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策略研究

2021-08-02陈晓达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21年13期
关键词:思维小学数学策略

陈晓达

摘  要:小学数学是一门不断发展创新的学科,数学学习关注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小学生具体思维占主导,抽象逻辑思维比较欠缺,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需要不断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在学生数学学习中提供恰当的思维方式,学生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在学习中才能够不断运用,从而学生的学习效果就会得到显著提升。本文通过对小学生数学学习思维现状进行研究,旨在提出有效提升学生思维水平的教学策略,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维;策略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教学质量受到社会的关注,学生的思维能力受到教师和家长的重视。思维的角度以及逻辑是学生学习的基础,特别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于应用题的解题思路以及看待问题的角度都会是影响学生思维水平的因素。因此,数学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思路以及学生的学习态度,不断设置新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一、在教学中有序渗透思维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數学思维不是一时之间就可以养成的,这需要教师不断进行引导和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课前营造良好的数学学习环境,通过有趣的故事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思考,其次,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有趣的数学模具的展示,提高学生的数学探究的好奇心。数学中的解决问题有多种,不仅可以通过学习数学知识以及数学方法,还可以通过学生的生活经验等等,在进行问题解决时,产生自己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模式,并且不断创新自己看待问题的角度和答案,从而学生的思维步骤就会得到优化,使得思维更加符合逻辑。

例如,在学习《图形的运动》一节时,教师需要提前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感受课程氛围,布置给学生预习任务,比如,观察身边的移动的物体,又是怎么移动的?在正式课程中鼓励学生踊跃发言,有些学生观察到,每周升国旗时,国旗自下而上进行移动。这是很好的发现,教师需要及时给予学生鼓励,同时引入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平移以及旋转的过程,通过多媒体动画让学生体会物体绕某点进行旋转后的状态。教师此时继续提问学生如何用语言描绘出图形的变化,学生就会按照教师的提问进行思考。最后,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拿出尺子,绘画出图形移动后的样子,此时,教师同时要提示学生对于题意理解清楚,是绕哪个点进行移动和旋转以及移动及几个单位或者旋转多少度,这都是学生需要思考的问题。逐渐让学生养成有序的思维步骤,做到严谨,并且可以快速且正确的完成解题。

二、在教学中创设丰富数学活动,提升学生数学创新能力

教学中不是简单的实施教学过程,而是在教学中随时根据学生以及课堂氛围的变化更新数学教学模式。让数学课堂丰富多彩,而不仅仅是计算或解决问题。数学练习生活是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基础,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引入数学活动,让学生体会数学学习的魅力所在。生活中的数学多种多样,游戏中同样蕴含着数学原理,有时,生硬的进行数学概念的讲解不如通过游戏活动能够使学生理解的更透彻。这种方式同样可以增强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在游戏活动中学生踊跃参与,学生的学习效果会得到提升。

例如,在学习《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一课时,教师首先可以向学生出示图片,图片中展示不同的苹果,以及不足整个的苹果,提问学生这样如何表示一共有多少个苹果学生此时刚刚接触小数的概念,对于这样的表示还不熟悉,此时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将里面一半的苹果用小数来表示,一半的苹果不足一的可以表示为零点五。接下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数值表示,学习将小数在坐标轴中表示出来。让学生掌握小数的定义。接下来,计算教师可选择示范的方式,引导学生示范基本的小数计算的法则,接下来,让学生进行分组,可以到黑板上进行计算比赛游戏。最后,由教师进行点评,对于表现好的组进行奖励。这样的丰富的教学活动,不仅使教师处于教育者的角度,而且还会让学生与教师共同参与到新知识的学习中去,一同探索和进步。同时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三、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丰富解题思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解题多种多样,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解体思路。而且,还要发散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进行思维创新,激发起学生解题的兴趣,让学生可以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解答,这是教学的终极任务。学生学习知识是基本,学会运用知识是一种能力,而学生懂得用不同的方式解决数学问题,这更是一种数学学习的精神。因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教师教学时需要得到激发和培养,学生一旦产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才会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进行创造性的运用。

例如,在学习《折线图》一课时,对于图中的信息提取是学习折线图的基础,教师首先需要引导学生清楚图中每一个数字的含义,理解每个转折点的意义,并能够根据问题结合图形进行解答。比如,对于有些常见的问题来说,要求学生找出图中两个变量的最大差点以及最小差点,学生此时就会对于图片进行分析。有些学生使用最为基本的方法,即将途中两个变量的每个时期的数值作差,将结果进行比较,此时,有些学生就会有不同的解题思路,比如,选择观察图中相交的点或者两条变量变化相距最小的点即为差最小的点,同样,图中变量相离最远的点就是其差距最大的点。由此,就可以很快的得出结果,而且准确率非常高。学生的思路同样得到扩展,学生掌握多样的解题思路后,学习的自信心同样得到提升,对于数学学习的心态也会发生变化,对于比较困难的问题就不会产生学习的抵触情绪,反而会努力克服,寻找解决问题的方式。

总结:小学数学教学中需要关注学生的思维水平,学生不仅需要掌握知识,还需要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虽然在小学阶段学生的逻辑思维受到年龄的限制发展缓慢,但是,在教学中同样需要将数学学习与学生的思维培养结合起来,学生遇到问题后,学会如何解决问题,如何运用自己所学知识进行问题的解答。因此,教师需要设置好教学任务以及教学模式,调整课堂节奏,使得每一位学生都能跟上教师的思路,学习到课程内的知识,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并不断产生新的学习方法。

参考文献:

[1]李华.新时期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研究[J].亚太教育,2016(16):20.

[2]焦艳.数学思维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体现[J].赤子(上中旬),2015(6):187.

猜你喜欢

思维小学数学策略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思维总动员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善问让思维走向深刻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