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成因及对策

2021-08-02宋传凤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21年13期
关键词:学习成绩学习动机因素

宋传凤

摘  要:随着经济的腾飞和国民素质的提高,虽然家长越来越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但在教育的这块园地里,厌学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如今,它已成长为困扰学校及家庭的一大难题。还有些学生,就算到了学校也不是来学知识,求学问,只是为了应付家长,混日子,最后弄张文凭。他们在学校里上课不听不记不做练习,老师在上面讲她的,台下他们自己玩自己的,老师批评还批评不得,似乎厌学是天经地义的事。这些厌学表现还不算什么,更可怕的是,有些学生在学校里乱交朋友,乱谈恋爱,还带领其他同学不学习,甚至带着其他同学在学校里干着学生不该干的事,严重败坏了学习氛围。厌学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实在是太可怕,令家长和老师整天为他们担忧。

关键字:厌学;中学生;现状;影响因素;措施;问卷调查

一、对厌学的研究

中学生产生厌学心理和行为的因素有很多方面。主要概括为主体因素和客体因素,主体因素即学生自身的因素,而客体因素则可包含家庭、学校和社会。

1.主体因素

这是中学生产生厌学现象最根本的因素。

由于中学生会产生对学习认识不当的观念,便会产生不良的学习态度,部分中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志向不定,缺乏学习动机,当学生对学习缺乏足够的认识,没有任何需求的时候,他们是不可能热爱学习的。其次是学习方法使用不当。某些学生虽然平时很用功,但结果却不尽如人意,这种失败往往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挫伤他们的自尊心,导致厌学心理。再有就是性格问题。某些中学生坐在注意力不集中,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不能有效的进行学习,甚至一些学生还存在多动现象,他们听课不专心、作学习无恒心,导致厌学心理。还有些学生存在恨屋及乌的心理。当然也与老师的业务素质有关,那些专业底子薄、教学水平低、师德素质差的教师,往往不能树立良好的威信,同样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对该学科的学习兴趣

2.家庭因素

家庭教育是青少年成长过程必不可少的条件,将影响着孩子的一生。部分家长由于对科学的教育规律了解甚少,与子女的沟通甚少,结果往往事与愿违,背道而驰。心理学家研究表明,父母教育方式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有重要影响,大多数家长对孩子期望值过大,目标过多,关怀过度,压力过大,仅看重学习而忽视包括心理品质在内的非智力因素良性发展。一旦孩子达不到自己的要求,有些家长经常采取讥讽、数落、辱骂、厌恶、苛责、蔑视和冷漠等“软暴力”形式对孩子心理进行伤害。家长的“软暴力”比“硬暴力”对孩子造成的伤害更具有隐蔽性,杀伤力更大、更持久,会给孩子的一生留下挥之不去的阴影,使孩子产生心理障碍乃至心理疾病,摧毁孩子学习的自尊心、自信心。

3.学校因素

学校在中学生学习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学校生活环境不当便会使学生产生厌学现象。一是课程设置不合理。二是评价导向的偏离。三是教师的素质问题。

二、中学生厌学的危害

一般认为,厌学是指学生对学习否定的内在反应倾向,包括厌学情绪、厌学态度和厌学行为。表现为对学习极度厌恶反感,在课堂上睡觉或做与学习无关的事,经常旷课或逃学,自觉地将注意力转移到其他方面如迷恋网络、打架斗殴、早恋等,这是中学生喜爱向别人展现自己的必然结果,学习成绩不好,就要在其他方面超过别人,让别人对自己刮目相看。厌学的直接后果就是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下降,学习成绩急速下降,间接后果则影响学生的人生态度及人生价值。

其实,“差生”不差,只是被主观地扣上了“差生”的帽子。调查表明,有些成绩差的中学生并不是一直学习成绩都差,甚至有的还曾经排在班里前几名,只是后来的一些因素使他们开始“变差”。越是厌学,成绩越差;成绩越差,越是厌学。

三、防治及对策

中学生学生厌学现象并不可避免,但却随处可见,因此老师、家长和社会各阶级都务必采取积极主动的策略和措施去应对。根据中学生自身的特点和产生厌学心理和行为的不同原因,以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为核心,以因材施教、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和心理疏导工作为主要手段,辅助以创造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相结合的综合防治对策。

1.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学生们是在各种各样的动机的驱使下产生学习行为的。不仅影响学习的产生,而且影响学习的进程和结果。所以,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是非常重要的。

2.激发兴趣 引起注意

对于中学生存在的厌学心理,应从转变他们的兴趣出发,将他们的兴趣转移到学习上来,力求强化学生对学习的有意注意。

(1)转变观念,淡化“苦味”。以苦为乐,恐怕大部分学生做不到,表现的往往是以苦为恨。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倡导轻松愉快的学习,变苦学为乐学,如此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改进教法,激发兴趣。引起学生注意事物,往往体现新奇性、形象性、矛盾性、变化性、对比性等特点,它们刺激人的感官,会引起人的兴趣与关注,进而接近、了解未知事物,解决新问题。因此,教学时,我们要采取丰富多样的方法,设置各种巧妙的情景,不断呈现事物的这些特性,努力将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吸引住。

3.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成绩的好坏关键在于学生是否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必须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针对产生厌学情绪学生的懒惰、意志力薄弱的性格特点,老师和家长要联合起来,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制订具体的学习计划,特别注意培养他们自觉、自制、自立、自律、自强的能力。、采取及时反馈、强化动机,及时沟通,多表扬,常鼓励的方式来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克服懒惰、无毅力的消极心理。

最后,要尽量营造一种积极进取的家庭氛围,使孩子保持身心健康,专心致志地投人到学习中去。对待学习差的孩子,要切忌急躁,要看到孩子的优点,鼓励孩子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加强正确的舆论导向,端正社会风气,优化社会大环境,这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协同工作。

参考文献:

[1].马桂佳  《青少年学习障碍及其调整》

[2].刘睿琼  《中职学生心理分析及其矫正》、

[3].林崇德  《发展心理学》

[4].冯忠良  《教育心理学》

[5].马雅兰  《中学生厌学现象成因及相应对策分析》

[6].陈新颖.花蓉  《中学生厌学心理的研究与展望》

[7].雷雳   《发展心理学》

[8].陈琦   《教育心理学》

[9].张文新  《青少年发展心理》

[10].郭娅   《缓解中小学生厌學情绪》

[11].游夏茵 《调查显示中国学生普遍厌学向教育提出严峻课题》

猜你喜欢

学习成绩学习动机因素
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内外因素及其作用
兄弟让举
名落孙山
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Analysis on the motivation of students in English learning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
关于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
关于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
The Ways of Fostering Student’s Autonomous Learning
掐断欲望的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