的集体意识,让学生在看、听、动等多感官体验中完成与他人的音高、音色、节奏、调式等音乐要素的高度配合,让学生在相互配合学习过程中不断磨练,提升个人的音乐素养,做到“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音乐性的高度融合。例如,在《视唱练耳》课程中,创新视唱练耳教学中的训练内容,由单声部的旋律训练扩展到纵向的多声部训练,表现形式也从单人视唱变为多人多声部合作唱,教师可鼓励、引导学生在班级内部组建阿卡贝拉乐团;在《声乐基础》课程中,创新演唱形式,从独唱扩展为5—8人声乐小组唱。通过对课堂教学方式方法的创新和变革,以此来不断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建立其团队协作的“共生意识”。

其次,加强教师与学生间的思维交互,并使这种思维交互很好的与教学相关多媒体音像材料有机融合,增强课程思政育人的活力。在开展音乐教育专业课程教学中,往往可以借助网络资源,搜集整理出一些兼具审美价值和思政内涵的多样化艺术表现形式的音像素材,在课堂上供学生们观看,在观看之余可留给学生一定的自由讨论和学习的时间,通过对音像素材的观摩,引导学生探寻新知与音像素材间所体现思想的内在关联性,横向的姊妹艺术的融合,亦或是纵向的时间轴的发展延伸。例如,在《视唱练耳》课程中,教师往往可依托纵向时间轴,将不同时期的视唱曲目进行整理,并将不同历史时期之下教育意义强、艺术价值高的优秀音乐作品片段放至课堂上,使学生通过具体可感的声像更深刻的理解不同时期的不同视唱作品内涵,鼓励学生讨论发言并和教师互动,这样能更好地发挥课程思政在视唱练耳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三)“以赛促学”开展有针对性的音乐教学实践活动

音乐艺术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教师应当在学生完成音乐技能的学习后,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以班级或小组为单位,主动为学生搭建平台,供学生进行演唱或演奏评比竞赛。在课余时间,教师应组织学生开展各类音乐专业技能比赛,比如:双钢琴、多声部视唱、合唱、教学技能等比赛。教师应当以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培养学生时代精神作为导向,通过“红色主题”曲目的作品竞赛,让学生登台表演,促进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亲自走近历史、了解历史。例如学生在表现《我和我的祖国》这部作品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主动走进那段激情燃烧的时光,在触碰历史的同时感知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从而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信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信心,坚定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又如学生在实践中表现《映山红》等民乐类曲目过程中,同样能够吸引学生回望历史、了解民乐知识,认识到地大物博的中国土地上有着不同民族的文化风情,却有着一颗相同的爱国之心。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实际,引导学生对红色革命歌曲进行“再创作”。班级内学生选取一支曲子,在红歌曲谱中填词,不仅能够带动学生积极探索红色革命歌曲、了解历史内涵,也能够让红色知识与现代生活相结合,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在这样的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让历史使命感和时代认同感深入到学生心中,促进课程思政在高校音乐教育专业课程中的融合。

(四)音乐专业教师做到身体力行,做好学生的“红色精神”表率

首先,在教学工作中,教师对学生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作用。所谓“树人先树己”,教师不仅肩负着教书的责任,更是肩负着育人的使命。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学生,要想使得学生在音乐教育学习中提升思想道德水平,首要条件就是艺术类专业教师应端正自我意识,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加强道德修养,将个人利益与民族利益、国家利益紧密连接,只有教师本人提升了自身的品格,才会更好地带动学生明德树人。

其次,对于音乐教育专业课程教师而言,不仅要保证其专业知识过硬,还要保证思政素养过硬。在课程思政融入高校音乐教育专业课程的过程中,教师要对专业知识与思政知识有着较深的理解和把握,才能够在知识交融中做到得心应手。例如,北京联合大学艺术学院教师李文文,在教学工作中结合艺术创作与课程思政,带领学生前往红色遗迹进行写生。在遗迹带来的红色氛围中,学生不仅能够将历史题材应用到专业中,还能够潜移默化地学习到课程思政内容。类比到音乐教学也是如此,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前往红色革命老区,听当地人们还在傳唱的红色歌曲,利用历史遗迹熏陶学生的历史使命感,把思政价值融入到课程中。

(五)建立专业教学与思政元素相融合的有效评价体系

在传统的音乐教育工作中,专业知识培训与课程思政教学是分开的,在相互交融的过程中,难免会因为多方原因导致各种实际问题出现。建立合理有效的课程评价体系,能够及时发现课程思政融入高校音乐教学专业课程中的不足,通过客观评价课程教学,督促课程稳定发展。在高校中,多方评课活动十分重要,学校应当组织同行学校、专业评审、学生代表、课程督导等各类人员,对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教学活动进行及时有效的评论分析,促进思政与音乐二者的融合。学校也要加强对学生在课堂上下的表现评析,例如,将学生上课是否玩手机、是否积极参加音乐教学竞赛、是否认真完成作业等作为课堂考核内容,从思想上树立起学生尊重知识、尊重时间、尊重课堂的良好习惯。学校还应当组织定期的校园评比,通过教师评价、学生评价、自我评价,结合学生学业成绩,对学生进行综合考核,从而评选出优秀学生进行奖励。一方面,奖励机制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还可以增强学生的良性竞争心理,促进良好学习氛围的养成。

三、结语

通过本文的分析能够得知,课程思政融入高校音乐教育专业课程课堂,还需要高校教学工作者的进一步努力,这是提升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促进音乐教育专业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基于此,本文提出了几点建议:深挖音乐教育专业课程思政元素,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增强课程思政育人的活力;“以赛促学”开展有针对性的音乐教学实践活动;建立专业教学与思政元素相融合的有效评价体系,这些都对新时期提升高校音乐教学的改革和创新有着重要意义,对促进课程思政与音乐教育专业课程的融合发展有着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黄茜,刘旭光.音乐艺术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与运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12).

[2]罗柳萍.探讨高校公共音乐课程融合思政教育的创新教学模式[J].艺术大观,2019(15).

[3]陈香敏,张磊,安然.思想政治教育融入高校课堂教学体系的意义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08):28.

[4]宋珍珍.高校专业课教学的"课程思政"建设方法初探——以音乐课堂为例[J].黄河之声,2019(22):64.

猜你喜欢

融合策略课程思政教学方法
基于gitee的皮肤科教学方法研究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小学语文字理教学方法探析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浅谈内蒙古农村信用社在电商大趋势下的融合策略
微博文化与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碰撞与融合
浅谈数学游戏的指导策略
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与研究性学习结合研究
我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