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下的案例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操作策略
2021-08-02孙彩霞
孙彩霞
摘 要:为了能够改善该现状,提高其课堂教学的质量,道德与法治教师需要注重创新教学方法,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制订出符合学生心理的教学方案,推动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全面发展,进而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整体效果。本文重点探讨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案例教学法中如何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案例教学法;初中道德与法治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教师不仅传授学生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法治素养,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法治观,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指出,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要以有效教学为目标,以高效课堂为价值追求,以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性为着眼点,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积极探索构建起校本化、个性化、多元化的课堂教学模式。为实现高效课堂,教师要想方设法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参与到学习过程中,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来构建知识网络,掌握道德与法治的知识规律,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不断提高。教师在教学中要通过案例教学实现学科核心素养,促進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可持续发展。
1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存在的问题
1.1新课标优势无法在导入环节得到发挥
道德与法治作为初中教育体系重要的学科,对于增强学生法治意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想实现道德与法治教学效果的最优化,部分教师侧重于知识点罗列,并且过于注重机械的强化记忆,并没有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思索,当前这种教学模式的开展,不但浪费了大量的时间,而且对于学生成绩的提高极为不利。此外,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未能够参与到具体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难以得到很好的体现,并没有机会对知识提出不同的看法。
1.2新课标无法为学生探索新知服务
道德与法治学习实质上是不断创新的过程,在具体学习过程中,学生只有寻找到突破口,才能够获取到更多新鲜的知识。然而传统教学模式仍然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占据主导地位,部分教师过于注重知识的讲解,往往忽视了现代教育手段对于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性,长期在落后的教学法作用下,学生的兴趣难以得到很好的激发。当前,教师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学生只是简单地协助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并没有真正意义上成为课堂的主体,往往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基于当前这种落后的教学法所限制,新课标无法为学生探索新知服务,不但影响着学生的整体学习效率,而且对于道德与法治教学效果产生较大的影响。
1.3新课标无法与学习效果相结合
学生探究意识的增强与小组合作学习有着必然的联系,在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虽然部分教师运用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但也只是从某种条件上实施,完全是为了应付公开课而展开,其应用的目的不明显。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针对部分新知识,学生之间不能够进行很好的研究和探讨,教师并没有为学生提供更多这样训练的机会,长此以往必然会削弱学生的积极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成绩,同时也导致新课标无法与学习效果相结合。
2案例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应用
2.1巧妙运用案例提升法律认知水平
在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法律认知水平非常重要,因此教师应该选取与法律相关的合适案例,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法治教育。通过在教学过程中营造真实的法治氛围,使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真实地感受到法治的氛围。通过认真选取案例,使学生能够在真实的案例中对法律有更加清楚的认识,进而通过更加有效的方式加深学生对法律的认识。例如,在《预防犯罪》这节课的讲解过程中,老师向学生们列举了南京市汤山镇食物中毒事件:被告人陈品与南京市汤山镇陈宗武面馆老板发生纠纷,之后怀恨在心,趁面馆人员不注意,在面馆中放入剧毒老鼠药,结果导致在面馆中用餐的数十人中毒伤亡。经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的一审判决,陈品被判死刑。通过这个例子,学生们能够对违法行为产生更加清楚的认识,从而能够更好地约束自己的行为,严格尊受法律法规,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
2.2借助案例解惑,培养道德素养
教师要能够巧妙运用案例解决学生心中的疑惑,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道德与法治知识,并且将所学的知识内化为自身的道德和法律素养。例如,在《遵守公共规则》这节课的讲解过程中,老师列举了一个高铁霸座的例子:一名男子在高铁上霸占一名女子的座位,并且拒不让座,女子寻找高铁工作人员寻求帮助,结果在高铁工作人员劝说之后依然没有用。老师请学生们对该男子的行为进行评价。有的学生从法律的角度去进行评价,说该男子的行为违反了高铁中的相关法律;有的学生从道德的方面进行评价,说该男子的行为是道德素质低下的表现;有的学生从社会层面进行评价,认为该男子的行为反映了社会道德的缺失。以上种种讨论,充分扩充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范围,使学生能够在公共安全案例的理解过程中能够更加深入,从而更好地促进自身道德素养的提高。
2.3总结评价案例,深化道德体验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对案例进行总结是非常有必要的。通过加强道德与法治工作的整理,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效果都得到了增强。例如,在《爱在家人间》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向学生说明正确的家庭教育方式,向学生举了这样的例子:一名小学生从小受到家长的溺爱,家长对他百依百顺,满足他的一切要求,结果在上了初中后变本加厉,不再满足于家长给的零花钱,开始偷盗,终于走上了犯罪道路。在高中毕业后,由于偷盗,该学生被判处有期徒刑八年。这个例子告诉我们,家长的溺爱会使学生走向不归路,因此家长对孩子的爱要适可而止,同时学生也要学会拥有辨别是非的能力。
3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德育教育的越来越普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越来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视。采取案例教学法能够很好地促进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使道德与法治工作在提升学生素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孔令烨.核心素养视野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案例教学法的运用[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11):281.
[2]金荣君.核心素养视野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案例教学法的运用[J].文学教育(下),2018(08):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