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中学语文群文阅读重要性的认识与培养

2021-08-02马娇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21年12期
关键词:群文中学语文诗歌

马娇

语文群文阅读是指围绕着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文章,师生之间共同展开阅读和集体建构,最终达成共识的过程。而在群文阅读教学中,选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中学语文的教育教学中,阅读教学一直以来都是整个教学内容中最为重要的部分之一,特别是在近些年新课程改革的大趋势之下,阅读教学的地位和作用日益重要,同时也对教师和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部在《普通中学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对“文学阅读与写作”学习任务群的课程内容作出明确规定:“本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阅读古今中外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等不同题材的优秀文学作品,使学生在感受形象、品味语言、体验情感的过程中提升文学欣赏能力,并尝试文学写作,撰写文学评论,借以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作为中学语文教师应该协调好精读与泛读、单篇阅读与群文阅读、課堂阅读与课外阅读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行为习惯。因此探究在新课改背景下群文阅读教学模式中的比较阅读方法显得尤为重要,对指导阅读教学的有效开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温儒敏主编提到:“群文阅读教学也应当有精读、略读之分,两篇或者三篇课文,总有一篇是精读的,老师要举例子,给方法,给读书和思考的方法,其他则让学生带着‘任务去泛读。”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分清精读课文和泛读课文,基于比较点准确划分群文界限。在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中,确定比较点是比较阅读的第一个步骤。科学地确定比较点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探究古诗词的积极性,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奠定基础。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因此在确定比较点的时候,教师应起主导作用。]第三单元一共三课,其中包含八首诗,可以分为四个部分进行教学:

1.《短歌行》和《归园田居》:曹操和陶渊明同属于魏晋南北朝,同是身处乱世,但两人的人生追求和境遇却完全不同。精讲《短歌行》,引导学生进入比较阅读的情景,探讨二人为什么会有这样两种不同的人生追求?

2.《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和《琵琶行》: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这三首诗,虽然都是在人生失意时所创作出来的,但是诗中流露的思想感情不同,创作风格、写作手法也不同。精讲《梦游天姥吟留别》和《登高》,引导学生进一步比较阅读,分析这三首失意诗有怎样的不同之处,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呢?

3.《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苏轼、辛弃疾同属于豪放派,这两首诗又同样都是怀古诗,在精讲《念奴娇·赤壁怀古》后,引导学生探讨二者在创作风格和意境方面有什么异同。

4.《声声慢》:从意象入手,让学生自主体会词人李清照的婉约与豪放。

知人论世既要关注诗人的生平,诗歌的内容、情感,同时也要关注学习的对象———学生。在进行以上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进行必要的补充,适时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启发学生认识到古诗中所蕴含的现实意义。立足于文本本身,将群文阅读与比较阅读相互融通,增加阅读的广度和深度,使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更加有效。

群文阅读教学法打破了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进行阅读教学,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对文章进行分析,在教学中提出自己的观点,与同学之间积极的交流,教师再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指引,群文阅读教学法既拓展了学生的阅读思维,又使语文阅读理解能力得到了有效的提高。群文阅读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选文具有多向性。从定义上我们可以看出,群文阅读的选文具有多向性。即教师在选文的过程中,是以一个或者多个议题为中心,选择一组文章指导学生进行阅读。而教师在选文确定主题的过程中,一般都比较重视文章内容以及中心思想、文化内涵以及表达方式等各方面的因素,并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总结文章之间的关联性,整合文章的中心思想。

2、在语文阅读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教师以教材为载体,以文学作品为媒介,通过引导学生进行主观能动的思考和情感活动,进而对要学习的文学作品形成深层次的理解和体验,最后达到提升思想境界和情感交流的状态。同主题选文,是指教师根据文本思想价值或情感内涵,选择群文阅读文本。在基于“学习任务群”的中学群文阅读选文教学中,教师按相同主题选文,有利于学生进行比较阅读,提高他们对选文思想内涵的理解,从而促进其自身阅读素养的提升。例如,在教读韦庄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时,教师就可以引入课外相似的文本,如白居易的《忆江南·江南好》、冯延巳的《菩萨蛮》以及乐府诗歌《江南》等等。由于诗歌的标题相同,文本内容的关联度大,阅读时阐释空间也就增大很多。这样,教师将课内外诗歌内容结合起来,既可以增强学生对诗歌内容的了解,加深对江南风景的认知,同时又可以提高他们分析诗歌特点的能力。又如,在教讀李白的《蜀道难》时,教师可以将其和他的《梦游天姥吟留别》《行路难》等诗歌放在一起进行讲解,比较诗歌内容、形式和情感等方面的异同,从而加深学生对李白诗歌创作风格的了解,真正体会李白诗歌的豪迈奔放,想象丰富,意境奇妙及浪漫主义特征。

3、群文阅读在中学语文教材中的存在形式。传统单篇阅读教学在中学阅读教学中所占地位并不是表明语文教学只有“华山一条路”,群文阅读在中学语文必修教材中更多地表现在课后习题 “研讨与练习”中。如人教版必修四第二单元《柳永词两首》一课的课后就有这样的“研讨与练习”:“《雨霖铃》抒写的是离别之苦,古代诗词中表达这种情感的作品很多。不过,同是写离别,情调上却有着很大的差异,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悲壮之别,有‘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的凄苦之别……请你从读过的诗词中再找出一些来,略加分类后抄录下来,并就其中一首写一篇赏析短文。”……这样的“研讨与练习”稍微改动,便可分别以“别离的笙箫”“东坡的赤壁”为议题组文构成群文阅读文本。再比如人教版《外国小说欣赏》的几个主题:“叙述、场景、主题、人物、情节、结构、情感、虚构”等,就符合群文阅读以“手法”为中心的议题范畴。

总之,群文阅读是一种新型的阅读教学模式,是提升学生阅读水平的重要措施。而在群文阅读教学中,选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中学语文群文阅读选文教学中,教师可以按相同题材、相同议题或相同主题选择文本,使阅读教学形式更加多样化,进一步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陆杭庆.古诗词比较阅读教学策略探寻[A].小学教学参考.2019,9:20.

[2]王丽媛.小学语文群文阅读与学生写作体验整合的指导[J].课程教育研究,2019(47):86.

猜你喜欢

群文中学语文诗歌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纪录片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我和诗歌的关系(创作手记)
七月诗歌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以“一”融“多”:多维度拓展群文阅读时空
走出经验主义、拿来主义迷津——苏宁峰《表现论视野下中学语文的批判性解读》序
诗歌的奇怪队形(一)
以“一”融“多”:多维度拓展群文阅读时空
走出经验主义、拿来主义迷津——苏宁峰《表现论视野下中学语文的批判性解读》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