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学 数学的承重墙
2021-08-02贾明娟冯勤娜
贾明娟 冯勤娜
数学给人的印象往往往是抽象的、枯燥的,基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需要借助一些手段来激发他们的兴趣,调动他们的认知情感,促进他们对数学问题的深入思考,于是,创设情境成为教学设计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随着新课程的逐步推进,教师们已经充分认识到情境对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意义,并且积累了很多优秀案例和实践经验,小学阶段所说的情境是宽泛的,对它的理解也是多元的。但只有与已有经验联系,与新的知识联系,才可以称为有意义的情境。
一、创设情境要有情趣。
基于数学知识的特点,数学有时显得有些严肃,让情境承担起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任务,唤起学生的积极情感,无疑是一种非常有效的途径。可以通过设计有趣的人物形象,讲有趣的数学故事,做有趣的数学游戏的方式方式的选择,一定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一定要有情趣,在多年的实践中,精心设计一个个有趣的情境,而且形式丰富多彩。
二、创设情境要有生活
数学来源于生活,在数学教学中,许多学习内容和需要解决的数学问题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原型,基于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他们对熟悉的生活情境感到亲切,容易产生研究的关注点,能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实践价值,教师有责任在教学的同时将数学知识和生活进行联系,而这首先需要教师具备这样的意识,并注意收集相关素材加以改造,为我所用。基于这些,我从孩子们的生活中提取数学学习素材,使他们感受到课堂教学是来自生活的,从而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课前的调查活动,对学生来说是一种体验,生活中他们可能没有刻意做过这样的事,如今亲自感受一下物体的轻重、多少,带着这种感受回到课堂教学,有了具体的情景作为载体,此时的数学是真正“活”的数学,他们实实在在的感受到了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善于利用生活中司空见惯的情境,发掘其数学内涵,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数学,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可以信手拈来,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数学一日生活的密切联系。正如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所说:“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数学和现实生活有着密切联系,教师在创设情境时应该让学生在具体的、现实的情境中尝试用数学的方法解决问题,自主体会学习数学的过程。在小学阶段,受学生年龄和知识经验的影响,创设情境有时需要适当对现实生活进行再加工!
三、创设情境要有问题
创设富有挑战性和探索性的问题情境,不仅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还能使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增强自信心,感受数学学习的价值。学生总是在一个又一个的问题中不断思考,而这一系列问题,往往来源于教师精心创设的有思想的数学情境。例如,“能安全过河吗?”在讲授平均数时,创设了这样的问题情境:小明身高155厘米,他要过一条平均水深110厘米的河,会有危险吗?这是个有争议的话题,全班同学立刻分成两大阵营,一组认为没有危险,一组认为有危险。老师没有急于肯定,更没有否定,而是请各组派出代表阐述理由。一场精彩的辩论开始了!
甲方:“我们认为小明不会有危险,因为小明身高155厘米,而平均水深只有110厘米,小明站在河里时水不会没过他的头。”
乙方:“请问甲方,什么叫平均水深110厘米?”
甲方同学挠挠头说:“平均水深110厘米,就是深水和浅水匀乎匀乎,中间的那个数。”
乙方紧追不舍:“如果小明站在了深水的地方呢?”
甲方同学支支吾吾,很不好意思地站在了乙方。
多么有价值的争论!在争论中大家对于平均数的概念有了本质的理解,这才是创设情境的真正目的。情境要有鲜明的学科特点,学生能从中自然地提出数学问题,这就要求情境富有挑战性,激发学生主动思考,从情境中寻找数学问题,而利用情境解决问题,实现数学理解,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情景要由数学的味道!
四、创设情境要有互动
课堂教学是师生双向交流的活动,情境的创设应促使这种交流更加有效。为此,要让学生以情境主人的身份参与其中。角色扮演就是一种很好的方式,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经历整个过程,通过角色扮演感受、学习数学,这就是师生互动的课堂。例如,方程是什么?
一提到在“方程”一课中应该渗透哪种数学思想方法,老师会不约而同的说出模型思想,但如何让五年级的学生感受到模型思想,体会到每个方程式都是一个模型,又是一道难题。
当学生们经历了操作、分类等一系列活动,用自己的语言总结出了“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时,老师并没有就此写出课题,而是指着20+x=100这个式子说:“大家已经知道了什么叫方程,谁能结合这个式子来说一件事,这件事能用这个方程来表示。”一个男孩子打破了短暂的沉寂,“妈妈带了100块钱去超市,花了一些钱后,兜里还有20块,这件事就能用这个方程来表示。”“桌上有20块巧克力,把盒子里的一些巧克力倒在桌上后,桌上就有100块巧克力了。”“原来有20张纸,又拿了一些,就是100张纸了。”学生们说得头头是道,听得津津有味,他们讲得一个个小故事都可以用同一个方程式来表示。
在这节课上,学生们不仅能够用语言描述方程的意义,而且认识到只要数量关系相同,同一个方程式能够嵌入不同的情境中,感受了方程式既简单又强大。模型思想的种子在讲故事的过程中,不知不觉的在学生幼小的心田里扎根了。
情境创设的方式是多样的。强调学生主体参与的情境创设有助于促进学生调动多种感官特别是思维的参与,从而在活動中获得知识、形成技能、生成智慧。
总之,创设情境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精心准备,请进内容的选择,要与学生的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而且是学生感兴趣的,还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比如低年级的情境内容主要以激发兴趣为主,卡通人物可以多一些,到了高年级要逐步过渡到以突出数学的本质为主。另外,情景内容有时要经过加工,特别是一些关于生活实际问题的,要结合学生的接受能力,适当加以改造。比如是教师讲故事还是以动画形式呈现,是教师的直观演示还是让学生亲自实践,无论以什么样的形式,在整个小学阶段都要突出生动、有趣、形象的特点,同时,以学生是否能够从中发现数学问题为评判情境优劣的标准,还要注重平静创设的效率,不能占用过多的时间。情境创设已经成为教学环节不可缺少的内容,将数学的思想方法蕴含在情境之中,可以引导学生从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尝试验证等外在活动,向内在的方法归纳、思想概括、规律形成等数学思维的发展迈进。在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的同时,感受数学的力量是创设情境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