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挖掘“生活中的数学”

2021-08-02谭凤宜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21年12期
关键词:分类数学生活

谭凤宜

陶行知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通过数学学习,学生能够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比如说,上街买东西自然要用到加减法,修房造屋总要画图纸等。在他们的眼里,数学是一门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学科,不再是枯燥乏味的数字游戏。这样学生学起来自然感到亲切、真实,有利于培养他们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态度,培养他们应用数学的意识。

在我们实际开展的《培养小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研究》课题中,我感觉到要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首先是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能在生活中学数学,在生活中用数学。因此,我想谈谈如何去挖掘“生活中的数学”,把我们的教学归朴于实践,归朴于生活。

一、把握教材,还原教材生活本色

《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趣的”。如:第二册《认识人民币》,为了使学生巩固对人民币的认识,创设了一个“逛小超市”的情景,再现“买卖商品”的生活片段,将讲台模拟成一个小商店,摆上吃的和用的“商品”,让学生动手购买商品。例如:“一支钢笔4元钱,说说你该怎样付钱?”同学们第一次在课堂上购物,个个兴致高涨,争先恐后地举手发言。有的学生说拿两个二元;有的说拿四个一元;有的說拿一个二元和两个一元;还有的说拿一个五元,请老师找回一元,等等。售货员与顾客购物的情景令学生感到无拘无束,尽情地表现自我。通过这种情景,许多平时不善言表的学生都开了口。然后再创设“到银行去兑换整钱、零钱”的生活情景,使学生在游戏中加深对人民币元、角、分之间的进率的认识。又如,第一册教学《比长短》时,我设计了这一情景引入:“淘淘家来了客人,淘淘主动帮妈妈招待客人,准备起了筷子。看看他摆得怎么样,你想帮帮他吗?”这一问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下面的学习中。又如:第三册《确定位置》虚拟一个“电影院”,学生拿着写着“几排几号”的票找到自己的座位。通过设计“儿童乐园”,让学生用数对的方式描述场所所在的位置,并确定位置。同时结合“走象棋”确定棋子所在位置。这样的再现更贴近学生所关注的现实生活,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倍感亲切并愿意探究,有助于掌握、巩固和应用知识。

二、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生活资源

在《数学课程标准》学段目标中,也提出了让学生“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及简单数量关系的过程” “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的数字信息做出解释”,“能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等教学目标。用学生身边的事情呈现教学内容,增强了数学教学的趣味性、现实性,使学生体验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培养学生喜爱数学、学好数学的情感,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如:第一册《分类》,有老师利用学生身边的事物,学习了用不同标准分类的方法,立刻让学生同桌之间将铅笔分类。学生有说“按长短分类”,有说“按颜色分类”,有说“按形状分类”,有说“按有没有橡笔头分类”以及“按花纹分类”“按粗细分类”“按型号分类”等。课堂上学生兴趣浓厚,思维活跃,使学生觉得十分亲切。又如我在第一册《0的认识》中,让学生理解“0可以表示起点”这一含义。我将学生刚进行的田径运动会赛跑以及跳远的图片引入课堂,感悟赛跑的起跑点相当于“0”,“0”可以表示跳远的起跳点。当课堂上出示了学生自己亲身经历的数学问题时,发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培养了学生用数学的观点看待生活中问题,增强了学生运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三、随机指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数学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充满着数学。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在日常生活中他们具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和实践积累。为了给学生打下终身可持续发展的良好基础,必须开放小教室,把社会生活中的题材引入到数学的大课堂之中。这就要求教师善于引导学生观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素材,让数学贴近生活,使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感受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事实上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数学,既可积累数学知识,更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最佳途径。如:让学生找找生活中见到的“0”。让学生尽情地说:邮政编码、电话机上、手机上、电脑键盘、尺子、时钟、风扇开关、905路汽车、门牌号码等。学习百分数,让学生调查生活中运用百分数发布信息,从数据中谈谈感想。神奇的数字编码,让学生观察数字在生活中都有哪些用处,身份证上的数字号码各表示什么意思。带学生到小超市去观察、调查各商品的价格,比较一下,和自己估算的价格接近吗?买一块橡皮,需8角,你有几种付法?学生记忆了“时、分、秒”之后,要求他们观察估算每节课大约是多少时间,课间休息大约是多少时间,哪些运动是以“秒”来计时的。再如:指导学生看懂日历,先看清是哪一年的,然后自己数数一年有多少个月,每个月的天数是不是一样多。请学生数数教室里的瓷砖数量,比一比身高、体重,认一认周围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用脚步跨量一下,教室离办公室大约有多少步。高年级学生还可观察数学美,如欣赏生活中各种各样美丽的圆、三角形等形体美。

四、经历学习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

“生活化”是基础,它帮助我们理解抽象的数学;“数学化”是目标,它帮助我们认识生活世界,解决生活世界中的若干问题。数学教学活动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和现实生活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资源。但这并不能说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进行交流表达时的“生活语言”能取代进行数学概念归纳时的“数学语言”。要让学生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去亲近数学、了解数学、运用数学,又要注意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认识自己所生活的环境与社会,学会“数学地”思考问题,发展学生的理性思维,体现数学的高度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和广泛的应用性等基本特点。

总之,数学教学要以现实生活为载体,能让学生感悟生活中的数学,将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教学生活化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真正理解数学的价值,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从而促使学生学会学习。

猜你喜欢

分类数学生活
按需分类
教你一招:数的分类
说说分类那些事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给塑料分分类吧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