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程机械维修专业项目任务式教学模式探索

2021-08-02刘君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21年13期
关键词:维修教学模式

刘君

摘  要:当前传统的教学模式已难以适应现代职业技术教育和军队院校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也难以达到基层维修岗位需求和专业技能型士官人才培养的需要。本文结合当前军队院校教学改革的趋势,立足自身专业特点,探索了项目任务式的教学模式。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模式效果良好,效益明显。

关键词:项目任务式;教学模式;维修;

随着先进技术在国防施工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工程机械的技术水平越来越高,对维修人员的素质和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要求培养维修人才的方式应适应岗位需求,对接岗位需要[1]。为此,工程机械维修专业进行了教学模式改革,探索了以“项目任务式”为核心的维修专业教学模式。实践证明,培养的学员具有“宽基础、厚理论、强技能、高质量”的特点,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项目任务式教学模式实施背景

传统职业教育模式是重在向学员传授系统的理论知识,强调专业知识的科学性与系统性,教学上注重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但忽视了对学员操作能力和创造性的培养[2];强调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员为中心,教员教什么学员就学什么,忽视了学员积极性、主动性的发挥,在教学方法上常采用“填鸭式”,教学进度上齐步走。从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来看,突出表现为学员理论学习兴趣不高、知识理解不到位、技能掌握不熟练、岗位适应性较差。

而目前基层维修岗位需要的是具备扎实专业技能的维修技术人才,要求有一定的理论基础,过硬的专业技能。因此,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是大势所趋,迫在眉睫。

二、项目任务式教学模式的内涵

项目任务式教学模式实际是项目式—任务式两个层次的实践教学模式[3]。

任务式教学。以教员为主导,学员为对象,要求学员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员指定的任务内容。通过合理地将理论课教学内容融入到实践操作中,并强调理论的实际应用性,而非纯理论的灌输。

项目式教学。以学员为主体,教员为辅助,在任务式教学的基础上,综合前期理论教学内容,3~5个学员为一组,要求学员在相对灵活的任务时间内,在开放的实践条件下,完成预定的项目目标。实践项目任务内容和完成形式可由教员或学员自主确定,项目内容一定是与岗位实践或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最好能够结合故障维修案例,让学员真正体会到学以致用的感受,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创新过程带来的快乐,激发学员进一步学习和创新的意识,也达到了全面培养学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综合能力的目标。

项目任务式教学模式,以教员为主导,学员为主体,将专业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知识有机融合,以具体任务目标为牵引,按照“知识初步认知+知识接受理解+知识实践运用+能力拓展提升”螺旋渐进的学习规律,学习相关理论知识,指导学员开展实践操作,凸显理论指导实践的重要作用,引导学员自主探索任务完成方式和方法,最后通过创新评价总结方式,实现“知识、能力、素质”的有效提升。

三、项目任务式教学模式的应用

1.课程选取及介绍

工程机械柴油机课程主要学习工程机械柴油机基本构造、工作原理、维护保养和故障排除知识,培养学员使用、维护与维修的能力,对达成人才培养目标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本文以该课程中“气门间隙调整”为典型课例,探索“项目任务式”教学模式在本专业的创新应用。

2.教学准备

(1)学情分析

“气门间隙调整”是该课程一项重要内容,也是维修专业学员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可操作性强,操作难度适中,知识前后联系,具有鲜明代表性,适合探索“项目任务式”教学模式。该部分内容与实装联系紧密,与岗位需求对接密切,能够维持学员的学习的注意力,通过进一步针对学员喜欢动手操作的特点进行创新实践,能够保持学员学习兴趣不流失。

学员在学习该内容之前,通常学习过机械基础、机械识图等专业基础课程,懂得一般的机械原理;学习过柴油机基本工作原理,了解柴油机基本术语表示和工作循环;学习过配气机构的结构组成和工作原理,熟悉配气机构的零部件组成和安装位置,这都为该部分内容学习奠定了基础。但是,学员对气门间隙可能造成的故障问题、故障机理、调整方法等不甚了解,也是学习过程中要解决的问题。

(2)教学设计

在学情分析的基础上,需要按照“以学员为主体、以教员为主导”指导思想,弱化教材的“教学材料”特征,强化教材及教学资源的“学习资料”功能,按照“项目任务式”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设计,以问题为中心构建工作任务。在学习实践中,学习并不是漫无目的,而是需要围绕预先设定的问题进行。这些问题是任务中所要面对和解决的,其中包含着一定的知识和技能要求。问题解决过程也就是相应的认知和技能获取过程。

在本课例中,提取“什么是气門间隙”“为什么调整气门间隙”“怎样调整气门间隙”3个主要问题牵引教学过程,形成基本教学思路,具体学习气门间隙认知、配气相位、气门间隙调整的知识,培养气门间隙调整的能力。

(3)活页教材

活页教材是基本教材的重要补充,通常以单个任务为单位,以活页的形式将任务贯穿起来,强调在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基础上的实践和应用,培养学员掌握一定理论的基础上,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适用于以学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更多体现以学员为主体的前提下,加强教材和学员之间深层次互动[4,5]。

