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情景的创设思考

2021-08-02宋玉玲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21年13期
关键词:生活情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宋玉玲

摘  要:作为一门应用型学科,数学知识理论被广泛应用于人们的生产与生活之中。所以教师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时也不能脱离生活,要创设生活情景,在数学知识和生活之间建立联系,让学生在熟悉的氛围中学习和探索知识,提升其学习效果。为此本文主要就小学数学课堂上有效情景的创设策略展开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情景

1 情景教学法概述

情景教学法是新课改实施后兴起的一种现代化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应用情景教学法,能够让课堂更加富有活力与激情,点燃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情景教学法的实质就是由教师结合学生特点和具体教学内容来采取适当手段,通过情景案例的融入,将未知的数学知识变成通俗易懂的内容。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更加专注于倾听教师的讲解,将注意力全部集中在课堂上,更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快速达成。通过情景教学法的应用,使得学生被动学习的地位发生转变,锻炼学生自主性,顺其自然地融入课堂。概括来说,情景教学和小学低年级数学的结合,更能激发学生兴趣,培养自学意识,使学生更加喜爱数学课程,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拉近师生距离,建立起更为频繁的沟通交流,进一步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

2 小学数学课堂中有效情景的创设

2.1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思考

问题是思考的源泉,能够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而学生通过思考又能使问题得到升华,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随着问题逐步深入思考与探究,加强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发现新的问题。教师要鼓励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解决实际问题,使课堂教学在问与思中前行,激发学生进行数学探索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建立数学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智力水平,使数学课堂向着高效发展。

例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内容时,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景进行课题引入,利用多媒体展示枫叶、蝴蝶等学生熟悉的图形,让学生观察这些图形的性质。接着教师提出问题:“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是轴对称图形呢?”学生积极思考,寻找轴对称图形,如雪松、房屋、衣服等等。接着,教师让学生动手操作,用剪刀在纸上剪出心中所想的轴对称图形,并在小组内交流、展示,从而直观地感受轴对称图形的本质,总结出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教师可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圆是轴对称图形吗?它有多少条对称轴?……”进一步强化学生对知识的认知。

有目的地设置问题情景,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想象,让他们联系实际进行思考,而且能在动手操作中将头脑中的资料表现出来,促进学生动手动脑,手脑并用。因此,教师应通过问题情景的创设,引导学生不断地认识知识,促进学生开动脑筋思考,在学习中发现新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使学生体验数学知识的魅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2 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形象化数学知识

因为数学知识中有很多符号、定理等抽象的内容,为了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教师可以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形象化数学知识。具体而言,教师可以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播放和教材内容有关的生活图片、视频,将知识生动、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课堂实践活动,特别是学生喜爱的游戏,让学生通过亲自体验深入理解数学知识,提高知识水平。

比如講解《长方体与正方体》时,教师先运用多媒体技术播放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动图,两个立体图形在屏幕中旋转,方便学生获取直观认知,了解二者的外观特征。待学生有了基本的了解后,提出经典的粉刷围墙问题:“现有一长方体的建筑物,长8米、宽4米、高2.4米,还有一正方体建筑物,边长是4米。现在要为两个建筑物粉刷围墙,每平方米人工费是5元,分别要用多少钱?”这是一个生活问题,教师让学生分组讨论,思考如何求解。关键是要引导学生从二者的区别入手,先确定要涂哪几个平面,然后分别计算面积,再将其合在一起计算表面积,最后乘以每平方米的人工费5元,得出最终答案。让学生学会用数学思维思考生活和解决生活问题,培养其应用意识与能力。

2.3 创设操作情景,促进思维发展

数学教学的目的就是要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在组织数学教学时,应该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运用能力。学习数学的过程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交流、共同发展的活动过程。通过数学学习,学生可以将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创设情景为学生提供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在活动中认真观察,积极思考,动手操作,掌握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长方形面积计算”时,教师先出示一个长为4厘米、宽为3厘米的长方形,并将学生分成两个小组,给一组12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给另一组6个同样的正方形,让学生利用手中的正方形拼成长方形,求出长方形面积。第一组学生将全部正方形按照一排4个,摆成了3排,很快得出长方形面积为12平方厘米。第二组学生看着手中的正方形,怀疑教师给错了个数,教师适时引导,让学生动手操作。学生很快发现,将第一组拼的长方形沿长边从中间对折后,6个正方形正好铺满,也就是长方形的一半面积为6平方厘米。教师及时予以肯定。这时有学生提出,四个排一行,代表长方形的长,其余两个代表长方形的宽,这样长方形的面积就是4×3=12平方厘米,并进一步总结出长方形的面积公式。

案例中是一个简单的情景,教师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激发了学生的认知矛盾,让学生在矛盾中积极思考,促使学生通过不同途径解决问题。教师通过创设操作情景,引领学生积极动手操作,发散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让学生在原有的经验基础上进一步提升认知,提高了创造性思维能力。教师积极创设操作情景,使学生在动手中发现新知识,经过归纳总结,内化为自己的知识经验,无形中提高了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想要实现情景教学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需要教师充分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兴趣爱好等,在适当情况下为学生创设教学情景,并把握好情景创设时机,切实发挥出教学情景的效能,在提升教学效率的同时,有效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关雪娇.论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情景的创设[J].新课程(上),2018(11):183.

[2]张蕾.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情景的创设[J].中华少年,2018(25):52.

猜你喜欢

生活情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设计生活情境的几点体会
创设生活情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贴近生活学数学的教学实践探讨