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前教育幼儿心理特点及应对对策

2021-08-02冯婧娜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21年12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幼儿策略

冯婧娜

摘 要:心理健康是指具有较好的自控能力,且能保持心理上的平衡,能自尊、自爱、自信,而且有自知之明。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幸福和健康有了更高的追求。拥有健康身心的教师是何等重要,健康的身心是教师教学工作的基本保障。

关键词: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引言:

幼儿心理环境是指幼儿心理周围的客观事实,包括师生之间、幼儿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的人际交往及幼儿园场所的气氛等。幼儿心理环境还包括幼儿与物质环境发生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心理反应。人是依靠环境而生存的,幼儿生长在幼儿园这个大环境中,时时刻刻都会和环境发生相互作用。这会对幼儿造成一些心理方面的冲击,对幼儿的心理发展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一、幼儿心理健康的表现特点

童年时,孩子最重要的心理特征应该是正面和正面的,即使出现负面情绪,也会影响持续时间。从儿童的角度评价儿童身心健康的主要特点表明:1.积极的情绪乐观和公开愿意与人交流;2.依靠生活和学习,寻求力量,期待尝试新事物;3.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能够面对困难;4.身体、精神和身体都正常发育,能够适应学习和生活节奏;5.具有一定的情感和操作管理能力;6.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实现自以为是的基本原则;7.语言沟通和思维能力发展正常。

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出路及建议

(一)健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体系,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当前,我国已在大、中、小学和幼儿园都提出并颁布了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纲领性文件。但仅仅有文件是不够的,各地方政府应根据地方特色建立健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将理论细化,增强其可操作性;并根据当前社会存在的相应问题,通过媒介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只有在社会良好风气的引领和引导下,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才能踏上正轨。

(二)将心理健康教育始终贯穿于幼儿保教活动全过程

学习有益于更好地利用。为了提高教师的身心健康意识,所有教师在其活动中应酌情遵守精神教育的纪律,并将精神教育的儿童公平内容纳入儿童的日常照料。重点在于教师作为人格形象的作用,以及在教师与青少年之间建立民主、平等和尊重的关系。把心理健康教育与班主任工作、教育活动、专题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结合起来,充分利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利用各种途径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在改善儿童心理健康的基础上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

(三)为儿童创造学习交互技能的机会

教师必须利用社区活动为儿童创造互动机会,帮助青少年提高相互能力,促进儿童的积极行为。例如,在施工活动中,教师可以将儿童分组,以帮助团队成员施工。如果没有足够的材料,团队可以互相协商并借用。教师应该鼓励孩子们合作,共同建设。对于一个想要独自学习更多材料来学习互动技能的孩子来说,这是一个很好的时机。在这个活动中,孩子们可以通过观察他人的社会行为来学习,从而丰富自己的社会行为,导致积极行为的进一步发展。此外,教师在安全教育活动中,可以设计出不适当处理同伴感到不舒服的领域,使儿童能够处理这些问题,并向他们传达良好友谊的重要性。总的来说,教师应该利用集体行动的机会,让孩子有机会与同伴聊天、直接教学和谈判。这有助于幼儿掌握技能,促进儿童行为,有助于为儿童心理健康创造积极的环境。

(四)提升幼儿教师队伍整体水平,加大幼儿心理教育师资培训力度

第一,提升幼儿教师整体队伍。一是要提高教师自身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职业幸福感。二是更新教师观念,提高教师业务素养。可以通过“引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定期邀请领域专家进园指导、外派教师观摩学习示范园,不断更新园内教师的育儿观,科学做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第二,加大幼儿心理教育师资培训力度。一是培训内容要有广度。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培训内容不能仅仅局限于幼儿阶段的心理教育内容,还应对中小学及大学心理教育的内容有所涉猎,形成理论体系。二是学习要有深度。在培训前就应向教师明确“深体验,真收获”的要求,并通过撰写学习故事、观察案例等任务驱动的方式让教师扎实掌握相关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与技能。三是践行要有效度。培训后可以结合参培教师学以致用的情况,制定动态而非一成不变的考核或评价标准,及时跟进调整,完善整个师资培训评价体系。

(五)家园全方位互动,形成教育合力

幼儿园的合作是由于创造了一种整体的、以儿童的教育和教育为导向的互动关系。与家庭的互动有许多不同的形式,例如父母亲子活动、父母开放日等。父母开放日,各种亲子活动也是与家庭互动的更好形式。比如,一个幼儿园的孩子生病了,学校组织文章的活动,孩子们带着部分玩具或学习用品去学校,把钱捐给生病的孩子进行护理。还有各种家庭互动教育活动,如亲子活动、讲座和活动。这些活动主题不同,影响也不同,但最终目的是让孩子们享受集体生活的乐趣,在各种活动中锻炼自己的能力。通过共享互联网和信息平台,QQ组和缩微胶片成为私人通信的主要通信渠道。为了让父母更多地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学习情况,教师还开发了与日常教学内容基本同步的课堂日志、博客内容,记录了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学习经验。通过博客,父母可以获得许多宝贵的学习资源,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学习状况。

结束语:

近年来,随着课程改革、教材改革、教育体制改革的逐步开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幼儿教师的重要性,提高幼儿教师素质也被提上了日程。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需要社会、学校和教师三方面通力配合。

参考文献:

[1]侯彤,薛亚楠,郭皓玉,徐希玲.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机制的策略研究[J].科教导刊(下旬),2019(11):170-171.

[2]崔瀾骞.解析学前教育专业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教学模式[J].陕西教育(高教),2019(09):30-31.

[3]杨艳艳,董润君,吴萌萌.学前教育中幼儿心理情况的分析研究[C]..《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十七卷).:《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总课题组,2018:2231-2236.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教育幼儿策略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优秀作品欣赏
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大学生心理问题应对新模式
Passage Four
幼儿画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