本次课围绕“气门间隙调整”,按照项目任务式教学模式的基本环节,以完成任务为目标,以思考问题为引导,以相关课程知识链接为支撑,以动画视频素材为补充,创新教学方法手段,灵活教学组织形式。

3.教学实施

(1)情境创设

学习情景是工作任务和问题发生的基础性因素,是任务实施和问题发生的必要条件。结合岗位需要,参考故障案例,创设“装载机动作无力、排气冒黑烟、气门室异响”的故障现象,引发学员思考分析,得出“气门间隙不正确”的初步结论,明确“气门间隙调整”的主线任务。

(2)任务分析

围绕任务目的进行分析,引发“什么是、为什么、怎样做”的思考,总结得到学习气门间隙概念、配气相位、调整方法等知识技能的必然需要,进而明确学习目标。

(3)相关知识学习

教学环节1:根据学员自学能力,结合课程学习需要,提前布置“什么是气门间隙”的自学任务,引导学员主动学习、自主思考,首先从概念层面认识气门间隙的基础知识。

教学环节2:立足教学保障条件,组织学员现场查看气门间隙位置和大小,实现从理论认知到体会认知的深化提升,解决“什么是气门间隙”的问题。

教学环节3:引入配气相位的概念,引导学员思考讨论“表示气门启閉时刻”的合理方法,得到用曲轴转角表示“气门启闭时刻及持续时间”的基本方式。

教学环节4:引导学员思考“每个工作循环所对应的曲轴转角大小”,结合实装柴油机半剖模型,分析得到“进气提前角、迟闭角,排气提前角、迟闭角”等概念,认识气门的实际工作过程,为后续分析气门调整方法奠定基础。

教学环节5:结合配气相位的知识,进一步进行小组讨论,提供拓展知识链接,分析“气门间隙过大或过小”对柴油机工作状况的影响,回顾故障案例,解决“为什么调整气门间隙”的问题。

(4)任务指导

教员指导说明“气门间隙调整”的基本原则,讲解示范“气门间隙调整”的常用工具和步骤,帮助学员获得气门间隙调整的基本技能,初步解决“怎样调整气门间隙”的问题。

(5)任务实施

教学环节1:明确任务工单,利用实装教学条件,组织学员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任务实施。

教学环节2:小组成员进行思考讨论,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气门间隙调整”的方法,实现理论实践的深度融合,培养学员自主思考、自主探索、自主创新的能力。有的小组进行逐缸调整,按照1到6缸、先进气门、后排气门的顺序进行调整,期间多次摇转曲轴,费时费力;有的小组进行两遍调整,只摇转曲轴一次,较快较好完成所有气门间隙的调整。

(6)评价总结

教学环节1:各小组分享任务实施过程,对照评价标准完成自评和小组互评,自评查找问题,互评查找不足,实现“组内互学互助、组间竞争提高”良好局面。

教学环节2:教员对学员任务实施过程进行评价,对比不同调整方法的优缺点,总结得到气门间隙的常用调整方法——两遍法,达到“画龙点睛”的目的,引导学员实现操作能力的升华,最终解决“怎样调整气门间隙”的问题。

四、项目任务式教学模式的反思

为验证项目任务式教学模式的实际效果,对同专业、同年级两组不同学员(每组8人)进行了试验验证。对A组学员授课时采取传统教学模式,按照“教员讲授指导、学员听讲练习”的思路进行授课;对B组学员授课时采取前述项目任务式教学模式。整体授课时间均为90分钟。

课后,按照统一标准,采取理论测试(15道客观题,1道主观题)、技能考核的形式对两组学员进行针对性考核,具体成绩如下表所示。

从成绩分析和考核过程来看,B组学员成绩要明显优于A学学员。具体表现为:B组学员对气门间隙的认识更清晰,对配气相位的理解更深入,对气门间隙调整的方法掌握更牢固,对操作步骤的掌握更熟练。

分析原因,项目任务式教学模式通过课前自学、问题引导、分析讨论、实践验证,充分调动了学员自主学习和思考的积极性,增强学员学习过程的参与度,有效加强了学员对知识的实际体会和感悟,形成了有效“情景记忆”。而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学员对知识的接受处于被动地位,要求学员通过记忆、理解实现学习,随着授课过程的推进,学员课堂专注力下降,学习兴趣降低,实际体会不深,最终造成教学效益不高。

参考文献:

[1]. 高职汽修专业“任务导向项目教学法”教学模式研究与探索[J]. 刘建美. 职业技术教育. 2010,31(29):54-57.

[2]. 项目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探索[J]. 王皖发. 教育科学. 2012(5):92-94.

[3]. 基于项目式的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探索[J]. 李磊,周宏根. 中国电力教育. 2014(27):69-70.

[4]. 活页式教材设计及应用探索与实践[J]. 陈高锋,付建军.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20(5):26-27.

[5]. 类型教育视野下职教教材的定位与实现策略[J]. 陆俊杰. 职教论坛. 2019(10):47-51.

猜你喜欢

维修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创新线上英语教学模式的思考
高中英语“读写学思”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农机维修节能减排技术简介
数控机床常见故障维修简介
现代汽车维修技术的完善
水稻插秧机维修保养的技巧探究
浅析路基工程的养护与维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