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校传统文化教育的哲学思考

2021-08-02王俊雷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21年12期
关键词:高校学生新时代传统文化

摘 要:在新形势下,各高校愈加关注本校学生传统文化课程的受教育质量。为帮助大学生学习、掌握传统文化课程,授课教师应该提升自身专业素质水平,对自身传统文化授课方式、授课内容加以完善。本文以高校传统文化教育工作为中心展开探讨,并从多角度对其教学策略进行分析。

关键词:新时代;传统文化;高校学生;教学策略

前言:传统文化的有效学习,能够帮助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使其能够向着正确方向不断发展、进步。基于这一情况,各高校教师应该安排专业课程辅助教育。并在讲解其他课程时,合理融入传统文化教育内容,使大学生能够在优质条件下,全面接触、学习传统文化。现如今,上述教育工作已然得到有效落实,各高校传统文化课程授课水平也大幅提升。

一、创建优质的传统文化教学环境

传统文化是高校教育、社会发展的基石。大学生传统文化素养水平不断提升,能够为其未来学习、发展打下基础,直接影响大学生长远发展。经实践发现,教师参考课程需要,在校园内创建优质的传统文化学习环境,对大学生传统文化的有效学习十分有利。当校园内充满与传统文化相关的气息时,大学生对相关课程的学习兴趣也将大幅提升。当大学生自主探索、学习传统文化时,其学习效率、学习质量将显著提高。这就要求各校教师积极组织、开展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实践活动,以营造优质的学习氛围。

比如,教师可以参考传统文化课程内容,在校园内组织社团活动。大学生本身业余时间较多,教师借助社团活动,引导学生学习传统文化,授课效果十分理想。为保证社团活動的开展质量,教师还应该发扬学生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对此,教师可以提出几个学生感兴趣的社团,并鼓励学生自主创建、经营社团。随着武术社团、书法社团的顺利组建,传统文化逐渐融入大学生学习生活当中。大学生在这一优质环境下,将自主参与传统文化学习活动,且能够基于个人兴趣,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除上述社团活动之外,各高校还可以组建文化长廊、开展知识竞赛等。这些活动均需与传统文化课程相关。经实践发现,大学生长期处于传统文化环境下,将受到良性影响,且将更加自主、乐于参与相关学习活动。笔者认为,文化氛围对传统文化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有重大影响。各校教师应该主动创建优质的学习环境,确保上述教育工作能够得到全面落实。

二、对传统文化授课方式加以创新

当代社会,网络技术、信息技术已然被人们应用在各个领域。经实践发现,教师合理借助网络优势,开展传统文化教学活动,能够使其授课质量大幅提升。这就要求授课教师提升自身计算机应用水平,并合理借助网络技术,开展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授课活动。

比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参考本校社团需要,创建相应的公众号。经实践发现,学生将各自社团的公众号宣扬出去,并借此吸纳新社员,其工作落实效果将显著改善。在日常活动中,学生应该发挥自身主体作用,编辑与社团相关、传统文化相关的内容,并发布在公众号当中。尤其是在传统节日时,各社团应该大力宣扬传统文化。在节日气氛、相关文章的影响下,大学生对传统文化了解地更多,且更愿意探索传统文化相关内容。除此之外,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优势辅助授课。经实践发现,教师借助网络优势,对自身传统文化课程授课方式加以改进,能够使其授课方式愈加精彩。这一变化,将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其自主参与传统文化学习活动。

三、对传统文化授课内容加以优化

传统文化教育工作已然成为当代高校教育工作的主要内容。在新形势下,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探究能力明显提升,且能够自主完成预习、复习等学习任务。在传统文化教育工作开展期间,相关教师应该明确这一点,合理借助课上时间,向班级学生介绍传统文化课程内容。对此,教师可以结合课程需要,编订相应的电子课件辅助授课。课件中应该涉及传统文化基础内容、延伸内容,确保相关内容能够将传统文化的哲学意义展示出来。哲学社会科学等课程的顺利开展,能够帮助大学生获知更多的传统文化内容。除理论教学之外,各高校还应该结合传统文化课程教育需要,安排相应的实践课程辅助教学。

比如,高校教师在讲解传统美德相关课程时,即可以借助寓言故事、成语故事等辅助授课。授课期间,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向班级学生展示“孔融让梨”等故事内容,并借此介绍传统美德。为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相关内容,教师还应该带领学生深入社会,在实践中验证所学知识。经实践发现,大学生积极参与志愿者实践活动,主动去往传统文化气息浓郁的地区参与实践,能够使其传统文化课程学习效率大幅提升。各高校传统文化教学水平也将因此不断提升。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高校教师结合时代发展形势、传统文化课程教学需要等展开授课,能够使当代大学生得到优质的传统文化教育。对此,各校应该安排与传统文化相关的课程辅助授课。并主动为班级学生提供优质的实践机会,使其能够在亲身参与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进而真正掌握传统文化课程内容。在教师、高校学生的日益努力下,传统文化授课形式愈加丰富。各高校传统文化课程的教学质量也明显改善。

参考文献:

[1] 魏素敏,韩洁.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传统文化教育浅议[J].江苏理工学院学报. 2020(05)

[2] 吕延,司舒璠. 高校传统文化教育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现路径[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01)

[3] 陶国立. 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新时代大学的重要使命[J].现代教育管理. 2020(08)

[4谢志勇. ]文学经典在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中的特征及其实现路径[J].宜春学院学报. 2020(10)

[5] 肖亦聪. 大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现状与对策初探[J].海峡科学. 2019(04)

[6] 卢坡,方胜. 当前高校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4)

[7] 王新光,高翔. 网络对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 2019(17)

[8] 思齐. 传统文化教育研讨会在郑州召开[J].中州学刊. 2018(07)

作者简介:

王俊雷(1985.10—),男,汉族,籍贯:黑龙江齐齐哈尔人,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天府新区航空旅游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哲学、心理学

猜你喜欢

高校学生新时代传统文化
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学习百年党史”学习满意度与行为意向研究
教育部开通高校学生资助热线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严惩诱骗高校学生参与传销的组织者
基于三元交互理论的高校学生创业风险控制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